退出閱讀

極限警戒

作者:墨武
極限警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西西里人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西西里人

八百年前的天柱山下竟然有個太空船,船內有個雕像居然就是維拉科查。
前方現出個向下的台階。
沈約皺了下眉頭,知道門是被鎖死的,恐怕只能用某種高科技方式開啟。
可事實卻是——這裏的確有林忍者的氣息。
伸手按在那掌紋之下,沈約瞬間嘗試了幾種力道,在他橫推的剎那,一道暗門無聲無息滑入到牆體內。
東瀛的知識是取用華夏文明生長出的分支,東瀛人雖然創出四字真言——風、林、火、山四道,其實仍逃不過五行的窠臼。
維拉科查!
可顏飛花和她營救的那個女子應該不止在外圍轉動,按照坂田諾夫的描述,她們最少應該到了個能啟動異象的地方。
坂田諾夫振奮道:「是了,林忍者就是從這裏進入的。上仙果然能人不能,可是……」
沈約可以想得到林忍者當時額頭冒汗、眼中泛光的模樣。
東瀛的忍者無論怎麼詭異多變,但認知始終無法超越華夏的根本www.hetubook.com.com認知,所以坂田諾夫提及的土番子溝通林、山兩道的概念聽起來神奇,但無非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種延伸而已。
這是西西里人的太空船?!
一法通、萬法明。
而這個「空」,在李巨人看來,就近似暗物質的概念。
凝目向一處牆面望去,沈約聚精會神時,甚至可以看到一個淺淺的掌紋。
坂田諾夫低聲道:「我嗅到了土番子的味道,這是一種野生植物,有著泥土的氣息,卻有草木的生命。」
要從偌大的、完全相同的空間牆壁準確無誤的找到這道暗門,是極度耗時而且費力的事情。
但最吸引人視線的是雕像的鬍子,那鬍子很是奇特,和鼻尖平行,順嘴角延伸而下匯聚成頗有威嚴的山羊胡。
雕像額頭寬闊、鼻子挺直,看起來很有西方人的面部特點。
這裏的人,已經封閉了進入這裏核心的通道?
掌紋是由林忍者掌心的汗水和手和*圖*書上的污垢油脂組成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林忍者早就知道這條道路!
沈約回頭,看到坂田諾夫很是興奮的樣子,「怎麼了?」
這顯然是經過修飾過的鬍子,也是很有特點的鬍子,沈約目前只看到一個人的雕像有這種鬍子。
從幾率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沈約在坂田諾夫說出原委那一刻,已經比坂田諾夫更清楚一切,「你是想說……林忍者很可能來到過這裏?」
順著過道繼續走下去,沈約重複著方才的舉動,發現他雖然路過了幾個暗門,但始終不得進入此間內部的方法。
五行就是常見的金土水火木五種元素。
從這點來看,東瀛的四字真言不過是對華夏五行的一種細化剝離,卻已經缺乏了更整體的概念。
古人沒有現代科技,但有自己認知這個世界的方法,亦不約而同的認為這世間是由幾種物質構成的。
古代華夏的認知和釋迦略有區別,認為世界是由五行和-圖-書組成。
台階順下,可空間的正中,卻聳立著一個丈許高大的雕像。
就是維拉科查!
就和現代解剖學般,太注重局部數據的精細,卻少了一種全局系統性。
他說的奇特,沈約卻一聽就明,「你熟悉這種味道?」
因此東方不分種族地域、在對世界認識上,都有某種類似的觀點。
而華夏自古就主張天人合一,早言明世界大宇宙,世人小宇宙,大小宇宙間是有微妙相通之意,這又和釋迦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很是接近。
這樣的一個人雖然不差,但若說心境清明、可以躲避那股波紋的干擾,沈約總覺得有點兒問題的。
坂田諾夫連連點頭,「不然這個死氣沉沉的地方,如何會有生機存在?」
沈約知道坂田諾夫困惑什麼——林忍者又怎麼會發現這個暗門是開啟的?
世上雕像千萬,有神有鬼、有妖有怪,這世上不會有一個人認識世上所有的雕像,沈約本也不認為自己會認識八百年和-圖-書前的一個雕像。
鬍子的余脈再順顴骨到了鬢角處……
可他偏偏認識那雕像的。
他為和沈約同時想到這點而振奮,卻不知道沈約想的是——林忍者如何能到達此間?林忍者如何能躲過那詭異波紋的侵襲?
就和火元素說的是一種能量般,木元素不是單純的說植物,而是主生髮的萬物,風的含義亦蘊藏流動生生不息之意,兩者都隱約有成長的內涵。
沈約微閉雙眼,腦海中已經閃過林忍者在牆壁旁凝立的畫面——這種預知是由人體氣息、土番子久凝的味道、還有牆上的微妙不同構成。
沈約想到這裏,沒有走下台階,卻注目到裏面的一座雕像上。
風林對木,山對土。
他說的已是玄之又玄,沈約仍舊明了。
沈約雖對忍者不熟,但已經想到林忍者是哪個了——當初蒙面人從大樹中抓出一人索要解藥,而那人亦有解藥,不用問,那個人就是林忍者,亦是忍者四絕的關鍵人物。
內心微有呻|吟,沈約那和-圖-書一刻竟有眩暈的感覺。
「是土番子的味道。」
正因為堅持這種念頭,他仍耐心的前行探測可進入太空船核心的入口,鼻翼突然動動,沈約止住腳步,坂田諾夫幾乎同時道:「上仙。」
坂田諾夫連連點頭,「這是林忍者的味道。他精熟『風、林、火、山』四字真言的林道,因為土番子習性奇特,他認為土番子是溝通山、林兩道的關鍵,因此隨身都帶著土番子感悟這個玄奧,是以身上會有土番子的味道。」
在釋迦所處的古印度那裡,認為世界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因此才會有「四大皆空」的說法,所謂的四大皆空,就是說雖然世界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組成,但它們是由空成,又最終成空。
如果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五行說法和四大有著相近的概念,無論古印度和華夏,都認為世界組成的元素有水火,古印度的地元素,其實和華夏的土元素大同小異,而古印度的風元素,其實和華夏的木元素很是類似。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