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家父漢高祖

作者:歷史系之狼
家父漢高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正文 第353章 傳承有序,世代忠良

正文

第353章 傳承有序,世代忠良

「黃老嘛,就是這樣的……朕乃荀子真傳,豈能怕了他們黃老?」
張不疑從來不曾想過,有一天自己居然會站在周昌這邊說話,跟他站在同一個陣營,可是,為了陛下,張不疑也只能豁出去了,頓時為周昌開口,一同來反駁王陵,召平和張蒼也很快加入戰場,幾個人吵的不可開交,互相辯論,引經據典。
這父子倆什麼都好,就是愛造反,造反的基因根深蒂固,劉長的子孫們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無論他們武藝出眾,還是博學廣聞,又或者平庸無能,都一定是要造反的!
「唉……你有什麼辦法讓這些黃老閉嘴嗎?」
劉安笑呵呵的接待了這位太子,並且為他介紹了眾人。
「大漢剛有起色,就這樣折騰百姓!!」
周昌黑著臉,解釋道:「陛下從不折騰百姓,這次也算不上是折騰,只是合理的運用民力,哪朝的君王不運用民力呢?!」
這麼說吧,劉長的曾孫都因為謀反被處死了。
這位前來勸諫的老臣,也不令人意外,正是剛剛從唐國國相的位置上退下來的王陵。
看王陵氣的身體都開始抖了,周昌他們也是怕王陵就這麼升了天,急忙前來安慰,周昌其實沒有那麼反對徭役,因為這些事大多就是他來負責的,他自己知道大漢能否扛得住如今的徭役,若是十年前或許不行,可現在還好,各方面也做的周道,不至於出現秦末的那種情況。
至於劉長這邊,自然也有很多老臣前來勸諫。
「哦,朝議已經結束了,朕就出來了……不對啊,你不是在天祿閣上學嗎?」
劉長咧嘴笑了起來,他決定給這個豎子講一講為君之道。
就在劉賢的車來到了長安的時候,遠遠的就看到了前來迎接他的眾人。
「這是你師父教你的?」
第二個歷王點滿了學問,從哲學到史學,再到什麼經濟文學……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那本《淮南萬畢術》,甚至還是一本科學著作。
原先還一片風和日麗的大漢,頓時被這昏君搞成了工地現場,像很多各個學派的大家們都有些坐不住了,最先坐不住的當然就是黃老學派,作為當下影響力第一的學派,黃老發難跟儒家發難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劉長似乎是要將這幾十年裡休養生息的代價一次性要回來,從正在擴建的長安城,到各地的馳道,處處都是熱火朝天,除了新都城,馳道之外,還有齊楚之間的幾條漕運,唐國在邊塞外修建的幾座新城池據點,燕國在遼東修建m.hetubook.com.com的城池建築群,南越和滇地之間的水運……
看到同樣具備反賊氣質的兒子,劉長再次欣慰的點著頭。
張不疑怒氣沖沖的走了上前,罵罵咧咧的,不由得捲起了衣袖,周昌大驚,正要上前阻攔,就看到王陵猛地揮起了拐杖,雖然力道不是很大,可準頭很好,張不疑壓根不能近身,被打的抱頭鼠竄。
「哈哈哈,你休想瞞我,朕玩這一套的時候,你還在你阿母的肚子里呢!說實話!這是誰的想法?」
「來,來,你過來,朕讓你見識見識新亭之亂!」
劉長並不知後來事,此刻也只是因為劉安的表現而覺得驚訝。
他語重心長的說道:「安啊,你是朕的繼承人,可以痴迷於匠術,可是不能荒蕪了政務,大漢可經不起再一次的爭奪了,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阿父……您一拳下去,他可能就要歸天了……倒不如給他個痛快的。」
「恨。」
他的著作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完全不像一代厲王那麼不學無術。
「那時秦王還沒有掌握實權!!」
可周昌的這番話,在王陵聽來,那就是對過去的背叛。
「他們不用,是因為他們沒有百萬的民力,我大漢如今有,為何不用?!」
「好,且相信你一次,去做吧,帶上朕的令!」
「朕從不喜歡小鮮,朕好肉。」
「可朕沒有強迫他們無休止的工作,分發糧食,不耽誤農桑,沒有逼迫他們從楚國到河西去修建城池!馳道,漕運,城池,哪個是為了朕自己?!徭役進行到現在,可曾聽說過哪裡有人被累殺?被餓殺?被打殺?!」
「阿父,王公很生氣,上課的時候一直都在說徭役的問題,就差指著你來罵了。」
跟隨他前來的大臣即刻提醒道。
一大把年紀的王陵,牙齒都已經掉光了,需要兩個人來扶著才能走路,劉長都覺得這廝沒有死在半路上就是命大,隨著尚方對馬車的深入研究,加上各地道路的修建,這趕路的風險倒是比以前要小了很多,可那也不是王陵這個年紀的老頭能承受得起的。
「可是你看,再恨有什麼用?他活著的時候,怎麼就沒有人敢叛亂呢?」
「知道啊,因為我阿父。」
……
「對了……燕王的太子要來了……燕王與朕向來親近……他又最是喜歡這個長子,你要好好對待他,燕國那可是大漢東北之門和圖書戶,以後是大有作為的,不能欺負人家,知道了嗎?」
劉長提醒道。
後來的隋唐望族裡的高平劉,就是出自劉長這一脈,高平劉傳承至今,可謂是代代忠良。
什麼都要杠一下,不杠就是覺得哪裡不舒服。
沖了一半,張不疑方才停了下來。
逃走的陛下,此刻就站在皇宮內的亭子外,摸索著面前新修建的亭子,他依稀記得,這裏曾被自己鋸走了很多的木料,阿父還在的時候,就常常帶著人來這裏商談要事。
在老臣里,周昌還是比較開明的。
「王公不必擔心,朕有繡衣,監察四方,若有這樣的事情,朕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劉長輕輕搖著頭,臉色格外複雜。
劉安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驚訝的問道。
這可是半截子入土的老頭啊,路都走不動,你連他都打不過???
張不疑和召平幾乎是下意識的就往門外沖,邊走邊叫道:「我去城門,你去唐王……」
不用大臣提醒,劉賢也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認真的說道:「我的年紀雖然比太子大,可我願意兄事之!」
「您不是在朝議嗎?」
劉長大笑了起來,甚至還朝著劉安擠眉弄眼,「不錯,不愧是朕的兒子,死不認賬!這就對了!記住,這就是你自己的想法!」
「仲父!!!」
「故而,我覺得,若是每一代的諸侯王太子都能在長安長大,陪同君王,互相聯絡感情,也加深了對大漢的認同感,我們可以找最好的老師來教導他們,讓他們知道忠良的道理……」
「不過,先去迎接燕國太子,不必急著對付黃老。」
或許也是見識過秦後期那殘酷的徭役,那種沸騰的民憤,他們對徭役都帶上了一種很深的成見。
他看著召平,召平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看著面前油鹽不進的昏君,王陵氣壞了,罵道:「大漢要亡在你這個豎子手裡了!」
劉安咧嘴傻笑,「阿父你放心吧,朕……我明白的。」
父子倆看了看天色,對彼此心知肚明,可劉長對劉安的逃課還是很欣慰的,終於有點乃公的樣子了。
劉長驚訝的看著兒子,「這麼自信?」
「陛下可是發動了近百萬人來服徭役!!!」
「咳咳,留侯那是有國讎家恨……」
「你!!你怎麼能如此說呢?!」
劉安一愣,搖了搖頭,「都是我自己想到的。」
劉長顯然不知道,某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厲王,沒錯,也是厲王,二代厲王,親生的,他作《淮南子》就不必多說,很多人都知道,又著詩和_圖_書歌《淮南王賦》82篇,《群臣賦》44篇,《淮南歌詩》4篇,《淮南雜星子》19卷,《淮南萬畢術》1卷。
老劉家祖傳的東西比較多,像典型的箕坐,還有就是祖傳的頂嘴,不頂一下實在不舒服,而劉長嚴重懷疑,這個祖傳頂嘴技能其實是從阿母這裏傳下來的,主要是因為劉肥,劉如意他們都沒有這種癥狀,這種頂嘴杠精癥狀最嚴重的就是劉樂,劉盈,劉安,還有樊卿啊,呂祿這些人。
「是啊,所以朕充分吸取了秦國滅亡的教訓,輕徭薄賦。」
「阿父?」
劉長卻覺得很委屈,這些基建工作不去做,難道就要大漢守著如今殘破的基建等著感化蒼天降下神跡,幫著大漢將一切都給修復好嗎?
王陵打量著面前這位年輕的君王,長嘆了一聲,「陛下,您知道秦國為什麼會滅亡嗎?」
此刻,殿內並非是只有劉長一個人,張蒼,周昌,召平,張不疑他們都在,後面三個在是因為他們是三公,張蒼在是因為張蒼一直都將王陵當作長輩來對待,王陵救過他的性命,因此特意前來迎接。
「就是我自己想的……」
這規模高的嚇人,高皇帝知道了都能從長陵里跳出來的那種程度。
反而是劉長,他對劉安表現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感到意外。
劉長這才說起了大道理,「我不是教導你要發動徭役,只是,為人君,最重要的不是名聲,而是你的實力……名聲這個東西啊,誰能讓天下人都愛自己呢?哪怕朕就如群臣所說的,每件事都聽他們的,難道就沒有人會厭恨我嗎?」
他轉過身來,整個人卻愣住了,他們的身後空蕩蕩的,哪裡還有天子的身影。
劉安滿臉的委屈,這本來就是我自己的想法啊!!!
「嗯!」
當時,就有七八位黃老大家前往長樂宮,要拜見呂后。
他跳下車來,大步朝著劉安的方向走去。
按著周昌的初步計算,這昏君登基之後,一次性就動用了近百萬的民夫服徭役。
劉長眯了眯雙眼,「你想要讓他們派質子?」
哦,對了,陛下已經長大了,不需要我們再去追了。
「唯!!!」
「哦???」
「陛下為什麼不緩一緩呢?治大國若烹小鮮……」
「這位是河西王祥,這是楚太子郢客,這位是吳公子啟……」
「阿父相信我嗎?」
「不,阿父,算不上是質子。」
「當初的秦王,發徭役,完全不把其餘六國的百姓當人看,你說天下人恨不恨他?」
王陵和劉長也有許久和-圖-書不曾相見。
他們知道自己說服不了這位暴君,準備從太后這裏找到突破口,讓太後來勸住這廝。
「那長安君成蟜之亂……還有嫪毐之亂……」
「有,若是阿父相信我,我明日就可以帶著他們前來跟您認罪。」
劉賢也有著燕王的那種豁達,豪邁,整個人看起來就英武不凡,難怪能得到燕王的那般寵愛。
好在劉安知道自己該如何安撫阿父,在成功激怒了阿父之後,他即刻虛心問起了尚方的事情,以劉長好為人師的特點,聽到兒子虛心請教,他自然是慢條斯理的教育了起來,劉安很早就知道阿父在這方面的學問很深,因此也不意外。
「那蒼梧之亂……」
當周昌初步公布徭役情況之後,群臣頓時鼎沸,奏表和勸諫如雪花般飛向了宣室殿,劉長倒是沒什麼,他身強力壯,群臣的奏表和勸諫就是寫的再多,他也不會覺得勞累,甚至都不會耽誤他什麼時間,就是負責處置這些奏表的陳平累的夠嗆。
「你說,我要是將王陵揍一頓,是不是就沒有人再來煩朕了?」
王陵邊打邊罵:「都是因為你們這樣的佞臣,才弄得大漢烏煙瘴氣!」
王陵沉默了片刻,隨即說道:「是因為沉重的徭役啊。」
幾個人吵的口乾舌燥,周昌憤怒的說道:「陛下!這廝臣是……」
何況,百萬青壯聽起來唬人,可分配到大漢各地,每個大郡也不過十萬人以下的規模,郡縣還是能扛得住的,如今的徭役,那也是為了方便以後的百姓,這徭役又不是要人命的那種,每年的持續時間都不久,還不會耽誤農桑,為何不可呢?
雖然王陵的年紀比周昌更大,可畢竟都是跟高皇帝開國的大臣,還說不上誰怕誰的。
周昌很快就跟王陵吵了起來。
劉安很是鬱悶,「這確實是兒臣自己的想法……」
「額……課已經結束了,我就出來了。」
大漢的這些老臣們很厲害,都是從最殘酷的戰場上存活下來的猛人天團,奈何,隨著年紀的增加,他們的思想也漸漸被凝固,抱著黃老的思想不放手,休養生息被刻在了骨子裡,就是見不得劉長這樣的行為,這休養生息可是當初蕭相指定的,就你們這些後生們,知道蕭相是什麼樣的人物嗎?你們也配跟他唱反調??
「我不說出去……你說實話。」
劉安已經能想到未來,無論自己提出什麼,群臣都肯定以為這是自己從別人那裡搶來的,畢竟有他阿父這個例子在……劉長又交代了許多,然後轉過身來,看向了宣室殿。m•hetubook.com•com
「阿父,你剛登基,就發動這麼大規模的徭役,這對你的名聲會很不好吧?天下那些不知真相的人肯定都會罵你了。」
「王公啊……如今的大漢,百廢待興,陛下所做的,也不能說是錯的,各地需要道路相連,那些城池也是必須要修建的,我大漢經過兩代明主的治理,糧草充足,百姓富裕,外無強敵,如今不去做那些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阿父,我明白的……仲父這些年裡,多次贈送禮物給我,我也不能虧待了他的兒子……等他來的時候,我準備帶著啟,祥,還有楚太子一同去迎接……對了,阿父,是不是讓梁,趙,吳,膠東,齊,城陽等都將太子派來,大家一同在太學讀書……」
「除了暴秦,哪朝的君王會用百萬人力?」
劉長眯著雙眼問道。
劉安熟讀墨子的經典,甚至舉一反三,小小年紀,卻已經能在尚方跟匠人們商談著諸多的技術難題。
「各地的官吏想要邀功,就會逼迫百姓,只為了討好陛下!」
而王陵這番話,頓時激怒了張不疑。
聽著劉長講述的大道理,劉安若有所思,「可是……阿父,秦王還活著的時候,留侯好像就叛亂了吧?」
大漢各地儼然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工地。
劉賢笑著與他們打了招呼,眾人寒暄了起來,啟看他舉止洒脫,頓時開始跟他勾肩搭背,「怎麼樣,要不要一起去吃酒啊?你遠道而來,怎麼也得玩幾天,然後再去拜見天子啊!」
劉安很是平靜的說道:「阿父跟各地的諸侯王們一同長大,因此感情深厚,也能信任他們,可是如今呢,我們在大漢各地長大,彼此沒有什麼交情,等到我們開始執掌大權的時候,還能像如今這樣和睦相處嗎?只怕會釀出慘劇來……兄弟鬩牆。」
劉長笑著,起身就要去扶王陵,王陵卻倔強的想要扯開他的手,奈何,王陵想多了,他就是年輕四十歲都未必能扯開劉長,何況他如今這個年紀呢,只能是任由劉長扶著他坐了下來。
「這是太子安帶著人來迎接您了,請您不要失禮,牢記大王的教誨。」
這兩代淮南王真的是令人驚嘆,第一個厲王點滿了武力值,史記上只有兩個人得到力能舉鼎的評價,一個楚王,一個厲王。
年輕的劉賢坐在車上,好奇的打量著周圍,劉賢是在長安出生的,可是沒長大就跟著阿父去了燕國,如今對這長安反而是有些陌生,不過,這裏的盛況,卻沒有給這位太子太多的驚訝,中原?就這?跟唐國也沒什麼區別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