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作者:南山有龍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一卷 千古暴君朱祁鎮 第五百零六章 大儒

第十一卷 千古暴君朱祁鎮

第五百零六章 大儒

大家誰也不傻,翻身的機會來了,怎能不去把握?
岑光耀抱拳行禮:「先生大義,學生受教了!」
好好利用一條兼良進京這件事,可以製造聲勢,為儒學挽回顏面。
以大儒孫長河為首,這些人每日繼續研讀四書五經,閑暇時間不忘批判當下時局,指點江山社稷,暢想著有一天能夠東山再起。
傳統的士族被打擊的太狠,僅剩的一些勢力幾乎全部集中在東林書院,似乎這裏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後一片凈土。
究其原因,因為原來的士紳階層掌控著全天下大部分的財富,多一個人進來,就要多分一杯羹出去,這些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定會全力以赴地排除異己。
「哎!」
有些頭腦反應快的,已經嗅到了這番話背後的意義。
「諸位,幸事,幸事啊!」
除去開篇的一堆廢話,書信的內容其實很簡單,一條兼良作為倭國關白,準備攜夫人蒼井……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士紳階層和_圖_書早已固化,雖然皇上一直在努力提升百姓們的就學率,可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就算讀了書,也很難出人頭地。
朱祁鎮很震驚,仔細看了三遍,這娘們真的姓蒼井,名叫蒼井新衣。
全天下的學子從各地出發,趕往京師。
士林之中,對於一條兼良還是比較認可的,此人幼時曾在江南一帶求學,結交了很多士族,即便現在倭國身居高位,還是會以儒學弟子的身份和江南士族之間走動。
「朕就知道,這個八嘎沒安好心!」
孫長河雙眼微闔,似乎看到了希望。
朱祁鎮卻還琢磨,這個蒼井新衣長什麼樣子?
「皇上,石將軍的奏疏到了。」
朱祁鎮擺手:「不需要,讓他們折騰去吧!」
消息傳到東林書院,孫長河彷彿看到了希望。
根據石亨的描述,一條兼良自幼嚮往中原文化,在成長的過程中曾遊歷中國,遍訪名師,對於儒家典學更是手到拈和_圖_書來,即便在中原士林,亦有大儒之稱。
朱祁鎮展開信紙,映入眼帘的是一手蒼勁有力的書法。
懷恩心中還在疑惑,八嘎是什麼意思啊?
很快,全國上下的讀書人都知道一條兼良要來了,而且還要去東林書院。
岑光耀還是首次聽說,便問道:「此人名氣如此之大,比起孫先生如何?」
朱祁鎮淡淡一笑,將書信和奏疏放下。
等新的勢力崛起,東林書院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儒家治世思想,將徹底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當中。
此人是倭國的關白,這個官職大致相當於中原的丞相,手握重權。
再看看人家倭國,一個未開化的島國,人家都對儒學如此尊崇,這不是很明顯嗎?
自己家的好東西棄之不用,結果被外人奉若瑰寶,這種事傳出去,你這個當皇帝的丟不丟人?
為何從皇上嘴裏說出來的話……如此之高深?
一條兼良準備攜夫人蒼井新衣入京朝見,並聲稱,他珍藏了很和_圖_書多唐宋書籍,準備獻給大明,同時,希望大明能派遣科學院的學子去倭國交流學習。
偉人曾說過,槍杆子里出政權,這句話是多麼明智!
孫長河輕縷頜下長髯,道:「倭國老友一條兼良要來了!」
只不過,希望越來越渺茫。
若是再選擇妥協,實在對不起跟隨自己身邊,在平叛中犧牲的將士!
「將消息散出去,就說東林書院恭候倭國大儒一條兼良交流講學。」
朱祁鎮打開后看了一遍,心中的石頭隨之落了地。
眾學子當中,有些人並不識得一條兼良,神色有些疑惑。
更多人蜂擁而至,錦衣衛都忙瘋了,一封一封的密奏送去京師。
雖然反對的聲音依然很大,不過,支持者也不在少數。
當今皇上明顯在扶持科學院,打壓翰林院,也就是在抑制儒學,說的再難聽點,皇上正在背離聖人之道!
朱祁鎮擺擺手,說道:「下一道敕書,准許一條兼良覲見。」
不過,石亨在信中m.hetubook.com.com還提到一個人,一條兼良。
孫長河繼續說道:「說起來,吾與兼良兄已經多年未見,此番兼良兄入京覲見,勢必要經過此地,到時正要討教一番。」
這些人就是大明最急需的新鮮血液,是大明的未來。
總之,誰敢捋虎鬚,殺就對了!
夏紹鵬、岑光耀等人趕忙問道:「先生所言何事?」
不愧是學過中原文化的,字寫的漂亮,用詞也很講究,還有儒家普遍的毛病,就是啰嗦!
正統二十年三月,新科舉正式實行。
夏紹鵬較為年長,便解釋道:「一條兼良雖為倭人,卻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在士林當中素有大儒之稱。」
朱祁鎮看過之後,反應卻很淡定,似乎並未放在心上。
袁彬看過後,不敢怠慢,立即送進宮中。
你朱祁鎮再這麼搞下去,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要被外人繼承了。
懷恩小心翼翼地問道:「皇上,什麼是八……八嘎?」
現在好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懷恩拿著一m.hetubook.com•com份奏疏匆匆而至,因為皇上特意吩咐過,來自倭島的奏疏,必須第一時間呈送御前。
「是,奴婢這就去準備。」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回顧以前,自己還是太保守了,經常顧及他人的感受,每一次妥協都代表著歷史車輪的停滯,現在回過頭來才發現,只需要把能殺的都殺了,似乎也沒那麼難。
在奏疏最後,還附著一條兼良的親筆信。
脫脫不花沒有撒謊,那些投靠他的倭人確實只是一些戰敗的大名,在本島混不下去了,僅此而已。
朝廷敕書發下去,消息很快便傳開。
更多人開始反應過來,回去之後便利用自己的關係,開始造勢。
「你不懂!」
孫長河擺擺手,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吾等都是聖人門下,讀聖賢書,明治世理,無論孰高孰低。」
「皇上,臣感覺這個勢頭不怎麼好,是否出面管制?」
朱祁鎮很是欣慰,我大明從來不缺人,你們不來是吧,那就再沒有機會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