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錦衣狀元

作者:天子
錦衣狀元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百八十八章 儘力而為

第九百八十八章 儘力而為

這日唐寅並未前去參加朝會,而當天他府上前來拜訪的人非常多,基本都是被北鎮撫司衙門關押人員的親朋好友,或者是家眷,來找唐寅疏通關係。
席書畢竟不像張璁那般,單純靠大禮議上位,他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傳統文官看待,只是跟朝中主流意見不合,所以他會覺得是自己害了那群人。
也就是說,所有官員眼睜睜看著三個人,分別挨了三十下,等廷杖結束,豐熙的情況最不容樂觀,畢竟他的年歲最大,身上血肉模糊,接下來要遭大罪了。
唐府門庭若市,唐寅卻一個人都不見。
「唉!」
……
活該!
這三個人,一個是豐熙,一個是夏言,一個是張翀。
朱四冷冷道:「外面三人,不思為臣之道,不仰君恩,一心讓朕為難,讓朕不能全父子情義。朕深感痛心,拉進來,每人廷杖三十!」
因為只有把這群人的囂張氣焰打壓下去,他們這些不按照尋常方式升遷上來的人,以後才能在朝中徹底站穩腳跟。
豐熙、張翀和夏言,被當眾廷杖。
朱浩搖搖頭道:「這就要看從什麼角度出發了,如果只是遭受杖責可能會出人命來看,的確如此。但就算陛下息怒,不再進行杖責,多數人也會被降職和發配,結果仍舊不好。」
不過當天卻沒有商議任何國事,本來眾文臣上朝的目的,也是為了向皇帝施壓,讓皇帝將關在詔獄內的參与左順門事件的文官給放出來。
而夏言和張翀雖然也經受和_圖_書了皮肉之苦,到底年輕,中途甚至沒昏死過去。
「朕不想聽你的,朕今天一句話都不想說,其餘的人也不必進言了!哼!御史今天也不會多嘴多舌了,反正他們現在想說,朕也不會聽!」
費宏終於忍不住走列,勸解道:「陛下,該懲戒已懲戒過了,適可而止吧!」
皇帝輟朝兩日後,第三天早晨,朱四終於出現在朝堂上。
「老爺,外面聚集那麼多人,也不散去,您看……」
「敬道,此時非你出面不可了!」
這一下把出列的人給嚇了回去。
……
……
喬宇心說,我不但要為外面那三位求情,大禮議的事我還想做個頭鐵的,據理力爭,不然回頭別人怎麼評價我?
「押下去,十日後再行刑!」朱四道。
朱四道:「費閣老,昨日你去勸說那些不識時務的人離開,朕覺得你忠心,現在才會跟你多說兩句……朕如此懲罰他們,乃是他們咎由自取,如果僅僅執行一次刑罰,難泄朕心頭之恨!退朝!」
朱浩往席書那邊看了看,席書也往他這邊走了過來。
現在知道朱浩在皇帝身邊分量的人,還對那些在押文臣有所憐憫的,都會找朱浩去皇帝那兒替那些人說情。
說求情就能求情嗎?
朱浩點頭,「除了少數被放出去的,還有……楊用修外,其餘的人,都被杖責三十,而且明令十日後會再度行刑!」
但這三人,在朝堂上挨棍子的時候,都沒說什麼,但其中有一人卻覺得和*圖*書自己很冤枉。
這種問話的方式,說明劉春已覺得不適合再去跟皇帝做大禮方面的爭論,現在的重點放在如何營救那些被拘押的官員就行了,這其實跟席書的觀點很相似,畢竟他們都不是護禮派中人。
但一上來,朱四就給了在場官員一個下馬威。
……
劉春問道:「十天之內,陛下氣消之後,還有拯救機會是嗎?」
劉春再往費宏那邊行去。
就算不挨打,也會被充軍戍邊,或是外流地方,這群人的政治生涯要麼徹底結束,就算沒結束也會大打折扣,以後很難再成為朝廷的中堅力量。
而此時,小嬌妻的肚子已經隱約隆起。
……
朱四看了看沉默的內閣三人,以往有什麼事,都是由內閣發起,但現在內閣架構已經完全不同,隨著楊廷和、毛紀和蔣冕相繼離去,內閣已不具備繼續執行楊廷和留下的策略的能力,現在內閣兩個中立派,一個議禮派,在這種事上理所當然選擇了沉默。
唐寅的小嬌妻,走過來問詢。
當即一大堆人出列求情。
皇帝的態度,誰都看到了。
朱四的話,帶著一種耀武揚威,更兼赤果果的威脅。
這回答也算直接了。
武勛那邊對這件事沒多大意見,反而心裏有些竊喜。
席書過來后,當即問朱浩:「難道在詔獄中的那些人,全都受過刑了?」
如果這次皇帝出手不夠狠,那等那群人緩過來,就要對議禮派的人進行各種攻擊了,主要體現在輿論方面。
和_圖_書雖然喬宇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楊廷和的兒子楊慎並不在外面等著挨杖刑的人中間。
唐寅這幾個月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效。
基本的禮數過後,吏部尚書喬宇準備發起對受押官員的求情活動。
除了文臣外,連武勛也在列,很顯然皇帝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震懾文官,同時也告訴那些武勛,你們要忠心對待的是朕,現在只有朕能代表朝廷,文官只是朝廷的附庸而已。
因為唐寅也不知道這件事後續會如何發展。
三十廷杖,分開執行。
朱四道:「喬卿家,你要說什麼,朕很清楚,你是想替外面的人求情是吧?」
正是夏言。
而文臣那邊,多數人都屬於傳統派,他們反對大禮議,主張「繼統繼嗣」,在朝會解散后,有直接去找喬宇的,也有過去圍堵費宏等三名閣臣的,他們自己沒主意,都想讓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出來主持局面。
劉春說話很直接。
如果可行的話,喬宇也打算當眾對大禮議的事情再做一番爭取,昨天出現流血事件,有人已在北鎮撫司衙門內被活活打死,屍體都被送出來了,這不擺明已把事鬧大?反正喬宇覺得,自己應該盡到對楊廷和託付的最後責任。
等於說,皇帝準備杖刑三人,讓朝臣知道什麼叫皇命不可違。
朱四冷漠地抬起手,喝道:「勸說者,與罪者同罪!」
一個翰林學士,兩個六科給事中。
什麼事都沒商議,當著眾多文臣武勛,皇帝直接便下令退朝hetubook.com.com
在大明,廷杖是最不顧君臣顏面的刑罰,任何大臣經歷這種事,都會蒙上一輩子的心理陰影,而對豐熙這樣年歲本來就不小的人來說,更讓他痛心疾首。
唐寅府宅。
也是因為唐寅平時太過「平易近人」,就算當上翰林學士,仍舊是那副弔兒郎當的模樣,再加上唐寅是皇帝的老師,別人會覺得唐寅有機會能把自己的朋友、親人從詔獄里撈出來。
現在皇帝只是想追求對待故去父親的禮數,追封興獻帝,要說這是胡鬧……也是正經的胡鬧,而不像朱厚照那樣,每次廷杖幾乎都帶著一抹無厘的意味頭,有時僅僅是因為皇帝看誰不順眼,或者誰說話不合他的心意,便讓大臣遭受皮肉之苦。
讓你們文臣平時眼高於頂,覺得這世上就你們最牛逼,把我們這個公侯都給壓著,現在知道誰才是大明的正主兒了吧?
別人都知道朱浩曾救過劉春的命,也知道劉春跟孫交走得近,現在孫交不在朝,劉春對朱浩這個後輩格外看重,此等時候叫過來商議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都沒人在意他們說了什麼。
朝會散去。
朱浩搖頭道:「難!」
夏言覺得,如果給事中里要拿兩個人來廷杖的話,怎麼都輪不到自己,甚至抓十個人來,自己都不排不上號。
「嗯。」
眾大臣在進奉天殿前,外面被押著的三個人已經被按在地上,準備隨時執行廷杖。
但其實他們自己心裏也清楚,既然朝會時皇帝就不聽喬宇和_圖_書和費宏勸說,現在人都不在了,說什麼都白搭。
夏言心裏琢磨,就因為我平時太過耿直,有什麼事都去進言,得罪了權貴,才落得此凄慘下場?
六科的人基本都被關押在北鎮撫司衙門,今天朝堂上最沒有存在感的也就是那些御史言官了。
等於說不再跟任何人商議這件事。
「陛下!」
當天乃是大朝。
而黃瓚、張璁和桂萼等人,則基本不會出面,雖然他們也知道朱浩在朝中的地位,但他們不會對北鎮撫司在押人員有任何憐惜,甚至心中還帶著一些壞心思,希望皇帝更加嚴厲地懲戒犯事的官員。
……
朱浩道:「這幾日,我會試著去勸說,但結果如何不敢保證。劉閣老還是早些回去吧,要問你意見的人太多了,在我這兒待久了,別人難免會多想!」
劉春幽幽嘆了口氣。
「嗯。」
要說大明臣子是很耿直,但問題是,正德一朝,這群大臣面對一個把朝堂當兒戲的朱厚照,也沒把皇帝給規勸回來,要講亂來,朱四給那個堂哥提鞋都不配。
可問題是,昨夜詔獄內被打死的那個人就是六科護禮派發起人張原,而隨著張原身死,夏言又是第一批被拿下的六個人之一,被拉來這裏廷杖,看起來就合情合理了。
席書一聽臉色大變,頗有點痛心疾首的意思。
就在眾人走出奉天殿,回衙的路上爭論不休時,劉春從人群里出來,走向禮部幾名官員,卻不是找禮部尚書席書,而是把朱浩叫到一邊敘話。
「陛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