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隆慶天下

作者:孫曉
隆慶天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部 楔子 長城之辯(2)

第一部

楔子 長城之辯(2)

白璧暇笑了一笑,道:「我要調走了。」
眾部將上前搜索,里裡外外找了一回,便把遺物交給了上司。白璧暇低頭一看,不覺眉頭緊皺,道:「三個銅板?」
白璧暇本已來到馬旁,就要離去,聽得此言,便緩下腳來,那下屬道:「大人,那老卒還有些遺物,要不要一起埋了?」白璧暇微微沉吟,當即返身走近,雙手叉腰,凝視著地下的老卒。
那軍官儀錶堂堂,氣宇不俗,自始至終不曾窺覷人家的女眷,更別說是出言調戲,其餘下屬也是戎裝金甲,想是身份不俗,想來天子腳下氣象森嚴,眾兵將自視奇高,絕非窮鄉僻壤的土團練可比。
時在夜晚,固然看不到日光,連月兒也已隱遁不見,這片大漢江山竟是如此黑沉無情。白璧暇冷冷瞧望夜空,忽然舉起手來,傳令道:「燕山衛!施放號炮!」
夜色迷茫,這家人已要離去了,幾名軍官急急圍到白璧暇身旁,低聲道:「大人,這家人透著古怪,可要查上一查?」白璧暇笑了笑,道:「有什麼好查的?至多不就是那回事,何必大驚小怪?」一名部屬低聲道:「那鑰匙又是什麼來歷?可要我去問問?」
那孩子雖說勇敢,可疼痛催心,還是忍不住掩面啼哭,那老卒安慰道:「乖孩子,不哭、不哭……」他喘了一陣,轉望春風,道,「你們是哪裡人?是……是南方人吧?」這回輪到春風遲疑了,她轉過頭去,望向爹娘,還不知該不該答,卻聽那孩子低聲道:「咱們是浙江人。」那老卒愣道:「浙江人?」那孩子點頭道:「浙江海寧人。」
這白璧暇約摸三十齣頭年紀,風流颯爽,相貌也甚英俊,自能擄掠婦人芳心。他四下巡視,眼見附近倒了輛大車,便命人將之扶正,另又取了傷葯,交給海生、碧潮。那娘親則從車裡抱出了女嬰,天幸完好無缺,已在熟睡,想是個福大命大的孩子。
此番生出這許多風波,全是給老二害的,他藏起了過關文牒,逼得爹娘行險出關,遇上了蠻匪,只是他自己代價也甚慘重,竟然給馬蹄踏斷了肋骨。那娘親擔心二兒子的傷勢,正要起身去找,卻聽碧潮道:「娘,二哥在那兒。」
那軍官凝目環視,眼看一名漢子低頭縮手,唯唯諾諾,當是這個家的男主人,便將之召來,問道:「你們打何處來?怎會遇上這批韃靼?」那爹爹低聲道:「咱們……咱們是生意人,急於出關買賣,沒想長城坍塌了一段,險些……險些給他們……」
海生微微一凜,忙低頭來看,卻見弟弟手中多了一條鏈子,古舊銅綠,上有刻紋,依稀穿在一柄鑰匙上,他咦了一聲,正要搶奪細看,佔為己有,忽然腳下一個不穩,撲跌在地,竟給二弟絆了一跤。
全家人吃驚不已,齊聲道:「等死?」白璧暇點了點頭,伸出手來,指向四野,眾人順著他的指端望去,但見曠野間滿是土丘,方圓尺許,毫不起眼,那娘親啊了一聲,醒悟道:「這……這些都是墳,對么?」白璧暇並未言語,眾人卻也懂了,在這天壽山腳,葬著無數永樂朝將士,他們臨死前來到此地,希望能讓自己葬在永樂大帝身旁,永遠陪他長眠于地下。
那年輕韃子摔倒在地,已然痛哭不已,眾下屬不知長官何以變卦,無不皺眉道:「大人,你這是……」那帶頭軍官搖了搖頭,道:「眾將聽命,放開這些蠻子。」那爹爹大吃一驚,慌道:「軍爺……你……你不殺他了么?」那軍官道:「我不想多此一舉。」
那娘親面色慘白,什麼話都說不出了。那軍官淡然道:「我最恨百姓一臉的事不和_圖_書關己,說什麼冤冤相報何時了,好似咱們武人生來就是屠夫,滿手血腥。末將只想告訴你,汝與吾一般為人,惻隱之心,並無二致。你的心有多好,我便有多好,你的手有多臟,我便有多臟。」說著靠向那女人的粉頰,輕聲道:「夫人,您聽清楚了么?」
眼看上司身法如此利落,眾下屬自是高聲喝彩,白璧暇伸起手來,止住眾人的歡呼,低頭來看掌心,卻見到了一塊鐵牌。
聽得此言,爹娘臉色劇變,全場軍官更是群情聳動,嘩然出聲,那老卒顫聲道:「浙江……浙江海寧人?姓……姓方?」那爹爹低下頭去,不敢作聲,大批軍士則是手按刀柄,全數圍攏過來。那碧潮不知發生了何事,滿心害怕間,便又往娘親懷裡躲去。
眾番人本還半信半疑,待給馬鞭驚嚇了,什麼也不及深思,忙發一聲喊,翻身上馬,便朝北方疾馳逃竄。那娘親原本緊閉雙眼,待聽雙方對答,便也睜開了眼,顫聲道:「軍爺……你……你真放走了他們?」
砰砰數聲,燕山全衛向天開炮,一枚又一枚火箭飛升上天,漫天焰火中,照得天光地明,大地璀璨。白璧暇雙手抱起那名老卒,親手將他放入坑中,眾下屬排列上前,人人拾起一把塵土,撒到那老卒的身上,將他慢慢掩埋了。
白璧暇深深吸了口氣,道:「這半個月來,他都沒提過自己的身份么?」眾下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說不上話,良久良久,方聽一人低聲道:「這人的話很少,只有一回咱們巡邏經過,聽他喃喃自語,說他自己一輩子最痛快的事情,便是率天下之先,攻破大都……那時大伙兒聽了以後,忍不住都覺得好笑……」
場面古怪,那爹爹深怕夜長夢多,便親自走上前來,攜住那孩子的手,道:「走了!」那孩子回首去望那名老卒,腳下卻跟著爹爹走了,慢慢給帶上了車。
那軍官轉過頭來,朝女眷們看了一眼,淡淡地道:「她們閉起眼了。」
那孩子臉頰高高腫起,左眼幾乎睜不開了,他緊握那老卒的手,淚水卻流了下來。一旁春風蹲了下來,道:「這位爺爺,他姓方,家裡行二,取名叫做子敬。」
那爹爹咳道:「在下……在下姓方,草字正禹。」白璧暇斜了他一眼,便將海圖塞了回去,微笑道:「既然是寶貝,那便找個地方藏好吧,別老是放在身上,反而容易給人搶奪。」
「立什麼碑?」白璧暇笑了笑,回望那下屬一眼,道:「你別忘了,現今可是……」他指著長城那段傾坍缺口,微笑道,「隆慶天下啊。」
二弟轉頭垂望,只見那老卒淚水直流,口唇喃喃,似有什麼話說。那二弟彷彿深受觸動,登時甩脫了兄長的手,來到那老卒身邊。那海生皺眉道:「老頭,你要幹啥?」
白璧暇凝望著春風,微笑道:「姑娘,你想變成『孟姜女』嗎?」
那老卒呵呵笑道:「子敬、子敬……好名字……」猛聽啊的一聲,那孩子竟然痛得仰天號叫,那娘親大驚道:「你幹什麼?」還未奔出,卻給白璧暇攔住了,聽他淡淡地道:「別怕,他在給這孩子接骨。」
那軍官笑了一笑,道:「朋友,實話實說吧,你們見我行徑凶毒,心裏定然想著,這幫武官好生好殺,殘酷冰冷,便與那幫蠻子一個模樣,是吧?」聽得此言,那爹爹吞了口唾沫,目光向地,不敢來答,那軍官微笑道:「別怕,我並無責怪之意。換成我是百姓,亦作如是觀。」說著把法刀拋回盆去,雙手交擊,朗聲道:「來人!放他們走!」
白璧暇蹙眉道:「好笑?什和*圖*書麼好笑?」眾將士道:「攻破大都,那是太祖開國時的大戰。想這老頭兒年紀再老,那時也不過十一、二歲年紀,怎麼輪得到他上場?」一片苦笑之中,人人都有不信之意,卻聽白璧暇輕聲道:「輪得到的。當年開國舉兵時,有一批小孩兒追隨洪武帝,世稱『難童』。」
那軍官淡然道:「我與這些人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為何要為難人家?」那娘親顫聲道:「你……你怎能這樣?你是朝廷武人,領著俸祿的……」那軍官微笑道:「也罷,那照夫人看來,末將該當如何?」那娘親低聲道:「你……你該替百姓除害,否則便是失職……」
永樂帝早已駕崩,斗轉星移,改朝換代,現今中國至高的主人,已不再是當年的暴君,而是寬大為懷的隆慶大帝。
那年輕人不知是受驚過度,抑或是有心求饒,竟大聲哭叫起來,悲聲遠揚,讓人不忍聽聞。那軍官心腸極硬,右手提刀,左掌牢牢制壓那韃靼的身子,使其面向天壽山,一刀送下,看也不看、瞄也不瞄,便割開了外袍,沿中而下,兩邊平開,竟是分毫不差。
心念於此,那娘親俏臉驚白,玉指雖給弓弦勾得疼痛,卻始終不敢放箭。
眾人默默圍上,抱起了屍身,正要將他拋入坑裡,卻聽白璧暇道:「且慢。」
場面急轉直下,已是鴉雀無聲,只見白璧暇把手一招,淡淡地道:「都退下。」眾軍士頗有猶疑,卻聽白璧暇道:「沒事,都已經是隆慶天下了。」
太陽早已下山了,月光照耀,但見韃靼驚慌逃命,宛如待捕的獵物。那軍官屈膝矮身,帶著那娘親的手,一同瞄向韃子的背心,附耳道:「看,這些人也有家室、有妻小,想必家鄉也有人等著他們回去。咱們這一箭射下,世上便要有人哭。」
眾將士悚然一驚,方知這無名老卒戰功如此顯赫,年輕時曾北伐蒙古、南征交趾,甚且俘虜過安南譖主,竟是前朝先鋒猛將之一。
眼看查不出來人的身份,白璧暇也沒轍了,正要命人掩埋屍首,忽見坑裡泥沙掩蓋,埋藏了一樣物事,白璧暇心念一動,忙縱身入坑,將那物事拾起,隨即跳躍而上。
全場鴉雀無聲,人人圍在這老卒身旁,有的低頭踢土,有的遙望長城,誰都不想說話。
那韃靼首領淚流滿面,已然雙腿軟倒,那年輕人則是凄厲哭叫,掙扎不已,奈何那帶頭軍官武功高超,卻如何掙脫得了?只見月光照下,映得法刀更加雪亮,那軍官提起刀來,朝那韃靼人的胸口剃了剃,鬚毛叢叢而落,他微微而笑,朝那韃靼首領瞧了一眼,又朝漢人女眷望了望,忽然間,他眉頭一皺,直起了身子,放開了人。
那老卒呵呵喘笑,將那項鏈套到二弟的頸子上,道:「乖孩子……替我……替我好好看著這條鏈子,千萬……千萬別給別人……」那二弟垂下頭來,默默撫摸頸中的鏈子,已然答允了。
永樂大帝的部將。聞得此言,眾人全都抬起頭來,遙望著遠方的「天壽山」。那娘親低聲道:「這人怎麼了?可是給那幫韃子傷了?」白璧暇道:「他原本就有病。」春風訝道:「有病?那……那他來這兒做啥?」白璧暇道:「他是來等死的。」
他是罵名最甚的一位,不僅仿效始皇修長城,還學漢武征番邦,乃至於六伐北元、七下西洋,八十萬大軍征安南,縱是秦皇漢武加總,也及不上此人的窮兵黷武,這便是葬于天壽山中、「永樂大帝」武霸的一生。
一時之間,滿場韃靼牙關顫抖,人人仰起臉來,望向遠方的天壽山,幾連站都站不穩了。
和圖書爹爹低頭去看,只見那軍官遞來一塊篆字鐵牌,上書「燕山左衛副指揮使。七品白璧暇」,那爹爹哼了一聲,把名字暗暗記下了,便又扶起妻子,低聲道:「你沒事吧?」那娘親雙腮潮|紅,道:「我……我很好……」說話間又朝那軍官瞧了一眼,更顯得羞中帶怯。
那爹爹急忙轉頭,只見大女兒浙雨、二女兒春風,並同自己的妻子,人人雙眼緊閉,不敢多看。想是場面過於血腥,把她們都嚇壞了。
眾軍士愕然道:「難童?什麼意思?」白璧暇嘴角微微一動,欲言又止,便只搖了搖頭,道:「罷了,你們瞧瞧他身上還帶著什麼,若有家人故舊,咱們也給通報一聲。」
老卒垂垂將死,雙目緊閉,聽得雙方對答,便又睜開了眼縫,他見那孩子蹲在一旁,凝視著自己,便勉力舉起手來,撫摸他的小臉蛋,道:「好孩子,你叫什麼名字?」
白璧暇面向天壽山,單膝跪下,慢慢抱起那名老卒,將他裹于日月旗中,輕聲道:「諸位,這就是我輩武人的榜樣。」當此情景,眾將士無不大受觸動,人人摘下了頭盔,熱淚盈眶,盡數隨上司拜倒。
那帶頭軍官揪住韃靼首領,手上一個發力,壓得他跪倒在地,一旁下屬也將番人盡數帶來,命其跪成一列,面向天壽山。那帶頭軍官附耳過來,輕聲問道:「朋友,知道這裏住著什麼人?嗯?」
那軍官生性風流,看他口唇貼近,幾如親吻一般,卻要那爹爹如何不怒?忙擋到妻子面前,咬牙喘息:「閣下……閣下尊姓大名?可否示之一二?」
眾下屬聽聞號令,各自鬆手退開,眾韃靼驚喜交迸,卻又怕另有詭計。一名軍士提起馬鞭,奮力朝地下一抽,厲聲道:「還不走?」
那海生行上前來,揪住了弟弟,喝道:「走啦!沒聽爹爹叫你?」那二弟給他拉起身來,正要離去,小手卻給那老卒拉住了。
「孟姜女」三字一出,全家人都吞了口唾沫,竟是啞口無言。白璧暇笑了一笑,道:「姑娘,你不願當孟姜女,末將也不想做秦始皇,至於那段長城,便這麼著吧。」春風怯怯低頭,答不上話,卻聽浙雨道:「大人,那……那些韃子還會再進關來么?」白璧暇淡然道:「抱歉了,這不關我的事。」浙雨茫然道:「不……不關你的事?為什麼?」
眼看白璧暇走到近處,那春風也不禁臉上一紅,低聲便問:「大……大人,長城那段破了個缺口,您一會兒要差人修補吧?」白璧暇搖了搖頭,徑道:「不會。」全家人都咦了一聲,春風茫然道:「為……為什麼不派人去修補?可是沒錢么?」
淡淡的月光照下,但見鐵牌生滿銹駁,依稀見得有字,白璧暇將鐵牌扔給了下屬,道:「讀出來。」那下屬低頭讀道:「武員郭奉節,湖南長沙人,至正十二年生,官拜燕山中尉六品都統領……永樂八年、二十一年,隨帝親征蒙古……永樂四年、七年、十三年,任左先鋒,隨英國公三伐交趾……俘黎氏父子于高望山……」
眾部屬蹲下身來,將那隻包袱解開,只見裡頭有個饅頭,早已發霉溢臭,此外尚有幾件舊衣破褲,全都洗得泛白,至於這人的姓名來歷、功勛軍職,卻仍付之闕如。
打了一輩子仗,除了這三隻銅板,余無長物,臨到人生的最後一程,只有眼前這些陌生將士來給他送終。良久,一名部屬拿起鐵鏟,低聲道:「大家都過來吧,把這位爺台埋了。」
這批武官不比塞外盜匪,個個有名有姓,只消告上官府,便是一條調戲民女的大罪,也要殺他們的頭。那軍官卻也不怕,只淡和*圖*書淡地道:「要抄我的名字么?來,這是在下的令牌。官職品秩都在上頭。」
「失職?」那軍官笑了笑,拉住那娘親的手,將她帶了起來,一手摟著她的纖腰,一手招向下屬,朗聲道:「來人,取我鐵胎大弓來。」
那老卒勉強提起手來,喘道:「孩子……過來……過來……」那孩子依言靠近,只見那老卒舉手至頸,緩緩取下一條項鏈,道:「這個……這個給你。」
那韃靼首領渾身劇顫,道:「不要……不要……」那軍官哈哈笑道:「原來會說漢話,那可來勁了。」說話之間,下屬端來了鐵盆,內里浸泡了五柄晶亮法刀,那軍官笑了笑,解釋道:「所謂的五臟刀,便是五種法器,專用來開膛剖腹,分作剜心、摘肝、取腎、斷腸……你們瞧這柄……」當即取起一柄雙頭短刀,首端如鉤,尾端如匙,微笑道,「這是摘肝匙,先勾后舀,一下子便能將肝臟剜出來……」
白璧暇緩緩走上,全家人也都跟了過來,只見那老卒翻著白眼,呼氣多、入氣少,想是不成了。浙雨低聲道:「軍爺,這人是誰?可是你的下屬?」白璧暇搖頭道:「不是,他是前朝將領。」那爹爹微微一驚:「前朝?」白璧暇點了點頭,道:「永樂朝。」
面前的老卒膚色黝黑,想來是個辛苦人,看他身著戎裝,衣甲微有破爛,穿來也不大合身,當是年輕時的裝束。再看他腳旁擱著一隻包袱、一柄大刀、另有一隻鐵鏟,想是掘坑所用。白璧暇沉吟半晌,道:「這人是什麼時候來的?」
天頂日月星三奇同臨,照亮了遠方的黑暗大殿,人人心中都明白,這便是永樂帝陵墓的入口:「棱恩大殿」。至此眾人也才明白,為何那老卒一吹嗩吶,便能召來援軍,原來這「燕山十三衛」正是守陵的兵馬。
天壽山,長陵天壽山,陰間冥城的地宮入口。
上司神情落寞,一名下屬附耳道:「大人,咱們……咱們要給他立碑么?」
「是。」那部屬道,「這就是他的全身家當。」白璧暇默然半晌,道:「他死前可有遺言?」眾部屬搖了搖頭,誰也不曉得。白璧暇輕聲又道:「那他家裡還有什麼人?他可曾提過?」眾人無言以對,想來誰也不知情了。
那帶頭軍官笑了一笑,便朝眾女眷瞧去,待見她們衣衫不整,便拍了拍那韃靼首領的面頰,微笑道:「朋友,居庸關以北,你想怎麼個干法,我都管不著。可你闖進長城、在永樂帝面前掠奪他的子民,這卻容你不得。」他環顧全場蠻人,忽地揪住一個年輕的,對那首領道:「這是你兒子,是么?」
眾部屬低聲道:「沒有。他只說自己是打河南來的,平日靠著賣藝維生。咱們問他姓甚名誰,過去有何戰功,他也絕口不提。」白璧暇點了點頭,道:「也罷,人是死在咱們轄下,你們過去查查那隻包袱,至少要查出這人的姓名。」
那爹爹滿心茫然,道:「多此一舉?軍爺……軍爺此言何意?」
這白璧暇作風特異,與尋常武官頗為不同。他微微一笑,正要轉身離去,忽見地下有隻油布包,當即俯身拾起,問道:「這是誰的東西?」那爹爹轉頭一看,頓時大吃一驚,忙道:「等等,那……那是我的東西!」
眾將士停下手來,只見白璧暇摘下了頭盔,輕聲道:「將日月旗摘下。」眾部屬忙放倒了旗杆,解下破旗,交給了上司。
爹娘互望一眼,暗暗鬆了口氣。眾軍士便也還刀入鞘,不再多言。那爹爹自知此地不宜久留,忙吩咐兒子:「海生,快帶你弟弟過來,咱們要走了。」
白璧暇點了點頭,道:「是了www•hetubook.com.com,這人年輕時追隨過永樂帝,乃是『燕山八虎』之一。」
白璧暇拍了拍那部屬的肩頭,安撫道:「相信我。永樂朝的東西,少碰為妙。」官場學問第一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招災愆免遭殃,眾人便也不再多言,正要翻身上馬,忽聽一名下屬來報:「大人,那老卒斷氣了。」
此地無銀三百兩,看人家何等眼力,一眼便給看穿了。那娘親嘆了口氣,曉得丈夫是個草包,她左顧右盼一陣,忽道:「對了,老二呢?怎地又不見了?」
昌平縣、天壽山,下葬日月朝第三任國君,他便是漢人史上空前絕後、武功至強的皇帝:「永樂大帝」。
那娘親靠在軍官的懷裡,一時臉紅心跳。那爹爹氣急敗壞,慌道:「你……你要做什麼?」那帶頭軍官不理不睬,只從屬下手中接過弓箭,隨即握住那娘親的手,帶著她拉出滿弓,附耳輕聲:「來,你要殺哪個,咱倆一齊動手。」
那白璧暇不急於歸還,只打開了油紙包,細細檢視,沉吟道:「這可是海圖?」那爹爹支支吾吾:「這……這圖是捕魚所用、沒啥要緊……你……你快還給我……」那白璧暇沉吟半晌,道:「爺台貴姓?」
強弓硬弩在手,敵人的性命全在自己的一念間,那娘親渾身戰慄,滿面猶豫,海生大喊道:「娘!殺了他們!娘!」漸漸地,平野上的胡虜成了小小一點,那娘親終究下不了手。那軍官笑了笑,便將弓箭收了回來,道:「夫人,你知道我生平最恨什麼人?」
這「燕山」是個統稱,泛指京城以北、長城以南的諸多兵馬,合稱「燕山十三衛」。不過詳熟朝政者皆知,這「燕山衛」最初僅有八百餘人,皆是永樂帝早年招募而來的戰士。其中最為驍勇的八員猛將,便給時人稱為「燕山八虎」。
一名部屬道:「咱們半個月前來此巡邏,便見這老頭來此掘坑,他說自己生了病,恐怕活不久了,想請大伙兒成全,讓他在天壽山下等死。咱們見他可憐,便也沒攔著。只沒想此人如此硬朗,居然撐了十多天才死。」
這座陰城是一座墳墓,比冥府更讓凡人敬畏,因為此地埋了一個人,誰都不敢驚醒的人。
眾人回頭去看,只見月光下王旗飄揚,正是最早見到的那面「日月旗」,但見旗下掘了一個深坑,坑旁躺著一名老卒,身旁則蹲了一個小孩,卻不是二弟是誰?
月光清冷,照在成千上萬的土丘上,更顯得蒼茫凄涼,一片寂靜間,忽聽那爹爹低聲道:「愚忠。」此地乃是永樂帝的陵墓,眼前這批軍士更是日月朝將官,爹爹陡出此言,豈不是大大犯忌?那娘親心下惴惴,眾孩兒也是驚疑不定,正怕對方發怒翻臉間,卻聽白璧暇笑了一笑,道:「別擔心……」他仰起頭來,遙望長陵天壽山,輕聲道:「已經是隆慶天下啦。」
兩名少女面色慘白,饒那海生自負大胆,也不禁面上變色。那韃靼人聽得懂漢語,更是牙關顫抖,眼眶發紅,嘶啞地道:「軍爺,我們……我們是臨時起意……求你……求你手下容情……」那軍官微笑道:「你方才若是容情了,豈有此刻之事?」揪住那年輕人的髮髻,逼他仰起頭來,隨即取來一柄法刀,嘶的一聲,已然將那人的衣衫割破,露出了毛茸茸的胸膛。
這老卒沒吃沒喝,單憑一口長氣吊住,便能熬下半個月,想來武藝必然不弱。可換句話來說,這人死前必也受盡了孤單痛苦。白璧暇沉吟道:「他有提過自己的來歷么?」
那首領大驚失色,雙膝徑自軟了,那帶頭軍官笑了一笑,知道抓對了人,當即把手一招,道:「取五臟刀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