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瑪利亞

作者:符華
紅色瑪利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二百零二章 沙漠戰神,科涅夫

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二百零二章 沙漠戰神,科涅夫

科涅夫不知怎麼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但還是繼續南下。
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最有名的中非民族義士,是當地部落酋長和酋長的兄弟,然而在1927年的時候,這二人皆被法國人所殺。
張伯倫更是應了首相的命令,與法國人交涉。
偵察兵從過去到回來,花了半天的時間。
做出決定之後,立即將駱駝和飲用水準備起來。
但這一次,他們有了行軍沙漠的經驗,無論是物資上的準備,還是對沙漠水源上的探查,都了解了許多。
是繼續強攻,奪取最後一步的勝利,還是開始第三條方向,繼續南下,往剛果金而去。
待他們回來時才反饋出真實情況。
但是,負責把守在開羅四周的殖民軍卻非如此。
這樣,也勉強算是解放中非了?
由於這是一個決定後續走向的重大抉擇,他召集了其他重要軍官展開商討。
因為查德實在是窮得流油,因此路過時,他們甚至連補充水源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乎,他們來到了中非。
要知道,法國人是真正與這支部隊進行過交鋒,對他們的實力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
如果進攻開羅失敗,他們就會重新南下,或者重新走入沙丘之地,再繞路南下。
可即使如此,中非這片地區依舊有屬於他們的民族義士。
他們,是否要轉變戰略,放棄對蘇伊士運河的進攻。
但那個奮鬥方向,就不是科涅夫所能決定得了。
眼見只差一步就能取得成功的蘇伊士運河,科涅夫不得不考慮一件殘酷的事實。
待他拿出望遠鏡去看時,心情立即激動了。
一些軍官則認為,那是蘇聯人的陰謀,想引誘他們出去,然後圍而殲滅。
所以在雙方殖民軍的加入之下,科涅夫帶領著第六縱隊,在又一次表演出沙漠中的往返。
與此同時,經過協商過後,英屬殖民地的埃及、蘇丹、喀麥隆、烏和*圖*書干達紛紛派出殖民軍出擊。
為了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掉這個隱藏威脅,法國決定派出殖民軍前期追擊。
因此,在難度上會減少很多。
因為,留在殖民地內的殖民軍,無論是訓練亦或是作戰意識上,都遠不如正規軍。
害怕蘇軍的撤退只是幌子,而伏擊才是真意圖,英軍指揮官決定不追了。
而且他也看出來了,蘇軍的行動方向是沙漠。
雙方都說不服對方,指揮官只能選擇最保守的方案,等紅海省的兩萬七殖民軍回來,但同時還派出一些偵察兵過去了解情況。
一周時間都沒有,他們就差點解放了整個埃及。
而在他們開始行動之際,第六縱隊已經在科涅夫的指揮下,發起了對蘇伊士省的進攻。
今日,他們蘇聯人敢試圖解放埃及,那麼明天,蘇聯人就敢解放他們法國人的殖民地。
他們立即給非洲那邊的殖民地發送命令,如若看到有蘇聯人的痕迹,立即圍而殲滅。
如此一來,也就沒必要再繼續追擊了,指揮官只是將這裏的勝利彙報到倫敦后,便靜默了。
『從本土處,派出兩萬英軍,駐守蘇伊士運河。』
在明亞省時,第六縱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還是得歸功於偷襲,還有那支把守在沙漠的殖民軍駐軍,本身實力就比較弱。
關於此事,科涅夫早有預料,只不過他們首先要應對的,是沙漠的惡劣環境。
由於非洲大部分殖民地都是法國人在把控,所以在非洲的利益上面,法國人佔據得更大。
由於查德太窮了,儘管是屬於法國人的殖民地,但這個位置要多好就有多差。
即使路上能看到一些被流放到查德的法國人,第六縱隊也懶得管。
反正他的主要任務是防守蘇伊士運河,確保這裏不會被蘇軍攻佔。
霎時間,原本猛烈的進攻停止了。
雖說這場遭遇戰很快就結束,但確實給第六縱帶來和-圖-書了巨大的麻煩。
當科涅夫帶領著第六縱隊打入中非時,一些有想法的中非人,帶著已經死去的民族領袖的兒子,打算學習埃及,向第六縱隊裡應外合。
一支五千多人的部隊,率先出發,玩蘇軍後方追擊而去。
奈何,那個酋長兒子卻不配合。
無論是蘇伊士運河這條黃金水道,亦或是埃及在1921年時期所爆發出來的獨立運動,都足以證明,埃及重要且不好把控。
「蘇聯人,準備撤離了。」
這個選擇是需要巨大魄力才能做得出來,科涅夫認為,如果是伏龍芝在此,也必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感覺就像是,你叫漢尼拔做個人吧,漢尼拔起鍋燒油了。
這支英軍也沒想到,長途跋涉,幾乎沒有半點休息的蘇軍,居然會能保持如此兇猛的攻勢。
留在埃及的英國殖民軍,就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
再一次進入沙漠,是最後的選擇。
直至他們走出中非,在荒涼的地平線上,負責偵查的士兵看到了有什麼晃動。
這份祝福是真心實意的,至少是希望這孩子以後能向薩達特那樣,為自己的民族而奮鬥。
只留下一個團隊兵力做斷後掩護,主力部隊立即啟程。
眼見這些軍官也無法做出抉擇時,科涅夫便決定由自己來執行。
這些純真的中非殖民者哪裡承受得起蘇軍的真情實感,很順暢就繳械投降。
這不,脾氣暴躁的蘇軍立即對中非殖民地發起了攻擊,對這裏的法國殖民者進行感情告白。
雖說投降了,但科涅夫可不敢繼續逗留。
在非洲,第六縱隊將要面對整個非洲殖民地軍的圍追堵截。
正好,剛走出查德,就看到中非這個法國殖民地了。
再加上英國人的添油加醋,秉著『看熱鬧不怕殯大』的原則,不斷在法國人面前攪屎。
埃及的薩達特可以為了自己的民族奮不顧身,而中非的博卡薩卻不情不願,著實和*圖*書是讓科涅夫大開眼界。
沒辦法,只能繼續悶著一股氣,繼續南下。
在進攻開羅之前,科涅夫就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
經過精確計算,科涅夫只帶走夠用的資源,其他糧食都分給了中非當地人民。
說白了就是吃了空餉。
這條指令很快便得到了通過,所以在第六縱隊攻入開羅,並且發起對蘇伊士省的最後進攻時,這支英國正規軍才會與他們交火。
現在南下已經不可能了。
以一支一萬六千多人的部隊,先是橫穿撒哈拉沙漠,然後從明亞省開始,一路猛攻,直接攻破開羅,差點打進蘇伊士省。
倫敦方面,在得知蘇軍被打退後,全內閣上下都一直沸騰。
因此,法國人連給查德派總督的打算都省去,只是讓剛果總督去兼著管就得了。
這就使得英軍越打越勇,壓根就不怕損失。
再加上這非洲自然環境糟糕得要命,即使是科涅夫也滿肚子火了。
見此情況,科涅夫又抓住他,然後將他丟到中非草原裏面,與裏面的獅子呲牙去。
反觀第六縱隊,他們無法補充兵源,即使是彈藥,也同樣如此。
因此,留在埃及的殖民軍都會在當地進行訓練。
而且,第六縱隊的戰績確實如此。
原本負責進攻的火力,突然間就減弱了百分之九十,這使得防守在陣地上的英軍感到不解。
原因很簡單,埃及太重要了。
「博卡薩,未來的你,必然非洲豪傑。」
最終,科涅夫選擇南下,放棄對埃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但是,自從得知蘇聯人進入撒哈拉沙漠之後,身為陸軍大臣的丘吉爾,便下達了一條指令。
在科涅夫打入中非時,這個酋長兒子才剛走出來,然而還是不肯與科涅夫等人配合。
中非人民被法國人給統治怕了,他們不敢對這總督下手。
無論是作戰力還是組織性,都比一般殖民地的軍隊都要強上些許。
可最終,還是在巨大的壓力下,第六https://www.hetubook.com.com縱隊只能減緩攻勢。
事實上,一開始把守在蘇伊士運河的軍隊並不是這支英國正規軍。
紅軍迅速調整戰略安排。
一旦讓這支第六縱隊繼續在非洲里攪渾,到時候整個非洲都會被他們給攪得一團糟。
在打穿中非之後,將殖民者家裡倉庫的資源全部收走。
而這個孩子有一個名字,名叫讓·貝德爾·博卡薩。
至於當地的殖民者總督,就跟開羅傀儡總統一樣,直接被丟到中非人民裏面。
就這樣,算是在查德內留下了腳印。
一些軍官認為,應該發起進攻,或許蘇聯人準備撤退了。
由於對蘇伊士省的進攻一直都沒有什麼成效,這使得軍官們內部十分暴躁。
這消息當即引起蘇伊士運河的英軍驚詫,英軍指揮官迅速做出追擊安排。
而且,在利比亞沙漠地區,與英國殖民軍遭遇,並爆發了第二輪戰鬥。
保證士兵們的生存,才是最為重要。
對此,法國人不得不做出調整。
如此不可思議的戰績事實,立即讓法國人警惕性拉滿。
儘管有些軍官不太滿意這個抉擇,但是在紅軍一直以來的秩序和執行度,他們會遵從下去。
法屬殖民地的整個西非、中非和剛果布派出殖民軍,也一同進入沙漠,追擊而來。
留在非洲內的殖民軍,大部分都是參差不齊。
在一個不可能百分百成功,卻要付出巨大代價的條件下,科涅夫猶豫了。
例如一支五萬人的軍隊,真正去考察的話,可能就只有兩萬多人。
這五千多人在追到半路中,立即遭到蘇軍第八團的伏擊,損失了百來人後才勉強撤出伏擊圈。
有些時候,殖民軍內的人數還會出現差錯。
第六縱隊就這樣通過了啥都沒有的查德。
雙方都打得十分激烈。
畢竟這裡是沙漠,而他們是缺乏後勤補給的。
在加上此次進入沙漠,所要行走的距離,遠沒有從摩洛哥開始那般遙遠。
強攻確實有一定幾率成https://www•hetubook.com.com功,但只是幾率性成功,而且犧牲必然很大。
把守在開羅四周的殖民軍共有三萬多人,但有兩萬七千人被調虎離山,調運到紅海省處。
有好幾次進攻,第六縱隊都打得十分頑強,幾乎要打進去,距離敵人指揮部只有三百米處。
民族義士被殺之後,中非再無反抗之力。
二度進入沙漠,這簡直就是自殺行為。
因為,在遠方,正飄揚著一面蘇聯國旗。
他是要把第六縱隊帶出去,而不是犧牲在埃及裏面。
收取到指令后,這兩萬七千多人的殖民軍立即行動,回防開羅。
英國人憑藉地形優勢,再加上有大量的後勤補給,通過運河源源不斷地給他們提供支援。
但並不是所有殖民地都是如此。
經過一個多月的沙漠行軍,第六縱隊繞了好幾圈后,直接南下進入查德。
「我們,快要回到家了!!」
畢竟埃及的軍火庫彈藥,無法契合他們的武器口徑。
身為非洲的皇帝和半皇帝,英法兩國發起了對第六縱隊的通緝令。
但礙於對方給他們帶路,甚至找到一條還挺乾淨的水源后,科涅夫深情脈脈地稱讚這孩子說道。
憋壞了的蘇軍,一下子就雙眼放青光。
儘管早就做好打硬仗的準備,但沒想到的是,把守在蘇伊士運河的英軍,居然會這麼的硬。
並不是說,這些殖民軍就不是英國人,在裏面就有不少英國軍官,他們或是為了混合資歷又或許是在殖民地混混日子。
當然,他也沒打算繼續逗留中非。
中非本身就是法國人的殖民地,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沙漠行軍,科涅夫等人已經被英法殖民軍給追得不耐煩。
直到開羅淪陷,這兩萬多人才反應過來,原來他們被忽悠了。
中非這個地方跟埃及不一樣,這裏的發展程度遠沒有埃及那樣發達。
無論是紅海省的兩萬多殖民軍,還是固守在蘇伊士省的兩萬多英軍,都將第六縱隊死死困住。
討論時這道選擇題時,幾乎淪為爭吵。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