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錦衣狀元

作者:天子
錦衣狀元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十一章 偏題

第三十一章 偏題

「戰國末期,秦王一掃八荒六合,建不世之功業,奈何暴秦不過二世,秦末不乏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者,又有楚雖三戶能亡秦之典故,楚漢爭鼎,大漢定我華夏之威,前有文景,後有孝宣之治,其時『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是哪位皇帝實施的策略呢?」
隋公言好似不知在場孩子心中的迷茫,右手食指環指一圈,「把你們的名字寫在考卷眉首處。」
張佐沒出現,這次出來的考官之一朱浩認識,正是之前跟疑似唐伯虎的陸先生有過溝通的隋公言,據說此人是舉人出身,在王府當教習,以後進了王府很可能在他名下讀書,所以由其來當第二場考官很合理。
隋公言好像沒有發現朱浩的存在,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聲音渾厚有力:「儒門學子,不但要對書經有研究,還得博古通今……」
隨即朱浩指了指前方自迴廊處魚貫出來的幾個中年人,不出意外應該就是下一場考試的考官。
朱浩心裏卻琢磨開了:「莫非隋公言崇尚的是法家?興王會把一個崇尚法家的舉人召來教導兒子……有意思。」
題目明顯超綱,而且還偏離應選伴讀的主題,不是說好誰學問高誰留下來當伴讀嗎?問題是科舉考試不考這些啊。
說到這裏,朱浩很想聽聽隋公言對於本朝的評價,但隋公言很精明,說到這裏戛www.hetubook.com.com然而止:「……好了,就這些,把你們寫的東西呈遞上來,到一旁等結果吧。」
這蔣輪挺會給人戴高帽啊!
「姓陸的小子,我們可是來應選伴讀的,你倒好,居然想做書童?難道自甘下賤?」還是京公子思路活泛,馬上察覺到陸炳跟別人想法不同之處。
本來旁邊已空出一些位置,可以勻一勻,以京公子的身份大可獨佔一張桌子,但他似有意跟朱浩爭個高低,怎麼都不走。
蔣輪續道:「第二場考試,由本府教習、長壽舉人隋先生出題,你們認真聽好了,若是能通過這一場考核,距離成為王府伴讀就更近一步了。」
朱浩馬上明白了。
朱浩卻聽出問題所在。
聽起來是法家,但實質卻是儒家,將王朝興亡跟皇帝是否修「仁德」聯繫起來,看似辯證,實則全是主觀臆斷。
「到西漢末,有新莽、更始之亂,綠林赤眉為妖,幸得光武定國,再續大漢二百年江山。」
題目肯定偏。
「蒙元治我漢民,殘暴無道,我太祖皇帝起兵于吳,得忠臣良將輔佐,驅韃虜,定華夏……」
所有孩子就位。
第四題。
蔣輪是個熱心腸,朱浩算是看出來了,這傢伙在王府地位不高,所以用盡一切方法顯示存在……哥們兒,你很自卑啊!
果然是和_圖_書陸炳,那不用說,先前那位「陸典仗」就是他爹陸松,真是將門虎子,看你小小年歲便骨骼清奇……
蔣輪急忙道:「讓你們寫就寫,回頭好知道是誰的卷子,寫慢了待會兒答題可就來不及了。」
本來朱浩並不知道這場選拔有幾場考試,但以蔣輪所言,這不是最後一場,後面至少還有一輪,那時考官十有八九又要換人。朱浩希望朱三和朱四一起出來選伴讀,那他成功的幾率將會大增。
「娶妻有日,過門不私」,這道題對朱浩來說就太過小兒科,這不就是治水途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嗎?
第二道題目拋出。
皇位旁落……
「然後主昏聵,未能定鼎中原,魏滅漢、晉滅魏,司馬氏仁德不修,以至中原盡喪,胡人亂我華夏,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隋主定華夏,然煬帝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以至唐高祖起兵太原,定大唐三百年基業。」
但不能寫大禹,要寫「禹」,人家考官都說了,這人要從堯舜禹中出,朱浩一筆寫就,一旁的京公子沒懸念也答了出來。
第六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陸先生明言我是他弟子,隋公言會把一個學問和名望都比自己高的人的弟子,收到身邊?
眾應選童子大眼瞪小眼,探討歷史https://www.hetubook.com.com
「奈何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有梟首挾天子令諸侯,然西南之地,尚有王室偏安,先主仁德,常教導後主光復漢室,他曾對善、惡可為之事有過一番論斷,請問是哪一句呢?」
但看在場學子,能提筆往紙上寫的,一半都不到,對不對還另說。
朱浩也懶得理會。
……
「……靖康恥乃華夏之恥,宋庭臨安於江南,歷百余年,韃靼于草原崛起,傾覆華夏,九州蒙難,國之大廈將傾,仍有忠臣義士不忘節義,文忠烈公過零丁洋時,曾有自抒情懷之詩作,你們寫下來吧。」
朱浩跟京公子依然湊一桌。
只是會背幾句《論語》就算不錯?
這話讓孩子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要考歷史嗎?
聽完都未必知道題目已出!
這次京公子在思索半晌后才落筆,但明顯不是很確定,這道題對他來說有點超綱。
「好了,不要說話,回到你們的位置上去。」
朱浩作答:漢武帝。
「下面請隋先生出題。」蔣輪說完,看向已端坐椅子上大模大樣的隋公言,意思是你可以開始了。
……
都等著出題呢,到這裏考題卻並未出現。
在場孩子又傻眼了。
第五題。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蔣輪環視一圈,笑著道:「看來諸位在第一場考試中表現優異,能繼續和*圖*書留在這兒,說明你們的學識不錯。」
朱浩低著頭。
第三題出。
陸炳年歲太小,根本回答不出這麼刁鑽的問題。
題目到這裏已過半,朱浩回答起來並不覺得有何難道。
朱浩也從隋公言出題中,掌握一些規律。
「嗯……呃……這……」
從之前與隋公言的簡單相處,他知道這個人小心眼兒,若是讓其發現自己在這裏應選,指不定會出什麼幺蛾子。
「那老朽就跟你們說說我華夏從先秦到如今,兩千多年的歷史吧。」
我們連儒家學說還沒整明白呢,你上來就是諸子百家?
這是否隱喻我大明太宗皇帝皇位來路不正?
……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裏居然沒有出題。
隋公言喝完茶,也不管孩子們是否答完,繼續講述:「后又經歷夏、商兩朝,曾出過商湯這等聖明的君主,奈何到商末民不聊生,武王伐紂,周朝建立。」
其實只要是一個對華夏歷史熟悉的人,這些都不是難題,但問題是眼前應試者皆為稚子,這年頭想獲取知識的難度極大,只要沒人講,是沒法自學的。
「以至唐末,朱溫篡唐,五代之亂,後有宋高祖陳橋兵變,重定華夏,奈何兄弟相爭、金匱疑雲、燭和-圖-書影斧聲,皇位旁落……」
朱浩笑道:「人家想當什麼就當什麼,別難為他了……下一場考試就要開始了。」
雖然只是應付性的場面話,但朱浩還是從中聽出一些關鍵信息。
至於跟隋公言一起出來那位,朱浩居然也認得,乃是報名時被他拍了兩句馬屁就有點得意忘形的蔣輪。
「周朝傳到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而滅……到東周時,諸侯列國紛起,先有春秋,後有戰國,此時諸子百家,太史公嘗言,『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說的是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說到這兒,隋公言停了下來,拿起茶碗輕抿一口。
「唐太宗修仁德,魏徵曾引言,以舟、水者諫于君王,是哪一句呢?」
……
「話說先秦時,我華夏之地湧現諸多先賢,自神農氏定鼎以來,我華夏之民便開始男耕女織的生活,后經歷幾位聖明君主,乃堯、舜、禹,其時華夏洪水泛濫,其中一人,『娶妻有日,過門不私』,說的是哪位君主?」
提起筆,「法家」二字簡單書就。
這題如果讓飽腹詩書的成年人作答,或許沒什麼難度,但眼前對象卻是一群普遍年歲在七八歲,只讀過一兩年書的稚子……就跟聽天書差不多。
這種話也敢亂說?
不用說,這是第一道題。
果然。
蔣輪一來便招呼孩子返回剛才筆試的桌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