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瑪利亞

作者:符華
紅色瑪利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十九章 這些印度人,肯定是蘇聯卧底!

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十九章 這些印度人,肯定是蘇聯卧底!

不僅僅是英國士兵,就連英國的記者也是如此,他們對印度人漠不關心,他們只關心自己家的英國大兵。
那麼,印度人好用嗎?
雖然印軍的潰逃被督察隊給制止住了,但是讓他們形成有效反擊,那是不可能的。
被釋放出去的俘虜都是不配合且異常倔強頑固的俘虜。
有了如此先例之下,英法德荷四國士兵都認為,被蘇聯人俘虜必然會飽受虐待。
只不過這個心理戰是需要進行劃分。
儘管在宗教和民族方面,依舊阻礙著他們之間的交流,但是因為階級感情,再加上身為俘虜時卻遭遇到比以往生活更具落差的生活體驗后。
印度人可靠嗎?
一些仍舊沒有被屈打成招的印度士兵,就這樣被釋放出去,重新回到自己的編隊裏面。
畢竟這裏的人說話又好聽,各個都很有才,呆在這裏比呆在家裡更舒服。
隨著對印度士兵的糟糕處理,印度人那本來就不高的戰鬥積極性,一下子被打到了谷底。
因為這是急行軍夜襲,所能攜帶的武器基本都是迫擊炮,但迫擊炮所能發揮的作用確實兇猛。
不可能啊。
剛走出蘇軍俘虜營的他們,又被自家英國軍官給關了,而且還用對俘虜囚犯的態度去質問他們。
可即使這兩支軍隊成為了頂樑柱,但因為他們只在這前線防區中各自投入了一兩個團,這使得他們人數佔據絕對劣勢。
那時候的東印度主要以孟買、孟加拉、馬德拉斯三支部印度軍隊。
一些頑固的印軍俘虜,蘇軍也不會虧待他們,但會將其直接釋放。
打的,就是一個心理戰。
雖說一下子失去十八個據點防區,但這對於英軍而言無關緊要。
其實這是有先例的,而先例就是西伯利亞大農場內的小日本鬼子。
遠在南美洲的聯合果品公司在與東印度公司對比起來,那是一根毛都不是。
帶著這樣的懷疑,英國軍官對他們進行了監禁。m.hetubook.com.com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裏確實是被當成一個人來看到。
唯一報道了此事的記者,是一位法國猶太人,但很快他就被冠以『通共』的罪名,直接被逮捕了。
這些印度俘虜們,不說全部吧,至少有五六成的人都開始對帶英的不做人行為越來越不爽。
第一批俘虜就這樣愣愣地走了回去。
儘管蘇聯沒有簽《日內瓦公約》,但蘇聯在對待戰俘方面是有著自己的一套準則在裏面,那就是平等。
這些英軍軍官在某些時候可是要當任督察隊的身份。
如此一來,為什麼要用印度人?
所以對於他們的作戰指揮,除了衝鋒便是撤退。
「說,你是不是給蘇聯人當間諜了!」
所以,在進行印軍編製時,往往會將幾個有著嚴重的宗教或者民族矛盾的部隊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兵衝鋒,直接佔領預定好的十八個重要陣地。
於是乎,第二天清晨,第一批印軍俘虜得到了釋放,這些俘虜都會自覺地走回去英軍營地
除了武器被繳了之外,身上沒有半點傷痕。
多聲不知從何處響起的照明彈,將這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
就是這個原因,再加上印軍的龐大人數,這使得負責管理他們的英國軍官疏忽大意了。
英軍軍官一看當即大怒,直接拿出手槍就殺了幾個臨陣逃跑的印軍士兵。
雖說一直在殖民,可英國對印度人的警惕和戒備從未有過放心,而控制印度人最好的手段,就是挑起他們的矛盾。
然後一些被屈打成招的印度士兵哀嚎地承認了。
從德國戰役爆發之後,蘇軍的大部分作戰都是白天開始,最早也只是清晨時分。
但是,讓他們去給蘇軍進行一些宣傳,那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發射照明彈,炮擊部隊率先開炮,摧毀鐵絲網等防禦工事。
但這樣的話他們會信嗎?
印度裔的戰士紛紛踴躍參和_圖_書与到這場給同胞的開導工作中。
對於此事,日本政府已經多次向國際聯盟提出反對,但都被托洛茨基以「我知道了,但我下次還敢」的態度回懟回去。
甚至會給他們熱湯喝和熱土豆吃,而不是一些餿掉或者變質的食物。
只不過,這件事僅限於針對日本俘虜,而瑪利亞也對此睜一隻眼閉只一眼。
把守在這裏的軍隊,是荷蘭軍隊和澳大利亞軍隊。
有一部分印軍士兵被震住了,他們被自己的軍官給趕了回去,也有一些印軍士兵試圖強行衝破阻擋,迎接他們的是英國人的子彈。
而這些被毆打了好一陣子的前俘虜印度士兵,立馬回想起在蘇聯俘虜營內的好日子。
只不過,隨著一位印度同志將印度俘虜的事情告訴給了朱可夫后,他心中又起了一計。
可以這麼說,印度人為大不列顛的日不落做出了汗馬功勞。
在這種條件下,讓這些數量龐大的印度人組成抵禦蘇軍夜襲的防線,那簡直就是天荒夜談。
這些印軍壓根就沒有戰鬥準備。
既然不合理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性,他們已經被蘇聯給詔安了,這些第一批回來的印度人就是蘇聯間諜!
這種槍殺逃兵行為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
既然如此,那又怎麼可能在一天之後就被釋放出去,而且身上還一點傷痕都沒有。
因為在英國人眼中,印度人從來都不是人,而是工具。
只要宣傳到位,到時候第二遠征軍內部的印軍就會成為他們的一顆極具隱藏性的定時炸彈。
這些英國軍官都會不約而同地做出回答。
隨著衝鋒號角的吹響,蘇軍發起了夜襲強攻。
然而,在對待印度人時,卻異常有效。
他們能夠把印度人安排到最前面的防守據點,便足以說明他們對這些防守據點並不關心。
於是乎這些被屈打成招的印度士兵直接被逮捕起來,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以『間諜罪』處於https://www.hetubook.com.com槍決。
夜襲強攻分為三個步驟。
翻譯官如常翻譯轉達,說出他們並沒有背叛,全都是蘇聯人給他們放出來的。
所以更多的人認為,被釋放回去給英國人當炮灰,還不如留在這裏,更何況真的被放回去,英國人也不會對他們有什麼好臉色看。
按照這三步驟,蘇軍炮兵率先開火。
當然英國軍官也不會認為蘇軍會發起夜襲。
但凡是由印軍把守的據點,在蘇軍的一輪衝鋒下基本淪陷。
身為世界第一殖民強國,為了維持遼闊的殖民地,單靠英國人是不可能完成得了的,所以他們都是徵用大量的殖民地士兵。
可是,做出如此貢獻的印度人卻依舊得不到英國的信任,甚至連他們本土國家的分裂也在英國人的艱苦勤勞下一直維持著。
這件事被潛伏在巴黎內的一位克格勃所知曉,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其撈了出來。
一直被當成工具看待的印度人,在被蘇聯紅軍俘虜之後,突然間就回到了『人』的行列裏面。
即使東印度公司被解散了,印度也依舊擺脫不了英國的殖民。
這些第二輪當俘虜的印度兵雙手一攤,對著翻譯官說了一通,臉上儘是無辜。
這樣的平等對待,在簽了《日內瓦公約》的歐洲軍隊那裡並不算太特別。
第一,衝鋒部隊與炮擊部隊以靜默的方式前往指定地點做好準備。
蘇軍這邊其實會有印度裔的同志,他們很快就加入到針對印軍俘虜的工作上。
然而他們還是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俘虜問題。
先是派遣印度裔的同志與他們進行溝通。
白天的衝鋒就已經讓無數印度人產生恐懼和抵觸。
總不可能蘇聯人在英國政府開始征印度士兵之前,就提前做好間諜工作吧。
這次夜襲讓蘇軍俘虜了一萬多印度軍隊。
不合理,很不合理啊!
一直以來把印度人看做成工具的他們,自然不會有任何手下留情和*圖*書,對他們除了打就是打。
在如此衝擊矛盾之下,這些部隊往往會內訌起來,輕則群毆打架,重則開槍殺人。
一開始,這種行為很讓人不解,甚至讓另外一些俘虜也有意模仿。
根據偵察兵反饋,這些被釋放出去的印度俘虜,甚至被蘇聯士兵護送到安全地區,然後向他們揮手告別。
如此劣勢之下,他們終究是被碾了過去。
印度人是奇葩,而且確實有很多毛病,但他們也算不上是傻子。
他們不僅在當地攫取貿易特權,而且在當地掠奪土地建立根據地。
然而,這十八個據點中,卻有兩個硬骨頭比較難啃,而這兩個硬骨頭正好不是由印度人負責把守。
當然那都是后話。
大部分英國軍官依舊認為,不好用。
事實也的確如此。
自從戈培爾不遺餘力地通過宣傳抹黑著蘇聯的內部體制之後,很多人都認為,一旦被蘇聯俘虜,其命運必然很凄慘。
更重要的是,蘇聯醫療隊會給他們安排治療。
所以衝鋒號角響起之後,印軍立馬丟下武器直接就往後方跑去。
雖然說這種事情會極大影響部隊內的紀律,但這種矛盾衝突卻能分化這些印度人。
畢竟這些印度俘虜們壓根就沒有一套完整且有用的行動綱領。
然後,夜襲開始。
於是乎,猜疑鏈就出現了。
大部分英國軍官都認為,不可靠。
這太離譜了,但就是這麼離譜的事情,英國人還是相信。
英國人對此並不關心,印度人卻大受震撼,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蘇聯是啥玩意,他們只是知道他們來到德國這片土地的時間還沒一個月。
因為印度人便宜,而且人口眾多。
這其中,數量最為龐大的就是英印部隊。
對於這些俘虜的處理,蘇軍自然會按照『俘虜優待政策』去進行。
於是乎,心裏的不平衡種子,埋下了。
法庭上這位猶太記者據理力爭,最終還是讓這份報紙可以被發行,但他還是無法爭取到自己和-圖-書的釋放。
而且在指揮方面,這些印度人內部也沒有所謂的軍官,他們只能聽從於英國人的安排。
因為托洛茨基對小日本的關愛,對他們的身體健康著重關注,因此每當有俘虜落在他手上,他都會直接送去西伯利亞那邊去。
而且對他們來說,將印度人擋在前面,以此來消耗蘇軍還是能起到作用的。
一個凌晨,三個小時,十八個據點防區全部淪陷。
讓他們去給帶英造反,然後在印度掀起革命旗幟,這樣的事情其實並不實際。
當然這些事情一開始並沒有表露出來,而蘇軍方面也著重於如何處理接下來對第二遠征軍的防守反擊作戰。
確立好思路之後,朱可夫開始行動起來。
然而更多的俘虜卻不願意就這樣被釋放,甚至想一直呆在蘇軍俘虜營裏面。
所以說,這合理嗎?!
這就是他們的回復,在他們眼中,印度人就不是人,而是一種工具,就跟以前的黑色農具一樣。
只要不配合就能被釋放,這是何等的好事。
從18世紀開始,東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內部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勢力。
於是乎,印軍俘虜得到了比成為俘虜之前更加優好的生活。
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所以這些印度俘虜都會按照民族和宗教上的差異進行分類。
這兩支軍隊雖然在戰鬥力上並不如德軍那麼強硬,但他們確實給負責夜襲的蘇軍帶來了一定的傷亡。
朱可夫也只是將如何處置印度俘虜的工作交給了印度同志。
畢竟蘇聯不是國際聯盟的一員,你拿著國際聯盟的法律來制裁蘇聯,這不是鬧著玩嗎。
不承認還好,一承認,得了……瞧,他們果然是蘇聯間諜,這都是阿蘇人的陰謀啊!
因為成本非常低廉,十個印度士兵才等於一位英國士兵,所以對印度人徵用那可謂是『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在他們參与到這場戰鬥之前,他們所能接觸到的戰鬥都是村裡鬥毆,哪裡接觸過這種現代戰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