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極限警戒

作者:墨武
極限警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千二百四十五章 趙佶的前生

第二千二百四十五章 趙佶的前生

常說禪定分四禪八定,是說入定有八個層次,第八層自然比第一層禪定要高明,但能入禪定一層都算不易,有人終生坐禪,卻連禪定層次都不清楚,如何入定更是一頭霧水,入到哪層更是稀里糊塗,如此修行反增痴昧,又有何益?
修行者對慾望是同樣的處理,看清楚慾望本質,不被慾望所惑,如如不動,然後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發現心性中。
年輕人精力充沛,遠比年長者適合修行。鳩摩羅什七歲從母出家,這才證得無上妙法,傳承經文妙意,沈約更是自幼修行,這才念念皆清。年長倒不用頹廢,當下改正,總比死不悔改要強上許多,若有恆心,慢慢靜養,合乎「自然之道靜,而天地萬物生」的道理,一樣能有所成。
趙佶進入天子基本想明心見性,但因一念前緣再度動心生緣攀緣,若不能及時警惕,非但不能證悟,反倒會再陷痴迷中。
沈約並沒有讚許鼓勵,倒不是www.hetubook.com.com打擊趙佶,而是知道初入定者會因為入定之喜反倒執著法喜,捨本逐末后追逐那種喜悅,反倒因為意塵增生導致不進反退,反倒耽誤了修行。
事實上,進入禪定,就是意識脫離欲界進入色|界、無色|界的狀態。欲界無禪定,有慾望存在,就不可能進入禪定中,因為暫時脫離慾望,這才慾望之幻不生,慾望之幻不生,六塵五蘊自然減弱,就會讓入定之人觀到囚困於欲界無法發現的事情。
執果卻忘記因緣,自然無法再度得果,就和守株待兔,徒勞無功般。
沈約沉吟不語。
足夠的精力如何獲得?自然是養精蓄銳。
沈約搖搖頭,只是道:「說下去吧。」他吃驚是因為根據趙佶的描述,趙佶在那片刻竟入四禪之定。
修行在於改正行為,改正行為就需靜思行為的意義,要靜思行為的意義,就要有足夠的精力。
沈約搖搖頭,「入https://www.hetubook.com.com定並非不動念,因為若想修慧,明念必不可少。不過動念明觀卻不染念方是正途。」
何為如來?並非說什麼如來佛祖,此中的「如來」說的就是人生如來時的心性永恆。
有人天資不夠,常修常坐,可連進入一禪都是困難,有些人卻是天性清醒,可一氣至禪定最高層,比如說釋迦弟子優波離,從未習定,但憑藉對釋迦的強烈相信和尊敬,在釋迦的簡單指引下,站立時竟一鼓作氣體會到四禪八定的各個層面。
趙佶非修行者,卻能徑直入四禪之定,一方面是因為天子基助力,另一方面,倒也顯出他的天資絕對不差。
這就和痴漢面對美女,只沉迷一張畫皮,哪怕被坑的傾家蕩產都不知悔改。可若是能看清楚畫皮之後的森森白骨,蛇蝎心腸,那或是退避三舍,或是力斬迷惑。
然後因為六入之觸受在那時候喪失作用,入定之人沒了生理本能的驅動和_圖_書,就會重新認知這個世界、正確認知這個世界,進而成就四智,因此才有止觀雙運、定慧相生的形容。
趙佶略有惶惶道,「我知道不該動念……」
在修行中,並沒有固定時間進入某種禪定的說法,也沒有修行到某個層次,必定需要多長時間的約束。
趙佶明白過來,「沈先生是怕我墜入一念無明中,再起塵垢嗎?」
一言落,眾人均有驚奇之意,暗想趙佶如此警醒明白,所言極合道理。
一說修行,俗人若不是認定燒香、拜佛,就是說清規戒律,脫離慾望四大皆空什麼的,本身就被世俗塑造的刻板印象束裹,終究難明證悟真意。
有人說成名要趁早,可修行其實更是要趁早,修行本是清醒、嚮往清醒的舉動,既然如此,就需要十足的精力。若等精力衰退,再想著證悟常人無法企及的頂峰,又如何能夠做到?
暖玉立即道,「你的意思就是……真修行者就可以讀取眾妙之門的推演數據?」https://www.hetubook.com.com
沈約卻清楚知道禪定層次境況,提出入定關鍵兩點——心無外縈內纏,就算入定。
沈約提及入定倒是駕輕就熟。
暖玉立即道,「某種是哪種?」
這件事說出去,倒有太多人難以置信,好在在場眾人均是見過太多奇異,琴絲更是道:「你那時應該是啟動了眾妙之門。我將眾妙之門和天子基聯合。眾妙之門極為神奇,對於某種腦電波的人會產生反應。」
何為如如不動?是說如「如來」般不動。
修行的目的絕非是克制慾望,而是直面慾望、看清慾望,進而從慾望中跳脫出來。
望到沈約微有訝異的神色,趙佶不由道,「沈先生,我沒做錯什麼吧?」
沈約腦海中驀地閃過一個疑問——蕭別離、完顏烈都曾面對過的眾妙之門,尤其是蕭別離,更是面對眾妙之門長達十數年之久,那蕭別離有沒有從眾妙之門中讀到過他前生後世的景象呢?
趙佶不知沈約的苦心,卻堅信沈約所為都是為他考慮hetubook.com.com,放下心事道:「我見到大光明後有些惶恐,一時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念頭起,隨即想到既然有六道輪迴,那不知道我前生是誰?」
琴絲並不隱瞞,「腦電波輸出極為穩定的人。」
燒香持戒是為靜心,清規戒律本是為養精蓄銳。
沈約提醒趙佶留意此點,趙佶居然一聽就明,見沈約點頭,又見沈約思想顯現,暗想「迷時師度,覺時自度」一點不假,自己只要從心而行,就會當少錯處,隨即恢復了平靜解釋道,「多謝沈先生提醒,我已不迷。」隨即回憶道,「我想知前生,隨即看到前生景象,發現自己前生……竟然是個和尚。」
琴絲點點頭,補充道:「未見得一定是真修行者,或者更應該說,只要能將情緒穩定到某種程度,或多或少的都能讀取眾妙之門的一些數據。」
趙佶聽沈約提醒,思索片刻后才道,「那一刻,我的確忘記所在,同時沒有什麼念頭,進一種心安境界,住于光明之中,甚至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