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家父漢高祖

作者:歷史系之狼
家父漢高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正文 第452章 悔不當初

正文

第452章 悔不當初

劉長輕輕搖著頭,問道:「那你覺得,如何能讓這些技術最快推廣到各地去呢?」
「哦??一斛以上??」
劉長急忙解釋了起來,呂后只好轉移了視線,看不見心不煩。
「是因為有人說瓜果種與作物旁,也可以提升作物的產量……」
這一片地區被柵欄簡易的圍住,並沒有多少士卒看守,在進出的大門口位置上,有幾位官吏正在等候著,為首的那位,就是欒布。
「啊??」
「唯!!」
「太醫令都已經探查過了,長啊……姝已經不年輕了,有些事,我身為母,不能與你說,可你自己要知道!民間難產而死者,大多都是年長者,卿和娥還年輕……你好自為之!」
不同地區的畝產上下限極大,這貫穿了整個大漢,也引發了後來的學者們的糾紛,對漢朝畝產的猜測,猜測最低額是58.5市斤,最高額是264市斤。
「試驗田不都是朕的嗎?吃朕自己的,怎麼能算是竊呢?」
「啊??阿母,我讀還不行嗎?您何必這麼做呢?我現在就讀,您不能這般威脅我啊,我可是您的親兒子啊……」
「說吧,又有什麼事?」
「你是怎麼做到的?」
「我聽聞,樹木若是靠耕地太近,那作物就不能生長,你們怎麼還在這耕地裡頭種樹呢??」
「我回去就讀……」
劉長放眼望去,兩邊是水渠,這水渠跟劉長以往所看過的那些人工修建的能通船的不一樣,這水渠很小,就是將劉如意丟下去都淹不死他,而水渠兩旁則是種了很多的樹,遠處都是鬱鬱蔥蔥的。
「嗯?欒布?你嘆息什麼,來,來,一起吃!」
董安國遲疑了片刻,「陛下,我們都是親自趕路,教導沿路的百姓……」
董安國抿了抿嘴,若是面前的不是皇帝,此刻他早就捲起衣袖就開打了。
「其實我覺得,比起在馳道兩旁種樹,倒不如種瓜果呢,果樹多好啊,若是趕路的走累了,就可以順些瓜果來吃!」
劉長一愣,「不會吧,我們昨晚……咳咳,是真的?」
「唯!」
她看著前方,大女兒樊卿正激動的和二女兒雍娥談論著該給孩子準備什麼玩具。
PS:帝聞船司空縣吏猾民,至縣中多孤,乃令季布養之,而削布食邑三百戶,以責不察。帝之愛民者如此。——《聖略》
「哈哈哈,看你怕的!」
劉長指著呂祿,罵道;「還不是這廝,來的路上遇到了幾隻野獸,這廝便蠱惑朕去狩獵,這才耽誤了時日……」
看著阿母那眼神,劉長收起了這番話,咧嘴笑著,和_圖_書「阿母,是這樣的,在朕的啟發之下,這些農家人也是拿出了很多辦法,可這些技術想要推廣到全國,光靠邸報似乎也不太行,您說,有沒有好的辦法,讓這些東西迅速遍布在各地呢?」
不錯,真好吃!
劉長大笑了起來,「將上林苑分出一半,賞賜給長安的農家,讓他們去折騰吧!」
劉長跳下了車,打量著周圍。
「反正我是已經看破了,我就是沒有生女的命。」
劉長用衣袖擦拭著寒瓜的表面,隨即坐在了壟上,將瓜放在膝蓋上,輕輕一打,瓜頓時裂成了兩半,劉長拿著瓜就往嘴裏塞,那吃相,說他不是暴君都沒有人相信,吃的瓜汁四溢,整個衣裳都被重新染了色,欒布無奈的抬起頭來,「唉……」
「哦,對,對,想起來,是朕的原話!」
「哈哈哈~~~朕就說是哪個愣頭青敢招惹周相,原來是你這廝啊。」
「梁王以身作則,也當賞賜,各國諸侯也當效仿,梁王有園林,難道其餘諸侯王就沒有了嗎?!」
「唯!」
劉長若有所思的點著頭。
儘管是這麼說的,可劉長還是帶著禮物去見了曹姝,滿臉的笑容,安撫著自己的妻,至於曹姝,也不會像樊卿和雍娥那樣激動或者害羞了,她很是平靜的收下了劉長的禮物,隨即看著他那發黑的衣袖無奈的搖著頭。
「不知道……」
「這裏的作物之間為什麼還有瓜啊?」
「其實你們農家還是有一手的……」
劉長低下了頭,「我知道了。」
「當時就是臣去請求周相種樹的……」
「按著試驗的結果來看,並不會……不過我們打算再試試不同的瓜果,種植的位置……」
董安國清了清嗓子,「陛下,其實樹木對耕地也是有好處的,許子說:在荒漠種植樹木,不能耕作的荒蕪土地就能變成肥沃的土地,在河流邊種植樹木,就能防止水災,天下有鬱鬱蔥蔥的地方,都是災害最小的地方,自然之道在於此,萬物的生長在與……」
劉長沿路走了過去,一一查看,目前這裏的試驗田都是在想辦法增加畝產,嘗試了各種不同的辦法,有的試驗田很成功,畝產暴增,有的確實顆粒無收,而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些人看起來都不是很沮喪,當劉長問起原由的時候,有官吏回答道:「我們並非失敗,只是找出了一個錯誤之法門而已。」
劉長來到了一處耕地前,看著面前的官吏,那位官吏附身行禮,急忙說道;「陛下,是這樣的。」
「我都已經有了四個豎子,不和-圖-書用多問,這次肯定還是要生個豎子,這有什麼值得開心的呢?」
「那豎子整日在相府,查看各地的統計情況,據說是在分析各地的百姓情況,想要找出讓天下人都能吃的上飯的治國學問……」
離開試驗田的時候,劉長的肚子都是圓滾滾的,吃撐了。
「欒布啊,你要好好乾啊,可不能被梁國那批人給比下去啊!」
「聽聞當初周相時,你們農家有人讓他在馳道邊種樹?居然是真的?」
「此失禮也!豈能如此?!」
欒布不悅的反問道。
他們甚至專門研究如何種樹,將樹種在哪裡,如何能讓樹木快速增長等等,而他們也很喜歡種樹,據說當初始皇帝修建馳道的時候,就有農家人為他種樹,馳道每走幾步就是一棵樹,劉長也想不明白這到底有什麼意義,或許是單純的想要為趕路的始皇帝遮陽???
「你若是想要真正的推廣,還是得仗著如今這些官吏們……很簡單,你將農業技術的推廣程度作為官吏政績考校的一部分來計算,那各地的官吏們為了政績,都會不擇手段的來推廣先進的技術,另外,增加農產在官吏政績里的佔據比例,就能讓官吏們對農桑更加上心,有必要的時候,找出一兩個典型來進行表彰,給天下人看看……」
劉長看著他,不由得搖起頭來,「安身邊兩個舍人,一個聽我的,一個聽阿母的,安怎麼就這麼慘呢?」
「阿母說的什麼話啊……沒事我就不能來看望……」
「惡吏在任何時期都是不能杜絕的,哪怕是在堯舜的時代,也有殘害百姓的官吏,人性如此,不過,你可以想辦法來減少他們的危害,減少這樣的人的數量……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只要好處足夠,壞處做好預防措施,便可以推行了。」
劉長如今也想不到什麼更好的辦法,既然想不到,劉長就不會去為難自己,暫時放棄去思索這問題,興緻勃勃的繼續走在耕地之邊,偶爾會低下身來,用手戳一戳那泥土,走了片刻,乾脆將鞋履脫掉,直接徒步走在壟,官吏們各自去忙自己的,只有欒布,董安國等幾個人跟隨在他的身後。
「當初就是打的太少了!!!」
當初怎麼就被幾塊破石頭給勾住了心呢??
馬車緩緩行駛出了長安,有大臣提議,希望陛下能稍微減少外出的次數,因為劉長每次外出,那長安就會發生一次堵塞,畢竟劉長要外出,那這個城門就不能有其他人進出了,直接封鎖,百姓們只能繞道通過其他城m.hetubook.com.com門,非常的不方便,如今的長安已經有12座城門,可因為往來的人實在太多,還是容易發生堵塞。
「我不喜韓非!」
「這麼做,就怕激起不實之風……甚至出現害農的情況啊。」
「真的會這樣嗎?」
在試驗田之內,依舊是有樹木。
在長安通往漢中的道路上,有一片用柵欄所包圍住的地方,這裏就是劉長的目的地。
劉長將瓜放在了阿母的面前,就下意識的用衣袖來擦瓜。
毛萇起身,朝著太后再拜,又拜了劉長,這才離開了壽殿。
董安國抿了抿嘴,「陛下,瓜果種植不易啊……」
對於歷朝歷代的人均糧食佔有量,因為記載的混亂,現代學者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選擇居中的說法來看,大漢巔峰時的人均糧佔有量僅為456市斤,唐朝人均糧佔有量達到了1256市斤,兩宋為1333市斤,明清為2604市斤……畝產也是從漢初的130斤左右達到了清強盛時的367斤。
劉長一愣,低聲對一旁的呂祿說道:「這句話怎麼聽起來如此耳熟呢?」
「乃是農家之聖許行子也。」
「還有你,安國……你們農家尋常都是怎麼去推廣這些技術的?」
「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這裡是大漢的試驗田所在地,佔地面積還是很大的,欒布召集了一大批人在這裏進行各種試驗,主要就是研發農業技術。
「這可未必啊,夏無且說姝右脈跳動平穩有利,大概是女。」
呂侍中抿了抿嘴,乾脆認命。
「不知道啊,這豎子又在做什麼?」
欒布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陛下,還是查看耕地的情況吧。」
「對了,今日之後,姝就搬過來與我一同居住。」
劉長搖著頭感慨道,農家有兩個主張,一個是種田,一個是種樹!
像梁國這樣得天獨厚的狗大戶,天下僅此一家。
劉長跟著官吏們走進了大漢試驗田基地,這裏的耕地都被劃分的很精細,一片一片的,非常好看,不知道的還以為回到了井田制的那個時代,每片土地邊都有人站在一旁,等待著劉長前來問話,這裏跟梁國不同,梁國那是以私人的名義召集了一大批農家,以門客的身份來進行研發,這裏則都是官吏。
劉長走進了壽殿里,手裡還抱著兩個大寒瓜。
「是啊,當時周相特別生氣,破口大罵,說無用之人,徒勞之功……」
三兒子劉勃則是趴在地上,看著兩個弟弟如蟲子般在面前爬來爬去。
呂后沉吟了片刻,方才說道:「https://www.hetubook.com.com其實這也很簡單,當初秦國制定律法,你知道是怎麼在最快的時日讓天下都知道的嗎?」
呂后看著這豎子滿臉的不在意,不由得問道:「這次你怎麼一點都不開心了?」
「阿母~~~」
「哦,哦,朕想起來了,就是那個孟子誇為南蠻舌之人的許行?」
蒼多不堪,帝以其能可興農,遷為相,時稱右相。——《聖略》
「這農家還真的是走到哪裡種到哪裡……」
需要她養的孩子就已經夠多了,這再多一個,也不知自己是否能照看的過來。
「為何啊?」
很快,官吏們就圍坐在劉長的身邊,吃起了瓜,各個吃的滿臉瓜汁,索性也就學著皇帝的模樣,用衣袖隨意的擦了擦嘴。欒布看著手裡吃了一半的瓜,沉默了片刻,問道:「陛下,不告而取,是不是觸犯了盜竊罪?」
董安國的臉色更黑了。
「陛下,臣明明是勸您……唉,算了。」
欒布上前拜見,「陛下,不是說上午趕來嗎?怎麼拖到了下午?」
「沒有。」
呂後生氣的質問道:「怎麼,豎子,沒有辦法,就要讓我賠你的瓜不成?」
「好!」
「邸報只是最基礎的,不過,朕遲早都能想出更好的辦法來!!」
「我六歲的時候,您曾用韓非的書來責問我,還打了我一頓!!!」
董安國呆愣了片刻,方才說道:「邸報。」
劉長說著,眼前一亮,猛地跳進了耕地之中,伸出手就從地里摘出了一個瓜,「寒瓜?你們這裏居然種了寒瓜?不錯啊!」
「當然不是……」
「安倒是大有長進……你知道他正在做什麼嗎?」
劉長得知這件事,大手一揮,便下令在長安開一個單獨的皇帝專用城門,往後自己就從這城門進出,不佔用其他城門。
「那就得看御史和繡衣了。」
看到劉長進來,呂后便對他說道:「你且回去吧,若是再有其他事情,就前來與我稟告。」
「政績考核,秦國將律法的普及作為官吏政績考察的一部分。」
劉長揮了揮手,讓董安國來到自己的身邊。
呂后此刻卻眯起雙眼,盯著他那衣裳,漆黑的衣袖。
劉長若有所思的點著頭,彷彿懂了什麼,又問道;「許子是誰啊?」
「臣先是在在地里開溝作壟,溝壟相間,將作物種在溝里,中耕除草時,將壟上的土逐次推到溝里,培育作物,二次耕作時,就可以讓溝壟互換位置……這種辦法可以保持地力,可以抗禦災害,田畝一斛以上……」
呂祿麻木的點了點頭,「是啊……不如東苑,可還是有一些。」
www•hetubook•com.com祿輕笑了起來,「周相原先修補馳道,就有農家的去找他,希望他能按著秦國的制度,在道路兩旁種植樹木……然後就被周相給趕了出去……」
劉長眼前一亮,頓時咧嘴笑了起來,「不錯,不錯,祿!賞百……三百金!!」
如今張蒼卻對大漢進行了一個完整的統計,大漢各地的糧食出產是相當不平衡的,在耕地面積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不同地區之間的畝產差異巨大……張蒼準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減少這種差異,他認為這大多是農業技術的不充分推廣所造成的。
「阿母!!我今日是去耕作了,故而弄髒了衣裳,這豈能怪我呢?」
「這不就是陛下在《格學》里的原話嗎???那文真的是您寫的嗎??」
對如今試驗田的情況,劉長還是很滿意的,不過,像梁國那樣的大手筆,其他諸侯國是真的承擔不起,你要是讓趙國去招募大量的農家,讓他們在幾百里的土地上折騰,趙國的財政明年就得出大問題,不只是趙國,唐國怕是也扛不住,畢竟唐國的畜牧業也很發達,耕地面積其實並不大,肥沃土地也沒有那麼多,要拿出那麼多來做科研,不太行。
看到劉長相當的滿意,呂祿也走上前來,認真的說道:「陛下,我聽聞,梁王拿出了自己的東苑,賞賜給了農家之人,讓他們拿去耕作,短短的時日內,就大有成果,如今陛下的上林苑,比起東苑更是龐大……」
「良和賜出生的時候,他也是這麼說的!」
大兒子劉長正在和二兒子劉安搶肉吃。
……
劉長不屑的笑了笑,「哪有那麼容易,就這個不學無術的豎子,又能找到什麼呢?來,阿母,休要管他了,我特意令人從南越國給您帶來了寒瓜,來,您嘗嘗!」
劉長視察完試驗田之後,對欒布很是讚許,並且對他的工作給與了很高的評價。
「我平日里讓你多翻看韓子的書,你總是不肯,若是能多讀幾遍,也不至於總是來向我問策。」
梁國趙國齊國都已經擁有了土地改良法,而其他地區甚至連漚肥技術都沒有掌握透。
「對了,朕記得你們建成侯府,就有不小的園林吧?」
呂后說著,就看到面前這豎子的臉頓時垮了,甚至還瞥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瓜。
「混賬!!姝有了身孕!!」
「聽聞你這裏的畝產是最多的?」
劉長親自切瓜,擺放在呂後面前,呂后吃了起來,這口感倒是不錯。
呂后並非是獨自在殿內,毛萇跪坐在呂后的身邊,低著頭,做出一副恭敬聽命的樣子來。
曹姝仰起頭來,長嘆了一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