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作者:南山有龍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一卷 千古暴君朱祁鎮 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大的陰謀

第十一卷 千古暴君朱祁鎮

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大的陰謀

直至燕軍破城,燕王朱棣繼位,這個問題也就留給新一任皇帝去處理了。
如果給楊旦定個誅十族,收他牽連的朋友、同窗就真的成無辜了。
「太宗皇帝登基之後,欽命都察院御史陳英專門負責調查建文餘黨,恩師王敬和陳英是同窗,因此,老臣對於當時的情況略知一二。」
曹鼐等人這才鬆了一口氣,行禮道:「臣遵旨!」
朱祁鎮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又問道:「方孝孺當初是什麼官職?」
即便是倭國本土,真實的戰鬥力也低的可憐,僅僅一個石亨,帶著幾百兵馬,就將他們治的服服帖帖。
朱祁鎮詫異道:「方孝孺名氣這麼大,才只是個翰林學士?」
鄺埜繼續說道:「這八百七十三人其實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全都來自江蘇、浙江一帶。」
燕王朱棣起兵靖難,落下造反的名頭,他自己也懶得洗,老子就是造反了,怎樣啊?
曹鼐等人見皇上態度和_圖_書如此堅定,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只能默默搖頭。
鄺埜說道:「老臣推測,或許當建文帝發現情況不對的時候,已經身不由己了。」
難道是暗指自己這個皇帝殺戮過重?
朱祁鎮一下子愣住,曹鼐和張益也有些詫異,紛紛看著鄺埜,等他繼續說下去。
他娘的,洪武、永樂兩朝,一樁案子牽連數萬人,憑什麼到了我這裏,就不能殺了!
曹鼐點頭道:「正是。」
但是,隨著太宗皇帝駕崩,仁宗皇帝繼位,他們重新拿回海上貿易權。
「什麼?」
突然,朱祁鎮看到一份讓他心驚膽寒的供詞。
自始至終,江南士紳都是對抗皇權最大的勢力,只不過他們平時不顯現出來而已。
鄺埜說道:「靖難之時,臣十六歲,剛剛考中秀才,師承泰和大儒王敬。」
朱祁鎮感覺似乎有些好笑,又問道:「區區一個翰林學士,如何能拉攏到八百多名黨羽和*圖*書?」
朱祁鎮壓根沒打算和他們商量,所有主犯的十族是誅定了,現在唯一要考慮的是,這個第十族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自從大明海禁之後,出海走私的暴利全部落入東南沿海的士紳手中,隨著鄭和下西洋開啟,朝廷拿走大部分利潤,這些人雖然不願,但是遇到太宗皇帝,也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
薦舉制可以繞過科舉,隨意提拔自己的人,等到建文帝發現端倪的時候,朝廷之中已經多了一千人。
朱祁鎮並非死硬分子,當即做出讓步:「那就誅九族吧,但是,一定要嚴查同黨,從重不從輕!」
朱祁鎮依舊沉著臉,道:「講!」
這時候,鄺埜突然站了出來。
這件事沒有定論,只能靠推測,試想一下,建文皇帝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建議下開新政,肯定是想有一番作為的。
朱祁鎮問道:「你的意思是,並非太宗皇帝要求誅方孝孺的十族和_圖_書,而是因為此人結黨營私,拉攏了八百多人,如此來說,當初太宗皇帝起兵靖難清君側,清的就是這些人?」
鄺埜點了點頭,說道:「回皇上,正是!」
正欲發作,只聽鄺埜繼續說道:「關於震驚天下的方孝孺案,臣曾聽恩師提起過,所謂的誅十族,並非太宗皇帝一時之忿,而是……另有隱情。」
朱祁鎮有些不解,這老傢伙突然說起靖難,是什麼意思?
宣宗皇帝並非正常死亡,而是再次準備重啟下西洋,從而被謀害。
事情開始蔓延開,僅僅在京師之中,落網的官員便超過兩成。
誰成想,新政開著開著,卻成了這些人結黨營私的手段。
當今的局勢大不相同,楊旦的同黨全都是守舊的官員和士紳,他們參与謀反,本就夠死罪了,不需要用楊旦的身份來株連。
「啟稟皇上,臣有一言。」
曹鼐比較清楚,便回道:「建文帝即位后,方孝孺先後出任翰林侍講及https://m.hetubook.com.com翰林學士。」
根據楊旦的交代,早在仁宣時期,江南的走私團伙就已經很猖狂了。
三人上殿面聖,一直是曹鼐和張益在說話,兩人幾乎忘了身後還有個人。
偏偏在這個時候,他最大的對手是北境的燕王,根本無暇內政的問題。
經歷這場政變,皇上對於官員的量刑標準又要加重了,以後大家的日子只會更難。
這些事朱祁鎮並不熟悉,就算前身這個名副其實的皇帝,也不會去研究靖難那段歷史。
這是一個天大的陰謀!
鄺埜說了這麼多,朱祁鎮也明白了,當初朱棣下旨誅方孝孺十族,受牽連著八百七十三人,絕非一時之怒,而是他必須這麼做。
後世子孫便默認了祖上造反起家的事實,對於當時的細節也不再追究,只知道結果就夠了。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交趾得而復失,成為海上走私的重要中轉點,宣宗皇帝準備重啟下西洋,卻發現阻力重重,只得被迫停止。
https://m.hetubook.com.com埜回道:「建文初年,實行新政,恢復薦舉制,這個建議便是方孝孺提出,並且由此人具體實施,以至短短三年來,經薦舉入朝為官者多達千人,御史陳英查出來的八百七十三人皆與方孝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甚至連大明海禁就是他們搞出來的,所謂的倭寇,其中真正的倭人不超過三成,而且大多是漢人雇的。
不過,他們的大本營並非京師,而是江南!
此時轉頭看去,臉上同時露出讚許的神色,鄺尚書年逾七旬,是當朝資格最老的臣子,他或許有辦法讓皇上回心轉意。
朱祁鎮立刻發現問題所在,問道:「豈不是明目張胆的結黨?就算建文帝再糊塗,也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事發生!」
「御史陳英反覆清查數月,最後提交的名單長達二十頁,共八百七十三人,這其中大部分官員都和方孝孺有關,而且,遠超九族之外,蔓延至十族。」
同窗,朋友,這些概念太寬了,總要有個衡量的標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