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錦衣狀元

作者:天子
錦衣狀元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百二十章 閣老很生氣

第五百二十章 閣老很生氣

果然是他!
楊慎急忙道:「父親息怒,孩兒跟朱浩提及后,他一直在修撰房,未見其跟人交談,再就是時間也對不上,他……不可能往外邊傳話。會不會……真是事有湊巧?」
「以朕所知,唐先生不僅自己領兵平叛,還參与賑災,且提前告知興王府有關寧王要謀反的消息,此消息還傳遞給贛南巡撫王守仁知曉,因而寧王叛亂才得以迅速平息……唐先生對朝廷有大功!」
楊廷和道:「那你可有提前將此事告知他人?令陛下早有準備?」
朱四每次接話都很乾脆,完全是不假思索,體現出其清晰的思路,「朕讓徹查河工,乃是暗地裡調查,若是將事拿到朝堂上公開說,所有人都知曉了,既不利於將賬目查清,還會帶來諸多麻煩。朕召楊閣老前來商議,請楊閣老給朕面子,讓唐先生可以為朕所用。多謝楊閣老!」
楊廷和冷笑不已:「陛下說了,要以唐寅查河工賬目,還提到不過是將其委派為廣積庫大使,更可甚者為父提及廣積庫乃貯藏火藥製造材料之地,應以懂行之人守之,陛下竟能對答其在安陸時曾以火器大破賊軍。分明有人教陛下如此說,連這差事,估計都是唐寅自己盤算好的,目的就是躋身朝堂。」
現在興王府出了皇帝,事情就被凸顯出來。
楊慎有些莫名其妙,照理說朝中沒發生天大的事,父親不可能隨便找自己來這個地方敘話。
楊廷和態度堅決:「回陛下,朝中官員任免,自有一套規矩,舉人選和圖書官需地方布政使司上報,經吏部考核,若是直接委派的話,那朝堂秩序將不存……朝中官員任免不經吏部而出自私專,乃亂國之兆,臣堅決反對!」
朱四所言,可說是有理有據。
「朕平時稱呼他為唐先生,其為舉人出身,但因弘治年間一件過往,令其再無機會考取進士……但朕深知他學識高深,以之能力在朝中混個官缺應該不難吧?」
這唐寅在安陸乾的事還挺轟動,可能是當時朝堂被錢寧和江彬等奸佞把控,以至於沒人詳細探究這種事。
楊慎想了想,似是想到什麼,欲言又止,場面僵在那兒。
本來他就不想賣小皇帝面子,這是在破壞規矩,雖然從成化年開始,傳奉官在朝中就絡繹不絕,但在楊廷和眼裡,皇帝跳過吏部選拔,直接委派官職就是禍亂朝綱。
……
楊廷和氣惱不已。
楊廷和越聽,越覺得自己的懷疑是對的,這個唐寅很可能就是小皇帝背後的「高人」。
他終於明白楊廷和為何會如此生氣。
朱四道:「他叫唐寅,字伯虎,未有過當官經驗,不過卻在寧王府和興王府中充任過幕賓,他裝瘋離開南昌后至安陸避禍,便一直留在王府,教授朕學問,同時為王府做事,立下許多功勞。」
當天上午他無心迴文淵閣辦公,而是直接出了宮,來到東安門外金魚衚衕一處私宅,此地乃楊廷和午休和早朝前臨時落腳處,偶爾也在此與朋黨商議,他來到書房立即派人去將楊慎找來。和*圖*書
朱四道:「吏部選官,給一個舉人選正九品的廣積庫大使職位,協助朕來清查河工賬目,不會在楊閣老看來都壞了朝堂規矩吧?朕就是想人盡其才,可沒有要對其偏私的意思啊。」
楊廷和在朝堂中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幾時受過這種窩囊氣?
楊慎聽出問題所在,急忙問道:「父親,可是有人將消息外泄?」
「不可!」
楊廷和聞言將手上茶杯擲于地上,「啪」的一聲,茶杯摔得粉碎:「今日朝議后,陛下單獨召見,提及要給唐寅封官,早不提晚不提,為父剛得知此人在興王府,怎麼這麼巧陛下就主動提出為其請官?」
「這……」
楊廷和聽了心裏「咯噔」一下。
楊廷和眉頭緊蹙,想了想后再問:「那他可有出過翰苑,或是見過什麼人?讓人出去傳話?」
「明白就好!」
楊廷和心中悲憤不已,皇帝到京師都快兩個月了,自己居然不知道小皇帝身邊有這麼個人,真是失策。
看來兒子昨天跟自己說的都是事實。
朱四熱心為唐寅求官。
楊廷和聽了一陣頭疼。
楊廷和先在心中否定了唐寅,自然會想各種理由勸說自己不同意。
皇帝口中那個人,不會就是唐寅吧?
朱四冷冷道:「好,我知道楊閣老是忠臣,一切都是為大明著想。那朕也直說了吧,現在朕要用唐先生查河工賬目,涉及戶部和工部,若是他只是一介布衣,如何幫朕去查呢?」
朱四看著楊廷和,期冀地說道:「和-圖-書楊閣老,朕以前在王府,有幾名教授朕學問的先生,學識淵博,其中有一人才學卓著,極受先王賞識,並委以重任。此番朕將其一併帶到京師,如今想委任他官職,不知應當以何等職位為好?」
楊廷和當即詢問:「今日你可有將唐寅之事,找朱浩求證?」
早朝結束,朱四單獨將內閣首輔楊廷和召到乾清宮,旁邊只留下張佐一人。
將兒子教訓一頓后,他便回宮去繼續處理朝務。
楊廷和裝作不知情的模樣,謹慎地問道:「陛下,官員選拔從來都有規矩,不知此人何等功名?以往在仕途中又累積有何資歷?」
自己這邊剛查到小皇帝身邊有唐寅這麼個人,轉眼小皇帝就主動提出要給唐寅封官?
朕要唐寅幫朕查案子,所以才給他委派個戶部的差事,而且這是個正九品的官缺,正好是舉人可以擔當的職位,本身也沒有進士會接受這種正九品的職位。
楊廷和繼續提問。
楊廷和很生氣,手顫抖個不停,他怎麼都想不明白,為何小皇帝身邊最受倚重的不是袁宗皋或是已故的張景明,而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唐寅?
朱四笑道,「楊閣老或許不知,當年在安陸曾有江西盜寇,受寧王指使,前去湖廣之地劫掠,唐先生以不到三百人馬,大破數千賊軍,其中用到就是火藥……他對此可說是非常了解。」
那不是個浪蕩子嗎?在南昌時裝瘋賣傻,大冬天裸奔跳湖,這種人入朝……朝廷還有何體統可言?
「這點楊閣老不用擔心。」
和*圖*書楊廷和發現自己很被動,似乎一舉一動都被人掣肘,每走一步路都在人家預料中。
楊廷和搖頭:「回陛下,此人從未有做官經驗,若貿然將其安插到朝堂上,只怕會……惹人非議。」
楊廷和被朱四嗆了回來。
楊廷和道:「廣積庫乃貯藏硫磺、硝石等物之所,非對其熟悉之人難以控制,若是出現偏差……」
紫禁城。
楊慎點頭:「有。」
「朕要直接委派唐先生為戶部或工部主事,必然不可,因為那必須是進士出身的官員才能擔任……朕也不求其他,就以其為戶部廣積庫大使,正九品的官職,這下總該沒問題了吧?」
「朕不想對外宣揚。」
「用修,以往為父覺得你行事謹慎,深謀遠慮,但最近……自從新皇登基后,你身邊多了那些狐朋狗友,非但沒幫到你,卻總是壞事,你難道不該檢討一下嗎?」
楊慎不知說什麼好了。
你是我選出來的皇帝,我有責任教導你,更何況唐寅很可能就是隱身暗處幫助你的強有力助手,乃我政敵,我為什麼要成全你?
但總算知道是楊慎這邊出了問題,並不是唐寅或是小皇帝神機妙算,心裏總算舒服了一點。
「幾時?」
「我想這點要求應該不是很過分吧?就算唐先生沒有當官的經驗,在王府中也無官無品,但他實在是勞苦功高,全因要避禍才沒有接受朝廷封賞……
朱四道:「朕也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朕並非要給王府上下所有人都委派官職,難道只給唐先生一人委派職務都不行嗎和-圖-書
朱四繼續苦口婆心勸解:「誠然,唐先生在王府中沒有官品,但所行之事,皆王府長史職責,張長史和袁長史接連因守制和出任地方,不在王府,一直是他打理王府事務,朕早就當他是王府長史,以其王府長史的資歷,在朝中委以官缺,總該可行吧?」
感情楊廷和先前在小皇帝那兒吃癟,所能想到的一切理由,都被小皇帝合理懟了回來,就好像有人提前編排好一般。
果然是他!
楊廷和很生氣,但最後還是默認了此事可行,並表明會跟吏部的人溝通。
楊廷和道:「陛下若真有意將其調往戶部,不如就此事召集朝臣商議?」
「才剛說完,他將唐寅在王府內的情況和盤托出,這才沒過多久,父親便派人來尋……」楊慎仍舊不解父親為何如此生氣。
楊廷和不答,生氣的神色分明在說,天下間哪裡有那麼多巧合?
「……父親因何事叫找?」
楊慎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躬身行禮:「父親教訓得是,以後再有此等事,無論身邊人多值得信任,兒也不會再提前告之。」
……
楊廷和認定兒子提前把事告知他人,才導致皇帝有所準備。
朱四滿臉嚴肅,好似要跟楊廷和商議什麼重大事情。
「父親,唐寅不過一介舉人,陛下要給其封官,於法理不合,父親回絕便是。」楊慎再獻策。
一個廣積庫大使,又不是什麼閑差,辛苦不說還沒有什麼油水,論在舉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還不如一縣教諭,教諭總歸是清貴之任。
楊廷和態度異常堅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