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四十章 勛貴落寞,天子門生
「各有千秋,貧道剛才看了一眼,徐叔叔的練兵術和常將軍不同,常將軍也許更關注將士的素質本身,徐將軍更關注戰術。」
張異哭笑不得:
封侯拜相,無非也是想福澤後世。
「貧道倒是理解陛下的心思,他是個講究實幹的皇帝!
就在此時,朱棡打斷了朱棣的話:
「你大概是觸了陛下的霉頭,陛下那邊,我回頭給你說說情去……」
可是,朱樉回頭,冷冷看著這些人。他們登時噤若寒蟬。
這些人,可是天子門生呀!
「是張真人!」
「最不濟,徐叔叔您也幫我在陛下那裡領個許可,讓貧道自己擴建一下道觀,好歹也將那女人隔離到另外一個院子去,我也好自證清白!」
武舉制度雖然在前朝也有過,但洪武朝暫時真不需要。
以前他是唯恐避皇帝不及,但如今他要拿回天師位……
「這個徐達……」
他們知道張異,也知道那個流傳京城的八卦。
而且張異能看到,這些人訓練的方式,已經比起常遇春當年成熟了許多。
他這句話已經觸動了政治的真相,幾位皇子聽得一知半解。
可大體而言,這種概率很小!」
「這個道理很簡單,先不說這些人的能力如何,就算他們蠢笨如豬,陛下也應該將科舉堅持下去!
但張異心目中的那種軍校,在古代是不可能自己成型的。
那王保保的妹妹跟貧道,說是勢如水火也不為過,何來私情?」
張異趕緊道:
「別說武舉了,就是科舉的成績,父皇也不滿意……」
朱元璋看不上科舉這件事,史書上也是有的。
科舉選上來的人,如果比起他開國的班底,差得確實不是一星半點!
「難道不是?」
關於朱元璋對科舉的看法,本是朱元璋不經意說出來的。
陛下大封功臣,固然是好的!
張異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繼續說:
張異此話一出,幾位皇子大驚。
「什麼道理?」
徐達見他說得可憐,哈哈大笑。
可是等經歷過一兩代,那些一代www.hetubook.com.com勛貴都死了之後,大明戰神的土木堡事件,徹底打斷了軍人的脊梁骨。
連至聖先師孔子的子孫,都混成那副德行,他們這些武將的子弟想來也好不到哪去?
可是武將不同,皇上封了那麼多勛貴,這些勛貴的後代,大概率也是要繼承爵位,進入軍中的……
朱棣和朱棡也發現了張異,表情興奮:
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按照每個人的方法去教導,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大明從洪武朝開始,到永樂朝……
尤其是常茂,他紅著眼,很不服氣……
「陛下可是覺得,科舉選不來上他想要的人才?他甚至想著今年的恩科要是再不行,要停了科舉?」
張異看了這些皇子一眼,故意詢問。
「那個蒙古郡主,放著秦王妃不當,卻白白給這臭道士羞辱了……」
朱元璋也好,朱棣也好,在明朝的政治構架中,勛貴集團是用來壓制文官權柄的。
他揮手讓其他親兵下去,只留下他和張異本人。
勛貴集團真正開始沒落,是永樂之後,天下承平之後……
類似徐叔叔這樣的功臣也該能福澤後輩……
張異這孩子解釋過,他信。
「因為,相比起科舉,武將的培養有問題……」
三年不見,原來這個世界並不僅僅只是他身邊的人在變化,大明似乎,也在以他不知道的方式,逐漸朝著好的地方發展。
徐達正想找個話題搪塞過去,張異卻不知死活接話:
土木堡事件最多算是一個導火索。
那些舉薦的人,是嗎?」
「陛下這麼想不對……」
他一句話道出了徐達和常遇春的區別,徐達十分喜歡。
「誰再敢非議我張家兄弟,本王就對他不客氣……」
但很顯然,當常遇春去當浙直總督的時候,已經給大明留下一個軍校的雛形。
徐達是個實誠人,眉頭皺成一團。
朱樉頭也不回,帶著自己的親兵投入訓練中。
常遇春何等英雄,卻生下這麼一個兒子。
徐達讓人配了點酒菜hetubook.com.com,拉著張異坐下:
但徐達這個老油條,馬上明白了張異的意思,他飛速看了幾個皇子一眼,訓斥道:
自己的姐姐是太子妃,自己是太子的小舅子,可朱樉他們跟他卻不見得多好。
「那就謝過徐將軍了……」
勛貴集團的沒落,是歷史的必然。
就是,下一代的勛貴中,好苗子不多……
因為戰爭頻繁的關係,武將中天才輩出。
幾位皇子跟著徐達去了他們常去的小院子。
不過一個王朝武運是否能長存,很大程度上看的不是戰爭時代,而是和平之後。
所以從實用性的角度而言,洪武三年的科舉,確實會讓陛下失望!
他見徐達瞪著自己,趕緊改口:「徐叔叔……」
甚至開朝之後,那些被地方舉薦上的人才,比如方克勤之類的,都比科舉上來的人能力強!
他這句話已經算是泄露天機,朱棡說完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徐達想反駁張異,但想想他的話其實是有道理的。
只是,如果類似常茂這種人,只因為他是常遇春的兒子,未來的鄭國公,就能獨領一軍!
張異直言不諱道:「指望老子英雄兒子厲害,是天下所有父親的通病,但現實往往是,一代不如一代……
在有戰爭的情況下,軍功就是最好的選拔制度,大明自然看不上武舉制度。
這道題也算是一個送命題,張異嘿嘿笑:
他看了一眼進來的幾位皇子,示意他們關門,然後坐下。
科舉是為國取賢不假,可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卻不能忽視!
朱元璋這件事辦得確實不地道,張異的情況他也從徐家丫頭那裡知道一些。
「張真人,你來了……」
可張異如何知道皇帝的看法?
張異聞言暗笑,這不是明擺著嗎?
張異就是老常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那傢伙出關了!」
朱棣率先舉手,他年歲最小,相對天真浪漫。
朱棣用力揮手,興奮大叫。
就大明這戰爭烈度,每天都有不少人因為軍功晉陞。
他被朱樉拉進
和圖書
去,卻是小小震撼了一把。這樣下去,大明的下一代將領,素質堪憂!
對於跟在他身後的軍人而言,這是何等悲哀?」
其他人自然不敢跟過去,可朱樉他們不怕。
也許在某些時候,後輩之中會出現天才,就如燕王殿下!
眾人的好奇心本來就被他吊起來,他卻不說了,朱樉忍不住追問。
他們也是偷聽而得,一直秘而不宣。
幾位皇子面面相覷,也不知道該不該回答張異的問題。
這並非說常遇春不如其他人,而是當年的常遇春,尚且屬於摸索階段。
「你們幾個還沒休息夠,去集合……」
「你再聊聊剛才的事……」
勛貴子弟們竊竊私語,張異自是聽不到。
這些人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自然是一代豪傑。
只能說,他對武將的培養,也十分有問題。
「張真人!」
徐達板著臉,一副老丈人要教訓未來女婿的樣子。
還沒靠近校場,張異就聽見震天的喊殺聲。
為今之計,只能盡量訓練這些小傢伙……」
徐達聞言,忍不住笑了。
小道冤枉呀,小道求見陛下,本就是希望他另行安排觀音奴!
朱樉為首的皇子們,登時面露苦色,徐達的威望極高,他們也不敢擺架子,只能推門離開。
「這些都好說,咱們不提了!
「陛下對文臣多有戒備,文武分治,是陛下的平衡之術!
自然要想辦法讓皇帝注意到自己。
陛下這個私德有虧的評語,小道心裏有一萬個不服氣……
張異這個臭道士,說到關鍵時刻,故意賣了個關子。
張異說到這裏,校場上的訓練停止了。
朱元璋算了一生,都在研究如何限制文臣的權柄,但大明最終的走向,卻是他最不希望的模樣。
朱元璋的幾個孩子,朱樉的性子狠,這些勛貴子弟也怕他。
老朱甚至在第二次恩科之後忍無可忍,將科舉停下來。
徐達想到此人,就不由頭大。
徐達見到張異,趕緊讓他上台來。
眼見張異跟幾位皇子關係這麼好,也是側目。
「徐將軍https://www•hetubook•com.com,您也聽到那個離譜的流言了?
徐達將剛才他說的內容說了一遍,張異呵呵笑:
「聊什麼?」
張異和常茂的矛盾舉世皆知,他以常茂為例子,徐達並不奇怪。
所謂的第二次,正是今年的恩科。
常茂嘀咕了一句,卻見徐達已經拉著張異的手,將他帶走。
徐達轉頭,發現了朱樉的存在,大聲喊了一句。
可是他們的下一代,能出現一個將才都不錯了。
張異,聽說這朝天宮演武,乃是你鼓搗遇春搞出來的!
張異聞言一笑。
「你這提議不錯,將這些小傢伙拖出來拉練,總好過以後在戰場上浪費時間!你看看,燕王殿下的表現,確實不錯……
只是幾個時辰之後,他們的對話,已經被放在朱元璋的案頭上。
張異無意中開啟了一個話題,讓徐達十分感興趣:
以勛貴為主的武將集團,在洪武朝和永樂朝的時候,其實問題是不大的……
「有什麼了不起!」
你看看,我訓練比常遇春如何?」
「本將軍並不關心後輩如何,如果後代不行,就讓他們當個太平爵爺,我問你的是,關於文武制衡……」
只是陛下沒有想過一個道理……」
但張異一時間,也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今日朱棡多嘴,也是無心之言。
這個問題,張異並不打算展開,因為徐達的立場,肯定也不會同意自己的看法。
「一兩代內問題不大,但三五代,勛貴一脈必然衰敗……
張異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大傢伙是知道的……
「難道是推行武舉制度?」
校場還是那個校場,但在校場訓練的人數,已經超出當年許多。
那些三代什麼的,逐漸不行。
能在校場中訓練的,大多是勛貴子弟。
徐達的格局,終歸還是比張異想象中高。
張異的直言不諱,其實有些扎心。
皇帝的心思難測,徐達也猜不透朱元璋的想法。
這是帝王的心事,徐達和張異都不該聽。
皇帝有些怒意。
張異自然知道,他這話有點大逆不道,不過他也是故意如此。
「秦王和圖書殿下!」
「是他!」
這三年來,張異的名字也不曾陌生,這一切得益於老常,他揍他的時候,沒少把張異給搬出來。
三年不見,常茂對張異的恨意依然沒有散去。
「最近你的名聲,在應天府可不好呀!」
「我一會再跟你說……」
不管徐達再豁達,人皆有立場……
張異笑道:
徐達隱約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他真正詢問的問題,不是關於勛貴制度,而是大明目前整個武將集團的選拔問題。
徐達苦笑,他自然知道張異和皇帝的關係,但有些話張異敢說,他不敢聽。
他轉頭,看見徐達在高台上,指點眾人練兵,這練兵的方式,和常遇春又有些許不同。
因為開國戰爭和靖難的緣故,產生了大量的一代勛貴。
可是,誰都不能保證,後輩會擁有父輩的能力,未來大明的武功情況肯定會越來越差……」
那些二代勛貴,雖然說得上天才的沒幾個,但在戰爭的洗禮下,跟常茂這麼不靠譜的人也少。
台下那些勛貴子弟,此時才發現台上多了個人,還是個道士。
「文官,無論舉薦也好,科舉也罷!只要這套制度存在,天下英傑皆可入選,這就保障了文官集團一直有新鮮血液注入,人才輩出……
別的不說,就說校場上的常茂……
朱樉登時一激靈,臉上的嬉笑直接消失。
人群中的常茂,一眼認出張異。
他話音剛落,就連朱樉都無語了。
張異這次確實被皇帝搞得有些鬱悶。
徐達這才眉開眼笑,放過他。
徐達意猶未盡,但此時該他去總結和點評這些人了,他留下一句等我,然後忙活去了。
當年的勛貴子弟中,許多人已經成年。
張異聳聳肩,不再說話。
因果不沾,就是徐達的政治智慧。
如今遇春不在了,可這傳統陛下留下來了!
甚至連老朱取消科舉的想法都知道?
「張真人,你可是什麼都敢說呀!」
「你不看好我大明軍隊未來的表現?」
「嘖嘖,這小子艷福不淺……」
只可惜以勛貴為根基,註定是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