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開局在大唐迎娶長樂

作者:八圓
開局在大唐迎娶長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百七十一章 奔跑!老實!

第九百七十一章 奔跑!老實!

秦曉樂聞聲進殿,參拜皇上、皇后,聽得皇上李治說道。
聽得秦曉樂這等淡泊名利的話語,李治、武則天卻是想差了,心中皆存偏不讓他如願的想法。
太平公主為大婦,自然當為征戰歸來的夫君親自御甲,隨後領夫君往房中洗漱。
襄城公主望著佳兒、佳婦皆往房中更衣歇息,對孫兒說:「且隨祖母往花園中走走,休得打擾你父親歇息。」
秦曉樂聞言,肅穆回道。
薛金蓮封縣主,定遠將軍。
唐軍于西涼王城養兵數日,在西涼君臣及百姓的恭送下離開王城。
此上諭頒布,大唐軍士皆感念皇上恩德,頌讚秦曉樂領兵有方,愛兵如子,齊王爺秦文遠教子有方,秦家家風賢德。
大軍在路非止一日,終至大唐「玉門關」,過關再行一月,前鋒軍已然臨近長安。
一時間,征戰西涼陣亡將士家屬多立生祠供奉秦文遠、秦曉樂父子塑像,使子孫銘記徐家恩情。
「賜封秦曉樂忠國公,一品驃騎大將軍,掌管金吾衛執守東都洛陽,東都洛陽賜予忠國公府邸,秦曉樂所奏照準,著有司衙門擇地建造征西陣亡將士英雄碑,行文免除陣亡將士遺屬三年稅賦,撫恤金髮放到位,凡衙門官員有舞弊、貪污者,皆以死罪論處。」
襄城聞言,慈愛地撫摸著孫兒的頭說:「你爹爹剛剛回府,定然有話要與你娘親說,大人說話,小孩子要懂得迴避,知道嗎?」
旨意到達西涼,魯國公程咬金為大唐宣旨官于唐軍軍營設立香案,使西涼君臣往城外唐軍軍營聽旨。
然而、戰事順利,卻不料關中發生水、旱、蝗等自然災害,使關中鬧起糧荒,百姓生於水深火熱之中。
哈迷王率文武往唐軍軍營聽唐天子旨意,山呼萬歲!
為迎接征西凱旋大軍,皇上李治、皇后武則天從洛陽皇宮駕臨長安,得報征西大軍離城不遠,皇上、皇后攜太子李顯,滿朝文武于和_圖_書長安城外數里地擺開儀仗,迎接大軍。
從大唐「儀鳳」三年(678年)十月,李治御駕親征西涼開始,歷時三年的征西之戰終於結束。
其時,西突厥阿史那車簿率十姓貴族反唐,使兵包圍「弓月城」,被朝廷新任安西都護王方翼破之,王方翼累功,本應封大唐夏州都督,卻因王方翼乃廢后王皇后族人不得重用,激起這廝兵變,勾連突厥貴族阿史那篤祿、阿史那元珍等反叛大唐,侵州並境。
薛丁山封長安縣公,左監門衛將軍,賜府邸長安居住。
長安城中迎接大軍凱旋,接見西涼太子及七十二國使節后不久,諸事處置妥當,皇上、皇後傳旨文武百官迴轉東都洛陽。
眾軍聞皇上旨意,歡聲雷動,此起彼伏的呼聲,使李治大感興奮。
是夜,「忠國公」府張燈結綵,歡聲笑語,廳堂中,襄城公主端坐上位,左右坐著兒子、孫子,三個媳婦依次而坐,諸多侍女侍立房中,負責傳菜添酒,各種美酒佳肴流水般上,使得第一次與婆母同桌的樊梨花甚感新奇。
薛仁貴封平陽郡公,右領軍衛將軍。
此次卻是皇上、皇后及所有的朝臣想多了,秦曉樂之所以如此說,其實是他征西歸來,于「齊王府」中與父親稟報征戰之事時得父親教誨,聽父親說道。
因牽挂孫兒徐德志和夫君秦文遠,時常往洛陽、長安兩地往返的襄城公主端坐廳堂,左右侍立著兒媳太平公主和孫兒秦德志。
「你倆為國辛勞,助吾兒征戰西涼,乃我秦氏家族門中的英雄,今日歸家,且先去房中御甲梳洗,待歇息過後來陪為娘說話。」
見得前方皇帝儀仗,秦曉樂勒馬緩行,見得皇上、皇後端坐臨時建造的禮台之上,下馬參拜。
二位兒媳參拜婆婆,大婦,太平公主還禮,孫兒徐德志拜過二位姨娘后,襄城公主微笑對兩位兒媳說道。
竇一虎、薛應https://www.hetubook.com.com龍、劉浪、單思敬、羅章、秦夢、程大寶、尉遲小黑、李敏忠、房勇、杜子淹、魏無涯等十二位將軍皆封總兵,分別於京城十六衛中擔任軍職。
樊洪聞言婉拒女婿好意,言及:「故土難離,單有女兒隨夫往京城便了。」
王鳳兒、樊梨花聽得婆婆吩咐后告退,自有貼身的侍女侍候著往後院各自的新房御甲。
秦曉樂奉旨率金吾衛護駕,攜二位夫人回到到東都洛陽,朝廷賜封的「忠國公」府,參見母親長樂公主。
王鳳兒封一品誥命夫人,衛國將軍,樊梨花封一品誥命夫人,輔國將軍,刁月娥為齊王徐天義女,封郡主、忠貞將軍。
接下來數日時間,朝廷對征西將士皆有封賞。
帝、后駕回東都洛陽,秦曉樂辭別父親秦文遠,攜二位夫人領金吾衛騎兵護駕,回到東都已是大唐「開耀」元年五月(682年2月)。
「你倒是在外風流,左擁右抱,咱孤兒寡母在家為你擔憂,你個混蛋,歡喜之時可曾想過家中還有妻兒。」
朝廷接報邊患,稟報皇上,李治旨意使薛丁山為主將,領兵五萬平叛。
秦曉樂按旨意,傳令大軍交割西涼等國戰俘,諸國使臣感念唐朝皇帝仁慈,提出使本國使節往大唐參拜唐朝皇帝要求,願意向唐稱臣納貢。
秦曉樂聞言也不強求,笑著說:「哪日岳父、岳母大人思念女兒,盡可往京城相見。」
說著說著,太平竟是有些悲聲起來,這不符合她一貫性格的刁蠻做派,倒是將秦曉樂弄得有些懵逼,想這位夫人何時變得這等多愁善感,溫柔可人,不禁好對她好一陣哄,方得太平公主展開歡顏。
大軍兵進「寒江關」,樊梨花父親樊洪攜兒子及麾下眾將出關迎接,設宴犒勞大軍,官衙內家人團聚,秦曉樂於家宴上笑著說:「不如使此關交與兩位舅子駐守,岳父、岳和_圖_書母大人等往京城享受榮華。」
大唐朝廷,皇上李治接報西涼國哈迷王降表大喜,傳旨使徐曉樂釋放西涼等諸國俘虜,率部班師,旨意中使西涼王不必親臨天朝,派出太子為使節臨朝聽旨便可,其西涼屬地以「沙江」為界,東面盡歸大唐,以西歸還西涼,仍由哈迷王坐朝管轄,從此為大唐番國。
大軍一路歸心似箭,過了「玉龍」城,「蘆花關」等西涼城池、關隘,收攏唐軍於此的駐守兵將,使城池、關隘復歸西涼將領守衛,大軍渡過「沙江」后,按皇上旨意,于「沙江」東岸設立水寨駐守,歸奉旨升任總督的「白虎關」的守將程處默節制。
聽得父親所說,秦曉樂一時間想通許多不理解、不明白之事,想徐家佔據諾大地域,家族軍隊精銳,卻不稱霸、不做王,原來父親早將天下大勢看得清楚,寧願使家族延續世代,不願得數世風光,因子嗣爭奪權勢而四分五裂,終使家族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征西之戰,你沒有使朕失望,其功甚偉,奈何你小子年紀輕輕已然位高爵重,卻讓朕如何賞你?」
諸事完畢,西涼王設宴款待秦曉樂等將領,又是送出幾多奇珍異寶,秦曉樂笑納。
薛丁山領旨率軍平叛,將叛軍于「雲州」一線擊潰,此時,駐守大唐河源一線,應對吐蕃的李敬玄、黑齒常之二員將領,因採用徐曉樂設立峰火台示警的建議,使得蠢蠢欲動,又開始時常騷擾大唐邊關的吐蕃軍遭受重創,二次小規模的戰鬥使大唐邊關得以安然無恙。
此話說罷,這位自來刁蠻的公主,卻是將雙手在夫君的臉面,身子四處撫摸,生怕他差了什麼零件似的,其相思之苦顯露無遺,稍後,嬌嗔說道。
他這話前邊使人佩服、讚賞,後邊卻是讓滿殿臣子暗忖這小子狡猾,想徐家最善於的便是將別人不知的事物、物種化腐朽為神奇,家族產業涉及釀酒、和圖書衣物、傢具、蔬菜、糧食、礦山開採、奢侈品、冶鍊、採油、興辦學校培養實用人才等與民生、軍事息息相關的領域,不知聚了多少財物,說秦家如今富可敵國毫不為過,這小子今日所求,莫非這荒山上也能玩出什麼花樣?
不久、皇上李治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又改大唐年號為「永淳」(682年3月)
秦曉樂拜見母親,襄城公主安坐端詳兒子如今不怒自威的模樣,知兒子于大唐朝廷、軍中已成氣候,甚是欣喜,太平公主拜見夫君,徐德志跪拜父親大人。
天明,大軍放炮開拔,樊梨花哭別父母、兄長。
因征戰西涼勝利,皇上李治又改大唐年號為「開耀」(681年9月)。
西涼王城內,百姓聞得唐軍進城,沿街擺滿香花燈燭,掛紅結綵歡迎,進了朝門,徐曉樂使金吾衛大軍駐紮王宮外,領諸位將領上了金鑾殿,再受西涼君臣參拜,旋即,傳令軍士攜帶西涼降表,押送數車金銀珠寶往大唐京城,呈報大唐天子。
所有徵西將士封賞完畢,這日早朝,百官齊聚,文武站立兩班,有黃門官高呼徐曉樂上殿聽封。
竇仙童、陳金定封一品誥命夫人,分別為安平將軍、安遠將軍。
秦曉樂大喜允之,吩咐西涼太子烏鷹和諸國使節隨大軍東返,消息傳出,竟是有西番七十二國使節隨軍俱往大唐京城。
秦曉樂得前軍稟報皇上、皇后出城相迎,使大軍整頓軍容,旌旗招展,在數十將領的簇擁下催馬往前。
……
「臣不敢居功,征戰西涼得勝非臣一人之力,乃萬千軍士捨命為國而就,不如皇上對征戰西涼中死去的兵將建碑紀念,行文使地方官對亡者家屬多加撫恤,免除數年稅賦,至於臣,皇上如能賞賜幾座荒山為臣封地,臣知足也!」
「郎君此去數年,想煞妾身!」
如是秦文遠知道皇上此時的想法,一定會大笑天意弄人,事情有時總是會出於意料和-圖-書之外。
「征西凱旋,吾兒功高震主,恐怕對你、對秦家都不是什麼好事,所謂;謙虛謹慎方為立身之道,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吾兒不如將功勞分給征戰西涼戰死的兵將,可要些不幹緊要的賞賜,這樣既能博個愛兵如子的美名,又能給皇上、朝臣認為你心性淡泊,看重財物,不戀權勢的想法。位高權重,非我徐家所需,徐家家族緊要的是低調發展,使其有能力保護自身的利益便可,不管世間如何變化,朝代如何更迭,當於天下有一席之地,屹立不倒,世代皆為望族。」
秦曉樂和夫人回到房中,太平公主旋即遣開丫環、僕婦,鑽入夫君懷裡便梨花帶雨,嗚咽說道。
李治聞言大喜,稱賀唐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慰問大軍兵將辛勞,待后封賞,傳旨長安城數日軍民同歡,大赦天下。
秦德志似懂非懂地「嗯」了一聲,牽著祖母的手,乖乖地往園中遊玩。
是夜,「寒江關」燈火通明,處處祥和。
諸位臣子如此著想,皇上、皇后卻是將四隻眼睛望著這小子一本正經的表情,皆是心中起疑這混蛋小子不知又打的什麼主意。
這小子抬頭望著祖母說:「孫兒想去和爹娘說說話呢?」
想她也是生在西涼王侯之家,卻是沒見過秦家酒桌上精美的酒具,醇香的葡萄美酒,各色|誘人食慾的菜式,帶有轉動圓盤的大圓桌,輕輕轉動便能將想吃的菜轉到自己面前,得知這桌子、這房中的傢具都是出自公爹畫出的圖紙,秦家工匠所制,甚至於這屋裡各位夫人身上穿的衣裙也是如此,這位習得仙家手段,有移山倒海本事的女子,被爹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果不其然,只聽李治于龍榻上開金口說道。
長安城外盛大的歡迎儀式后,秦曉樂交還征西元帥帥印,李治傳旨鴻臚寺官員接待西涼太子,七十二國使節,使其擇日上朝覲見。
「臣秦曉樂奉旨班師,請皇上、皇后檢閱大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