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巍巍太行
第三百四十一章 冰橋渡黃河
如今楊進朝日夜兼程已經趕到,只需整頓一兩日,便能對義軍發起最終進攻。若是義軍在這渡河的緊要關頭,再有所遲緩,恐怕便就會遭到全軍覆沒的下場。
張順深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道理,便強笑道:「此時已成,還請諸位子時收拾物件,只待寅時出發渡河!」藉此又拖延了半宿。
這時候義軍的歡呼聲、讚歎聲早已蓋過了所有的不滿。畢竟,成功者不受指責!
但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天氣轉寒以後,黃河卻結了個不薄不厚的冰面。這冰面的薄厚正好阻止了船舶的行駛,卻恰恰不足承載人馬渡河。
至於渡河之事,非人力所能為,他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張順笑道:「時機不到,不能渡河!『八大王』少安毋躁,我說寅時,定然是寅時渡河!」
眾人隨張順趕到了黃河岸邊,只見滔滔河水竟為之不流。
特別當時「闖王」抓到了官兵的一個信使,才得知官兵最近緩攻的原因。
「闖王」雖然有與張順爭雄之心,可和-圖-書是又不知關竅如何,不能當場揭穿張順。他也不得不懾張順如今的威望,只好又冷哼一聲,以示不屑之意,卻是再也不敢說張順的不是了。
他們又親自帶人燒水澆反覆築其上,一如當年曹操用沙子澆水,砌築冰堡的故事,竟是一夜之間造出來一條特殊的「冰橋」。
張順眼見三日之約將至,而官兵又蠢蠢欲動,也不由大為焦慮。此計本是趙魚頭所出,其他人也多有抱怨。
眾人好容易苦挨到寅時,又來催促張順。張順無奈,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只得姑且相信趙魚頭,帶領他們前往黃河岸邊去了。
義軍士卒也不由抱怨不斷,甚至有人暗罵道:「如是這廝明日不能帶我們渡河,我就拼了這條老命,也要討個說法!」
原來這官兵對義軍的合圍已經基本完成,垣曲縣看似存在的缺口,也只是官兵「圍三闕一」的計謀罷了。他們只是在等待京師派了的監軍太監楊進朝趕來,以便他獨攬如此大功而已。
諸將
m•hetubook.com.com
聞言大喜,只道張順胸有成竹,他們便連忙連夜收拾物品,準備出發。結果不曾想那趙魚頭也氣喘吁吁的趕了過來,張順正待要問,那趙魚頭只是點了點頭,然後高聲喊道:「黃河冰面已經可渡,大家且隨老朽過來!」他把眾人往垣曲與濟源交界處引去。
這邊趙鯉子、黃守才歷經千辛萬苦,排除千難萬險;那邊張順、趙魚頭和其餘諸軍也急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甚至有人高呼道:「不若舜王趁此神跡,建制立章,做了皇帝,豈不是強似那紫禁城小兒?其餘首領各分個將軍宰相,也不枉從龍之功!」
張順聞言一驚,正待要勸,卻不曾想那趙魚頭絲毫不懼,反而笑道:「我老魚頭的命是命,義軍這千軍萬馬的命就不是命嗎?」。
那趙魚頭和陳經之都是能觀天象之輩,他們見趙鯉子走後,天氣驟暖,便猜測到這幾日天氣便會轉寒。
只是這兩日天氣轉寒,狂風大起,很多義軍士卒、家屬連夜準備出
和_圖_書
發之時,皆被凍得瑟瑟發抖、面色發青。只是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天氣才冷了一日一夜,又能凍結多厚?更何況要撐得住過往人馬?
張順勸了又勸,趙魚頭也依舊沒有改口,張順也實在是沒有辦法,只得由他去了。不過,他心中卻不停的祈禱,希望天氣能冷一些、更冷一些!
有個別意志不堅定之輩,早已跪了下來高聲喊道:「舜王果然有天命在身,河神連夜結出冰橋,助我等脫困!」
此地乃是附近黃河最狹窄之處,距離最短。他便連夜帶領士卒丁壯,尋來門板、床板等物,逐個擺放起來,連成橋狀。
其餘義軍首領聞此不由面面相覷,臉色難看。甚至「闖王」不由低哼了一聲「裝神弄鬼,雕蟲小技!」
那趙魚頭連忙站起來表示道:「眾位不必驚慌失措,舜王自有天命在身。如果明天夜裡黃河冰面仍不能渡人,我老魚頭甘願受軍法處置!」
張順知曉這趙魚頭是在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萬一到時候自己失約
和-圖-書了,他已經準備用自己的性命承擔這次責任。
但見冰面雖厚,卻不足載人馬貨物,那趙魚頭更深知義軍亦有紅夷大炮等沉重物件通過,生怕冰面支撐不住。
眾人跟著他又走了一兩里,來到河邊,往那一看,只見河中早已結出了一條冰橋。寬約六尺,厚約三尺,正合適義軍從此渡河。
雖然張順只和其他義軍統領約定了短短三日,如今他卻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度日如年。
他萬般無奈之下,也只得強令其餘舟子、漁夫用船槳等物拍打河面,擊碎何冰,勉強繼續前行。
只是為了安眾人之心,張順還不得不強忍著不安,反過來安撫外面的義軍,屋裡的妻妾。
那河面平整如砥,又如銅鏡一般,正映照著天上的明月。只照的漆黑的夜晚,如同要亮一般。
張順原本就對這段歷史不甚熟悉,更何況就算張順能夠牢記在心,如今歷史上的細節也已經被他攪和的亂七八糟。
那黃守才也不是坐以待斃之輩,更不是言行不一之徒,既然答應了趙鯉子,無論如何和圖書也要拚命去做。
張順見了也不由大喜,連忙暗誇道:「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也!」其餘義軍不知其中關竅,見此橋非是一般,再加上前番張順祭祀黃河河神的舉動,更是將之視為神跡。
當天夜裡,張順端坐在軍營,強作鎮定,卻也不敢休息。他只能時不時詢問義軍派遣出去斥候的動向,詢問是否有新情報,詢問是否有斥候失去聯繫,依此判斷官兵的動向。
「闖將」聞此連忙小聲勸說道:「『闖王』慎言,如今舜王風頭正盛,又是義軍的恩人,萬萬不可與之衝突!」
一人高呼,則喚醒了百人,百人高呼,則喚醒了千人、萬人,一時間如同山洪海嘯一般,紛紛拜起了張順。
原來那趙魚頭立下軍令狀以後,日夜守在這黃河岸邊,觀看河水結冰情況。
不到寅時,「八大王」便急不可耐的跑了過來問道:「義軍已經準備就緒,何須等到寅時,此時渡河豈不更好?」
只是到了這時候,其他義軍統領卻是等不及了,他們一起趕來向張順問詢渡河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