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

作者:小魚的命運
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百二十五章 創業維艱

第一百二十五章 創業維艱

朱先海點頭道。
咸豐三年在聽說上海有西洋人的租界時,李慶恩也曾到過上海租界,在那裡見到了西洋大帆船以及蒸汽機,甚至還花銀子買了幾本西洋書籍,儘管沒看懂,但對於機械他有著自己的好奇心。
其實朱先海的要求並不高,第一批留學生能向留美|幼童那樣出來一批人才,他也就知足了。
「你就好好的做你的夢吧,快點兒睡吧,明個還要上工呢。」
不過太平日子雖好,但對於作為讀書人的的李慶恩,並不甘於做為普通的工匠,與很多讀書人不同的是,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曾通過借閱友人的《海國圖志》等書籍,對西洋有過一定的了解。
「回東家話,我沒去過英國,實在是說不清楚,不過,把此事教給在下,只要有半年他們差不多就能和洋人進行對話,生活應該沒有問題的!」
「對,就是到英國或者美國的學校留學。」
半年前,進入兵工廠學習操作機床的過程中,在驚訝于機床「削鐵如泥」的神奇時,原本就對西洋機器充滿好奇的他,立即沉浸於這些讓人震驚不已的機器之中,除了正常的機床操作培訓之外,hetubook.com.com李慶恩還通過各種渠道學習有關機器的知識。甚至主動的向西洋工程師、技|師學習英語,通過學習挂圖了解各種切削機床到蒸汽機的原理結構。
「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等回頭你就知道了。」
朱先海點了點頭。這樣也就差不多了,再用半年的時間加強數學學習,差不多有小學水平,到了國外可以先從小學高年級學起。
作為寧波人的他,在寧波開埠后,就主動的拜廣東來的通譯為師,學起了英語,後來又和傳教士學習英語,英語是他的謀生手段。
決定民族未來的永遠都是教育啊!
還有更快的辦法嗎?
不過,最終生產這些武器的還是華裔的工匠,李慶恩也是兵工廠的工人,與大多數移民相比,他無疑是幸運的,他和他的妻兒都從長毛的刀口下活了下來,儘管被「賣」到了海外。可至少這邊能過上太平日子。
似乎,對於李慶恩來說,沒有什麼比學習更重要的事情,白天他在工廠做工,到了晚上,他會就著油燈,靠著剛學的英語連蒙帶猜的了解著書中的機械原理,有時候他還會繪製一些和_圖_書圖樣。
「我打算派一批人到國外留學,那些人的年歲估計要稍微大一點,基本上都在家裡讀過書,最少讀過私熟的,以你看來,他們大概要學多長時間的外語,才能適應外國的生活?」
「維止,只要辦好這件事,我那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著!」
李維民有點兒發懵,儘管不知道留學是什麼,但他還是隱約猜出了東家話里的意思。
李維民聞言,急忙長鞠道。
朱先海說的是英語。
留美|幼童就是答案!
「就睡了,就睡了……」
在寧波如此,在南華……卻被他當成晉身的機會!
女人的笑聲,讓李慶恩笑了笑,
但是現在的南華,沒有一個華裔的工程師,專家。
這說看似有點兒草台班子的學校,容納了整整四千多名學生!他們的年齡各異,但是他們卻是南華的第一代小學生,或許他們用的教材談不上科學,甚至就是老師也談不上專業——數學還好。但是地理,博物之類的老師,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
用英語和他進行簡單的對話之後,朱先海問道。
「要是這事成了,不但咱們能住上大房子,沒準我還能當上一和圖書個月掙三十塊的技|師!」
朱先海不知道。
八年……
但是他會英語!
「讓他們在那裡學習西方的現代科學。」
男人的話,讓女人笑道。
「都這麼晚了,你怎麼還沒睡?明天還要上工呢!」
六萬人里,除了少數不懂科學只讀過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之外,有一半只是在教育營接受了一下掃盲教育——能書寫幾百個字進行簡單的加減算數而已。另外一半呢?文盲!
「是要把學生們送到西洋人那邊讀書嗎?」
「你學過英文?」
與李維民探討了半天學習英語的技巧后,朱先海才離開學校,在離開學校時,他的臉上仍然帶著些許欣慰之色。
有了這個優勢,他確實有機會在東家面前露臉,比如現在。
李劉氏在服裝廠里幹活,忙了一天,也是累極了。
不經過中小學教育,直接把接受傳統教育的少年送到國外留學,現實嗎?
「在下必定不負東家厚望!」
對於不甘於做個工人的李維民來說,當他看到招聘教員的公告后,就主動的站了出來,他沒有唐明的舉人功名,也不像其它人那樣中過秀才。
「嗯,我吩咐人在學校旁邊尋一個合https://m•hetubook•com•com適的地方,在那裡辦所預備學校,不過這邊你也要兼顧著,還有就是看看能不能培養一些教員!」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
透過玻璃窗,看著教室里那些年齡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的孩子,朱先海問道。
入了夜,又一次,和往常一樣,從夢中醒來的李劉氏,睜開眼睛就看到趴在桌前,就著油燈拿著鉛筆畫著什麼的丈夫。
這是培養人才最短的時間了!
培養人才是一個持續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萬事開頭難,只要開了這個頭,才能夠去規劃將來。
所以,那怕就是拔苗助長,有些事情,他也是要做的啊!
「當過翻譯……嗯,不錯。」
不像在金華老家那樣,兵荒馬亂的不說,成天不是擔心被長毛殺了,就是擔心被官兵冒了功。
李慶恩伸了個懶腰,然後說道。
想了想,李維民說道。
說罷看著李維民,朱先海笑道。
詹天佑等人用了八年的時間從耶魯畢業,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連英語都不會。
僅僅只是靠著他們,朱先海能夠實現自己的宏願嗎?
「這……」
這些人或許可以通過培訓成為工廠里的工人,但是南華需要和-圖-書並不是僅僅只是這樣的工人,他需要工程師,需要機械專家,需要現代教育專家,需要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只有如此南華才能走向崛起之路。
懂不懂工程學、機械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培養出一批粗通外語的學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不可能!
果然就像他猜測的那樣,在得知他會英語后,就立即讓他帶高級班的英語。
辦教育要求助於他人,辦工廠更要求助於人——和南華所有的工廠一樣,做為重點項目的兵工廠的除了十二名協助安裝設備、培訓工人指導生產的美國工程師之外,還有二十幾名從紐約等地聘請的熟練工人。正因為有了他們,兵工廠才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包括P1853恩菲爾德步槍在內的多種武器,實現了南華的武器自產化。
眼下想要發展現代教育……只能求助於他人了!
但這至少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是的,我在寧波曾是洋行的通譯。」
留學?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他一邊教著學生們英語,一邊憑著回憶編寫教材,儘管只是簡單的英語對話,但其它人……他們都不會啊!
也就是當過翻譯……大才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