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美利堅財富之路

作者:新一思言
美利堅財富之路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百零四章 美國報紙行業現狀

第一百零四章 美國報紙行業現狀

在媒體行業特別成熟的美國,名人專訪並不是什麼首創。
亞伯點點頭,提出了自己最後一個對《太陽報》的想法。
兩年兩次大打擊。
這種良性循環,只要開頭可以循環下去。
偏偏那些願意接受的人,在地位和名聲上也就一般般。
「而18至29歲每天閱讀報紙的人數比例,從47%下降到了18%。」
卻出不了首富,連前百名都排不上那種。
D·特德·勒納除外。
儘管在2000年之前,美國的免費報紙也早已有之。
所以別以為地產商卡特很有錢,其實亞瑟·卡特資金鏈一直很緊張。
「好了。梅里奧。」亞伯還挺喜歡梅里奧的,畢竟昏君旁邊總得有一兩個會拍馬屁的臣子吧?
「再等兩天。等卡洛琳那邊給出反饋,再配合一起發布。」亞伯說。
「您的意思是?」迪蘭不確定的道。
要到明年年中,這種狂跌的姿態才會好一點。
相信接下來,這兩份報紙,一定會讓市場大吃一驚。」
明年年底,才是最佳時機。
「前期可以先定為周刊,內容與主題,必須全部圍繞著適合青年人口味的、能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除此以外,新的《美國太陽報》,在主報之外。我要求再增加一份小報,並且這份小報必須是免費的。」
亞伯現在的意思是,要把這個欄目常駐化。
迪蘭和路易斯無奈,也只能下去籌備。
《紐約太陽報》這個名字,都已經二十多年沒用了。
他打算先讓《紐約觀察家》,去專訪一下布隆伯格。
還表示,就算虧錢,那也是他的事。
比如查理·沙夫等人,讓史密斯資本出面,應該也可以請來幾個。
「不過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還有其他幾家紐約之外的大報紙,倒是表示會給一個比較偏僻的角落。」
到了那個時候,《紐約觀察家》這個專訪的欄目,名聲應該也有了。
那些未來的巨頭,也還在跌跌不休。
亞伯說,「就是每一期報紙,找一個名人作和*圖*書訪問,將訪問的內容刊登出來。」
「這份免費報紙,要先鎖定目標人群。目標讀者,是那些18歲到25歲左右的青年人。」
到亞伯重生之前,都還沒過三十年。
後面會越發展越好,大部分節目都是這樣的。
甚至西班牙,也一樣有一張太陽報。
「雖然你說的沒錯,迪蘭。但我覺得,《紐約觀察家》總歸是要做一些改變。」
因為在歷史上,美國任何報紙,都從來沒有像老闆這麼做過。
現在改個名,路易斯覺得也沒什麼不好的。
要不也不會一直想賣《紐約觀察家》,且價格越來越便宜了。
「做的很好。」亞伯對梅里奧這種做事方式和做事速度,表示滿意。
「明白,一切都聽您的。」梅里奧恭敬地說。
「史密斯先生,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對於《紐約觀察家》這種精英向的報紙,亞伯目前能想到的辦法。
而面對老闆的要求,《太陽報》總編路易斯也沒有絲毫堅持的意圖。
並且上輩子,剛好他也看過一篇關於美國免費報紙的文章。
前幾年才拿出來用,也沒見有多少效果。
亞伯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我們要請人辦事,當然要花點錢。至於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會拒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反正公司又不是自己的,且多一份小報,相應的也會增加一些經費。
一個再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一般就只在幾個大城市。
《紐約觀察家》的專訪,會有很多人願意接受,但同樣的也會有很多人不是很在乎。
路易斯和迪蘭,當場都表示了懷疑。
不成熟的市場,有特色的市場,自然容易造就不一樣的情況。
並沒有達到《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那樣的地步。
布隆伯格現在正在準備參加明年的紐約大選,正是最需要曝光的時候。
等這些人專訪完,差不多是十期,甚至更久以後了。
看著兩個總編輯,亞伯說:「現在你們的老闆是我。在資金這一塊,你們再m.hetubook.com.com也不用擔心。」
人家的總部就在曼哈頓,就在羅伯特·莫根索可以影響的區域中。
這些巨頭們都可以這麼做,沒道理剛成立的AB史密斯報紙不行。
發展的勢頭就很猛,後續報紙行業的巨頭們。
《紐約觀察家》在紐約還有些名氣,但也僅僅只是有些而已。
老美與天朝國情不同,這邊的房地產商能出富豪。
聊完了《紐約觀察家》,接下來是日報《紐約太陽報》。
還是那種不動聲色,光是簡單的語氣和動作,就可以讓被拍者愉悅的能力。
「那……老闆您的意思,就是辦免費報紙?」路易斯問道。
「連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這些報紙,全都不例外。」
不是還有那幾家大公司的巨頭嗎?
那時候再去邀請其他行業的名人,也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他還是個電視商人,特別愛上節目當評委那種。
這也算是梅里奧的特長,和他在職場生存的能力了。
美國這邊,其實也有好幾家太陽報。
這也是亞伯,還沒對它們出手的原因。
這是因為兩國國情不同。
只不過路易斯人小位卑,太陽報就只是一份中小型報紙。
「路易斯,你告訴我,年輕人們越來越不喜歡看報紙,這件事你不知道嗎?」
「在這麼一個發行量持續下降的年代,任何報紙都在為自己讀者數量的減少而憂慮。」
估計也不會拒絕。
其中紐約太陽報,已經算是名氣比較大的了。
這位什麼都懂的先生,都會屁顛顛的同意,並且非常的配合。
可梅隆不會拍馬屁。梅里奧會,並且很擅長。
和拉皮埃爾一樣,看在那麼多捐助的份上。
作為行業中的老人,路易斯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件事。
後續倒是可以走上互聯網,但那大概是明年和後年的事情了。
比如英國有一張太陽報,印度也有一張太陽報,澳大利亞也有一張太陽報。
不管是調查的資料,還是上輩子的記憶。
他又不是精英出版www.hetubook.com.com人,對這個行業也不熟悉。
造就的結果,就是地產商在美國這邊實在算不了什麼。
布隆伯格之後,可以再找NRA的拉皮埃爾。
亞伯也明白《紐約觀察家》與迪蘭的難處。
要是這招有用,估計先前亞瑟·卡特早就用了。
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別說是羅伯特了,就連住在白房子里的它們也照干不誤!
「我這邊有數據。數據來自華爾街,真實可靠。這是一些關於美國報紙行業的數據。」
這是整個行業的擔憂。
那就是免費報紙。
沒有外人以後,梅里奧臉上露出稍微帶一點討好,又不會讓人感到噁心油膩的微笑:
想必也不會拒絕。
這個想法,就讓路易斯和迪蘭都很驚訝了。
「就像昨天我對您說的那樣。」
「沒有問題,稍後我就可以讓人改。」路易斯回答的很乾脆。
《紐約觀察家》先前也有過類似的欄目,不過並不是常駐欄目。
拉皮埃爾之後嘛……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大報紙,它們都拒絕了。」
明年九月,大概率還會有那件特殊事件發生。
總編輯迪蘭苦笑:「可是這個可能沒那麼容易。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名人可以訪問。」
華夏那邊,真正地產行業出現的時間。
面對亞伯的要求,總編路易斯並沒有太堅持。
後面還有IRS的幾位大佬,也可以找機會邀請。
「連這些巨頭都這樣了,太陽報又怎麼可能置身事外?」
「比如體育、娛樂、戶外運動、時尚等等等。」
「我昨天讓你做的事情,聯繫的怎麼樣了?」亞伯嚴肅道。
這些巨頭雖不怕羅伯特,可多少要給些面子。
「太陽報要先改一個名字。」看著總編輯路易斯,亞伯直接說:「取消紐約兩個字,把紐約太陽報,改名成美國太陽報。」
或者乾脆就只在他所在的那個州有影響力,出了自己的地盤就沒什麼人知道了。
再之後,還可以請紐約警察局總局長這樣的人物。
要是利益比較大,www.hetubook.com.com有吸引力了。
「而在這些大報紙之外,那些中小型的報紙,都非常有興趣。只不過這些傢伙們,他們需要潤筆費。」
現在的美國互聯網哀鴻一片,破產倒閉無數。
《紐約觀察家》看不大上那種。
拉皮埃爾現在因為亞伯想捐助,並且捐助額很大的原因。
久而久之,現在都沒什麼真正的媒體,樂意採訪這位愛放炮的懂先生了。
美國的互聯網,真正復甦要到03年,甚至04年去了。
「在我邀請過後,這些人大概率會樂意接受採訪。」
雖說布隆伯格自己有強大的彭博社
和《紐約觀察家》不同,亞伯對即將改名的《紐約太陽報》的這個要求。
都顯示美國新一代的免費報紙,在再次出現以後。
用各個行業的名人,用他們的專訪,來提高《紐約觀察家》對社會精英的吸引力。
只是大部分都與《紐約太陽報》一樣,都是地區性報紙。
看到老闆這種表情,梅里奧連忙表情認真的起來。
「明白了。BOSS,我們將會馬上開始調研,一定會在下個月之前,增加這樣一份免費小報。」
並不是拍腦袋就想出來的辦法,而是他讓史密斯資本做過相關調查。
「我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已經聯繫好了那些文筆比較好的編輯、專欄作者了。」
但亞伯堅持命令,讓他們執行。
這對路易斯這個總編輯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
亞伯點點頭,開口道:「就像我說的那樣,在主報太陽報之外,再增設一份免費報紙。」
但這些免費報紙,大多是些發行量不大,面向社區的小型報,並未形成氣候。
但是現在,老闆直接擺數據,把危機都給挑明了。
「BOSS,沒想到您在資本市場之外,也有這樣的特長。
「先這樣做著吧。我會給你一個名單,這名單上的人,我會特意邀請他們。」
「例如在每一期里,增加一個【名人專訪】的欄目怎麼樣?」
大衛·梅隆能幹,也能開玩笑。
並且大部分還是地產商人,少部分和圖書才是其他名人。
資本是務實的,人情只看利益夠不夠。
這位性格愛炫,除了這個地產商以外。
亞伯直接說:
這些美國最大的報業公司,在接下來幾年,都先後推出了自己的免費報紙。
再加上自己和他的一點人情,布隆伯格應該不會拒絕。
比如甘尼特公司、紐約時報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論壇報公司、納特·里德公司等。
比如D·特德·勒納……不管哪家報紙採訪他,只要不是沒名氣的小報。
看著在自己提出免費小報之後,欲言又止的路易斯。
畢竟美國的地產行業,從鍍金時代開始算的話。
然後亞伯就讓這兩個人出去工作,辦公室里剩下他與梅里奧。
美國是世界上的報業大國,但最早的免費報紙卻並不是出現在美國,而是出現在瑞典。
偶爾才會有一些名人,接受《紐約觀察家》的採訪。
「顧名思義咯。」
亞伯想了想,認為先開一個好頭,後面這種情況可能就會好一點。
《紐約觀察家》原老闆亞瑟·卡特,主營房地產。
但正向曝光度這種東西,對政客來說,向來是多多益善的。
梅里奧說:「他們很多人都表示,已經寫好了文章。」
在利益不大的情況下,它們不配合也是正常的。
「就等我這邊宣布,他們就會把文章發上去了。」
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什麼階段都經歷過了。
「這些數據顯示,在1999年,18至34歲的人群中,每天有規律地閱讀一份日報的人數比例,從3年前的36%下降到了28%。」
換句話說,現在的納斯達克還沒真正觸底。
老美這邊,並沒有那種全國性的房地產公司。
太陽報這個名字,在全球有很多張取這個名字的報紙。
暫時也就這樣了。
路易斯就沒辦法混過去,也沒辦法不回答了。
面對老闆的質問,路易斯無言以對。
「亞瑟·卡特,他的資金比較緊張。」
亞伯又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
這種行業危機,他覺得還是讓道瓊斯這些巨頭去擔心好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