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1805

作者:王子虛
大明1805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明人口竟然不夠用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明人口竟然不夠用了?

宣傳用規劃,不是正式的發展規劃,所以內容上可以相對簡略,有一定的噱頭和誇大其詞。
大明作為一個農業文明,而且經歷了非常慘痛的教訓,現在又有了足夠的肥沃土地,不會允許糧食供應出現任何問題的。
朱靖垣考慮來,考慮去,發現大秦海這邊最大優勢,其實是這裏本來就有西夷人口。
朱靖垣估計,未來二十年的時間內,大明人口至少得翻一倍。
以後這裏可能會發展煉油、石化、造船、貿易、旅遊,甚至是汽車和機械製造業……
冬季日氣溫在七度到十四度之間,夏季日氣溫在二十度到三十度之間。
在這種熱火朝天的時代中,生孩子同樣會熱火朝天的。
現在大明正在大半個世界範圍內大搞建設,工人和移民都得拿出足夠的條件才能找到。
不只是造船相關行業,現在全國的工廠其實都忙瘋了。
因為無論從各個方面對比,大秦海和泰西大陸相比新天府都是完敗。
工業化完成後,本應該持續很長時間的人口增長勢頭,被持續十余年的世界大戰遏制了。
澳洲宜居範圍佔比太小,關鍵是沒有多少適合種田的地方,土地也不肥沃。
新天府東南沿海地區的氣候,在大明人看來,好像全年都在仲春到初夏之間來迴轉移似,而且是雨熱同期。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在內陸的低矮高原上,冬季溫度十三到二十五度,夏季氣溫十八到二十七度。
那其實是受到了泰西文化優勢濾鏡的影響,以及更加明顯的發達國家濾鏡的影響。
關鍵是儘快給這些地方準備好官員,同時還有大食國也需要更多的官員。
南殷洲的海陸對流強度遠遠低於舊大陸和圖書,舊大陸同類型的氣候在這裏都會變得「平滑」。
夏天沒有那麼熱,冬天沒有那麼冷。
朱靖垣基本沒怎麼考慮,就讓王府典簿寫了封電報,問朝廷戶部要移民。
其他地區就算是送房子,多半也是給材料讓移民自己建造,自己這邊真的可以直接送。
熱量不足的泰西北部,由於長時間的陰冷潮濕,形成了奇怪的集體曬太陽風俗。
不過現在大戰終於結束了。
但問題是,自己現在管的是大秦海周邊,而不是新天府,自己該怎麼往這邊拉人?
「現在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了,麻煩大食親王殿下著人詳細介紹一下要移民的地區的優勢,當地能夠給移民提供哪些優惠條件,方便戶部和禮部幫親王殿下做宣傳。」
根據朱靖垣上輩子的歷史經驗,世界大戰結束後會爆發嬰兒潮,在戰勝國尤其如此。
市場對工人的強烈需求,讓所有普通人都能夠賺到足夠的金錢,生活水平也跟著直線上升。
反正以後都要撤藩,單獨設立新藩國沒有意義,大食國不介意名義上多管一些地區。
會有更多的大農場被建設出來。
在朱靖垣上輩子,如果克里特島這種地方招移民,那根本不會有任何難度。
大明本土現在有三億五千萬人左右,加上所有藩屬國的所有族群總人口應該在七億以上。
現在怕不是只要大學畢業,就能直接去海外當官了。
所有產糧區全部都是大規模農場,已經不存在小規模精耕細作的模式了。
再加上送房子,有現成異域風情可以體驗,大秦海這裏還是有點優勢的。
這裏不適合種田的話,就不需要大量的農民了,應該以工商業和https://m.hetubook.com.com服務業為主。
像賣房子一樣打廣告拉人嗎?
新天府的核心地區,也就是南殷洲東南部的平原地區,氣候類型理論上與大明江南地區相同,都是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當地人被送走之後,那這裏唯一的優勢,就是原來曾經有過人,所以有現成的房子可以住了。
但是最先開始的還是工程建設,要首先鋪設鐵路和公路以及輸油管道。
其實面積比南殷洲還要小一半的澳洲大陸,所有的氣候類型也會進一步「平滑」。
秘魯首都利馬在沙漠里,但是冬季氣溫十四到十八度,夏季氣溫十九到二十六度。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在山上,一年到頭每天氣溫都是八到二十度之間,全年都是春天。
大明現在不僅是人口可能不夠用,官員可能也不夠用了。
在這塊溫和的艱難之外,南殷洲的其他地區,還有奇特的「溫和沙漠」與「溫和雨林」。
歐洲、地中海、希臘、愛琴海,這幾個詞堆起來,無條件移民的話肯定是要多少有多少的。
四分之三的糧食被用於養殖、釀酒、化工等其他行業。
現在普通工人有錢,食物也會持續供應充足,世界也終於太平了。
但是澳洲地形堪稱世界最差,與南殷洲正好完全反過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和乾旱地區。
就算是突發寒潮造成的極低溫度,也就是零下三到五度的範圍而已,這差不多是華北地區的正常低溫。
建議仍然全部划給大食國,但是同時設立布政使司。
朱靖垣上輩子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中,對大秦海氣候和泰西北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描述,給人一種特別適宜人類和圖書居住的感覺。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北殷洲大平原的開拓行動也即將開始。
但是自己把這些人送給奧斯曼了,用來換取克里特島的所有權了。
澳洲大陸如果左右鏡像翻轉過來,可能就會成為新天府的有力競爭人選了。
大明得安排移民進來,才能真正佔有這些土地。
朱靖垣感覺,要等這一代嬰兒潮中的人成長起來,大明才能勉強不怎麼缺人了。
也沒有任何商人敢於在糧食上做手腳,因為這個產業內部的量實在太大了。
至於人口|暴漲所需的食品供應……
朱靖垣看著這封回信陷入了沉思。
朱靖垣自己另外寫了封電報,直接給自己父親和爺爺的。
似乎也不是問題。
例如新天府城,就是朱靖垣上輩子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但是現在,大明人對泰西沒啥興趣,普遍印象是西夷的老家,西夷人最多的地方。
雨熱不同期的大秦海周邊夏季乾熱。
還有新天府皇莊,當地放開了產糧的話,足夠能供應整個大明。
主要是過去一百多年,大明一直在持續向外移民。
自己和大部分大明將領,都習慣於聲稱大明不缺人口,對他族人口不屑一顧。
所以這裏的氣溫和降水變化,都與大明的江南地區基本一致,但是整體上卻變得更好緩和了。
第二大城市麥德林,一年到頭每天氣溫都在十七到二十八度之間,全年都是初夏。
大食大明現在佔據的陸地,差不多是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
但是眼前自己應該怎麼辦?
目前大明人的首先移民目標是新天府,這個認知在未來也基本不可能被扭轉。
大明人過來應該可以直接成為中上階層。https://www.hetubook.com.com
大明本土有三億五千萬人左右,本土的糧食產量基本能夠滿足所有需求,不進口也能平衡。
這是海外而不是本土,要移民過來是守住土地用的,而不是充當稅收來源的……
現在大食國的事兒越來越多了,劉志新這幫老實臣子忙快不過來了。
工人移民去哪兒是還要看工資,送房子再加上開的工資稍微高一點,應該是能拉到人的。
但是自己就算是打廣告也未必能拉到多少人啊。
所以還是和大食國一樣,先從工程建設移民開始。
進一步提升肉蛋供應量,繼續提升整體的生活水平。
這肯定會讓嬰兒潮來的更加猛烈。
關鍵是皇帝掌控著新天府皇莊,這個世界級的巨大糧倉。
然後繼續吹一波四季如春?冬暖夏涼?反正大部分移民沒去過新天府,很難實際對比。
整個大明站在大戰勝利結束、大規模的殖民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三強合一的巨大風口上。
而更多的糧食產量,基本都不可能參与口糧供應了,絕大部分都會直接進入畜牧業。
大明人是農業民族,移民首先看是不是適合種田,這方面泰西更是完敗。
實際上,泰西大陸和大秦海周邊的氣候,跟新天府相比是也是不夠看的。
普通人家天天都能吃上肉的時代不會太遠了。
看著克里特島、的黎波里、突尼西亞這幾個地方,這裏未來都會逐步被清空。
所以大明人的新天府是南殷洲,而不是距離更近的澳洲大陸。
整個大明的糧食實際總產量,超過實際口糧需求的四倍以上。
就算不考慮成熟的大明文化環境因素,單純的考慮氣候環境,大秦海和泰西同樣是完敗。
這裏的冬季氣溫在八到十六hetubook.com•com度之間,夏季氣溫在十八到二十八度之間。
就算是只考慮是否適宜居住,大秦海和泰西方面同樣不行。
新天府對面的三慶城,城市命名的時候在新重慶和三慶之間選了三慶,也就是曾經的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
除了少量對研究西夷感興趣的人,普通人不會想著往泰西移民。
朱靖垣列了個大體的方向和思路,讓長史、典簿、幕僚們做成宣傳用的發展規劃。
寫完之後朱靖垣突然意識到,要官員的地方肯定不只是大食國。
同時大明掌握著中南半島的產糧區,可以作為本土糧食供應的直接外部保障。
不能考朝廷強制移民,大明已經很久沒那麼干過了,而且實際效果不好。
南殷洲大陸比較小,只有神歐墨這整箇舊大陸的五分之一。
大明自從仁武朝之後,就再也沒有缺少過糧食。
整理好了之後,讓典簿根據這些規劃寫文件,回復朝廷戶部申請移民。
結果現在發現,大明的人口竟然可能不夠用了!
相比大明的北方地區,這裏應該也勉強算得上是冬暖夏涼了。
所以現有的人口有點不夠用了。
這些人口,尤其是本土的三億五千萬人口,相比同期處於農業社會的大清,都沒有什麼優勢。
朱靖垣看完前方的消息,轉向了另一邊的大秦海周邊地圖。
新天府皇莊停止釀酒,餘糧就能讓囤積者跳樓。
讓自己父親儘快確認的黎波里、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克里特島地區的行政區劃。
然後還有新的問題,這些移民被拉來了之後,後續的生活和工作應該怎麼安排?
結果戶部很快就給了回復:
要給自己安排個足夠精明強幹的右長史,再加個右審理正,分擔劉志新和許明輝手上的工作。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