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國政治,震撼了戴高樂
其他黨派也因為蘇聯的原因,對國內左翼政黨表現出敵視與警惕態度。
國家經濟不景氣,必然是國家政府的問題,特別是一戰結束之後,整個法國政治局都在黨派鬥爭,其發展速度緩慢至極。
這份思想讓戴高樂在雷蒙的智囊團中,混得風生水起。
在一邊旁聽的戴高樂,著實是被驚得目瞪口呆。
社會黨在法國政治局中,佔據著很大一部分力量。
這一點,他與丘吉爾不謀而合。
雷蒙就是抓住了這一點,將白里安從總理位置上拖了下來。
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不好,甚至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而顯得十分糟糕。
但是,社會黨內部並不團結。
這群知識分子,都是右翼。
「只要讓出一些利益,通過社會黨的口舌,分化工人團體,造成工人團體內部矛盾和分裂。」
但問題是,他們距離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才沒多久時間。
在戴高樂的個人規劃中,他認為自己會以准將的身份加入到國家軍事和政治裏面,但也就僅此而已,除非再爆發大規模戰爭。
關於雷蒙·普恩加萊將會成為法國總理這件事,遠在彼得格勒的瑪利亞表示情緒穩定。
以這份表面工作作為掩護。
這份危機,促使法國權貴姥爺們變得更加保守,也變得更加敵視左翼。
只不過雷蒙當任總理之後,並不是只會處理黨派鬥爭問題。
如果你不去斗他們,他們就會斗你,將你趕出權力中心,因此雷蒙不得不重新以保守黨的身份加入到這場黨派鬥爭的漩渦裏面。
他所想要解決的,是法國的問題。
拖下來之後,雷蒙便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內閣勢力,然後再不斷打壓社會黨激進黨等勢力。
而且克列孟梭在政壇上已經完全隱形了,因此成功競選成法國總理的雷蒙,更有政治地位。
而這份思想改變,促使了他脫離了瑪利亞對原時空中,對這位復讎總理的刻板印象。
現在的雷蒙,已經不是以剝削德國為主和*圖*書要核心利益,而是以消滅共產主義,維護殖民主義為主要核心目的。
因此,一旦傷害到英法兩國的殖民地利益,這兩個本來就不怎麼對付的國家,可能會為了殖民地利益從而團結在一起。
越是學習,他就越是發現,共產主義所帶來的思想和影響力,對於現在的法國而言,是毀滅性的。
其目光,凝視著東歐凍土上的蘇聯。
沒有絲毫猶豫,他便加入到雷蒙的智囊團中。
但凡在這個智囊團的人,都是聰明人,他們必然清楚,法國經濟不景氣有多種原因,之所以推卸責任,是因為他們要攻擊法國共產黨。
對於這一點,有智囊團認為,可以將其定義為恐怖組織,因為共產黨所進行的工人運動,都是以罷工為主,而這一罷工行為,他們可以利用起來,將法國的經濟問題,推卸在法國共產黨身上。
特別是從戰場上退役回來的老兵,他們經歷過鮮血和戰火,無數朋友兄弟親人死在了戰場上。
這個時候,戴高樂剛從參謀學員中畢業。
在1920年的時候,圖爾代表大會上,社會黨就因為意見不合與內部複雜矛盾的意識形態衝突,最終導致整個社會黨出現分裂。
如果要讓法國重新崛起,並且重新煥發法蘭西榮光,就必須對整個法國重新作出調整。
但是對待非洲那邊,法國是實行的政策,依舊是殖民主義的剝削與壓榨等政策手段。
可是,他們卻將這些責任推卸到法國共產黨身上。
當然,不知道是蘇聯契卡特工做得太隱蔽還是說這隻是他們歷史學家的猜測分析,直到二十一世紀也依舊沒找到任何證據去證明。
一個是經濟問題,一個是軍事問題,另外一個則是意識形態問題。
戴高樂自認為自己不是左翼,滿打滿算也必然是右翼。
戰爭所帶來的敵對記憶,依舊在這一代人心中。
但沒想到,他的個人規劃會突然間被打破。
只不過,她所不知道的https://m.hetubook.com.com是,這個時空的雷蒙·普恩加萊發生了一些改變。
只不過,戴高樂還發現了一個特徵。
共濟會中,他們兩人一拍即合,雖說雷蒙在表面上依舊是以剝削德國為主,但丘吉爾很清楚,那只是雷蒙的表面工作罷了。
但雷蒙從來都不是一般的法國總理。
法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從社會黨中分裂出來。
至今為止,戴高樂都無法忘記那一年的事情。
雷蒙深以為然地點著頭。
雖說所處環境是戰俘營,但也正因為身處險境,才顯得兩人之間的交流更加充分。
英國和法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高強度的殖民主義者。
雖說戴高樂在政治方面還是一個初生嬰兒,但雷蒙有意培養一個可以保護甚至是繼承法蘭西意志的人。
根據未來歷史學家的分析,法國共產黨從社會黨中分裂出來,似乎是早有預謀,而為他們提供方案與措施的,正是蘇聯。
但雷蒙並不是一般的領導人,他組建屬於自己的智囊團,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給自己擺平黨爭問題。
雷蒙不喜歡政治局內的黨派鬥爭,在與戴高樂談話時,他就對這種黨派鬥爭嗤之以鼻。
雖說社會黨內部並不團結,而且很順從法國政府所定下的規定。
儘管現在的法國共產黨還不成氣候,但其帶來的威脅性,每一個黨派都很清楚。
雖說一戰的時候,最有風頭的人是激進黨的總理克列孟梭,但身為推動戰爭的雷蒙,其影響力絕不亞於克列孟梭。
同時,也讓他心潮澎湃。
社會黨所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因此身為保守黨一員的他,拉攏了激進黨等各個不怎麼喜歡社會黨的黨派。
還有這樣操作?
讓他們交出利益去照顧不久前想殺死他們的德國人,這一點實在是太過於理想主義,忽略了現實情況。
最終社會黨成為了被打擊的對象,身為總理的雷蒙,展開了針對社會黨的各種行動。
「和_圖_書然後再控制媒體機關,渲染這一切經濟問題都是因為法國共產黨煽動的罷工行為導致的,只要宣傳得當,民眾就很容易被欺騙。」
當戴高樂加入到雷蒙的智囊團時,整個人都是懵的。
原時空的他,對蘇俄的態度並沒有過分強烈的抵觸,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那時候的蘇俄,並沒有直接威脅到法國殖民地。
為了培養自己的親信,雷蒙特意特意申請了一個參謀。
關於如何處理左翼問題,智囊團給出了一個建議。
這份調整,與經濟脫不開關係。
而現在的法國,正是殖民主義法國。
意識形態問題很好理解,那就是如何應對社會黨和從社會黨中分離開來且逐漸壯大的法國共產黨。
另外一位智囊團笑道。
而且他對共產主義十分警惕和忌憚,可即使如此,他為了擴大自己的視野,專門去學習了這裏面的知識。
「但是,民眾相信嗎?」雷蒙反問道。
首先,中歐國家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都是與蘇聯走得十分親近,匈牙利甚至提出加入蘇聯這一申請。
但社會黨的最終目的是社會改革,這一點必然會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即使社會黨內的改良主義者很順從,法國政治局對社會黨就充滿戒備。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會獲得這樣的機會。
那就是拉攏一派打壓一派。
名不經傳的自己,壓根就沒有這樣的地位和權力。
當雷蒙成功將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給拉下台之後,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分成了兩大部分。
因為共產主義是否定殖民主義,並將其視作為必須消滅的敵人。
如果是一般的國家總理,這種做法並不一定有效,甚至會起到反作用效果。
對於他們這些黨派,最大威脅的自然是法國共產黨。
但在其他人眼中,社會黨就是左翼的,即使他們的改良主義思想很符合法國資本主義國情。
逐漸地,社會黨開始陷入被動和打壓狀態。
社會黨自然不肯束手就擒和*圖*書,奈何現在的社會黨力量還沒有發展到未來那般強大。
至於要如何進攻打壓這些政黨勢力,從而實現自己一方獨大,雷蒙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埃及共和國第二任總統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社會黨是左翼嗎?
而這樣的人,雷蒙相中了戴高樂。
利用改良主義者去攻擊法國共產黨,畢竟社會黨所主張的,就是在不違法的基礎上去進行法國社會主義改革。
然而這種改革主要是在他們定下來的遊戲規則下進行,他們有一萬種方法讓社會黨順著自己的路去走。
然而當戴高樂細細一想之後,又覺得十分合理。
他正是圖哈切夫斯基。
那時候的納賽爾,為了拯救已經瀕臨崩潰的埃及,決定收復甦伊士運河,而這一舉措毫無疑問地傷害到英國利益。
因此,他們對德國人的態度更多是警惕、戒備與敵視。
但是,一旦處理殖民地關係,他們將會變得十分團結。
原因很簡單,他們這樣去做並不是真的認同,法國經濟不景氣是法國共產黨的原因。
反觀法國共產黨,這才是真正的威脅。
對待國內或者協約國等國家,法國是民主的,雖然這個民主範圍的定義必須由他們去規定。
在共產黨人眼中肯定不是,因為他們內部大部分都是改良主義者。
如此驚人的意外,著實是讓戴高樂感到了陣陣不安。
大將距離元帥只剩下一步之遙,雖說這一步之遙還是很遠,但戴高樂還是很羡慕對方。
但這個時空不同了。
如今蘇聯所帶來的壓迫感和威脅感已經足夠讓這群法國權貴姥爺們感到危機。
「畢竟民眾只能看到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內容,他們看不到。」
而誕生了法國共產黨的社會黨,自然也會被敵視,即使他們與法國共產黨有著截然不同的思想觀念與意識形態。
這一次,由於白里安這一派改良主義的固有緩和政策,他們選擇了和平主義的方式去對待德國。
m.hetubook.com.com再加上義大利的社會主義改革,嚴重威脅到協約國的殖民地力量,這使得雷蒙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思想。
在拉攏了這些黨派之後,便以『他們的左翼思想會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為前提,實施了各種打壓。
一戰期間,他就曾經被德國人所俘虜,而俘虜營裏面,他認識了一個俄國人,如今這個俄國人成為了蘇聯大將。
這個智囊團都是年輕有為的知識分子,而且有些人還跟他一樣,曾經在一戰戰場上摸爬打滾后活下來的幸運兒。
機會是轉瞬即逝的,他很清楚,所以戴高樂會穩穩抓住這個機會。
現在的法國要面臨什麼問題?雷蒙認為,一共有三個。
戴高樂被震撼到的同時,心中不禁感嘆,政治家的心都是黑的。
這完全不合理。
「民眾所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東西,我們不可能說服所有民眾,但我們可以說服三分之一或者是一半的民眾。」
那時候,他了解到圖哈切夫斯基的理想,正是成為一位俄國元帥。
第一部分是將社會黨給完全拉黑。
他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會突然間被法國總理給拉進來了。
首先,在他成為國家總理之前,他還是一位前法國總統。
原時空中,雷蒙·普恩加萊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法國總理,然後因為對德國的高度剝削而著稱。
而對於法國共產黨,他們只有一個態度,想辦法地從物理意義上消滅他們。
再加上那時候法國在越南那裡嚴重碰壁,最終促使了英法兩國對埃及的強烈圍攻。
因此面對共產主義所帶來的影響,戴高樂充滿了警惕。
別看埃及是一個主權國家,那時候的埃及,事實上就是由英國把控,而如今也同樣如此。
可是,一旦身在其中,你也不得不加入黨派鬥爭裏面。
原時空中的蘇俄,壓根就沒有多餘精力去管非洲那邊的事。
因為黨派鬥爭嚴重拖累了國家發展的進程和速度。
捷克斯洛伐克雖說仍在考慮,但就當前局勢來看,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