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錦衣狀元

作者:天子
錦衣狀元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百九十五章 做官不易

第六百九十五章 做官不易

這個劉老頭,脾氣太大了,難道是覺得仕途無望,所以才會這麼不顧體統和官場規矩吧?
但此事……卻在翰林院中遭遇了阻力。
居然提到了楊維聰?
婁素珍道:「妾身想請求公子,到南京后……幫忙調查一下婁家人的情況。」
「夫人這是說哪裡話?大家都是朋友,再說了,這不是唐先生……」
在劉春看來,會不會這次就是想了個借口把朱浩派出去當差,回頭就讓朱浩直接留在南京不回來了?
去一趟江南,對朱浩來說沒什麼。
既然懷疑朱浩為新皇做事,那就沒理由考慮朱浩現在的想法是什麼,直接將之外調是最好的選擇。
先得把手頭上的事情都安排妥當,尤其是針對楊廷和的一系列應對舉措,要在他離開后,于朝堂上掀起一場政治風波,而風波的源頭必須要有對楊廷和直接的「打擊」,那就是讓劉春入閣。
就算劉春感覺孫交話中有話,但還是沒摸清楚這中間有何蹊蹺。
果然來了。
名義上是翁婿,但余承勛這個女婿卻不那麼老實,家裡娶小妾不說,又在外養外室,或許不甘被他這個岳丈所挾,想要自立門戶?
為了自己以後在翰林院中有好日子過,不宜當面跟劉春起衝突。
朱浩有些莫名求秒,難道婁素珍想問問他有關歐陽菲的事?
劉春沒把這件事想明白,當晚便去找孫交問詢。
楊慎直接把楊廷和搬出來。
……
先前楊廷和不就有把朱浩外調的意思,後來在他和孫交二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聯手抵制下,才沒讓那件事成為現實嗎?
這要是跟楊維聰碰面,那還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朱浩很想知道,派去監督他的人是誰。
楊慎道:「也是因為在下最近身體抱恙,所以家父的意思,讓懋功陪他同往,待辦完差事……估計一兩個月後就能回京,如此劉學士應該沒意見了吧?」
楊慎既是來通知朱浩,就沒有絲毫商議的餘地。
從開始為新皇做事,扮演著朱四影子幕僚的角色,又從楊慎這裏刺探情報,朱浩早就有被人懷疑的心理準備,要證明自身「清白」只能見招拆招,順勢而為。
……
貿然去提,從楊廷和到朝中大臣,必然不會同意。
婁素珍上來先問詢朱浩正在調查的朝鮮使節案。
楊慎見劉春苦思冥想,心裏暗笑,你個老傢伙思慮再多,能盤算到家父那地步?你終歸還是沒有入閣的能耐啊。
朱浩這邊就要做好離開京師的準備了。
本來朱浩想把功勞往唐寅身上歸,但見到婁素珍不以為然的神色,便知道有些謊話說了也白說。
婁素珍回頭望向朱浩:「難道不是公子所作?」
可不管怎麼看……楊廷和此舉都像是對朱浩的打壓。
……
婁素珍道:「先前城內流傳《臨江仙》,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那首,可是公子所作?」
朱浩點頭。
楊慎哭笑不得。
「嗯。」
但若是余承勛也同去……
婁素珍不是傻子,唐寅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不是貪圖功名利祿之人,有些事根本瞞不了多久,現在婁素珍早就知道當初發生的一切,那自己幹嘛還去幫唐寅那老小子?自己的事自己解決,你自個兒爭取不來,讓一個晚輩幫你?
果然是有所求。
楊慎不想跟劉春解釋,他知道,因為朱浩的救命之恩,劉春現在把朱浩當成得意門生,把朱浩外調,簡直就是跟劉春作對。
朱浩直觀地認為,楊廷和派余承勛和他一起去,既是讓余承勛監督,其實何嘗不是互相監督?
而且是翰林院掌院學士劉春親自反對。
「啊!?」
「這是家父的意思。」
畢竟這次去南方,歐陽菲也會跟著,只是二人不會同行,這是為避免被人察覺端倪,等到南京后,朱浩才會跟歐陽菲以及麾下商貿體系的人見面。
朱浩知道回絕不得,否則就等於坐實了自己卧底的身份。
他猜想可能是余承勛。
朱浩心想,楊維聰恐怕在南京鬱悶壞了,考中榜眼,卻被早早外調,而楊慎不顧跟他多年的交情,強行把他趕到南京來,卻留了個興王府出身的朱浩在身邊?
要臉不?
「那劉學士,沒什麼事的話,在下先告退了,回頭還要去跟懋功交待差事,告辭了。」楊慎見機請離。
其實之前,朱浩已將很多消息帶給婁素珍,但婁素珍不知足,想知道有關父母兄弟的情況。
楊慎道:「劉學士,您或是有什麼誤會?達甫外調南京,那是他辦事不力,再和_圖_書便是南京的確有出缺的情況;至於敬道……他此番不過是替朝廷去南京核查賬目,乃是家父對他的器重,家父有意讓我或者懋功去,照劉學士的意思,家父也想把我們楊家人外放?」
臨行前,唐寅過來知會,說婁素珍想跟他見上一面。
「我一個人去嗎?」
婁素珍一臉哀容,感激地道:「公子拯救妾身一命,妾身無以為報,如今還要麻煩公子……」
朱浩沒想到婁素珍也有這般扭捏的時候,笑了笑道:「但問無妨。」
一了百了。
誰知楊慎不提楊廷和還好,一提出來,瞬間讓劉春火冒三丈,劉春正因為外間傳言因入閣事他跟楊廷和鬧得很不愉快,心裏正膈應,現在楊廷和就把他欣賞的門生給調走,這不是專門針對嗎?
臨出發前一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朱浩去見了婁素珍。
……
婁素珍笑道:「公子真是神機妙算,這些都能被您提前預測到?現在民間對您的事,越傳越邪乎,很多人說您有窺測天機的大神通,連書場的說書人,都在拿這件事抓哏。」
楊慎對此諱莫如深。
朱浩一臉無所謂:「言多必失,你看我這不就說錯話了,被派到南京去辦案?唉!做官不易啊……」
劉春琢磨了一下,既然只是臨時派遣的差事,連余承勛這個楊家女婿都同往,好像沒什麼大問題。
朱浩道:「不過是當初楊用修讓我作首詞,說要幫我揚名,於是我便將興王府時一首舊作充數,沒想到現在流傳開了,卻沒人幫我揚名和圖書。這種事,順其自然吧。」
「這一屆留館,鼎甲中已去其二,二人皆都沒有過錯,這是要讓館中無人可用嗎?」劉春炮轟一般質問。
「哦,現在已經抓到四名刺客,交代都是朝鮮人氏,屬於朝鮮內部黨派傾軋,這些事朝廷日後便會公布出來,至於是否將刺客交給朝鮮國王,事情還沒定下來。」朱浩道。
聽到風聲后,劉春立即把楊慎叫去他的公事房,當面叱問:「敬道在館中做得好好的,為何要讓他去查什麼南京地方的案子?他有經驗嗎?難道朝廷無人,非要從翰苑抽調人手才行?」
還有一種可能是余承勛或考慮到新皇年富力強,而老岳丈在朝的日子卻不長久,想要為自己留後手呢?
孫交倒沒覺得怎樣,一臉淡然地讓劉春放心,大概意思是,朱浩那邊由他孫交擔著,絕對不會讓楊廷和把朱浩外放南京。
以當前他所獲取的信息,不會去想朱浩跟新皇有什麼聯繫,更不會想楊廷和的真實目的其實是試探朱浩是否在為新皇做事,所以他就算髮火,也找不到問題根源,很容易就被楊慎帶偏節奏。
劉春感覺腦袋一團漿糊。
這兩天朱浩比較忙,沒去見婁素珍。
順道去看看京西的鐵礦廠和船廠的情況,把運河沿線的銀號,以及南京城的自家產業巡視一番,就當是出去公費旅遊。
婁素珍神色陰轉晴,望著窗戶外面秋色如波,道:「公子,妾身還有一件事想問問,不知是否冒昧。」
聽聽這理由,合理吧?
及早把二人婚事定下和圖書來?
「估計是你一個人去,但你在朝畢竟沒多少做事的經驗,核查方面需要有幫手,具體怎麼安排,需要綜合考慮。預計三五天後就出發,抵達南京后,達甫會接待你。」
但這件事暫時不能確定,朱浩揣測隨自己南下之人是余承勛的立足點,在於女婿不同於兒子,既值得信任,卻又不完全可靠。
劉春倒沒想到這一層。
朱浩只是微笑著點了點頭,並未贅言。
楊廷和沒找到暗中為新皇做事的「高人」,現在開始懷疑起自己身邊人來了,畢竟很多次新皇都料事于先,自己這邊有「卧底」的可能非常大,前有楊維聰「投敵」,誰知余承勛會不會吃裡扒外站到小皇帝那邊去?
「嗯!?」
朱浩明白,現在婁素珍人在京城,外界很多事都難知曉,寧王府舊人別指望了,隨便跟朱宸濠有牽扯的,必然都已死或發配,婁家人也因為寧王之事輾轉流落各地,多數人已不在江西原籍。
劉春點點頭,心中疑惑不解,卻還是放楊慎出去了。
「嗯!?」
劉春入閣之事確定后,西北戰局可能就要發生變化,然後就是秋糧入庫,戶部錢糧倉儲調度博弈一開,朱浩就可以徹底「洗白」自己了。
如此就得換個方式……
等小皇帝跟楊廷和因為劉春入閣之事進行博弈,那時他朱浩人已往南京去了,甚至已抵達南京,朱四若在朝中表現出足夠高的施政水平,那楊廷和就不會去想他朱浩是否暗中相助的問題。
朱浩疑惑不解,「這小道消息夫人是從哪裡打聽來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