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錦衣狀元

作者:天子
錦衣狀元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開交易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開交易

喬宇仍舊不依不饒:「陛下,此乃假設,並不成立。宣府只說有韃靼犯境,並未報危殆啊。」
刑部尚書林俊態度堅定道:「陛下,無非是唐寅在內三關取得了軍功,但陳九疇在西北並未犯過錯。以唐寅代其總制宣大軍務,不過是權宜之計,如今韃靼人已退,理當撥亂反正,回歸到本來的狀態。」
「何意?」
……
可出宮路上,那些本來應該去請示楊廷和意見的人,諸如在朝堂上跟朱四激烈爭鋒的喬宇和林俊等人,此時全都沉默不言。
「哈哈,林尚書,在你看來,讓韃靼幾千騎兵在大明關口之內暢通無阻,是沒有過錯的表現是吧?也就是說,下次韃靼人再來,只要韃靼人沒殺進內三關,宣大地面上隨便馳騁?是這意思嗎?」
你越蠻橫,那你當政的合法性越會得到輿論的懷疑,大義問題上,我楊某人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判你,文臣也會跟我同仇敵愾……是你讓文臣感到害怕,他們一旦怕了就需要找人來為他們撐腰,是你幫我把文臣重新擰成一股繩。
問題很尖銳。
劉春問道:「若是來日朝堂上,陛下……會做何安排?此等請辭疏,陛下定不會准允。」
詔獄是什麼地方,誰都清楚。
林俊一時語塞。
之前仕途不順,算是其不會打仗。
在文臣看來,小皇帝簡直蠻不講理。
彭澤不知該怎麼回答。
蔣冕湊上前問道:「這是……以退為進?」
朝堂上爭和*圖*書的,嘴裏說的,和現在心裏想的,成了兩回事。
明擺著的事情,無論你文官覺得多對的事,陳九疇留在大同的確名不正言不順,皇帝把一個卸職的宣大總督調回京城,這算是皇帝胡作非為嗎?要是你們覺得唐寅不適合當宣大總督,當初在唐寅出任時,就該反對到底,而不是一邊同意,一邊卻又要安一個陳九疇在大同,挾制唐寅。
當劉春把奏疏交給楊廷和時,楊廷和也從劉春那兒仔細求證過後,才把唐寅的奏疏打開,果然是唐寅請求致仕的上奏……說是年老體邁,加上沒有為官一方的經驗,在西北力不從心,只想回鄉靜養云云……
以往多就只是幾個言官在那兒發話,爭也爭不出個道理來。
來到辦公桌前的楊廷和,坐下來后,不出意外,蔣冕坐到了他對面。
先前皇帝以錦衣衛拿了聯名上奏的眾多文士,可能是吃到甜頭了,於是乎現在凡事談不攏,直接威脅以錦衣衛去拿人,換作一般大臣,肯定會對此很擔憂。
朱四道:「朕的話沒聽明白是嗎?意思是,陳九疇不回京,繼續留在大同,繼續當他的宣大總制?那將唐寅擺在何地?你們可有考慮過西北將士的想法?朕不管別的,若是他不回來,朕就讓錦衣衛將他給帶回來!」
很可能是唐寅真的不想幹了。
等於是雙衙門制度,新皇跟文官派系爭鬥后所出現的奇葩場面,可以理解為,陳九疇和-圖-書是文官安排的宣大總督,治所仍舊在大同,而唐寅則是新皇任命的明面上的宣大總督,治所在宣府。
可以直接說。
「這……」
蔣冕問道:「介夫想到什麼了?」
唐寅請辭。
朱四針鋒相對。
就在楊廷和認為朱四已進退失據,只會拿詔獄嚇唬人,這件事他已佔據絕對主動時,當天下午,宣府的一份唐寅親筆所寫上奏,讓楊廷和感到問題不簡單。
先前當宣大總督不順,那是因為宣大地面戰事連綿不斷。
蔣冕苦笑了一下。
朱四冷笑不已:「所以說,現在唐卿家要回朝的話,你們擺明了讓陳九疇總制宣大、偏頭等地軍務,不做他選……所謂的廷推,只是做個樣子給朕看看是吧?」
君臣的利益交換模式,卻因為唐寅一份請辭的上奏,而變得如此公開化。
「呵呵。」
大同巡撫空缺,便讓陳九疇暫時署理大同巡撫事務,畢竟陳九疇從三邊帶到大同一整個班底,正好可以在大同運作。
有些人旋即便明白過來。
君臣間一旦爭論起來,這問題就無休無止。
但楊廷和思路很敏銳,馬上感覺到,唐寅根本不是以退為進。
話難聽但理沒錯。
有很多人都把求助的目光轉向楊廷和。
費宏近前道:「此意,該是說,若接替唐寅的是陛下中意之人,那陛下便准允唐寅的請辭?是這道理吧?」
連蔣冕都覺得,或是唐寅用這種方式給朝廷施壓,讓朝中人明白把和圖書陳九疇繼續留在西北的危害,讓一個正牌的宣大總督無法施行政令,西北軍政混亂的結果,就是給來年的韃靼人以可趁之機。
所有官員都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陳九疇壓根兒就沒挪窩,在大同當官當得好好的,宣大很多事務還是聽他的,畢竟宣大體系中現在也有很多三邊出身的將官,這群人怎可能會完全聽唐寅的號令?
是個人都不想捲入皇帝跟文官集團的爭鬥中,哪怕是唐寅,也只是個普通文人而已,難道不怕名聲敗壞?
但現在被皇帝當場責問,於是乎……
以往我楊某人吃的全是陰虧,沒有一件是你這個皇帝用蠻橫手段所獲得。
朱四道:「別跟朕扯這些!朕就問你們,若沒有唐寅在內三關的大捷,現在宣府保得住嗎?韃靼人是不是已經殺到了京城城下?」
朱四態度蠻橫直接下旨。
蔣冕則恍然。
楊廷和目光凝視前方,搖了搖頭。
……
「陛下態度堅定,明日或是最後的機會,若再談不攏,或是陛下真要以錦衣衛拿人。」蔣冕提醒。
彭澤急忙補充:「陛下,如今宣大軍情已緩和下來,要完成西北關塞的修築,也是為了勞軍安民,只有陳九疇才最合適此差事。」
劉春剛入閣,根本聽不明白這麼複雜的事。
「那朕,偏不給他這職位。」
內閣值房。
楊廷和道:「陛下這是在拿詔獄恐嚇我等文臣啊。」
陳九疇是楊廷和派系安插在西北的一枚重要棋子www.hetubook.com.com
眾大臣出宮時,一個個表現得義憤填膺,嚷嚷著皇帝要禍害西北。
……
但楊廷和不怕。
但楊廷和一聲不吭,別說他,連一旁其餘四位閣臣也都是冷眼旁觀,好像這件事跟內閣一點關係都沒有似的。
聽起來是很不好聽,一群大臣聯合起來糊弄皇帝,還能這樣玩?
一個宣大,兩個總制衙門,這不是胡鬧是什麼?
「朕不跟你們虛言,宣大偏頭等地,不需要兩個總制,馬上著令西北,讓陳九疇回京述職,另有安排。」
若不是當天朱四提出來,陳九疇還會繼續以本身並不存在的官職,行大同巡撫職責。
你小皇帝循規蹈矩,那才是讓我楊某人擔心的,不怕你玩硬的,就怕你玩陰的。
意思是,你就算是皇帝,也要聽我們吏部的,我們吏部沒報的事,你就不要瞎摻和了。
又發狠了。
沒有陳九疇許可,估計唐寅的政令很難在大同和偏頭關周圍施行。
後來陳九疇被唐寅取代,皇帝沒說要將陳九疇革職,也沒說給他安排別的差事,等於說……是被朝堂暫時遺忘的人。
這就是一場交易。
楊廷和派系自然不會安排其到別的差事上,吏部不做調遣,就是為讓其在西北戰事結束后,由其出面收割勝利果實。
「彭卿家,先前臧鳳被卸下宣大總督職位,其回京之前,你們跟朕舉薦陳九疇的時候,好像也是這麼說的吧?可後來呢?」朱四冷聲道。
這次的事,跟以往不同。
可現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有關誰當宣大總督的事,卻是皇帝在跟幾個尚書在爭,一看這段位就比較高,普通言官就算心中有想法,一看這架勢,也都不吭聲,專心看戲了。
沒別的,便是因為他們也覺得,好像這次並不是皇帝胡攪蠻纏,反而是他們這些自詡正直的文臣,打著正義的旗號,要讓皇帝在一個不能妥協的問題上妥協……宣大設倆總制衙門,這要是覺得自己理直氣壯,那得多不要臉?
楊廷和微微一嘆,道:「准允與否,全看誰來接替總制宣大軍務。」
現在戰事結束了,安安穩穩當宣大總督,整肅宣大官場,把陸完、王瓊和江彬等派系的人給收拾掉,這你總會吧?
難怪一直不肯給唐寅戶部右侍郎或是別的侍郎官銜,若是給了,那在官職上,就超過了陳九疇原先陝西巡撫的官職,官大一級壓死人,那唐寅在西北就有號令權了,不給的話,那陳九疇與其帶去宣大周邊的班子就不用聽唐寅的。
朱四好像個倔強的孩子,當場便放下狠話。
這場朝議,最後鬧了個不歡而散。
……
喬宇苦勸道:「陛下,此乃吏部之事,請陛下收回成命。」
本來皇帝不提,兵部把宣大總督的職位拿回來,讓陳九疇直接走馬上任就行了。
吏部尚書喬宇走列道:「陛下,韃靼在我關內行劫掠之舉,乃因白羊口失陷,可白羊口失陷之事,並非陳九疇總制宣大軍務時所發生,所以,罪不在他。他能保證宣大各關隘堡壘無失,便已是功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