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錦衣狀元

作者:天子
錦衣狀元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百三十五章 代君王日常

第六百三十五章 代君王日常

自從朱棣遷都后,南京錦衣衛的養護就成了歷史遺留問題,早在景泰年間,就有地方奏報:「南京錦衣衛等衛屯田旗軍,多在應天並直隸廬州、滁州等處地方屯種,遞年奪占民田,不納子粒。」
並不一定是朝中要害衙門,地方布政使司居多。
張佐將厚厚一疊卷宗送到朱浩面前。
……
有些在外人看起來很簡單的事,但涉及朝中政治權力鬥爭,尤其是吏部所奏人員遷選調度等,在朱四看來都應當跟楊廷和好好博弈一番,雖然只有區區十二份,但正常批閱起來,可能也需一兩個時辰。
上面是給張太后和夏皇後上尊號,下面輪到給邵太妃,也就是「壽安太皇太后」上封號,人沒死,還沒有謚號的問題。
沒人再提把朱浩調出去,楊廷和父子暫時也不會再對他委以重用,這對朱浩來說,反而顯得很輕鬆,不用再理會那麼多腌臢事。
但楊廷儀這個人……
武宗皇帝駕崩快一周年了,稱之為「小祥」,要派人前去康陵致祭。
第五份。
無非是派誰去的問題。
說白了就是一心想撈銀子,中飽私囊,名聲狼藉。
朱浩留翰林院為修撰之事,暫告一段落。
如此境況下,後續的封號、尊號等問題,基本都是順理成章,朱四不是不能批,是不想批。
當時的請旨內容,是要裁撤艦船。
……
接下來第二份、第三份奏疏,跟第一份大同小異。
大臣聯名上奏,一是確定張太hetubook•com.com后「昭聖慈壽皇太后」的封號,請求在武宗妻子夏皇后名號,上「庄肅」尊號。
蔡震是明朝外戚,娶英宗第三女淳安公主為妻,正德朝時,以拷問下獄的劉瑾而名聲大噪,終正德一朝,一直都負責大明宗府事,明朝的宗人府負責管理皇親國戚等事務。
那就安撫之。
第六份。
朱浩代皇帝批複:「革錦衣衛巡江官校。」
因為大禮議,在清寧宮火災后其實就已經有了定調,沒出什麼意外。
到現在,楊廷儀仍舊是「病休」,只是從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退下來,卻一直留在京城養病。
朱四登基后,南京守備太監戴義,此人也屬於被排擠的一派,身處江南急需立功,想早些回京述職,便在正月奏報南京問題。
年初病差不多好了,楊廷和覺得跟小皇帝的爭鬥有些力不從心,便想把弟弟調回朝廷,在旁輔助。
前三份都是跟大禮議相關的事情,涉及到皇宮裡四個尊貴的女人。
所謂的新勢力,就是前幾朝中,那些鬱郁不得志的勛貴,尤其是不受待見的皇親國戚,主要以憲宗皇帝的後嗣為主,再往前就是英宗的,這些人本來就是皇親國戚,聲望和影響力都在,還容易掌控。
「……朱先生,這幾天陛下勤勉,每日都批閱奏本到深夜,多數都能應付自如,但還是有一些……需要您相助。」
這份詔書下去,南京錦衣衛還是有辦法賺錢,和-圖-書就是以巡江官校的名義,敲詐勒索過往的船隻,再次引來民怨沸騰。
不是有人蔘劾楊廷儀嗎?
嘴上把朱四形容成明君聖主一般,但朱浩知道,朱四平時所謂的忙碌到深夜,不可能全都在看奏疏題本,有些時候也會玩耍。
吏部雖然已有人員報上,但朱四多不想遵從吏部的核選,便讓朱浩從中做點文章。
第一份便涉及朝廷禮儀之爭。
……
朝中有數名言官,以其貪贓枉法,對其參劾。
這幾天唐寅也不在京城,開礦什麼的全都在順利進展,朱浩也不用每天都批閱奏疏,但每過兩三天還是會有一些相對重要的奏疏送到他這裏,非要由他來批複,尤其是朱四自己搞不定的事。
就因為你兒子被我過繼過來?你要是不樂意,大不了我過繼別人家的……反正誰當我兒子誰就能當皇帝。
沒事蔣太后還得經常去給張太后這個「皇嫂」請安。
又是朱四能批但不想面對的問題。
朱四登基,一直想排擠朝中守舊派,按朱浩的計劃,那就是不斷培植依附於皇帝的新勢力。
就是這麼得意!
……
而正月朱四的回復,是「不宜紛更,如弘治年例,以後不許再議增減」。
本來朱四知道有人在宮廷放火,想要追究到底,但無論是朱浩還是蔣太后,都勸說朱四不要追究到底,這把火等於是對朱四的一個警告,並非天意,而是別人對他母子的一種恐嚇,現在只是燒清寧宮偏殿和圖書,下一步可能就是燒正殿。
第四份奏疏並不涉及京城事務,而是應天府,也就是南京錦衣衛之事。
分題本和奏本,列在兩邊。
在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下,張太后在皇宮內於一切禮儀、待遇上壓制蔣太后,逼得蔣太后沒什麼脾氣。
……
「一共十二份。」
在京勛貴很多,誰去都差不多,給個事情做。
不能把政敵逼得太緊,而且現在楊廷和當朝,張太后聲望也在,好不容易因開礦之事皇帝跟張太后關係有所緩和,那就得過且過,等以後你皇位坐得更加穩固后,再來論禮也不遲。
將參劾的人訓斥一番,並對楊廷儀一番褒獎,對其能力予以充分肯定,全篇不提任何有關楊廷儀人品問題,也不提其跟楊廷和的關係,總的來說……就是朕知道你有罪,但就是不治你,讓你下不來台。
……
既定之事,沒什麼好爭的,那就祭告唄!
你要是不樂意,大可回你的興國地界,何必留在皇宮找氣受?
而從第四份奏疏開始就全部是朝政問題了。
現在大臣也在幫張太后明禮,而在張太后封號問題上,年初就已有定論,現在不過是正式遣人祭祀,以告天地。
這就是蝴蝶效應的影響。
……
「……南京錦衣、江淮等衛,原設水軍馬快戰船。永樂間遷都北京,遂專以運送郊廟獻新及上供品物、軍需器仗。其後管運內臣,假託虛增,肆為奸利。」
張佐恭敬地把東西放下,起hetubook.com•com身到了隔壁,不打攪朱浩翻閱。
……
……
對宮廷禮數來講,這不算什麼,你蔣太后入宮,得到了正宮太后的待遇,體會到皇帝的孝心,這一切都是我賜予的!
朱浩的批複很簡單:「……遣定國公徐光祚、武定候郭勛、惠安伯張偉,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你只是一個小宗的王妃,怎麼能跟正統的皇太后相提並論?
畢竟大明王朝歷代皇帝中除了太祖、成祖以及崇禎外,多以懶惰著稱,再加上大明不設丞相,很多事務需要皇帝親自決定,成化、弘治和正德等朝內閣成員,更多是起到秘書和顧問的作用,只有眼下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做到了事實上宰相的職位,對新皇形成極大的鉗制。
涉及到楊廷和弟弟楊廷儀。
朱浩這屬於投桃報李,讓蔡震逐步掌握實權,以皇室宗族的影響力,為小皇帝獲得人脈支持。
至於遣官祭告,也都不能越雷池一步,讓幾個勛貴一併祭祀就行。
邵太妃和蔣太后,一個正式的封號是「壽安皇太后」,一個是「興國太后」,蔣太后甚至連「皇」字都不能加。
……
如歷史上一樣,都是想方設法把楊廷儀逼走,除非楊廷和兄弟倆能厚著臉皮,繼續讓楊廷儀頂著輿論壓力留在朝中。
楊廷和要不是看在楊廷儀有點能力,又是進士出身上,否則也不想用這個弟弟。
再就是蔣太后的封號問題。
……
朱浩代上硃批:「遣駙馬都尉蔡震往康陵,總攬祭https://www.hetubook.com.com祀等事……」
有點像楊廷和的二兒子楊惇,完全是扶不起的阿斗,沒有楊廷和那麼深謀遠慮,不是做大事的料。
朱浩的批複很簡單。
蔡震很識相,在朱四登基后不斷給蔣太後送禮,甚至私下跟蔣輪接觸,示以交好之意。
此人歷史上于正德十六年,嘉靖帝剛登基時,便被給事中方鳳給參劾貪墨枉法,當時楊廷儀便以疾病為由請辭回鄉,而因為朱浩的出現,新皇跟楊廷和勢力相鬥異常激烈,以至於方鳳參劾楊廷儀之事並沒有出現。
此奏疏其實朱四可以自己來批,但他實在氣不過,便丟給朱浩,讓朱浩以自己的筆跡批複,等於是眼不見心為靜。
第七份到第十二份。
全都涉及朝中人事任免。
不過像朱四這樣剛登基,就體現出如此用心治國的皇帝,也算難得了。
說白了就是張太后看不起「興國太后」。
零碎事,朱浩也只能零碎處理。
來個一了百了。
張佐這天出宮來,顯得有些為難。
朱四提出開礦后,楊廷和有意重啟易州山廠,以楊廷儀以戶部左侍郎來兼領此差事,一來是讓楊廷儀打進戶部體系,干擾小皇帝在戶部內有可能進行的改革,再就是以易州山廠的供求關係,影響唐寅開採的煤炭供應。
「昭聖慈壽皇太后」是張太后的封號,大禮議之爭,一直都是嘉靖初年君臣博弈的主戰場,對朱四來說,要加封張太后,等於是打他的臉,尤其是自從蔣太后入宮后便一直跟張太后不和。
……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