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蘇俄,烏拉!
第十六章 我們需要一場十月革命
雖然說,察里津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整個俄國的上層,但相對於英法德這三個老牌工業強國,還是遜色不少。
隨著那支德國隊伍的離開,瑪利亞才收回目光。
兩支戰績赫赫的強大軍隊就擺在這裏。
他們開始組織起來,宣稱在布列斯特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一份恥辱。
但直到瑪利亞和興登堡簽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大英才徹底明白,蘇俄是不會出兵,也絕不會跟他們合作。
但是,與德國相對比,蘇俄反而能更從容地面對這種情況。
但他的行為被瑪利亞給攔住了。
蘇德直接簽了條約。
察里津培養了三十多萬名精銳紅軍,他們將會成為伏爾加河和頓河一代的主要力量。
雖然暫時性放棄,但興登堡還是達成了些許交易。
這些勢力還不足為慮。
有些是當地政府,有些是民族自發,有些是政黨組織建立,也有些是各種思想縫合起來的組織。
「雖然我們是不可能回應協約國的拉攏,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也會懼怕第二場布列斯特戰爭?」
雙方都極度需要這樣明確的態度。
原本就是從前線退回來的沙俄軍官,這一刻,他們組織了起來,成為了反對蘇俄的其中力量之一。
但這個時間段就不一樣了。
興登堡可不敢拿自己的國家去進行豪賭。
在他面前,其實還有另外一份條約想要商量,那就是《蘇德互助條約》。
「瑪利亞啊,打個折吧。」
一張長長的談判桌上,一老一小,展開了外交上的爭鋒。
但這一次就完全不同了。
在成為帝國參謀長之後,興登堡就已經發現,德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外強中乾的病人。
蘇俄會給他們運送不少糧食,但同時德國也需要派遣一些技術工人過來,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她不信任英國,弗拉基米爾也同樣如此。
即使現在無法達成相對應的需求,但到了未來,德國還是會需要他們。
因為這份條約可以標明雙方和*圖*書態度。
但無論是哪一種,蘇俄都沒有過多害怕。
這樣一來,原本還準備對蘇俄進行干涉的奧匈軍隊,一下子沒了力氣,轉而調過頭去,集中力量對付義大利。
這不單是技術問題,更是工業體系的問題。
那雙蔚藍色的眼眸,彷彿有一團火焰,在裏面熊熊燃燒。
這是連瑪利亞這隻蝴蝶都無法改變的命運。
如此一來,真正的優勢已經確立。
很快,在布列斯特簽下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公開了出來。
這場與德國的交易並不會就此而結束。
即使瑪利亞推翻了沙皇政權,並交出自己的大部分權力,但是在英國和法國眼中,那時候的蘇俄依舊是沙俄,只不過是2.0版本而已。
負責代表德國的他們準備離開。
英國要求他們出兵東線,重新將德軍給牽制回來。
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站在協約國這一邊。
他將會給予瑪利亞在談判中的協助。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擺在明面上,讓所有人都知道的東西。
一杯茶,一包煙,一輛虎式修一天。
所以面對國際輿論,英法兩國都持有曖昧態度。
「我們的談判並不講究合理性,只講究服不服而已。」
這份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英國,讓這些正米字旗的官員都為之震驚。
人數上,甚至比白匪軍隊還要多上很多。
強烈的沙文主義,讓他們組織了起來。
他們認為,這不過是沙俄皇室內的權力鬥爭而已,所以即使扶持了阿列克謝,也只不過是為了制衡一下瑪利亞。
你東線直接放棄,那且不是說,西線會打得更加激烈?
話是說『技術支持』,可當他們到達蘇俄之後,瑪利亞就會將他們物盡其用,儘可能把他們的知識給搬出來。
這是瑪利亞的一點點小要求,但對於興登堡而言,這簡直就是獅子大開口。
她可是十分清楚,二戰期間的德國坦克究竟有多麻煩。
其他城市的工廠也無法達到優秀hetubook.com.com水準,基本屬於『湊合著用』這樣的地步。
身為小弟,澳大利亞與紐西蘭響應了這一干預行動。
現在不想給也沒問題,我就留個底,以後你們想要隨意可以來進行交易
這是明面上的要求。
可是英國卻不斷地以阿列克謝的臨時沙皇名頭,給各方白俄勢力進行聲勢上的支援。
德國的敵人是沙俄,不是蘇俄。
「那是背叛,赤果果的背叛行為!」
她的話,讓布哈林略感不解,但因為他只是負責協助,所以並沒有去過分插手。
他們不單需要徹底消滅反動勢力,更需要把傷亡減少到最低。
可是,英國居然憑藉海洋優勢,直接從摩爾曼斯克登陸。
像個老爺爺一樣。
在瑪利亞上輩子的那個歷史時代裏面,蘇俄內戰之所以打得如此慘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soviet缺少一支強大的軍隊。
正因如此,負責把守東線邊界的紅四方面軍,有著充足且紮實的底氣,與德軍坐下來好好談判。
他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要求。
1917年八月。
英國倫敦,一封來自東線戰場的信落在了首相大人手上。
然後就是瑪利亞的紅四方面軍與布魯西洛夫的紅八方面軍。
明明這隻是雙方之間的第二次見面。
反觀蘇俄,雖然說因為瑪利亞的政變原因,激起了俄國內的各個階級矛盾。
「會的。」瑪利亞認真地做出回答。
「但是,協約國可沒有放棄對我們的拉攏。」
突然,他笑了起來。
其最大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掌握著軍隊,而且是真真正正經歷過血與火考驗過的精銳之師。
「我知道德意志帝國的強大,你們也確實還有餘力在東線這邊,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
後勤都要瘋了,更不用說進行量產。
這份交易,成為了瑪利亞和興登堡的較量。
那時候,無論是弗拉基米爾亦或是是托洛茨基都認為,以民兵製為主,才是最合適的。
所有官員也和*圖*書跟他一樣,臉上寫滿了憤怒,卻絲毫不顧,他們究竟是如何給白俄軍隊提供聲援。
只不過,雙方在氣場上,布哈林還是不如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興登堡。
我們需要技術人員,工業配件,精密機床,最好再來一套工業流水線,多多益善。
但是,德國能確保嗎?
雙方會在邊界線上設定一個緩衝區,但不會再有任何交戰的可能。
到最後,興登堡以『需要慎重考慮』為理由,暫時放棄了這場《蘇德互助條約》的談判。
所以這就是瑪利亞所提出的要求。
可殘酷的事實就這樣擺在他們面前,以至於到了最後,托洛茨基只能大量招募前沙俄士兵與軍官進行戰鬥。
協約國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與譴責。
如此殘酷的現實,使得興登堡在談判上畏手畏腳。
同時他也幸虧負責這次談判的人是自己,要不然,恐怕還沒開始談,負責德國方的代表就已經因為壓力的原因而被瑪利亞給摁著打壓。
這份蘇德停戰條約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世界。
德國要集中兵力去應付西線僵局,蘇俄也需要集中力量應對國內的各種反動派。
這份條約立即給英法破防。
『英勇的俄羅斯帝國,絕不會向敵人低頭,也絕不會向敵人乞求和平。』
只不過,私情歸私情,一旦涉及到各自國家的根本利益,無論是瑪利亞亦或是興登堡,都不會有任何退步的可能性。
你們想要糧食、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是吧,沒問題,把你們最好的工業也拿過來了吧。
回去布列斯特之前,瑪利亞曾如此說道。
「老爺爺啊,我們蘇俄窮,這已經是最低價了。」
他真要答應,那就是離譜他媽開門,離譜到家了。
『永遠都不會忘記帶英的大缺大德。』
這已經不是談判,而是搶劫了。
互相拉著扯皮,不斷地講著價格和交易量。
「孩子,這次離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了,希望你能一直堅持下去。」
表面一套,裏面又是一套,雙面人的戲https://m.hetubook.com•com份著實是給大英給玩明白了。
而今天,正是(儒略曆)10月22日。
當然瑪利亞並沒有要求將蘇俄的工業標準往德國那邊靠攏。
而且,單靠察里津的工業能力,也很難應付得了這麼龐大的國家內部需求。
從一開始到現在,瑪利亞都提倡一個準則。
「瑪利亞,你可要想明白了,雖然我們不願意往東線投入兵力,但並不代表我們無法再進行戰鬥。」
持續了兩天時間,布列斯特會談結束了
「瑪利亞呀,我覺得這個好。」
所以他連想都沒有去想就直接拒絕了。
琢磨著瑪利亞的各種要求和提議,興登堡也開始考慮雙方國家之間的差距。
「我會一直走下去,即使會背上罵名。」
根據協約國的規定,協約國將會對蘇俄進行干預。
因為,就在不久前,他們幻想著以協約國的身份,給蘇俄施加壓力。
一名英國官員這樣說道。
可即使如此,soviet的軍隊依舊是以工人為主,導致他們的戰力遠不如白軍。
但是,從某種層面上看,德國工業確實很強,遠比現在的蘇俄強大太多太多了。
反觀蘇德方面,雖說這份條約簽下了,但興登堡並沒有立即離開。
那親切的感覺,比尼古拉二世更勝幾倍。
況且美國已經宣戰了,容不得他們過多分兵。
病得很重,幾乎是癌症晚期。
他們或許能推斷出,蘇俄有百分之九十九不會投向協約國,可那百分之一卻異常致命。
蘇俄則需要各種武器裝備,工業體系。
「老爺爺,我覺得這不行。」
興登堡樂呵呵地笑著,然後撫著自己的大肚子,在自己人的護送下,離開了布列斯特。
他將其翻開,上面赫然寫著丘吉爾的緊急電報。
單以國家力量去分析,現在德國依舊比蘇俄強大。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響應了聲援,由於此時的美國已經答應了參戰,因此這支新力軍的加入,成為了影響歐洲天平的一枚總要砝碼。
蘇俄不是沙俄,更不和_圖_書是協約國的一員。
眼見協約國的物資干預,弗拉基米爾便召集所有人回來。
同時,由於獲得了大量的國際聲援,各個白匪政權取得了支持。
不久前,彼得格勒給她派了一位曾經在國外留學的學者,名叫布哈林。
擺在瑪利亞等人眼前的,就是要如何打好而已。
眼見情況越加不容樂觀,英法便立即標明態度,正式宣布這個蘇俄政權是竊奪者。
臨走前,興登堡突然間回過了身,他看向親自護送自己的瑪利亞。
這句話一出,立即讓蘇俄方面的官員緊張起來。
他義憤填膺地拍打著桌子,其響亮的聲音回蕩在議會大廳之內。
然而無論英國怎麼要求,彼得格勒方面都沒有給予任何回應,甚至反過來提出要求,讓他們把阿列克謝給交出來。
『蘇德雙方在布列斯特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東線再無可能參戰。』
畢竟,相對於聽話的阿列克謝,無法掌控的瑪利亞更加危險。
至於如何回應興登堡的威脅,瑪利亞則從容笑道。
一直目送對方的離開,瑪利亞心中竟生起了一絲不舍。
緊接著,就是暗地裡的交易。
德國需要糧食、石油和橡膠等重要戰略轉。
那時候的勝利,完全是因為白軍實在是太爛,爛得過於徹底。
一時間,俄羅斯內部湧現出了大量的軍官勢力團體。
在聽到興登堡的威脅后,他立即列出各種清單,以對等價格進行對比,試圖證明瑪利亞的要求是合理的。
他們先後支援了各個反對soviet的勢力,並且以參与者的身份,展開了對這些勢力的政權調控。
這是瑪利亞等人的保證。
他們需要進行一場屬於階級的革命宣言。
事實上,自從瑪利亞宣布廢除沙俄君主制度,建立社會主義蘇俄之後,全國各地都湧現了各種宣布獨立的政權。
雖然說私底下的二人關係很不錯,即使只見過兩次面,但關係相處起來十分融洽。
但德國的敵人也同樣更加強大。
以能夠量產與減輕後勤負擔為主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