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極限警戒

作者:墨武
極限警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千二百五十九章 人體就是機器

第二千二百五十九章 人體就是機器

因為不想日復一日的重複某些動作,世人才製造了各種便捷的機器,進而開始發明機器人。
生殖繁衍好像是生物界特有的功用,但從邏輯設計的層面,和複製有什麼區別?機器人如果沒有生死的概念,那為何要自我複製?
傳說中,上帝依照自己的樣子塑造了亞當夏娃以及全體人類,真實世界中,人類是按照自己的模樣來設計智能機器人的。
但世上的生物,不都是因為生死延續而產生自我繁衍,因為荷爾蒙產生繁衍的衝動?
數百年前,人類還認為地球是宇宙的核心,力學涵蓋了世間的一切現象,數十年前,人類還認為經絡根本不存在的,西方醫學可以解決了所有問題。
琴絲輕嘆一聲,「沈約想的和我的認知很是類似,在我看來,這世界上的生物體,本來就是迄今為止,最為精妙的智能機器人。」
沈約突然想到神農他們曾經說過——為了研究世界的極限,神農他們創造了完美的人體,讓已經脫離人體束縛的他們和圖書重新進入。這些人員進入創世鏡后,卻開始迷失……
沈約沒有立即回應,這本來就是難有答案的問題。
人類呢?
當然了,這種意識顯然不是真正的意識,因為它是無法自主的。因為程序設計有固定的分支,機器人的意識,就有著固定的走向。
為了保持當時科學的正確性,人類的大多數,選擇毀掉真正的認知,維繫著自身的愚蠢……
「人體這個機器人雖然精妙,但有著固定循環。」
然後機器人看起來就產生了意識。
眾人默然。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科學家暫時無法驗證,世人相信「科學」,對不經過「科學」驗證的東西,就認為不科學。
機器人靠著感測系統認知,人類是靠六入來認知,六入和感測系統有差別嗎?或許有些差別,但那不過技術層面的,邏輯層面呢?
最簡單硬幣行為如此,極為複雜的人類行為同樣如此。
人類難道不是固定的走向?
琴絲淡然道,「很多人的一舉一和-圖-書動,和機器人有什麼區別嗎?」
有了生死觀念,再加上某些根植在程序中的命令行,才會讓機器人產生自我複製的念頭?!
人由愛生欲,由欲有了貪嗔痴,由貪嗔痴又有了七情各種感受,執有其中,痴迷其中……可終究逃不過老死的結局。
機器人如果要自我複製,看起來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是因為人類讓機器人有了生死的觀點,對機器人強加了存續的命令?!
哪怕葉宣兒都是驚詫道,「我以為自己的想法就夠大胆,沒想到沈約你早想的這麼深遠。」看向琴絲,葉宣兒再道,「你既然提出這種比擬,顯然是認定,人類,就是被設計出來的產物?」
有哲人說,科技是因為懶惰而生。
世人認知中,程序是程序,荷爾蒙是荷爾蒙,可荷爾蒙為何不能是程序命令行的另外一種表現?
模仿只是匠人,開創方為宗師。
若說在古代,人類的行動看起來的確難以揣摩,但到了現代,世人益發的增多,可行為卻變和-圖-書得可預測起來。
人類活動看起來多種多樣,但終究是可用分支結構描繪出人類的所有的走向!
葉宣兒說的或許沒錯,人體,本來就是一台設計好的機器,這個機器,遠比人類自身設計的任何機器都要先進周密。
世人如果能理解生態圈,自然循環,那為何不能認可更大規模的六道循環系統?
沒有了古代角色束縛的趙巧雲,變成自由恣意的葉宣兒,所想所行少人能及,而沒有末世人束縛的琴絲,同樣發揮著她無盡的創想。
琴絲的想法極為大胆,「因為固定的循環,人類才會重複生老病死。」
機器人因為內置程序有著固定的邏輯分支,世人呢?邏輯分支不同樣清楚可見?
不出意料,天涯仍舊沒有將他的思想展現。
哪怕程序有萬億個參數,產生的行為超出人類的想象,但終究不過是按照排列組合的分支擴展行動,仍舊算是固定走向。
這或許是因為大量的樣本表現終究造成了邏輯被有序的顯示出來?這就和投和*圖*書擲硬幣般,初始的時候,硬幣正反面出現的規律並不明顯,但經過大量樣本重複后,世人就發現正反面出現的幾率是一半一半。
如果將人類活動進行畫線整理——工作,住宅、旅遊環境、娛樂地點……依次連接成線,伊始的時候,你或許覺得圖象雜亂無章,漸漸會發現圖象線條很有規律,然後你將同樣的觀測手法應用於馬蜂,發現馬蜂的行動軌跡,和人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機器人同樣有眼耳鼻舌身,這就是輸入介面。輸入借口利用了感測科技,將接收到數據匯入到程序中,通過事先設計好的程序,讓機器人做出類似應激反應的動作。
這種做法本來就是無知的表現。
佛說的十二因緣總結了世上的六道輪迴,可說是極為巧妙完備。
沈約不能不嘆息琴絲想法的超越。
沈約早發現了這個規律,腦海中閃過了一個想法,天涯不想展現神農他們的事情,或許是認為——琴絲應該走出一條不同於神農的道路。
現代最超越的www•hetubook•com.com想象頭腦,不過想著機器人終究可以自我複製,自我製造,開始對人類產生威脅,但人類不一樣早可以進行自我複製?對世間萬物產生了威脅?
沈約的思想展現於眾人面前,除琴絲外,眾人多是悚然變色。
世人的世界看起來豐富多彩,實際上不離十二因緣中「愛、取、有」三個固定分支,和「生、老死」的總體循環。
命令行並沒有被直接執行,或許只因為有其餘的參數條件制約。
人類的任何設計,本來不就是從邏輯開始?差別不過是實現手段的不同?
哪怕夜星沉都露出若有所思。
在古代,十二因緣是被看作是佛法理念,但到了現在,十二因緣說卻可以被認知為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
神農他們對人體的了解已至巔峰造極的地步,那從另外的角度而言,創世鏡的人類,是不是就是神農他們創造的超級機器人呢?
「為什麼不是呢?」
夜星沉不由道,「你是說……我們是被設計出來的?」對他這種人而言,這同樣是難以置信的想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