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作者:南山有龍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祖宗之法亦可變 第一百九十九章 這就是新政

第五卷 祖宗之法亦可變

第一百九十九章 這就是新政

「好嘞!」
黨興永問道:「兄台此言差矣,事實上,讀書本來就理不開銀子。」
于謙摸了摸乾癟的肚子,說道:「來兩個!」
雖然價格貴,生意卻紅火的很,看樣子,這邊的百姓是真的不缺錢。
黨興永說道:「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讀書,豈有不算賬的道理。我大明的讀書人,哪個不是家中頗有餘財,花銀子建族學,招募的乃是族中子弟,所以這花費,都在暗處。」
原來,這就是新政!
或者說,是開創者之一。
樊忠看了看門口,一點動靜也沒有,便說道:「還沒有。」
「承惠,兩文錢!」
「跟您打聽個事,縣學在哪啊?」
他四下打量著,書院裡頭的格局很緊湊,一個個書舍聯排而起,沒有太多的景觀,書舍等了等級,不同年級的孩子在不同的地方讀書。
「京師來的,是何功名?」
這一路上,他一直在琢磨,連賣包子的小販的孩子都能進學堂,這學堂該是什麼樣子?
于謙心念一動,問道:「黨兄是何時來到學堂的?」
「在下本就是蔚縣人,自學堂建立之初就在了,也是學堂的第一批教職之一。」
那人卻也不驚訝,似乎對這種事已經司空見慣。
于謙問道:「此話怎講?」
于謙稍加思索,說道:「姓袁,名彬!」
最好的結果,就是更多的百姓們能夠吃飽穿暖,不再挨餓。
可是,畢竟時隔太久,沒有人知道堯舜之治究竟是什麼樣子。
「客官,要包子嗎,剛出鍋的,還熱乎著!」
「學費……很多嗎?」
「哦,我知道了,您也是學堂新來的先生吧?」
于謙一愣,然後點頭道:「對,在下專程從京師過來的!」
也許是因為親身經歷了那一戰,皇上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才會如此對待自己的吧……
于謙把錢遞過去,攤主卻推回來,說道:「不瞞您說,我兒子就在那個學堂念書,您大老遠從京師過來,和_圖_書給娃兒們教書,兩個包子客氣什麼,千萬別客氣,不夠再拿!」
攤主反問道:「您說的是哪個縣學?」
這是個什麼世道,瘋了吧?
「客官,您是外地來的吧?」
于謙從身上摸出兩文錢遞過去,心中暗道,這個價格還真比其他地方高,一般的縣城,一文錢能買倆,這裏只能買一個。
他們現在想的,是去哪裡做工能多賺點銀子。
想到這裏,于謙頓時激動萬分。
書院外頭,則是一個碑石,上頭立了學規。
于謙有些不解,問道:「咱們縣,有幾個縣學?」
于謙感觸很深,即便是在京師,也沒有這麼熱鬧。
這些數字實在讓人難以置信,他今天要做的,就是去求證這件事。
因為以前皇上的性格不是這樣的,由於先帝早逝,皇上八歲繼位,自小有太后和三楊把持朝政,時間久了,難免會生出些叛逆的性格。
還包吃包住,且沒有什麼負擔,足夠體面的生活了。
「不麻煩了,我自己去就好。」
街邊賣早餐的小販開始吆喝,大清早的就已經開始熱鬧起來。
于謙一邊聽著,問道:「建這些學堂,花費肯定不小吧,縣裡的稅銀吃得消嗎?」
作為讀書人,他甚至教化的重要性。
餐飲行業的興旺,又會刺|激糧價上漲,糧價高了,百姓們種地的積極性就會大大增加。
之所以用巨大來形容,是因為這個書院,竟是佔地數十畝,雖是並不氣派,規模卻很大。
于謙暗暗點頭,這番話倒不錯,家裡沒錢的,讀書……拿什麼讀?
這貨不會是一宿沒睡吧?
樊忠看到于謙臉上掛著黑眼圈,有些驚訝。
「原來是袁兄,在下黨興永,幸會!」
真沒想到,僅僅一年的時間,蔚縣就已經大變樣。
這是一種無條件的信任,雖然不知為何,皇上從土木堡回來之後,對自己的態度突然發生大轉變,無論做任何事,都是無條件地信任。
此時,天色已經開始蒙蒙亮www•hetubook.com•com,大街上已經有了行人。
此人大約三十多歲的年紀,先是站在於謙面前,上下打量一番,然後問道:「兄台您是來應聘教職的?」
于謙行了一禮,然後出客棧,匆匆離去。
自古以來,百姓的溫飽都是全天下最大的問題。
「商賈也對教化有興趣?」
于謙感覺自己對新政的理解又多了幾分,現在,他迫切希望能看到這裏的縣學是什麼樣子。
作為大內侍衛統領,樊忠對朱祁鎮的起居習慣最是熟悉不過,就算不趕路,這個時間也起不來。
「教書育人,竟然也能和商賈和銀子關聯起來,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這個……行吧,讓袁彬陪著你。」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一個時代,一個全新的大明正在崛起。
當晚,于謙久久不能入眠。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在這個體系下,所有的行業都在蓬勃發展,並不會出現,作坊產業會耽誤百姓種地的情況發生。
傳聞在上古時期,堯舜治下,百姓安居樂業,是為太平盛世。
我長得很像教書先生嗎?
那人笑道:「正好我早上沒課,就給你介紹一下咱們甲字型大小蒙學堂,對了,請問兄台怎麼稱呼?」
不,不僅僅是見證,而是開創。
于謙暗暗感嘆,一個月五兩,一年豈不是六十兩?
「這條路修成之後,經常有些大老爺們從京城過來……三個包子,稍等啊!」
今日在蔚縣,看到煥然一新的面貌,遍地林立的作坊,百姓們忙碌的身影,哪裡還有為溫飽發愁的樣子?
他咬了一口,味道還不錯,用的肉很足,這兩文錢花的值。
于謙說道:「能帶我四下看看嗎?」
現在,皇上將這個擔子交到了自己肩上。
「確實花費驚人,不過,都是商戶們籌建的,倒沒有佔用縣裡的稅銀。」
這哪裡是什麼學堂,分明就是一個巨大的書院。
今日所見所聞使得他感觸頗深,以前皇上曾講過的,一些聽和_圖_書起來模模糊糊的,甚至有些奇怪的理念,今日一見,頓覺醒悟。
「其實也不需要,只要能勝任即可,不過,若是秀才,便可以免試。」
在他看來,這個時間,就算是上早朝,也該起來了。
因為他心中還惦記著一件事,就是教化。
于謙急切地問道:「皇上起來了嗎?」
于謙有些懵,只得將錢拿回去,然後順著攤主指的方向走了過去。
按照這個意思,還有蔚縣乙字蒙學堂,丙字蒙學堂,丁字蒙學堂……
黨興永嘆了口氣,說道:「若是沒有知縣大人,沒有這座學堂,我估計早就餓死了吧。」
哪個?
于謙一臉的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于大人,這麼早?」
這樣一來,就會帶動餐飲行業。
這種信任,曾幾何時,讓自己很不適應。
至少都要等到辰時以後,甚至更晚一些。
于謙頓時投來詢問的眼光,黨興永便繼續說道:「既可以讀書育人,又能賺銀子,孩童們讀了書,學了知識,咱們做教職的賺些銀子,養家糊口,商賈們也有利可圖,一舉多得,互惠互利,何樂而不為?」
「不了,不了!」
于謙仍不理解,說道:「道理沒錯,只是,將讀書育人和銀子放在一起,總覺得不大合適。」
于謙直截了當地說道:「能不能把皇上叫一下,我想去縣學看看。」
如此看來,比之某些技藝高超的匠人還要多些。
黨興永哈哈一笑,說道:「兄台說的不無道理,最開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後來就想通了。」
黨興永似乎頗有感觸,又說道:「兄台可以想想看,若是學堂里,都無法維持開銷,那麼那些教書先生們,豈不都餓死了?這些人,大多都是不如意的讀書人,雖有功名,卻難有作為,不事生產,家中困頓,日子並不好過。在下還記得,小時候在蒙學,那位老先生日子就過的很不好,哪怕是有人送他兩個雞蛋,他也寶貝的不得了,留到過節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年,才肯拿出來吃。」
「勞煩問一聲,最大的學堂在哪?」
賺了銀子,可以蓋新房,添置傢具,買幾件新衣服,總之,早已超出溫飽的範疇。
穿戴著綸巾和儒杉的教員,有的在書舍里教授孩子們讀書,有的還在備課,或是休息。
攤主麻溜的用草紙包了兩個熱氣騰騰的大包子遞過去。
大門是開著的,裏面傳來一陣陣孩童的讀書聲。
不會是……那種三五個人,請個教書先生,也叫學堂吧……
于謙實在是心急,便說道:「那這樣吧,我先出去看看,等皇上醒了,勞煩告知一聲。」
本以為,皇上定懷恨在心,可沒想到,自那次之後,皇上似乎……一下子就長大了,成熟了。
在此之前,他曾經不止一次地想象過,如果皇上口中的新政得以實施,這天下該是什麼樣子?
「是,京城來的。」
于謙大受震撼,一個縣城,竟然有十座學堂?
這樣的生活……似乎還不錯!
于謙有些不解,卻也不好追問下去。
于謙又問道:「敢問黨兄在此,待遇幾何?」
「商賈們當然有興趣,因為孩童們入學,是要繳納學費的。」
他還以為所謂的學堂,大概就是一個院子,一個先生,十幾個人,至多幾十個人,可是,當他來到跟前的時候,再一次驚呆了。
攤主一邊給人拿包子,一邊說道:「縣學本來就在縣衙旁邊,早就破敗不堪,後來,新的縣太爺上任,直接把原來的縣學廢棄了,又重新建了幾座學堂,到現在應該有……十個,還是九個?」
因為這邊的百姓已經開始上工了,他們在作坊做工,為了節省時間,會在外面吃飯。
黨興永毫不猶豫,說道:「在下一個月的薪俸五兩,而且,學堂里包吃住,日子倒過的去。」
「您順著這條街往前走,到頭之後左轉,過兩條街,就能看到了。」
黨興永淡淡一笑,然後開始介紹道:「這座學堂佔地二十畝,教職二十三人,其中,教書先生十hetubook.com.com六人,廚子、雜工等七人,容納孩童則有五百之多。這是縣裡規模最大的學堂,其餘的規模小一些,也有三四百人的規模,郊外的兩座大致是兩百多人的規模。」
想到這裏,他更加睡不著了。
這一路上,他一直想不通,讀書這種高大上的事情,怎會和銅臭攪合在一起?
樊忠卻臉色糾結地說道:「于大人,咱們這幾天趕路挺辛苦的,你就讓皇上多睡會吧!」
黨興永說道:「只說咱這個甲字型大小學堂,一年所收的學費,就高達五千兩,除此之外,縣裡也會發放一些補助,大抵在千兩上下。如此,就是六千兩。刨去支出,一年下來,就有三千兩銀子的純利,你說商賈為何感興趣?」
于謙更是不解,在他心中,商賈只是一群追逐銅臭的俗人,怎會跑過來修建學堂?
因此,天還沒亮,他就走出房門。
若是能在全國推而廣之,到時候,豈不是天下大治?
不管如何,現在皇上把新政的擔子放在了自己身上,無論是出於這份信任,還是對天下百姓的負責,必須全力以赴。
于謙想了想,問道:「應聘教職需要什麼功名?」
于謙再次震驚,讀書還能賺錢?
也就是那時候,自己在朝會上,當著群臣的面出言頂撞,甚至撕破臉,當時那場面,就差指著皇上鼻子開罵了。
在南京的時候,商輅曾說,今歲入學讀書的孩童,有三千六百餘人,報名參加縣試的,有九百五十二人。
于謙已經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迎面看到一個身穿儒衫的男子。
當初受王振蠱惑,堅持要御駕親征,就是叛逆的表現。
再之後,則是匾額,上書「蔚縣甲字蒙學堂」七幾個大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于謙又問道:「學堂建立之前,黨兄是做什麼營生的?」
攤主突然恍然大悟,然後把兩文錢拿出來,塞到于謙手中,說道:「跟您說,咱們蔚縣,最歡迎先生這樣的,錢您拿回去,包子算我請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