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瑪利亞

作者:符華
紅色瑪利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卷 一戰 第八章 奧匈的戰略與整治波蘭

第十二卷 一戰

第八章 奧匈的戰略與整治波蘭

「奧匈帝國的軍事能力,不足以打贏俄國。」
不打正面戰場,與第八集團軍匯合只聽從布魯西洛夫的指揮,與他們一同進攻奧匈帝國的大軍側翼。
但斐迪南解決了。
為了可以達到人數上的優勢,俄國的集團軍更是比其他國家的集團軍多出十多萬人。
由於大兵團作戰,最忌諱各種微操,所以瑪利亞只給普開維斯夫一個作戰戰術。
雖然說康拉德的軍事水平十分拉胯,但他確實吸引住了大部分的俄軍注意力。
「這是我們最好的機會,集中優勢兵力,對加里西亞發起進攻。」
這份攻勢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有些士兵甚至只拿著槍,裏面連一顆子彈都沒有。
這就是現在的俄軍現狀。
得到了普開維斯夫的五個師協助后,即使第八集團均缺槍少彈,但布魯西洛夫還是鬆了一口氣,並且對側翼發起更加強烈的衝擊。
人數上,第四集團軍就佔據了劣勢。
這群塞爾維亞人並不重要。
「華沙很重要,對於俄國而言,華沙就是他們對歐洲進軍的主要跳板。」
他將大批量的塞爾維亞人和波蘭人都融入到對俄方面軍裏面,由康拉德元帥統帥。
這種情況導致軍隊內的指揮出現嚴重問題。
斐迪南聽完后,臉上露出一絲不悅,但還是認可了這個看法。
「到那時候,德國人將不需要擔心東線戰場,而我們只需要繼續牽扯,便足以完成我們的任務和職責。」
他與康拉德元帥相處得不多,但對這個人,他還是有不少了解。
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推斷給說了出來。
密密麻麻的一大片,那視覺衝擊力十分可怕。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奧匈帝國的軍隊力量太弱了。
但俄國不一樣。
奧匈帝國的正規軍從來都不是這些臨時召集而來的部隊。
而且俄國可是擁有著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即使一時戰敗,俄國也能迅速組建起另外一支大兵團。
除去帝國內的禁衛軍https://www.hetubook.com•com之外,最能體現戰力的,王家匈牙利防衛軍和帝國國防軍。
大軍團作戰,康拉德不可能對每一個軍團進行詳細了解。
奧匈帝國實在是太弱了,他能做到的,僅僅是避免慘敗,而非勝利。
所以,在紙面上第四集團軍有二十萬人,但就目前為止,只有第四集團軍確確實實只有十萬人,火炮五百多門。
所以斯蒂芬並沒有指望他們可以擊潰俄國。
在康拉德還未出發前,身為帝國參謀長的斯蒂芬將計劃鋪平在康拉德面前。
清洗行動,需要納入考慮。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不想讓康拉德去統帥軍隊。
這一點,瑪利亞十分清楚。
八月十日,第八集團均和第四集團軍的五個師開始迂迴包抄,進攻奧匈帝國的對俄方面軍。
而在奧匈帝國裏面,就存在著不少塞爾維亞人和波蘭人。
她無法保證這些反抗勢力是否會在自己進入戰爭時,突然給她來一刀背刺。
康拉德元帥對於這些事情自然是十分了解,但他沒想到的是,他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這三十萬臨時編製的散亂軍團戰鬥能力。
無數的物資和人員,正源源不斷地從俄國境內不斷運送。
一時間,攻勢被打破的奧匈帝國軍隊,陷入了僵局。
將塞爾維亞人和波蘭人塞入到對俄方面軍裏面,其實是斐迪南的要求。
帝國國防軍在以前還有著另外一個稱呼,皇室與王家聯合軍。
「一旦失去華沙,俄國將失去對歐洲出兵的主動權。」
她要整治華沙。
誰能夠打入俄國,誰就能獲得最大的戰爭功績。
他不會再對這些不屬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多餘民族有任何憐憫感。
側翼還有第八集團軍與第四集團軍五個師的圍攻。
礙於康拉德自身的軍銜和影響力,斐迪南不可能直接把他給撤銷了,所以只能將對俄方面軍的三十萬人交託給他。
和圖書「加里西亞是誘餌。」
為了支援西南方面軍,她已經分出了五個師的兵力離開。
宣戰開始了,尼古拉二世立即宣布,俄國進入戰爭總動員。
事實上這也不能怨他。
只可惜康拉德還是被圍困了。
這座城市就是俄國對歐洲的『出海口』。
如此一來,康拉德準備以大優勢兵力進攻還未站穩陣腳的俄軍戰略想法,遭到了打破。
帝國規定,士兵必須背誦80個德語作戰指令,然而絕大部分士兵都無法做得到。
對塞爾維亞發起速戰的巴爾幹方面軍,也就只有不到十萬人。
原本還佔據著主動優勢的奧匈帝國大軍,因為軍隊內部過於混亂,指令的傳達難以實行,導致好幾次都錯失戰機。
固執、多變、剛愎自負。
毫無疑問,華沙城內充斥著各種反抗勢力。
儘管劇烈的疼痛讓他難以思考,但他相信自己的心腹,相信斯蒂芬的能力。
「俄奧邊境必然會成為我們的主攻方向,俄軍在人數上確實佔據著絕對優勢,但他們的運輸能力不足以將如此大規模的人力物力運送到前線。」
漸漸地,原本還可以快速推進的進攻進度,逐漸地卡在了中間。
先不說其內部的混亂,單從軍官上來看,也遠不如俄國。
『或許,那只是我的偏見,能夠坐在陸軍元帥這麼長時間,絕對會有他的個人之處。』
人菜癮大的康拉德對此並不在意,他甚至認為,自己佔據著絕對優勢,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平推到彼得格勒。
「必須減輕德國在東線的壓力,將俄國的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我們身上,等待德國打贏了法國,我們就能與德國人聯手,征服整個俄羅斯。」
然而,斯蒂芬的計劃並不完全。
在她進入這座城市之後,便立即察覺到這座城市內的一些不尋常之處。
翻譯官一旦不在,軍隊就會成為一盤散沙。
斐迪南依舊懷抱著這樣的想法,但很顯然,康拉德讓他失望了。
但至少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得壓榨光他們最後的一點剩餘價值。
他的解決方案很簡單,派他們出去送死。
每當他的頭痛再一次發作,斐迪南都會變得異常狂躁,即使頭痛得到了平復,他的脾氣也會逐漸變得激進。
要如何處置國內的塞爾維亞人和波蘭人,原本是奧匈帝國的一個大難題。
因為奧匈帝國境內,有百分之二十四的人是說德語,其餘的人說匈牙利語、捷克語、波蘭語等等。
這一次也同樣如此。
幸虧,如今的鐵路運輸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原本還欠她的十萬兵力,也正一點點的到來。
他的目的從來都只有一個。
得知此事之後,斐迪南一臉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在薩拉熱窩事件之後,成為了帝國參謀長的斯蒂芬開始對部隊進行整編。
然後,他們成為了臨時編製的三十萬對俄方面軍,並由康拉德元帥統帥,對俄國發起進攻。
對此一概不知的瑪利亞,仍在對華沙進行防禦性布防。
這是屬於打了一種信息差。
在以往的戰爭歷史中,俄國都是以『歐洲憲兵』或者『俄國壓路機』的稱呼出現。
這就是現在奧匈軍隊的現狀。
當然,他也不會心痛這三十萬人。
儘管在一開始的時候,第四第五集團軍因為後勤問題,嚴重性缺乏彈藥。
斯蒂芬看向大地圖,銳利的目光落在了波蘭華沙。
康拉德對此深信不疑,所以他接下了這個命令,並且率領那三十萬新動員組織起來的軍隊,展開了對俄國的攻勢。
但隨著不斷後撤,後勤線逐漸縮短,武器彈藥的後勤運送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所以,在分出兵力去支援西南方面軍時,瑪利亞也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並不是俄國的戰鬥力有多強,僅僅是因為俄國的士兵實在是太多。
最後,奧匈帝國將這支軍隊更名為帝國國防軍。
得到決定權后,斯蒂芬開始了自己的戰略部署。
集中兩個集團軍的兵力,總共二十五萬人,www.hetubook.com.com開始向華沙發起進軍。
例如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這兩支軍隊分別是二十五萬和三十萬,攜帶大炮分別是一千門和六百八十五門。
更何況,他原本就不需要對這些軍團進行直接操控。
第四第五集團軍損失慘重,只能一步步後撤。
不單要進行外部戰爭,還需要進行對內部的平亂。
「一旦開戰,他們必然會先運送人員過來,武器彈藥隨後再到。」
斐迪南捂著又開始發作的額頭。
很顯然,奧匈帝國洞察出這一情況,所以才會發動大規模進攻。
反觀奧匈帝國,能夠發揮戰鬥力的部隊實在不多。
在徵兵方面,以奧地利本體民族為主,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還有多民族的強行征服,導致皇室與王家聯合軍開始混編入一些其他民族的士兵進來。
但很顯然,這次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
瑪利亞的第四集團軍人數較少,目前為止只有十萬人,還有十萬人仍在大後方進行運輸。
由於這個時代的信息通訊十分落後,導致即使塞爾維亞遭到了入侵,留守在北方戰線的塞爾維亞人和波蘭人都不知曉。
大量的波蘭人和塞爾維亞人被徵召入伍,並且快速調動到奧匈帝國的北方,靠近俄奧邊界。
雜亂無章的民族大熔爐,導致帝國國防軍十分混亂。
這就是他們的底蘊和力量。
在斐迪南的要求下,斯蒂芬刻意隱瞞了一部分戰略意圖。
這份計劃並沒有什麼彎彎繞繞,也不存在陷阱和迫害。
畢竟現在的奧匈帝國境內,還有不少塞爾維亞人。
但因為他們的追擊過分深入,導致大部隊的側面疏於防禦。
而這支軍隊,才是斐迪南所依仗的核心力量。
負責防守側翼的第八集團軍軍長布魯西洛夫,重新整編軍隊,用兩個騎兵師和五個步兵師,進攻奧匈帝國的側翼。
在進攻塞爾維亞之前,對俄方面軍就已經開始集結。
緊接著就是對華沙的改造與內部的清洗。
看到敵軍不斷後退,康和_圖_書拉德興奮之下,命令所有部隊突擊猛擊,追殺敗退的俄國潰軍。
這份作戰計劃還是得依靠德國人的力量。
華沙很重要。
反觀西南方面軍,加起來起碼有六七十萬人。
同一時間,瑪利亞命令普開維斯夫將軍率領五個師的兵力,帶著一百五十五門火炮,增援西南方面軍。
正如同斯蒂芬所認為的那樣,俄軍的動員能力不足以讓他們將人員和武器彈藥一同運送過來。
所以,一旦偵查到俄軍開始集結兵力,便是他們的進攻最佳機會。
失去了華沙,就等同於失去了進入歐洲的陸地港口。
這一點,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
眼見自己很難再去思考,斐迪南決定將權力交給了斯蒂芬。
奧匈帝國是一個混雜著各種民族且還沒有得到民族融合的拼多多國家。
這支軍隊擁有著長久的歷史痕迹,同時也是奧匈帝國所器重的利器。
有些軍隊裏面,甚至還出現了同聲傳譯的翻譯官,只是為了傳達軍官的指令。
華沙很亂,同時華沙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他的指令都是由自己麾下的軍官去負責。
同時也減輕了俄國某個核心地區的兵力。
一旦開戰,人數上就足夠讓奧匈帝國感到壓力。
在常規的軍事部隊上,一支集團軍大概有十幾萬人。
如今的俄國西南方面軍第四第五集團軍都集中在加里西亞,康拉德打算集中優勢兵力,消滅這兩個集團軍兵力。
在康拉德發起進攻時,斯蒂芬說出了他的所有戰略意圖。
如今的帝國國防軍,裏面的成分也逐漸變得雜亂起來。
人數上,俄軍確實是佔據著絕對優勢,但這場大戰來得太突然,這導致俄軍軍團節節敗退。
『他們都是一群賤民,只有為帝國犧牲,才能彌補他們的過錯。』
如今,看著這三十萬人被圍困在俄奧邊境,斐迪南沒有絲毫猶豫地執行斯蒂芬所定下的戰略計劃。
但也正因為人數太多,而俄國的後勤能力又太差,導致很多士兵都缺乏足夠的武器彈藥。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