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
李績接著說道:「有時,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他解讀說。
「學而時習之」,重點在時間的「時」,見習的「習」。
普通一般的說法,「讀書就是學問」,錯了。
學問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學。這個解說在本篇里就有。
以《論語》的內容變成酒令有「政和民樂」之意,取其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之宏旨,看來這是小仙與眾不同的高雅娛樂方式。
這個「子」字,是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按照喝酒的方法,一方說對了,對方就得喝酒一碗。
https://m.hetubook.com.com接著李績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兩位客官,本人姓李,名字就是一個『績』字。就叫我李績好了。」
有朋,一本作「友朋」。「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李小寧一聽李績這樣一說,白皙的面頰頓時升起兩朵紅霞,那細膩的面龐竟然有千百種嬌態。
這裏的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
後生忙說道:「什麼老闆不老闆的,顯得很生分,我們都是同一時代的人,還是隨意一點更好。請問店家年庚幾何?」
李小寧一聽李績批解的很到位,心下佩服,他又引申幾句。
用洛陽日常的話說,就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m.hetubook.com.com了呢?」
「太好玩了,寧兄你們猜,我在一旁觀戰。」李寶笑嘻嘻的喊道。
不一會李績讓李秋拿來酒籌筒,李寧一看桶內共有五十支塗金銀籌。
李小寧放下銀籌,喝了一口茶,他繼續解讀這句話的涵義。
傳不習,傳,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好,李兄可以到東都太學來當導師了!」里桌的小楊竟然脫口而出。
寧兄也不推辭,出門在外,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對手好。
「那好,我們兄弟三仨喝一杯。」
「我去!你一個爺們,還能怕這個鹿鞭酒?這是補酒,大補的。」
「三省(xǐng)就是檢查、察看之意。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書童李寶忙忙接過話茬,www.hetubook.com.com他用手掌一引,笑著應道:「我介紹一下,我叫李寶,是這位老闆的書童,這位老闆是山西鄠縣人士,也姓李,字『小寧』,那你們都是生意人,就互稱老闆好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小仙說的很對,忠字,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信字,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三人倒滿酒,互相客氣一番,接著一飲而盡。
李寶哈哈大笑,一跺腳嚷道:
「你比咱家李兄小一歲。」
「來,天色尚早,不如咱們猜酒令喝酒。」
「那就你為兄,我為弟。咱倆就兄弟相稱。」
李績心裏鬱悶,也許李兄過於拘謹,不喝這酒,那就喝牡丹紅。
「我今年十六歲。敢問客家你的年庚?」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這個樂:與「說」有所區和圖書別。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李小寧忽然明白了,眼前的李績可是個飽讀詩書之人,製作酒籌就與其他人不同。
李績拿起酒瓶就要給李小寧倒酒,只見李小寧忽然暈生雙頰,羞澀難當。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講過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麼叫做「學問」。
他又用東都時語解讀說,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銀籌上書《論語》詞句,下接酒令。內容分為飲酒方法、飲酒對象以及飲酒量幾類。
學,孔子在這裏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下附說明:要求說出全句的內容,並解讀涵義。
眼下盜匪成患,義軍突起,大隋帝國處於風雨飄和圖書搖之中,他能有如此雅興,註定此人將來必將飛黃騰達、霸業可就。
這個說(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那麼三省如何批解?」李績問道。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後生身上發出奇異香氣的怪事,竟然讓自己遇見了。隨他去吧,這也許是天生的,或者是有什麼特殊的癖好。
慍(yùn),就是惱怒,怨恨。
他不假思索地朗聲誦讀。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這個不難,他一手執籌,細細把玩一番,慢慢朗誦起來。聲音悅耳,如空靈絕響。
李小寧也不理會,先抽一支銀籌,那籌本上書「吾日三省吾身。」
輪到李績抽銀籌。他抽出一支銀籌一看,竟然是「學而時習之。」
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