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

作者:貳更2
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一代宗師 第025章 李武入獄

第一卷 一代宗師

第025章 李武入獄

李武搖頭道:「這隻是為官者本該做的,哪值得拿出來說。」
「當真是出乎預料……」
「李武這種人天生就是英雄,嚴於律己,管束家人,可惜……等李家入獄了,好生照顧罷。」
「周爺,您勞累。」
念在李武當年平定叛亂,立個廟豎個碑,便再無其他了……
「龍逆僅僅在京都叛亂,前後死傷愈六萬人。李某若是不臣,無論勝敗,定是一場波及所有州府的大亂。」
「將軍有什麼遺言,些許小事咱還是能幫一把。」
李武說道:「李某自知功高震主,一日不死,國朝不得安穩。先皇於我有大恩,臨終諄諄叮囑,一切以國朝百姓為重!」
如今負責送飯的獄卒張雲,是當年張舟的孫子,其子張進在天牢沒兩年就死在賊人刀下。
周易自詡站在旁觀者角度,看懂了鳳陽國大勢,卻是猜不準人心。
天牢是鳳陽國改前朝天牢所建,追根溯源有千年歷史,關押過無數王公貴族,今天迎來了第二位先天宗師入住。
李武說道:「https://m•hetubook.com•com既是逆賊,李某豈能與之一般?」
私下裡與心腹說話,卻是鄙夷李武區區粗鄙武夫,憑白手握百萬兵馬,落得與龍逆同樣下場!
丙九號獄。
那狗皇帝只會教別人,自己哪關心過國朝百姓?
酒名九醞春,鳳陽國皇室貢酒,年份朝兩百年。
百官紛紛上奏,李將軍於國有功,萬望陛下寬恕其罪。
……
這承諾你信嗎?
李武眼中儘是讚歎,同樣施展傳音秘術:「今日方才知曉,世上竟真有這般不俗人物,李某自嘆不如!」
「將軍知道我想問什麼……」
「區區無名獄卒。」
「那些百姓就當你已經死了,建廟立碑上香祭拜,哭的很是傷心。」
周易問出心中疑惑:「將軍今日為何進天牢?」
李武在朝堂受百官排擠,連兵部都不支持他,然而在百姓眼中,屬於天降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周易聞言眉頭微皺,揮手攝過酒壺。
「無論李武緣何自縛囹圄,終究是消弭了和圖書紛爭。」
周易直接說道:「為何不學龍逆?」
況且李雄之過,與李武關係確實不大,而且大義滅親之舉也給了百姓交代。
先天宗師不戀權勢,朝廷絕不會刻意為難,逼急了直接殺入皇宮!
時勢創造英雄,英雄改變時勢!
李武夾了筷子菜,又飲了杯酒:「更何況,現在也沒了後悔的機會。」
「你是誰?」
正如李武所說,鳳陽國百姓剛剛安穩幾年,不願意再生動亂,也就不需要一位威名赫赫橫掃天下的大將軍。
如李武這般,後人觀史時候,大概率會罵一句愚忠。
周易自付換做李武的位置,絕對做不到這樣,大可能在五年收到兵部軍令,就直接率北疆大軍回神京兵諫。
「將軍說笑了,整個鳳陽國誰不知將軍治家嚴苛。」
「將軍家裡可安頓好了?」
後來傳出「李武南征,肆意屠戮百姓」「李雄劫掠商賈,是李武默許行為」「魏國公之死,幕後兇手就是李武」等等流言……
至於兵諫會死多少人,周易不在乎,反正我和和*圖*書家人不能死!
百官用各種溢美之詞,誇讚李武入獄之舉,就想著早些將其配享太廟。
周易最終沒有問出這句話,李武或許信或許不信,實則已經有了選擇。
周易傳音回復,打開牢門,從食盒中取出美酒佳肴,一一擺在桌上。
「當年若沒有將軍,或許就不是龍逆,而是……龍太祖?」
「飯盒拿來,我親自去送。」
周易從不吝用惡意揣測人心,之前猜測李武會造反,結果猜錯了。
「將軍過獎了。」
之前不是沒有機會,只是周易向來謹慎,沒有安全把握之前不願靠近這等人物,免得出了什麼意外。
剛開始群情洶湧,紛紛叫囂要向朝廷問個明白。
夏。
無人押送,也無人敢押送,自行踏進了牢房。
李武喃喃道:「國朝方才承平幾年,李某不能為一己之私,致使生靈塗炭!」
李武表情自然而然,夾一口菜飲一口酒,將劇毒當成不存在。
李武入獄讓籠罩神京的陰霾,一朝散盡,原本壓抑的朝堂,忽然輕快了許多。
此事傳入https://m.hetubook•com•com民間,引起軒然大|波!
天牢來了位特殊犯人。
世上有幾個人,能為不認識的人捨棄性命與權勢?
「味道還不錯,世所罕見!」
譬如與李武尋仇的人,必然也是武道絕頂,兩人搏殺時候將旁人灰灰了去。
周易問道:「有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
李武閉目調息,驀然間感應到危險氣息,睜眼看著逐漸走近的獄卒。
髒水潑滿了,錦衣衛又抓了不少人,很快輿論就消弭于無形!
周易親歷崇明一朝,狗皇帝早已失盡民心,龍相謀反成功之後,很容易就能坐穩皇位。
「這毒下得也忒過分,好好的一壺佳釀,成毒中摻酒了!」
具體李武犯了什麼罪,誰也不清楚,不過誰都知道,李武不能活著走出天牢。
原本酒液是晶瑩剔透的琥珀紅,由於不知名藥粉放多了,變成了蒼白色。
周易念及舊恩,待張雲去年成人後,招進了天牢當差。
李武頷首道:「陛下答應,只要李某公忠體國,李家便與國同休!」
周易見李武提及崇明帝,面上儘https://m•hetubook•com•com是濡沫之情,不好當面痛罵。
「李某原不信民間有高人,畢竟人生苦短,誰能登臨絕巔又自甘寂籍無名?」
一是不願再起戰爭,二是報崇明帝之恩。
「周先生不必勸了,此舉本就是李某自己的決定,與旁人沒有干係。無關乎留名青史,只是不想再死很多人罷了!」
李武說道:「當年李雄縱兵為禍,屠戮數千百姓,李某為將帥有失察失職之罪,為族兄有管教不嚴之罪。」
值守的禁軍加起來,都不夠李武屠戮!
時隔十五年,終於近距離見到這位名滿天下的大將軍、武道宗師!
「鎮國公實乃國之干城!」
李武!
周易的性子很難做到高尚,卻不妨對高尚之人報以敬意。
周易說道:「我也在這天牢待了幾十年,其他家時常不斷地有人進來,唯有李家只出了個李雄。」
死了,便是公忠體國!
弘昌十七年。
現在猜測弘昌帝臨死前,會將李家及軍中勢力處理乾淨,留給繼任之君一個乾乾淨淨、清清白白的鳳陽國。
周易沉默片刻:「將軍可以辭官歸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