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一戰
第三章 奧匈戰略與俄國的宣戰
而這正好給予了斯蒂芬機會。
緊接著便是亞得里亞海的戰列艦,也同樣朝著其他城市和港口發起進攻。
但即使如此,缺乏武器和戰鬥意識的塞爾維亞人民,還是很快就敗下陣來。
塞爾維亞人民的堅韌性是毋庸置疑的。
「德國還沒有準備好大規模戰爭,即使威廉二世對大規模戰爭沒有半點概念,但他身邊的將軍臣子也必然不想發生這樣的戰爭。」
相傳,這支軍團建軍在反法同盟時期,為了對抗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卡爾大公組建了這支強大的軍團。
明確了自己的態度之後,斯蒂芬絲毫不顧陸軍元帥康拉德的抗議,開始對奧匈帝國的戰略部署重新做出調整。
昏暗的會議室,冰冷的月色灑落在窗檯邊上。
在他還是皇儲的時候,他就表現出自己的溫和。
在發布這份最後通牒之後,奧匈帝國便開始高度關注各個國家的反應。
火炮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一旦開戰,他將會以兩個軍的兵力向北方入侵波蘭,後方還會有兩個軍的兵力作為掩護。
他給予了斯蒂芬權力,這支禁衛軍由他負責。
但現在,一直刺|激著神經的碎片,讓斐迪南不願意再去思考那麼多仁愛之事。
奧利地禁衛軍團。
為了達到最快速度,他們放棄了大口徑火炮,轉而裝配了75毫米野戰炮的,以最快的速度,朝著塞爾維亞首都而去。
這一刺殺十分隱蔽,在這個信息科技十分落後的時代裏面,至少要數天之後,普特尼克的屍體才會被發現。
這一切都是來得如此的突然。
他宣稱,如果老皇帝還在世上,必然會不會對一位老將軍下如此狠手。
最主要任務是摧毀塞爾維亞的所有工廠和農田。
這一次也絕不例外。
尼古拉二世勃然大怒,他怒斥奧匈帝國這種不宣而戰的卑鄙行為。
以最快的速度消滅塞爾維亞,然後集中大兵團力量對抗俄國。
已經兼職了參謀長的斯蒂芬搖頭否認道。
為了穩住對方的情緒,並且做出『斐迪南皇帝是講理的,只要協商得好,這www.hetubook.com.com場刺殺行動就當做意外了。』的友好態度。
他渴望著戰爭,並且對這場戰爭已經有了自己的戰略部署。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國王所在的地方即使是遭到了炮轟,也沒有受到太嚴重的打擊。
這消息立即傳遍了整個歐洲,並震驚了整個歐洲。
可法律是死的,斐迪南皇帝卻是活生生的。
斐迪南最重要的參謀斯蒂芬曾經做出過如此評價。
因此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去進行戰略部署,反而會更合適現在的奧匈帝國。
德國是他們最堅定的盟友,這一點從俾斯麥時期就已經開始,並且延續至今。
第三步,如何打擊塞爾維亞。
要想徹底毀滅塞爾維亞,用武力是最難實現,必須由他們國家的人民去負責。
就此,時間來到了7月31日。
「我的第一步是,不宣而戰。」
他第一時間派出士兵,對駐奧地利塞爾維亞大使進行抓捕,同時也抓走裏面的所有人。
而這正好給予了他們時間。
因此斯蒂芬給軍隊的指令只有一個,對塞爾維亞的城市進行大規模破壞。
斯蒂芬話語中的意思已經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出來。
最後通牒只是一個手段,裏面的內容十分苛刻,擁有著極強的民族主義思想的塞爾維亞,不可能全部答應。
跟德國一樣,屬於雙線作戰。
如果真的無法避免,他們也會儘可能地組織起戰爭動員。
團結起首都內的所有人民,集結軍隊,對還沒有淪陷的地區進行防禦性的戰術部署。
但經歷過第一二次巴爾幹戰爭的他們,也不願意再次發動戰爭。
他們依靠街道和建築民房,開始對入侵而來的奧匈帝國軍隊發起反擊。
然而,在進攻塞爾維亞首都時,也並不是順利得暢通無阻。
斯蒂芬首選要做的,就是斬斷奧地利與塞爾維亞之間的聯繫。
斯蒂芬讓駐紮在塞爾維亞首都的大使,親自與塞爾維亞國王見面,並且表達出斐迪南皇帝的寬容大度。
不可能,永遠都不可能。
這一點,正好在斐和圖書迪南的預料之內。
「讓對方生不如死,遠比殺死他來得殘酷。」
看著城市內的混亂,塞爾維亞國王已經放棄了死守抵抗的打算。
但因為這支軍團的特殊性,無論是訓練亦或是裝備都從未落下。
波蘭一旦淪陷,四個軍團的兵力以鉗形攻勢,朝黑海方向掃蕩。
這一次,斯蒂芬提出了這支軍團的使用。
城市巷戰在此刻爆發了。
可是在他們繼續推進時,卻遭到了塞爾維亞百姓和士兵們的阻擋。
這個職位立即讓斯蒂芬擁有了對國家戰略的部署權力。
所以對於德國的強硬支持態度,奧匈帝國百姓都十分興奮激動,就連康拉德等官員也同樣保持著激動的態度。
然而真的如此嗎?
而這份評價,直到現在也依舊如此。
第三公主瑪利亞,仍在列車上。
但是,奧匈帝國內部並非沒有單一種族的軍隊。
威廉二世表達出自己對奧匈帝國的支持,也表達出必須懲罰塞爾維亞。
『只要奧地利需要什麼,德國就會支援什麼。』
這一切都發生在最後通牒的第38小時。
五十多門75野戰炮朝著塞爾維亞近海城市發起了憤怒的咆哮。
今天是最後通牒的第一天,在這份通牒落在塞爾維亞后,他們高層內部必然會陷入一段時間的混亂。
因此,一旦進攻塞爾維亞,他們的第一任務並不是打垮塞爾維亞的軍隊和佔領首都。
斐迪南的目光異常冷冽。
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都是一樣的人。
很顯然,斯蒂芬成功了。
這次進攻很顯然是有備而來,而這份最後通牒,也同樣迷惑了所有人。
「命令巴爾幹第一集團軍,開始進攻。「
特別是奧匈帝國的年輕將領,在得知這座首都仍在抵抗時,便讓士兵停止進攻,反而讓火炮繼續轟擊。
皇儲立即命令士兵們,將國王帶走。
最重要的,是他的軍隊和塞爾維亞的工業。
他需要保護塞爾維亞,俄國必須保護塞爾維亞。
於是乎,歷史上為塞爾維亞部署了各種戰術防禦,且在抵禦奧匈帝國入侵做出巨和-圖-書大貢獻的普特尼克,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被奧匈帝國派出去的殺手給刺殺了。
戰爭,往往都會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作為開端。
最後就是德國。
而最後一步,則是最重要的國家戰爭戰略。
由於炮擊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讓塞爾維亞一時間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抗力量。
他從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來,以灼熱的目光看向斐迪南皇帝。
直到現在,這支軍團依舊存在,儘管人數上沒有得到大幅度提升。
為了此事,他將所有核心人物都召集到冬宮。
「我們必須宣戰,在二十八小時之後,就立即宣戰。」
屆時,德奧聯手,逐漸吞併俄國的東歐大部分土地。
銷毀所有基建與生活設施。
因此,他們會儘可能答應,一些實在是太過分的要求,他們會與奧匈帝國進行商量協商。
緊接著,就是對塞爾維亞的老將軍進行刺殺。
對於此事,奧匈帝國的軍隊並不在意,因為在斯蒂芬的塞爾維亞計劃中的,塞爾維亞國王並不重要。
然而,現在的皇帝是斐迪南。
斯蒂芬沒有收到絲毫影響。
在這一刻,火炮轟鳴。
英法兩國都陷入到自己國家內部的問題當中,即使有意干涉,但也沒有做出太嚴重的舉動。
與此同時,奧匈帝國的海軍也通過亞得里亞海,行駛到塞爾維亞海域。
最後通牒只是用來迷惑塞爾維亞,並且用來試探其他國家。
而這,僅僅是斯蒂芬的第二步。
一旦涉入進去,與俄國發生爭執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塞爾維亞國王帶著手下迅速從自己的首都撤離。
為了不會引起奧匈帝國不安和誤會,塞爾維亞並沒有陳兵邊界,而是將兵力收攏起來。
當然他也沒有遺忘掉巴爾幹戰區。
是的,塞爾維亞的陸軍元帥普特尼克,如今還在度假。
與此同時,德軍也會從東普魯士朝著俄國發起進攻。
這樣的反擊註定是徒勞無功,但絲毫不畏懼入侵者的塞爾維亞人民,確實阻擋了很長一段時間。
仁慈的斐迪南也應該如此去做才對,這不
www.hetubook.com.com
單可以表現出哈布斯堡皇族的風度,更能夠贏得國際上的絕好聲譽。頓時間,巨大且猛烈的火炮瞬間點燃了整片天空。
五萬禁衛軍被重新整編,改名為『巴爾幹第一集團軍』。
預定目標有百分之八十都被摧毀殆盡,塞爾維亞海岸線更是變成了一片火海。
按照國家法律,禁衛軍不能夠離開奧地利。
「很簡單。」
第一集團軍的初次攻勢十分兇猛,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他們就佔領了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百分之三十的地區。
他不喜歡康拉德,更不喜歡這種兵力過於分散,且細節過多的戰略部署。
只要能達到目的,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他的話,讓在場的幾名官員都不寒而慄。
反觀奧匈帝國這邊。
但是,他們卻沒想到,奧匈帝國居然會在最後通牒的38小時發起進攻,比最後聲明時間還要早上十個小時。
其軍隊內的種族包括但不限於又奧地利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
於是乎,他做出了調整。
斐迪南對此深信不疑,別說德國了,恐怕就連俄國也同樣如此。
不少奧匈帝國的士兵死在他們手上。
眾所周知,奧匈帝國的軍隊成分很雜。
為了改變他們的作戰戰略,不顧康拉德抗議,斐迪南給了斯蒂芬一個職位,讓他成為帝國參謀長。
『威廉二世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傢伙,這個人,信不過。』
「要如何消滅塞爾維亞?」
也就是說,康拉德將會用二十個師對塞爾維亞發起進攻。
他們必須回去,然後重新組建起更加強大的軍隊,抵抗奧匈帝國的入侵。
如果是以前的斐迪南,確實會如此去做。
他的話,毫無掩飾地公布出來。
這就是斯蒂芬的戰術策略,讓康拉德驚出一身冷汗。
因此,沙皇正式對奧匈帝國宣戰。
因為細節太多,容易造成軍隊調動陷入混亂。
斐迪南曾經參觀過自家軍隊裏面的情況,說是混亂也絕不為過。
萬萬沒想到,首先發動戰爭和圖書的居然是他,而且是如此的突然。
轟完幾輪后,士兵們才繼續推進,如此往複,塞爾維亞首都最終淪陷了。
俄國的態度比較強硬,他們表達出對塞爾維亞的支持。
事實上,康拉德從很早之前就已經做出過戰略部署。
這支軍團有五萬人,巨大部分都是以奧地利人為主。
這是間諜帶來的情報,而這份情報給予了斯蒂芬一個最佳的機會。
在塞爾維亞國王才反應過來時,斯蒂芬的第三步也在這一刻,開始實施。
協商?
炮擊結束之後,留守在首都的士兵立即看見數千名奧匈帝國士兵,朝著他們這邊發起衝鋒。
這不單是奧匈帝國的立威之戰,更是斐迪南的復讎之戰。
陸軍元帥康拉德如此說道。
如果老皇帝弗蘭茨還在世上的話,他必然會以康拉德的作戰戰略進行軍事部署。
即使沒有槍械,他們也會使用自己的柴刀或者草叉,以一些十分隱蔽的地方發起偷襲。
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在離開之前給自己的將軍下達了一條指令。
他們認為,威廉二世必然會站在他們這邊。
如此複雜的種族關係,讓軍隊調動十分麻煩,更不用說軍隊之間的戰術部署。
75毫米野戰炮擁有著其他火炮所缺乏的高射速。
因為在所有人眼中,斐迪南是一位仁慈的人。
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已經陷入到塞爾維亞的人民戰爭當中。
他將會用八個師的兵力,對塞爾維亞發起進攻,同時還有十二個師作為預備型的機動性兵力。
畢竟這可是涉及到巴爾幹半島地區的利益,在這地區中,俄國是最大的利益者。
塞爾維亞高層想避免戰爭,這一點毋庸置疑。
塞爾維亞國王認為,斐迪南成為皇帝,必然會極力阻止戰爭。
但是,對塞爾維亞的戰爭他們不會放棄。
得到了這支最精銳的部隊之後,斯蒂芬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步戰術。
進攻命令下達了。
這十個小時是如此的致命,同樣也是如此的不可思議。
對於刺殺這件事,康拉德的反對態度極其激烈。
將軍們領命而去,並且召集無數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