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啤

作者:司馬白衫
國啤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紅旗過大關 第六十六章 上海夜店蹦迪簡史

第三卷 紅旗過大關

第六十六章 上海夜店蹦迪簡史

此時,在舞廳中釋放著激|情與浪漫的人們或許還意識不到,他們跳動的腳步,踏出了上海這座城市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節奏。
上面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1984年,中宣部、文化部、公安部又再次聯合下發《關於加強舞會管理問題的通知》。儘管通知強調了主旋律依然還是要嚴格控制,但畢竟較之完全禁止算是開了個口子。
「小樹,你自己一人來逛了?」馬小軍等人下車,眾人仰望著此時上海的第一高樓,嘴裏都儘是感嘆。
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一群熊孩子就開始捯飭自己,說是捯飭,其實也就是洗把臉,梳梳頭,身上的T恤還帶著汗臭味。
「走吧,上海人愛跳舞。」杜小樹眨眨眼睛,帶頭走進了七重天酒店。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1987年。
NHK、《朝日新聞》以及多家英、美、法、港台先後前往採訪報道。
自那時起,跳舞終於擺脫了此前始終背負著的道德污名化包袱,上海灘繼上世紀2、30年代之後,又一次迎來了舞廳的開業和*圖*書高潮。
「噴點花露水,哎,你往哪裡噴?」看著馬小軍把花露水噴向鍾小勇的面孔,杜小樹就不高興了,他抬起自己的胳膊,「是這裏,這裏,明白嗎,這裏!」
果然,舞廳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
「你們知道這裡有多火嗎?」
杜小樹也不知從哪裡順來一個墨鏡,大晚上就架在了鼻樑上,乍一看還以為是個……他就像帶著一群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嘚瑟地介紹著,「現在是上海跳舞的淡季,可是我們得排隊進場,明白嗎?跳舞還得排隊!」
他看看前面的長龍,各色打扮的人都有,什麼大老闆、美女、文藝青年、流氓、還沒有大紅大紫的流行歌星,濟濟一堂。
他看看自己這一身T恤衫,突然就想到了那一年的大齡青年相親舞會,那時的他,只為好玩,每晚都騎著挎子風雨不誤地準時參加。
那時的他,穿著父親的的確良襯衫,又費盡心思搜颳了三支鋼筆,插在了上衣口袋之上……
它,曾經是上海第一高樓,也是m.hetubook.com.com名流雲集的七重天酒店。
杜小樹開著秦東的桑塔納,馬小軍帶著幾個渾小子又打了一輛計程車,直奔杜小樹在地圖上標註的「諾曼底」而來。
「你彪嗎?」被鍾小勇從昨天纏到今天,杜小樹終於忍不住發飆了,「諾曼底不是地方,不是人,是舞廳,全上海的舞廳……」
保守估計,截至1991年末,上海擁有2000多家舞廳、音樂茶座,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那樣的日子真的過去再也回不來了,因為,他們都長大了!
這下輪到鍾小勇傻眼了,「怎麼會是舞廳?」可是這也是個聰明孩子,他馬上明白了,舞廳里有人跳舞才叫舞廳啊,那人只要一活動就會口渴,口渴就要喝水,喝汽水,喝啤酒!
「就是它。」杜小樹響亮地打了一個響指。
他們的東哥已經說過了,諾曼底是一個人群,也可能是一個地方,那裡飯館不多,人群也是三教九流,不過熱鬧倒是真的。
所以不少冷氣效果不佳的舞廳到了夏天,還會在舞池四m.hetubook.com.com周擺上幾台落地電扇吹風降溫,但即使如此,肉夾氣、汗酸味依然「飄香四溢」,令人大倒胃口。
南京東路627號七重天賓館7樓的七重天舞廳可能是個表率。這處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業的老舞廳在1988年閃亮回歸,而擔任伴奏的則是來自上海廣播電視藝術團的專業樂手。
在剛剛改革開放的70年代末期,一些大胆的舞迷就開始自發組織起舞會,參加的人里既有經歷過那段「十里洋場,歌舞昇平」的老克勒,也有那些對這項新事物充滿著好奇的年輕人。
就像擋不住黃浦江水向東奔流,群眾們的舞步終究也停不住。檯面上不能跳,那就悄悄跳。
然而,歷史總是在探索中前進,在曲折中發展。
舞廳?
鍾小勇摸摸汗津津的腦袋,「小樹,你什麼時候摸到這裏了?」
杜小樹賊嘻嘻地一笑,卻沒有回答他。
舞廳也因為經營正規,風氣良好,多次被市、區文化系統評為精神文明舞廳。是的,你沒有看錯,舞廳也是精神文明的m.hetubook.com.com載體之一,在九十年代!
雖然杜小樹在地圖上標出一個地點,可是不論是鍾小勇還是馬小軍,都對這個地方沒有信心。
可是鍾小勇和馬小軍互相看看,身後鍾家窪的幾個熊孩子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他們也想起了那個夏日的晚上,他們跟在杜小樹後面到還沒有落成的公園裡唱小曲收小費的情景……
可是大家都穿得衣冠楚楚,女士們幾乎全是碎花連衣裙、男士們也都襯衫、西褲的打扮,像他們幾人穿得襯衫短褲,沒有人搭理他們。
「南京東路?」
黃金地段、歷史底蘊,專業水準,七重天舞廳開業后不僅生意興隆,甚至成為眾多外媒向讀者介紹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的一處樣板:
「就是它?」鍾小勇看著高樓,又看看高樓周圍熙熙攘攘的客流,「這裏就是上海的諾曼底?」
「電影里都是往這噴。」杜小樹「教育」著自己的小夥伴,「今晚,大家都注意點啊,那裡是講究腔調的地方……」
在民間舞會方興未艾之際的1980年6月,公安部、文化部聯合下和_圖_書發《關於取締營業性舞會和公共場所自發舞會的通知》,人們跳躍的舞步,一時間四散而去……
對於8、90年代的舞迷們來說,跳舞其實也有淡季、旺季之分。所謂旺季,就是春、秋、冬季。而淡季,則是夏季。淡季之所以淡,完全與天氣相關。此時的上海灘,空調設備無論是普及程度還是製冷效果,都與後世無法同日而語。
說起跳舞,不論是「正大光明」還是「偷偷摸摸」,跳舞這項娛樂社交活動始終從未從上海人的生活中徹底消失過。
坐在車裡,鍾小勇一邊手拿地圖一邊看向窗外,「小樹,是那個架著巨大廣告牌的高樓嗎?」
得益於前一年復出擔任文化部長的王蒙大力推動,這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改進舞會管理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舉辦營業性舞會是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一種客觀需求。
90年代的上海舞廳到底火到什麼程度?
這句聽起來老掉牙的廢話放在八、九十年代上海的舞業上卻很是貼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