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啤

作者:司馬白衫
國啤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紅旗過大關 第三百一十章 振興民族工業!

第三卷 紅旗過大關

第三百一十章 振興民族工業!

「在此之前的兩年裡,聯想、海爾、長虹等本土公司依靠價格戰和高舉民族品牌旗幟,在家電、飲料等消費品領域中節節取勝。
……
其實,從1992年之後,隨著大批國際資本的潮水般湧入,以及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發力,各個行業的本土公司都面臨空前的衝擊,市場格局一日三變。
而嶸啤,幾乎是又做了一次不花錢的廣告,產品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幾乎達到了巔峰!
一位攝像記者無聲把攝像機對準了國啤——嶸崖啤酒,幾位記者也把話筒對向北京市民。
《嶸啤,扛起民族啤酒工業的大旗》
他還是嘴硬,也難怪,從進入市場到現在,他只見過秦東半面,還是開第二次價格協調會的時候。
豈讓國土再遭踐踏!!
要致力國家中興!
當塞加離開中國的消息傳來,夏雨站在一座倉庫前,哈哈大笑,看來,世界第二大啤酒製造商也不過如此嘛。
長城之上,歌聲震天動地。
他很快接到了美國總部的hetubook.com.com電話,總部很重視中國的市場,自然不允許像德國貝殼啤酒一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民族的長城,民族的啤酒,嶸崖啤酒!」
這些漢子是啤酒消費的主力軍,塞加知道犯了眾怒,現在他很後悔到長城上去搞這麼一個儀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振興民族工業既成為一個中國產業成長的戰略構想,也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公眾心理氛圍。
「這你放心,這是一個最懂得營銷的人,他會幫助你打敗嶸啤,佔領北京市場的……」塞加笑著與王瑞握手,走向登機口,「他是資深的營銷經理,獨一無二……」
接完電話,塞加反而倒輕鬆了許多,他知道,心裏的那隻靴子終於放下了。
……
《豈讓市場再遭踐踏,國啤重振雄風》
豈讓國土再遭踐踏,個個負起使命。
但是選擇不降價,以市場營銷手段與外國公司硬碰硬的中國企業,嶸啤不是第一個,也決不是最後一個……」
在幾乎所有風起雲湧www.hetubook•com.com的產業中,民族品牌的振興都是一個最為炫目而高昂的主題。在這面戰旗的召喚下,本土企業以價格戰的方式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商戰。
塞加回美國了,夏雨卻一直沒有閑著,他帶著人滿北京城的跑,秦東給他一個任務,在北京城建立五十座嶸啤的倉庫。
可是,北京,從市場調研到合資辦廠再到走向市場,這裏傾注了他的心血,可是現在他就要黯然離開了。
央視都關注了,雖然沒有直接點評外國公司的名字,可是那一天,兩場活動,大家自然都知道誰是那家外國公司。
一時間,米特啤酒銷量大跌!
「我們都是中國人,千萬個中國人就是萬里長城,我們支持國貨!」
……
到了1995年,倪潤峰提出長虹的使命是「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高喊「用我們品牌築起我們新的長城」,長虹彩電的廣告詞也由很普通的「天上彩虹,人間長虹」改成豪氣萬丈的「長虹以民族昌盛為己任和*圖*書,獻給你——長虹紅太陽。」
沖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
「對,砸的就是他們的場子!」看著眼前的形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站立在烽火台上的夏雨哈哈大笑,他順手拔起一桿紅旗,紅旗漫天,風卷紅旗過大關!
「聽說,塞加回去了,米特要派一個懂得營銷的高手過來……」郭斌彙報道。
《萬里長城永不倒,嶸啤當自強》
這睡獅漸已醒!!!
走近長城的記者和市民,紛紛為之動容。
這些宣傳口號與聯想、海爾以及保健品市場上的三株、巨人等遙相呼應,一時間煽起了濃烈的民族熱情。
一些聰明的企業家在市場營銷中便充分地借用了這股熱情。在這一年的企業廣告中,有很多都採用了「振興民族工業」這個主題訴求,比如太陽神廣告及三株廣告莫不如此。
「有寫頭。」一個記者看也不看付了車馬費和勞務費的米特啤酒,「今天,爺的筆要寫爺想寫的東西。」
這個深秋的北京啤酒市場,民族熱情依和-圖-書舊高漲。
「把外國啤酒從長城上趕下去!」人們酒足飯飽之餘,許多北京爺們提起米特登上長城,就是氣不打一處來。
與此同時,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本土公司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消費者對國產商品也開始有了一定的信心。
突然,扮作霍元甲的演員手擎大旗朝長城之上跑去,那一抹紅色在古老的長城上飛快地移動,大旗周圍是無數獵獵作響的紅旗,一時間,山色,紅旗,長城……交相輝映,無數市民也在重新響起的激昂的鼓聲中振作起來。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翠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恰到好處一般,一條巨大的橫幅掛了在長城的城牆之上,就如畫龍點睛一般,獅子立馬就活了。
「萬里長城永不倒,民族品牌永不倒!」
「塞加先生,我能問一下,誰來接替您的位置嗎?」這才是王瑞送別塞加的理由。
「來吧,歡迎,沒有對手是真的寂寞。」夏雨嘚瑟道:「來吧,老子專挑高手打!」
和*圖*書者們紛紛給嶸啤捧場子,塞加很尷尬,嶸啤是來砸場子嗎?
「王總經理。」臨別與五環啤酒總經理王瑞作別,塞加故作輕鬆,「看來,我還是不了解中國市場,我不是輸給了嶸啤,我是輸給了中國的消費者。」
第二天,京城幾乎所有媒體都報道了長城之上嶸啤的「漫卷紅旗」,對這場北京啤酒大戰中屢屢挫敗洋啤的國啤,所有媒體幾乎不惜溢美之辭!
讓塞加沒有想到的是,一天之後,央視也報道了長城之上嶸啤的活動:
塞加知道,在這場大型公關活動中,米特輸了,輸得沒有一絲臉面。
電視台記者都是一幫文化人,撇卻了車馬費的世俗,他們內在的中國心在這一刻被齊齊激發出來。
隨著中國品牌在合資后紛紛從大眾視野中消失,這個現象使得人們對本土品牌的命運產生擔憂,同時也激發出很大的民族熱情。
「嶸啤,比洋啤強太多,我現在挺國啤!」另一個記者拍拍胸脯,「明天見報!」
出了車馬費和勞務費的米特啤酒,卻罕有人提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