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二百零九章 論:為什麼要發展火箭?因為群星
首先是民用科技上的發展。
而且給自己減少點壓力,他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計劃經濟的問題。
當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第二個五年計劃正式開啟。
「還有還有,火箭的運載能力絕不是這麼簡單。」
例如對尿不濕的改進、對凍干食品的加工、氣墊鞋、ct及核磁共振、記憶泡沫等東西,都是從航天技術轉為民用的東西。
約瑟夫根據自己對一戰的回憶,很認真地說道。
然後是工業方向。
美國就是通過伏爾加分公司,與蘇聯進行協商,以便於出售他們的商品。
「正是未來,而且這個未來不僅僅能增強我們的國防能力,還能帶動經濟與科技技術的發展。」
隨著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重擔落在約瑟夫肩上后,他便開始了對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進行準備。
然而在大蕭條期間,資本家們為了生存,會使出一百種方法來繞開這些封鎖,然後將商品出售給蘇聯。
這可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項目,弗拉基米爾只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計劃經濟的開端。
「試想一下,當一枚屬於我國的火箭,從彼得格勒出發,直接落在了巴黎,你說法國會不會慌?」
現在的蘇聯,依舊是國際聯盟所封鎖的核心對象。
約瑟夫細想一下,下意識說道。
「火箭的發展項目就好比我們的拖拉機發展。」
「這個基礎可以讓我們獲得與歐美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競爭可能性,但這隻是可能性,而非絕對。」
對此,瑪利亞給出的回應只有一個。
繼承了沙俄一切的蘇聯,自然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未來?」
電能,就是最重要的能源。
「我們必須挑選合適的技術和機器,無論是民用輕工業、軍事重工業還是農業,我們都要慎重挑選。」
可即使再怎麼節流也只是短期間有用,最終他們把目光投放到蘇聯這片一直被封鎖的土地上。
類似於動力設備、調速器、過m.hetubook.com.com壓保護設備、冷卻系統等設備,都是從美國和德國那邊進口得來。
汽車方面也同樣,杜蘭特強烈推薦自己創立的雪佛蘭,而雪佛蘭也很願意與蘇聯合作,於是乎,雙方簽下了技術交流方面的協議。
為數不多直接打到首都的,是德國人製造的巴黎大炮。
五年計劃內的大部分任務都落在了弗拉基米爾和約瑟夫的肩膀上,幾乎壓得他們二人喘不過氣來。
對於這些商品,弗拉基米爾做出了明確指示。
民用科技自然是離不開收音機、汽車等設備。
「正如同我剛才舉拖拉機的例子一樣,火箭所需要的技術,不僅多,而且科技技術含量很高。」
畢竟,買辦發展只有死路一條,因此他們需要通過這些進口到來的設備,進行逆向研究。
因為在約瑟夫心中,瑪利亞也是一位省錢的主,她可不會將錢花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
可是,你說沙俄的科技水平很先進,沙俄的工業技術卻出了名的拉胯,就連自己軍隊內的武器彈藥都做不好。
第一座伏爾加水電站的建成,標註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功。
無論是經濟亦或是軍事,都是最高級別的打壓。
儘管他們在很早之前就開啟了海陸空三方面的發展,但相對於英法等國家,還是略有遜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莫辛納甘大部分都是從美國那邊入購而來。
瑪利亞等的就是這句話。
「徹徹底底地走出地球這個搖籃,走向群星。」
由於那時候的德國科學家,在製造這門『對城寶具』時,沒有計算地轉偏向力,導致打過去的炮彈基本都打到了巴黎郊外,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傷。
「要麼我們發展起來了,要麼我們被徹底打敗。」
第一個五年計劃最大的功勞,就是為蘇聯帶來了工業基礎。
第二個五年計劃所安排下來的三項任務,沒有一項是不花錢的。
「在我們將所有和圖書科技技術都集中起來,研發出新的且幾乎用之不竭的能源,到時候航行於星海之間就不再是夢想。」
因此,必須加強蘇聯的工業建設。
由於火箭上的開發和支持都是從瑪利亞這裏開始,因此,在懷有擔憂之後,約瑟夫率先去找的不是關於火箭的部門主管,而是瑪利亞。
如此一來,蘇聯反而成為了大蕭條期間,最有錢的國家之一。
但巴黎大炮的戰績有些微妙。
一旁的約瑟夫已經大腦超載,聽懵了。
「不僅僅是火星,也不僅僅是化學燃料。」
「慌,如果那時候的法國領導人懦弱一點,可能就直接投降了。」
因此,在弗拉基米爾提出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構想之後,便打算將此事全盤交給約瑟夫去處理。
「約瑟夫,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頭頂上多了一顆屬於我們的衛星,而這顆衛星可以時刻監控地下的情況,會如何?」
「無論是柴油缸、發動機、液壓懸挂、動力輸出、履帶與橡膠實心輪胎等技術,都是能拖拉機上實現,並且進一步革新研發。」
見面時,他便開門見山地問出自己的擔憂。
「第一個五年計劃,讓我們獲得了基礎。」
聰明如約瑟夫,很快便想到了什麼。
沙俄的科技技術很奇葩。
「除去民用之外,軍用科技上也能獲得巨大的科技支持。」
「火箭計劃在短期內可以在軍事上給予對手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當然,轟炸平民這件事是不可能去做的,所以更重要的是戰略威懾和科技與經濟上發展。
弗拉基米爾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了,落在他肩上的不僅只有工業任務,還有計劃經濟任務。
而第三項任務,正是軍工方面的布局。
約瑟夫開始覺得自己的腦子要過載了,瑪利亞的這些內容,他是想都沒想過。
宇宙的宏大壯麗,讓瑪利亞為之嚮往。
畢竟,他已經在有意無意地培養著約瑟夫為接班人。
第一個五年
和*圖*書
計劃的伏爾加水力發電站的成功是卓越的,然而裏面的大部分設備都是通過外購得來。但就算有錢了,也不代表可以隨意亂花。
……
「同理,火箭技術也是如此。」
典型例子就是尿不濕。
「例如柴油發動機和液壓懸挂對坦克的重要性,又例如電機與實心輪胎對民用的作用性。」
因此,一旦出現威力巨大且更快速的『對城寶具』火箭,以無法攔截且誤差只有十公里左右的方式轟炸巴黎,便足以造成巴黎政府的巨大恐慌。
「因為只有走出溫暖舒適的海洋,魚才能成為人。」
「如今的資本主義大地震,是一個契機。」
「但是,火箭能有這樣的能力嗎?我記得你對火箭的描述就是,對某地點進行打擊,而不是長時間地停留在上空。」
而現在瑪利亞卻提出『應當支持火箭發展』的建議,這著實是出乎他的意料。
有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礎底子,第二個五年計劃就順暢許多。
而最重要,且隱蔽性最強的,則是第四項研發項目。
「而且這些技術領域的發展,並不是天文學那樣需要百萬年後才能有成效,而是在短期內就能應用到其他軍工或者民用上面。」
沙俄並不是沒有收音機,但那是從法國那邊進口得來的玩意,要想自我研發國產收音機就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
「正確的,而且不僅僅是監控敵人,還能對地理環境進行了解和偵察。」
第一次五年計劃裏面,瑪利亞所參与的項目只有一個水電站任務,而且只是一開始的翻譯工作而已。
「關於這一點,你細說一下。」
這樣的擔憂,在不久前約瑟夫也同樣懷有。
她稍作思考和整理后,便詳細說道。
這份指令,讓留在美國那邊的杜蘭特和日丹諾夫認真對待了起來。
「當然可以,火箭的主要能力其實是它的運載,只要將我們製造的衛星帶到特定軌道,衛星就可以一直飛行。」
而如今https://m.hetubook.com.com,準備開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也同樣如此。
但是在退休之前,他打算再定下另外一個重要項目,那就是第二個五年計劃。
「緊接著就是對太陽系的探索,更更遙遠的是對太陽系外的探索。」
「為了未來。」
進口是方便,可不利於未來的發展。
「地下的一切,我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伏爾加收音機和伏爾加汽車,就此誕生。
「到未來,我們的軍工和民用都能在這些研究技術上面,進行摘選或者使用。」
所以他們要加快蘇聯內的軍工革命。
「留給我們的時間可能也就只有四五年時間而已,而我們要在資本主義世界還沒從大地震中恢復過之前,立即追趕上他們。」
於是乎,美國那邊進口的產品和技術。
當然那都是后話,在戲談法國會不會投降后,瑪利亞便繼續細說關於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似是魔怔了一樣,瑪利亞突然間興奮了起來。
就在美國還在蒸蒸日上期間,弗拉基米爾因為身體原因,已經做好了退休準備。
「緊接著,就是進入火星,在那裡進行開發,建造第二個家園。」
歐美國家的經濟大蕭條,讓大量資本企業出現貨物囤積的情況。
「火箭開發,是否太燒錢了。」
但是,如此之近距離的轟炸,卻給巴黎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恐慌。
「還有你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時刻監控天氣,可以預測天氣,到時候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根據天氣環境進行部署。」
「你看到月球了嗎?如果我們的火箭技術能夠攻克更多難關,能夠更加先進,到時候我們的宇航員就能踏入太空,甚至踏入月球。」
對於這件事,身為未來人的瑪利亞是最後話語權。
你說沙俄沒有科技水平,沙俄卻出現了不少拿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而且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重型轟炸機就是沙俄這裏出來的,那可是應用科技水平的集合體。
說到這裏,瑪利亞看向頭頂上的這和圖書片天空。
第一次五年計劃確實讓蘇聯獲得了很多提升,而且默克爾有限公司和伏爾加分公司也給蘇聯賺了不少美元。
反觀一戰,大部分戰場都集中在外面,幾乎不會達到城內。
身為總工程師的約瑟夫,立即給第二個五年計劃做出了大致方向。
二戰的大部分戰場都殃及到普通民眾,犧牲最大的蘇聯,是以軍民合計。
因為大蕭條,所有人都沒錢了,以至於貨物賣不出去,他們唯二能做的就是節流和開源。
儘管因為有時代局限性的影響,導致約瑟夫還不能理解火箭這玩意究竟是什麼,但他能理解瑪利亞所說的國防力量與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工業基礎不僅僅是工業材料,還有工業能源。
關於火箭上的開發,政治局內有很多人都表達出了異議,因為這實在是太燒錢了。
「集中所有力量,團結所有人類。」
「而只有踏出地球的人類,才能更加偉大。」
如若要說一戰與二戰有什麼巨大區別,那就是戰場上的不同。
那就是尖端技術與科技的發展。
他下意識地拿自己熟悉的煙斗,一邊咬著一邊說道。
「剛才所談到的是軍事層面上的作用,而火箭的研發項目,則可以促進我國成上千百個技術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然而,只有基礎卻不代表他們有技術。
無論是武器裝備,亦或是戰術打法,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革新。
如果可以的話,約瑟夫恨不得把一塊錢掰開兩半來用。
而約瑟夫所考慮到的,則是利用火箭的威力、遠距離飛行與精準度,對敵軍的軍工地區發起轟炸。
這是最表面的三項發展項目。
「短期內,拖拉機的發展能帶動我們的農業發展,但拖拉機的研發需求,是需要用到各項研究技術。」
從對外援助與外交交涉都能充分地體現出來。
這是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第二項任務,正是對這些高端設備的逆向開發。
火箭開發。
頭頂上的這片星空,才是她所認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