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瑪利亞

作者:符華
紅色瑪利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捷克斯洛伐克,成為我們的人

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捷克斯洛伐克,成為我們的人

這使得張伯倫成為了左右不是人的局面。
既然德國有意與法國聯合,法國自然是很樂意,於是乎英國就緊張了。
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損失最大,但英國也同樣受到了很大影響。
然後就把英國大使也一同招呼進房間,共同商討了起來。
如果開通,波蘭就站在了蘇聯和德共這一邊,如果不開通,波蘭就站在了英法德這一邊。
而這一次,張伯倫隱晦地做出提醒,讓丘吉爾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打算。
特別是德國的擴軍行為,更是讓英國坐立不安。
萬萬沒想到,一戰之後英國還繼續保持著這個『大陸均衡』政策,這就使得法國很不爽了。
而且他能迅速切入法德合作的主要問題點,那就是德共。
而且自從法國進行了土地改革,城市化加快,人口也在不斷上升。
約瑟夫第一個站了出來。
說到這裏,約瑟夫毫不掩飾自己對波蘭內部的寡頭統治者的不喜。
「或許,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波蘭內部進行革命,從而解放波蘭。」
路上,約瑟夫一邊埋怨瑪利亞是『遲到的最後一個元帥』,一邊解釋著法國和德國的情況。
約瑟夫的用詞簡單易懂,並沒有什麼難理解的。
「在關於波蘭的分析上,鄧尼金元帥分析得很有道理,如果我們不立即處理掉波蘭,到時候波蘭會成為我們眼中釘肉中刺。」
「但是,波蘭怎麼處理?」羅科索夫斯基問出了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點。
波蘭的位置真的太尷尬了。
無論是士兵的損失程度,還是國庫的一掃而空,都讓英國十分難受。
英國大使剛推開門,就立即覺得自己是不是來得不是時候。
這份電報很快就發送到了倫敦,內閣就此而展開討論。
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他們必須找好理由。
自從伏龍芝犧牲之後,他們多設立了五位元帥,但瑪利亞和約瑟夫的元帥頭銜並沒有摘下。
「我贊同約瑟夫的建議,解放波蘭是最合適的手段和-圖-書,而非用軍事力量直接佔領。」
隔著一個波蘭,他們的物資要運送過去會顯得十分困難。
如今,為了擺脫大蕭條,甚至放棄了金本位這個巨大優勢,由此可見第一次世界大戰給英國帶來的負面影響,絕對不低。
就在英國駐柏林大使打算去見阿道夫時,法國駐柏林大使早就在阿道夫的房間內暢談了起來。
「現在的波蘭,依舊由寡頭們掌控,他們對我們是畏懼,對英法是依靠。」
只不過,這件事也成為了丘吉爾的痛點。
所以波蘭還真不一定會選擇蘇聯。
一直忙於科研工作的他們,從未忘記過對西歐那邊的監視。
阿道夫自然不會介意,連忙招手說道。
其餘二位,正是瑪利亞和約瑟夫。
而談起法德合作,就得從德共開始談起。
一直保持著『大陸均衡』政策的英國,其核心目的,就是要讓歐洲大陸分裂。
丘吉爾沉默了。
元帥是鄧尼金,其餘兩名將軍是羅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
只不過,相對於鄧尼金所說的『佔領』,約瑟夫則改為『解放。』
他似乎想到了什麼,思維迅速跟上了步伐。
「說實話,我贊同鄧尼金元帥的話。」
當年,最有可能統一歐洲的那個男人是拿破崙,英國對他充滿了忌憚,所以在反法期間可謂是用盡全力。
只不過,這場會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是有三位元帥。
他依舊保留著自己的作戰風格,那就是單走一個『狠』字。
而英國則毫不在意,因為還是那個『大陸均衡』的玩意,英國人希望德法之間能互相制衡。
所以,阿道夫力求與法國搞好關係。
所以,他第一時間站了出來,反對了丘吉爾的建議。
強大實力的震懾下,阿道夫暫時屈服了。
「那就應該直接出兵,佔領波蘭。」
他們愛咋咋地,我們先穩固自己內部情況。
鄧尼金的話,讓會議室內的氣氛變得壓抑。
但是,送糧歸送糧,立場問題依舊敏感和-圖-書
至於布瓊尼和布柳赫爾這兩位元帥,他們所管轄的位置並不在西歐,加上他們二人不在彼得格勒,因此並沒有參与進來。
既然如此,那就讓英國別礙事,英國佬不攪屎,對於法德而言就再好不過了。
因為,這條鐵路的開通與否,成為了波蘭的立場選擇。
別人可不會因為你送過一兩次糧,而對你門戶大開,直接站在他們這一邊。
說出這番話的人,是鄧尼金。
會議室中,已經坐落了一名元帥和兩名將軍。
那場鬧劇自然就是薪水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同樣如此。
「但必須從長計議,短時間要求執行只會適得其反。」
儘管這個提議被瑪利亞本人暫時壓了下去,但至少能反應一件事是,瑪利亞是布列斯特的真正掌控者。
所以,他們對西歐那邊的情報獲取速度,可能真的比他們當地政府都要快。
可是,第一個反對丘吉爾言論的人,是張伯倫。
只不過,現在的張伯倫情況有些微妙。
而這個外力,自然就是法國。
很快,他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
原時空中,德國擴軍,率先不安的國家是法國,因為德法接壤。
可現在不一樣了。
可是,在工黨眼中,張伯倫又成為了一個戰爭販子,因為張伯倫提出過『徵收國家防衛貢獻稅,以稅收補助軍工。』
如若沒有蘇聯通過布列斯特,給波蘭人道主義地送了糧食過去,恐怕就要出現飢荒問題。
在某次大會中,甚至有人提議道,將布列斯特改名為『瑪利亞格勒』。
波蘭……該如何處置。
「法德之間的關係貌離神合,互相猜忌,但會因為一個相同的目的,而達成合作共識。」
瑪利亞就專門為了此事,離開了剛回來不久的布列斯特,立即往彼得格勒趕了回去。
接替了已故將軍布魯西洛夫軍區的人,正式鄧尼金,現在,由他來負責西方面軍處理。
「但是,拖久了不會拖緩我們對德共的幫助嗎?」羅科索夫www.hetubook.com.com斯基問道。
空氣陰沉,彷彿得到了重量,讓人難以呼吸。
朱可夫靈關一閃。
在丘吉爾眼中,張伯倫只在乎國家經濟,卻嚴重忽略了國防開支。
但明面人都知道,鄧尼金是不敢去命令瑪利亞,而且從軍銜上瑪利亞與鄧尼金是一個級別,而瑪利亞不僅僅是元帥那麼簡單。
德共的位置很尷尬。
「會,所以我認為,蘇聯不需要支援德共。」
問題是,波蘭所實行的並不是社會主義制度,而是英法的資本主義制度。
法國和德國突然間貼貼了,最大反應的,自然就是英國。
但是,瑪利亞卻搖頭打消了他的念頭。
「這樣的牆頭草,如果不及時將其連根拔除,必成大患。」
一直都拒絕大陸均衡,並主張主動擴張的丘吉爾,立即站了起來,大聲喊道。
這個點子似乎可行,羅科索夫斯基點了個贊。
因此,在法德貼貼之後,布列斯特就緊張了起來。
在法德邊境上,沒有連綿不絕的馬奇諾防線,取而代之的,是錯綜複雜的戰壕、分散的在四處的碉堡和後方的軍事部隊。
所以法國的軍事改革已經在戴高樂的手上,逐漸地發生改變。
其實這就是一個局。
法國人早就想到,這群英國佬不會輕易放棄『大陸均衡』政策。
「我們應該借這個機會,先聯合法德二國,摧毀蘇聯,否則憑藉蘇聯現在的發展速度,在未來我們將難以應付。」
「大蕭條所帶來的影響仍未消失,現在國內的經濟只是剛恢復而已,絕不能大動干戈。」
無論是國內問題亦或是分裂問題,都難以解決,在如此情況下,阿道夫必須獲得外力的支持。
「丘吉爾閣下,身為海軍大臣的您應該知道,如果我們無法給水兵們提供薪水,會引發什麼事情吧。」
由於那時候正值大蕭條,英國政府沒錢了,實在是發不起薪水,所以決定節流,縮減海軍水兵薪水。
「在這些地方建設鐵路,成本高不說,耗費的時間也必然www.hetubook.com.com很長,到時候可能還沒建好,那邊就已經打完了。」
由於鄧尼金的位置重要性,所以這次議會,他將會佔據主導位置。
只有歐洲一直保持著分裂而非統一,這才符合英國的利益。
經過法國大使和阿道夫的裡應外合,這位英國大使帶著各種疑慮離開了。
德共所要面對的是納粹德國與法國,背後依靠的是一個宣布中立的波蘭。
「瑪利亞,你是想利用這個機會,讓捷克斯洛伐克完全性地站在我們這邊嗎?」
因為法國的前任總統雷蒙已經意識到,保衛法國絕不能依靠英國,必須得靠自身的強大實力。
可現在,卻成為了波蘭手上的一個燙手山芋。
當她來到彼得格勒時,約瑟夫第一時間找到她,二話不說就將她往會議室帶去。
因為,張伯倫戳中了他曾經的一個痛點,那就是1931年的時候,英國海軍出現了一場鬧劇。
身為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差點就被『光榮退休』,若非張伯倫出面調節,並且英國不久後放棄金本位,通過印鈔來發工資,恐怕這件事就很難擺平了。
而英國,則開始不安了。
對於解放波蘭這件事,瑪利亞點著頭,表示了贊同。
一詞之差,天壤之別。
只不過張伯倫並不在意,他依舊繼續著自己的政策推行。
自從鮑德溫當任首相之後,張伯倫成為了內閣中最活躍的大臣。
但這件事也讓英國倫敦政府開始警惕起來,丘吉爾就直言道,「這絕對是蘇聯人的陰謀!」
「噢,漢萊大使先生,您來得正是時候。」
它就這麼直愣愣地聳在德共與布列斯特中間,那條負責給德國運輸的鐵路,就是橫穿波蘭而建成的。
法國人只想讓德國成為自己對蘇聯的緩衝帶,到時候即使與蘇聯開戰,也只需要將戰場控制在德國土地裏面就可以了。
所以,在面對法德貼貼這件事情上,英國決定暫時不攪屎。
從名義上,約瑟夫依舊是元帥之一,紅一方面軍依舊掛著他的名字。
大蕭條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時候,波蘭政府可是差點就破產了。
雖說西方面軍在名義上也包括了布列斯特。
「而且波蘭內部已經夠腐敗了,隱藏在裏面的同志,每時每刻都想革命。」
「我們可以繞路,南下建立一條走捷克斯洛伐克的鐵路,然後直接進入波茲南。」
而且英國也給波蘭提供了救濟,屬實是難得地做了一回『擬人』的事情。
「要想南下,首先就要先進入喀爾巴殲山脈,當年布魯西洛夫將軍為什麼只打到喀爾巴殲山脈就不繼續進攻了?因為那邊的地形太險峻了。」
這件事立即引起海軍抗議,並差點引起兵變。
瑪利亞就更不用說了,布列斯特依舊由她來負責。
很快,他們二人就坐落在了會議室內。
除了英國反應較大之外,蘇聯這邊也同樣關注了起來。
「但是,波蘭必然會更加傾向於國際聯盟。」
契卡已經擴張的,負責監視他們的契卡人員,幾乎每日都能將情報反饋到彼得格勒。
只不過法國人和阿道夫之間也同樣存在這間隙與陰謀。
花費了一整天的時間去整理腦海中的複雜思緒后,英國大使立即給倫敦發送了一份電報。
會議商討的內容,正是如何應對法德的合作。
坐落之後,會議正式開啟。
法國雖說放棄了馬奇諾防線這個奇觀建造,但法國的軍事改革也同樣在進行。
將所有責任都推給蘇聯后,丘吉爾就安全了。
「不支援?」約瑟夫眉頭一緊。
「波蘭就是牆頭草,他必然會保持自己的中立,左右逢場,誰都不得罪。」
一直以來,波蘭都是依靠這條建設在自己國內的幾個站口來賺錢。
而布列斯特,又是對付西歐的第一條防線。
這樣的法國,已經不再害怕羸弱且分裂的德國。
而阿道夫也同樣在計謀著法國。
說到德共,瑪利亞的心懸了起來。
擴軍是第一條,而迅速平推並統一德國,就是阿道夫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而且真要出兵,那是否會演變成『干涉他國內政』?
德國現在的狀況太糟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