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貧僧修個道

作者:一任往來
貧僧修個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百五十五章 證阿羅漢!

第五百五十五章 證阿羅漢!

剎那之間,戚澤的真如佛性極盡升華,諸心心所、唯滅靜,唯不轉,是名滅盡!
八地菩薩可入涅槃而不入,于滅盡定亦復如是。亦如諸菩薩處於生死。彼彼生中修空勝解。又能如實了知生死。不于生死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若於涅槃多住願樂。即便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尚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況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此為過失。又菩薩需了知一切諸法,故至佛地得一切種智,方入大般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三頭大妖俱都不允,戚澤好說歹說,才說動他們放行。那少年道人當即縱起劍遁,往極北之地飛去。
接著三位佛門修士不約而同關注起戚澤的狀況,滅盡定為佛門正法,若能參悟,可直入阿羅漢境界,了斷生死,由不得他們不緊張。
葯叉神王笑道:「不可能!絕不可能!阿羅漢何等果位,僅次於佛陀菩薩,那廝先前還不過一個覺悟八識的人物罷了,豈能一入定便即成就?若真如此,本神王也要修滅盡定,成就菩薩尊位!」
黃泉之水可謂功德無量,而九幽鬼門修鍊的道法絕離不開此水,因此就算定覺如來親入九幽世界,上官無敵也絕不會搬場去陽間!
一入滅盡定,諸我無存、我執解消,了斷生死無常,得自在境。生生滅滅已競,自然成就阿羅漢果位!
葯叉神王瞥了他一眼,忖道:「這廝受佛法沾染,居然搖身一變,成了得道高僧,本鬼、呃,本神王須得防範一二,免得被他分去了菩薩的寵信!」
地藏王菩薩說法已畢,法音回蕩,葯叉神王與覺真、覺非亦覺受益匪淺,葯叉神王生來便是太乙級數,還不怎麼在意,只當做一種普通法門罷了。
燥天荼毒兩位鬼王與上官無敵見阿鼻地獄中佛光收斂,大菩薩終於住了說法,皆是暗鬆一口氣。
其實戚澤亦是迫不得已,本想一步一步修m.hetubook.com•com證九識,再成就阿羅漢,如此方能按部就班修成菩薩果位,但太陰宗遇襲,非得有長生級數戰力才能參与,只好先以滅盡定之法成就阿羅漢,待得解了太陰宗之厄,再退轉回來,重修九識。
此方宇宙生靈無數,往生佛國者亦是無數,如此似滾雪球一般,將佛國開闢的越發廣大。內中充斥無量精純佛門真意與真氣,可供無限消耗。佛門無數佛徒弟子便是靠了佛國之力,方能與無始魔主及其天魔眷屬於宇宙各處爭鋒斗戰。
羅漢果位一成,種種明悟自生,種種神通自生。戚澤周身忽的佛光大放,驚得葯叉神王與覺真覺非三個一蹦多高,在其等看來,戚澤聽完大菩薩說法,剛剛入定未久,立時有了偌大動靜!
白鶴童子道:「那怎麼辦?不如我去援救,留袁歸在此抵擋?」
戚澤化身道:「太陰宗不可不救,卻不能勞動你們三位。萬乘龍君說動金甲聖祖兩個隨他示威,是聲東擊西之計,萬乘龍君真身已去攻打太陰宗,仍留金甲聖祖與猱魃兩個在北邙山。你們若動,兩頭老僵勢必趁機來攻,則幽州不保!」
幽州城中,戚澤化身與法身同心同神,已知太陰宗之難,將三頭大妖尋來,告知此事。
戚澤法身自初禪入手、至二禪、三禪、四禪,又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中,真如佛性略一醞釀,已自衝破最後一道關隘,直入滅盡定中!
上官無敵放眼望去,只見無邊黃泉,浩浩湯湯,承載無盡輪迴之力,忍不住放聲大笑!
白鶴童子本要同去,被戚澤勸阻,未來掌教發號施令,只好留下。
他尤不滿足,真如佛性自定中退出,重又入定,此次卻自初禪起始,宛如一個剛入門的小沙彌修行禪定一般。
連二禪之功都能自由入定出定,何況滅盡定?戚澤自https://www.hetubook.com.com能恆處滅盡定中,恆得阿羅漢果,心念一動,身外佛光徐徐收斂,僅有薄薄一層,緊貼法身之外。
若諸聖者、已得非想非非想處;復欲暫時住寂靜住。從非有想非無想處、心求上進。心上進時,求上所緣,竟無所得。無所得故;滅而不轉。如是有學、已離無所有處貪,或阿羅漢、求暫住想作意為先,諸心心法滅;是名滅盡定。由是方便,證得此定。
覺非道:「若成滅盡定,豈不已成……」
歸桂道:「不是說三頭老僵彼此不和,萬乘龍君如何說服了那兩個為他賣命?」
三人已能肯定戚澤定是證了阿羅漢,方有這般異象,各有不同心思。但見戚澤入定即證正果,仍是免不了艷羡一番。
歸桂道:「正是!你是天機子關門弟子,若是出了差池,我等也難辭其咎!」
戚澤道:「稍安勿躁,自會有高手前來!」
葯叉神王呆了一呆,道:「那地藏菩薩亦是菩薩,法力怎會比我高出那麼多?我還以為他是道真級數了呢!」
覺真嘆了口氣,道:「已成阿羅漢果!」
袁霸天道:「這小子便是不坐窩的兔子,遲早要出大事!反正勸也勸過,死了便死了,不關老子的事!天機子也怨我不得!」
來不知其所來,去不知其所去,正是黃泉大河!黃泉乃先天之水,內蘊無盡業力,污濁不堪,但其卻周流於地獄之間,以水生氣,令得九幽世界中亦有生機。
白鶴童子道:「那該如何是好!」
菩薩道:「戚居士自有所悟,今日說法,廣度地獄眾生,汝等當奉持正法,謹守教規,必有正果,不可懈怠!」佛光閃動,菩薩法相已然無蹤。
阿羅漢初成,自要好生體悟一番,恆處滅盡定中,諸念不生,一念清凈,絕無貪嗔痴三毒沾染,念頭粒粒分明,般若自生,分別有相實相,見諸法空相,無人無我,觀己為和*圖*書空,觀空不空,自有無窮玄妙。
戚澤化身疾馳趕路,用上了全力,將劍氣雷音之術催發到極致,足有四音之速,一道劍虹飛斬虛空,呼嘯而去。劍過良久,還有雷鳴之聲兀自不散。
覺真道:「這是自然,戚澤證得阿羅漢果,只要願意,立刻就能飛升定覺如來佛國,永享清凈!」不免大是嫉妒,其是由魔轉佛,本就根基不純,何況仍有業力加身,須得一一償還清楚之後,才有資格飛升佛國。
上官無敵當即以元神化身出了九幽鬼門,往九幽世界茫茫虛空之中而去。不知行得多遠,亦不知行了多久,眼前忽有一派污濁長河如龍盤繞,長河無盡,發源於無量虛空,蜿蜒咆哮之間,亦一頭扎入虛空中而去。
戚澤道:「不錯,唯有三位皆在,猱魃與金甲聖祖才不敢進犯,三位一人也動不得!」
葯叉神王也不知是甚麼滋味,道:「聖者出,必有異象!那九層浮屠便是了,那小子果然證得了阿羅漢果!」
此念卻是得自化身渡過九重火劫得了啟發,萬丈高樓平地起,自基礎功法重修一次,自會有許多新的感悟。
戚澤境界具足,高屋建瓴,如水之就下,一旦知曉其中奧妙,自是一蹴而就,入得非想非非想定境之中。
葯叉神王驚疑不定,道:「那小子該不會已然成就滅盡定了罷?」
葯叉神王、覺真覺非與無盡地獄眾生,盡皆合十頂禮,讚頌菩薩功德無邊,法力無邊,度脫無盡幽魂而出苦海。
定覺如來以無上深妙法力,于虛空之中另闢佛國,本身便是一樁無上神通,又經無數佛子、菩薩、阿羅漢在內清修之間,將佛國無限擴大,凡發心發願,一念往生佛國者,皆可借定覺如來神威之力,往生佛國之中,永享清凈。
袁霸天眼珠一翻,道:「拿甚麼救?難道要我等又去太陰宗給人賣命?」
戚澤身外佛光無限延展開去,幾乎照徹半座阿鼻地獄https://m•hetubook.com.com,連被鎮壓在地獄深處的神妙鬼王都被驚動,其一身神通被定覺如來一指封禁,卻能感受到阿鼻地獄之中充斥的澎湃佛意,又驚又怒,忖道:「菩薩說法,有人證阿羅漢,哪裡還有我等鬼王的活路!」
覺非喜道:「得了阿羅漢,自得解脫,自此不受輪迴之苦!當真高妙!」
正說之間,戚澤所發佛光越發昌盛,層層而上,竟而化為一座九層浮屠,高懸頭頂。
阿鼻地獄之中,戚澤法身參悟菩薩所講滅盡定之法,此法需有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等八種定法修積為前提,合稱四禪八定。
覺真道:「請佛陀與大菩薩現身說法,需要何等機緣,累世修積,緣法不到,求也無用!大菩薩既願為戚澤說法,定有緣由,我等適逢其會,只需靜心聞法便是!」
袁霸天叫道:「門也沒有!那兩頭老僵皆是千年道行,不弱於萬乘龍君,要我與老龜抵擋,豈非讓我們送死!」
心念一動之間,察覺無量虛空之外,似有一處恢弘佛國隱藏,與己身生出共鳴,只要心意動處,便能從中借來無量法力加持。
覺真悄聲道:「神王,你天生便是太乙級數,也即是佛門菩薩果位,何必再修?」
大菩薩端坐蓮台,果然開講滅盡定之精義。那滅盡定乃佛門真傳定法,似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等八種定法,乃為外道定法,非佛門正傳。
袁霸天道:「還糾結此事作甚!」
戚澤法身身內亦有梵唄禪唱之聲傳出,縹緲祥和,似是諸天眾生、人與非人,俱在慶賀。
白鶴童子道:「太陰宗不可不救!」
戚澤修唯識之法,亦欲求大菩薩果位乃至佛果,明知要成大菩薩果位,不可入于滅盡定中,仍要為之。
戚澤道:「你們放心,我不會徒然送死,不過我手中有本門兩件法寶,須得送將回去,也許和*圖*書能助太陰宗避過此劫!」
九識之道求諸己身,不假外求,但一證阿羅漢,自能感悟虛空妙有,察覺定覺如來佛國所在,便似諸大鬼王能從地獄本源中借取法力,戚澤只要願意,亦能向定覺如來佛國借取法力。
戚澤卻寂然不動,身外也無佛光,便似一介凡人,初學坐禪一般。
戚澤覺悟阿賴耶識之時,已能修習非想非非想定,深入禪定之後內觀,當意識退去,還會升起許多念識,此為習氣業相因緣行生識。非主動想,亦非無想,因此稱為非想非非想。
葯叉神王嘀咕道:「難道那廝聽聞大菩薩說法,就要入于滅盡定中?簡直胡說八道!縱然別人詡他為佛子,哪能一步登天?總要一境一境的印證才是,除非他是真佛轉世、菩薩投胎!」
其實唯識宗並不提倡修者入滅盡定,只因唯識之法乃求八地菩薩果位,《披尋記》有雲:「問:入滅定時,無有分別我當入定,我當出定。正在定時,心寂滅故;遠離加行。將出定時,心先滅故;亦無作意。云何能入?云何能出?答:先於其心,善修治故;若有諸行諸狀諸相,能入于定,能出於定;于彼修習,極多修習。由修習故;任運能入,任運能出。
袁霸天道:「你莫不是要自家去救?太陰宗內外儘是長生級數打生打死,你一個區區脫劫,可莫要動甚麼歪心思!」
唯因修士印證修行次第,不可直入滅盡定,故引此八種外道定法以助修行,待修士前八種定法修行圓滿,便可直入滅盡定,得阿羅漢果位。
覺真與覺非也覺不對,覺非忙跪倒在地,問菩薩道:「敢問菩薩,戚師出了何事?」
覺真與覺非一個要從道門長生轉至佛門阿羅漢果位,一個修為淺薄,都覺獲益匪淺。
阿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于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凈,隨緣教化度眾。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