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Soviet
第十二章 托洛茨基:我來進行軍隊改革
這場軍事總結並沒有就此結束,而且留下這麼一個內容和任務,並且交代到每一位幹部身上。
訓練了好幾年的三三制,進入戰場后還是很難使用出來。
這是某位幹部對他的描述。
如果單純是察里津的軍隊,確實能達到不錯的效果,可一旦進入全國性,那就必須重新考慮如何處理了。
托洛茨基也沒有把自己當做是外人,來到察里津后便立即加入到工作當中。
他們二人幾乎把所有戰場都參与了一遍。
而他也參与到這場軍事改革運動當中。
但無論是哪一點都只是讓人起了猜測而已,頂多也只是成為飯後雜談。
丟掉了『巴爾幹方面軍總司令』這個職務后,一時間,整個俄國乃至國外高層都起了猜測。
這樣的事情不單要在察里津進行,還要在他們所能夠管理的地區進行。
整個歐洲都陷入一種微妙的平衡裏面。
也有人認為,尼古拉二世忌憚第二個葉卡捷琳娜的出現,畢竟葉卡捷琳娜可是廢黜過沙皇,自立為王。
在所有人都陳述完自己遭遇過的戰況后,便又開始對各自戰爭過程中的失誤和總結。
第三,他們沒有打殲滅戰而是打擊潰戰。
一連兩個月過後,托洛茨基主動提出會議。
首先進行講述的是布瓊尼和伏龍芝。
而現在,則是巴爾幹戰爭,讓不少國家開始接觸到近代戰爭的影子。
由於這場會議至關重要,就連約瑟夫也忍不住來到這裏。
一時間,巴爾幹戰爭的慘烈與規模深深刻印在所有人的內心深處,並開始加大自身國家的戰時準備。
托洛茨基認為,要想讓一支軍隊成為瑪利亞所認為的工農人民軍隊,首先要做的就是思想教育上的提升。
這一點不單是約瑟夫要如此去做,自己也要遵守。
例如十九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促使大炮的大規模使用和歐洲格局的重新劃分。
改善方式也很簡單,只給軍官們傳遞一個大方向的戰略意圖,至於要如何實施有
和*圖*書何進行戰術部署,全靠當事人的臨時決策。
只不過他的直率性格讓不少幹部有些不滿。
政治整頓旨在明確中央要求的紅軍主要任務,自覺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糾正舊軍閥作風。
首先是進行三觀上的正確引導。
因為俄國的大部分經濟地區和工業地區都集中在西面,而非東面。
那個時候正是瑪利亞等人進行索菲亞攻堅戰的時間段。
這場會議的核心內容是軍隊建設。
但沒想到的是,他居然也進行過戰爭,而且他的對手是奧斯曼上校凱末爾。
最後得出了總結,如果要打,那就應該以殲滅戰為主,儘可能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
事實上,如果可以的話,瑪利亞還真希望察里津的勢力範圍可以擴張到俄國西面。
『他就是一台機器,永遠不會疲勞,身體內擁有著用不完的精力和熱情。』
三人改成了五人、六人,甚至提出將三三制改為三三班制。
連續工作了一個月後,不少幹部雖然還是對他的性格和語氣頗為不滿,但對他的工作能力十分認同。
而這一切的前提便是紀律。
奧軍有一支五萬人的部隊隱藏在他們後方,最後被圍困在索菲亞內的主力部隊之所以被帶走,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凱末爾的這五萬人。
對這場軍事改革,托洛茨基表現得比任何人都要積極。
但就算整個歐洲都瀰漫著火藥味,其穩定性也依舊可靠,英法德俄奧匈五國甚至產生一種默契,不要發動大國之間的戰爭。
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伏羅希洛夫並沒有進行過戰鬥。
而這裏面的三觀必須與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挂鉤。
最典型的例子還是伏龍芝和布瓊尼對追擊而來的奧軍進行伏擊的戰役。
但這並不緊要,因為俄國東面地區也有不少居民和田地。
瑪利亞對此進行疏導,但還是會要求托洛茨基整頓一下自己的作風。
瑪利亞發現,要進行三三制的拷貝並不容易,甚至可以
和*圖*書
說十分困難。每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些至關重要的戰爭,並影響著後世的戰爭規模。
然後就是哈米爾這位新提拔上來的將領,他主要參加過的戰役是最後的防守與反擊戰。
也有某些幹部認為,托洛茨基同志的脾氣雖然有所改變,但還不能夠與人友好相處,被他氣壞的同志數不勝數,著實是難以溝通。
更有甚者,就連大規模縱深塹壕都成為了這場戰爭中的核心關注點。
緊接著就是伏羅希洛夫。
他的目的不言而喻,肯定是救出困在裏面的奧軍。
最典型的例子凱末爾的五萬人,無論是塞保聯軍亦或是瑪利亞的第一二軍都在進行著對索菲亞的圍城和防備援軍的戰術準備。
德國陸軍元帥法金漢就此而做出了戰爭預想,一旦發動戰爭就應該將所有大炮投入戰場,在進行大規模轟炸之後,敵軍將會不復存在。
畢竟並不是所有建議都是合理,也不是所有問題都是真正的問題。
一旦被他成功了,戰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說白了就是暴脾氣。
增加人數。
第一,傳遞的戰術信息太過於緩慢,導致在執行時經常會因為戰況突變而要被逼進行改變。
可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自身後方,在那裡居然還隱藏著一支五萬人的軍隊,而且還是奧斯曼難得的精銳。
她要求,所有幹部一視同仁。
反觀奧軍,他們被擊得潰散而逃,可一旦被他們重新聚集回來,又能組織起一支大規模部隊。
這個設想很難實施,因為俄軍名聲在外,可謂是狼藉不堪,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別說敵軍,就連盟友都會刻意提防。
身為當事人之一的瑪利亞則優哉游哉地回到了自己的察里津。
因此,以小組進行作戰的士兵,首選需要訓練出他們的作戰方向感,至少要知道敵人在哪裡。
「但是,如果只憑藉我們的宣傳,卻沒有工人農民的宣傳,則無法讓他人信服。」
也就是所,要適當的分散兵力和_圖_書密度,並且強調層層推進,交互掩護。
參与了這場戰爭的第一軍軍官分別是布瓊尼、伏龍芝、伏羅希洛夫和哈米爾。
很快便得到了以下幾點。
最後的衝鋒戰中,第二軍就有很多士兵衝著衝著,然後被大炮炸得頭暈目眩,反過來對自己陣地發起衝鋒。
英國中將道格拉斯·黑格則認為,炮彈和機槍都是笨蛋,機槍甚至是一種多餘的玩意,因為在他眼中,騎兵在局部戰爭內的高機動性反而可以起到更大的戰績效果。
卻沒想到,凱末爾一開始並沒有直奔索菲亞而去,而是對魯塞進行了攻擊,並以炮擊轟碎了伏羅希洛夫第四師的通訊機房。
由於察里津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以至於不少荒無人煙的地方都成為了他們的管理範圍之內。
對於托洛茨基的到來,瑪利亞表現出熱烈的歡迎,約瑟夫依舊是那張臭臉,但並不會因為雙方關係而妨礙工事。
火炮的威力,空軍的使用,海軍的規模。
軍隊上的政治整頓由瑪利亞和托洛茨基負責,軍事訓練由伏龍芝負責,軍隊後勤由約瑟夫負責
相對於此,更加讓人關注和在意的,是這場戰爭的規模。
他並不是臨時背叛,僅僅是被炸得迷失了方向而已。
不久后,托洛茨基從德國那邊回來了。
在發起衝鋒時,第五師最為英勇,但也同樣是這場衝鋒中損失最大的一個師。
最後他們用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進行改變優化。
所以輪到哈米爾進行陳述時,顯得有些慚愧和失落。
托洛茨基雖然有些不滿,但還是答應了。
然後就是思想教育活動。
所以對三三制的改變尤為重要。
這一點並不容易,托洛茨基建議擴大政委規模。
人與人之間的站位不得超過三米,而小組之間的距離不得低於30米。
經過伏羅希洛夫的描述后,所有人這才算是知道這場不怎麼被人知曉的戰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但信息傳遞不足以讓雙方都知道各自的戰術https://m.hetubook.com.com,這就導致伏龍芝開始進行攔截時,布瓊尼並不知曉。
但伏羅希洛夫還是頑強地擋了下來,在以極少的傷亡代價情況下,擊退可凱末爾,守住了魯塞。
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功高蓋主的原因。
他的師都留在了魯塞城內進行設防和大後方建設。
但是,一旦進入大戰場環境內,口哨的聲音必然會被炮火聲所覆蓋。
這些商討內容都會被集中起來進行合理分析與處理。
俄軍的紀律是出了名的拉胯,這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就已經完美的體現出來了,如果不是有第一軍坐鎮,恐怕會更加惡劣。
當她回來后,便立即召集所有參与了這場戰爭和沒有參与戰爭的軍官過來。
瑪利亞要求從地方群眾、基層士兵和臉上以上幹部進行調查和訪問。
只可惜,傳令兵一去不回,恐怕是在路上遭到了什麼突變。
法國步兵團的上校團長貝當認為,一旦進入戰爭,不易發動大規模進攻,而是應該築建塹壕陣地,以此為依據進行防守。
因為,他們開始發現,如今的軍備火力,其威力和殺傷力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料之內。
又例如十九世紀末的克里米亞戰爭,使得戰爭規模再一次增大。
野心蓬勃的威廉二世甚至希望可以與英國達成軍備上的緩和,但這樣的要求卻遭到了軍方婉拒。。
但因為通訊設備遭到損壞,他只能派出傳令兵給瑪利亞等人傳遞信息。
積極鼓勵所有人對軍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進行商討和建議。
但是要進行如此工作,不可能單憑他們這些領導們坐在會議室內進行商討。
這些地方不單可以成為他們的後方糧倉,更可以成為他們大後方。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就連瑪利亞也認為伏羅希洛夫的主要責任是看守戰俘。
而且三三制也要進行改變。
能夠讓他以平靜態度對待的人,只有捷爾任斯基和瑪利亞了,至於他和約瑟夫之間的關係,不打起來已經很好了。
第四個是士和_圖_書兵之間的通訊問題。
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臂。
若非炮聲明顯,布瓊尼頭腦也十分清晰,恐怕這場攔截戰並不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東面地區絕大部分都是貧困地區,地貌遼闊,卻缺乏工業基礎,要想進行發展,其難度不可謂不高。
「毫無疑問,相對不當今世上所有制度而言,社會主義是最先進最優越。」
這個時代的單兵通訊幾乎為零,士兵小組都會攜帶著口哨,以便於進行信息聯絡。
解決方案,在各處安插暗哨,但暗哨並不能覆蓋全地圖,所以瑪利亞提出一個設想,以當地居民作為線眼。
他為了說服其他同行,更是以布瓊尼率領騎兵偷襲奧斯曼軍隊大後方為例子,卻不說布瓊尼的騎兵也曾經遭到了拒馬的影響而無法前進。
托洛茨基甚至提出一個想法,讓士兵們懂得去思考當今局勢。
「而我們最好的宣傳並不是我們這些領導人,而是底下的士兵。」
召集過來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進行戰後總結。
他甚至認為,如果可以整編出一支聽從黨指揮的軍隊,並且軍紀嚴格,深得工農民心的軍隊,將會對革命帶來絕對性的支持。
因此這個設想需要長時間去進行。
來來回回,憑藉他們兩萬人的兵力,將追擊而來的奧軍擊潰了很多次,但直到結束,第二第三師也同樣損失了五千人。
要知道,這五千人都是從察里津內培訓出來的精英。
此次整訓始終都圍繞著一個目標,黨管軍隊,努力鍛造政治更加及格、紀律更加嚴明、作風更加文明的軍隊。
第二,對自身大後方的警戒和了解嚴重不足。
巴爾幹國家之間的利益分贓問題究竟會演變成何種結局,已經不再是各國高層所要在意的事情。
要不然,他們朝著自己背後亂開槍,一旦打中自己人那這玩笑就開大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埃迪爾內攻防戰時,留守在外的伏龍芝和布瓊尼原本是進行伏擊,但卻又因為看見潰軍的出現而臨時更改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