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二十一章 印度人的血性
「可不可以只逮捕鬧事者,只要殺雞儆猴了,其他印度人就會害怕,然後重新歸順。」
或是穆斯林的朝拜,又或是印度教的跪拜。
除去停戰之外,他們還要求獲得正常的食物,正常的飲用水。
在如此矛盾且複雜的關係之下,英法兩國開始走入了這場新的世界大戰。
既然如此,那就把他們丟到這裏來自生自滅就行了,然而押送期間的衝突還是發生了。
革命。
公平。
負責混入進入的五名印度裔同志,開始了各種工作。
原本朱可夫認為這會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他對此並不抱有太大希望。
然後便下達命令,抓捕這些敢罷工的印度士兵。
只不過,親自下場驅逐的憲兵隊士兵,卻能感受到那一雙雙帶著冷漠的目光。
由於太過於順利,這些印度裔同志甚至認為他們是不是被釣魚了。
先是踩踏的發生,然後是人與人之間我的推攘,最後演變成鬥毆。
「一群騾子還有資格罷工?」
如法國的軍方內部,甘末林、魏剛和貝當,其地位之穩定,從一戰持續到現在都不曾有過任何動搖。
憲兵隊伍把這場衝突的結尾總結彙報到了總司令那邊去。
但他們卻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這群印度士兵裏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穆斯林。
這三千人可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願地接受這個停戰,再加上這段時間的高強度壓抑,最終在這押送路上爆發了。
直到這個時候,第二遠征軍的總司令才開始做出讓步。
奈何總司令已經氣昏頭了,在他的強令要求下,憲兵隊開始執行任務。
令人感到意外的,憲兵隊的驅逐並沒有遭到任何抵抗。
一場衝突,三千名印度士兵死了三百二十人,兩百名英軍士兵死了二十五人,三人重傷,其餘人或多或少都挂彩了。
他依舊是看不起這群印度賤民,但為了大局著想他才會考慮讓步。
總司令不肯答應,他認為這是對和-圖-書自己的侮辱。
而這兩位印度裔政委所持物的書籍,正是《國家與革命》。
至少,這些極少個別的印度人並沒有出現太強烈的奴性。
但是,經歷了好幾次對蘇衝鋒的戰鬥后,再加上階級思想的傳播,印度人內部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改變關押方式,轉而處置領頭者。』
這些印度士兵回去后同樣遭受到英國人的為難,畢竟現在的英印雙方士兵十分緊張。
這三十人直接被看做成俠客。
幾個人的衝突立馬蔓延開來,然後直接發展成三千人互毆。
當然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關押這三千名印軍士兵實在是浪費,所以他執行了參謀的建議。
當他們拿到帶有豬肉的食物后,便立即怒了,認為這是英國人對他們的侮辱。
這個防區的印度人不肯答應,依舊罷戰。
但他的讓步無關痛癢,印度人的罷戰依舊持續著。
當天晚上,某些地區英軍出現了士兵失蹤的事情。
壯觀歸壯觀,但這樣的事情卻讓英國人頭痛了。
「一群低種姓的雜種還有資格要這要那,將所有敢反抗的人全都給抓起來,然後施以鞭刑!」
這不開槍還好,一開槍直接把衝突蔓延到他們那裡去。
他們就是這樣,以一種冷漠到極致的目光,將沉默貫徹到底。
但這位總司令依舊不著調地認為,這依舊是一場意外。
而朱可夫則是在這份不信任上面,澆了一層熱油,再將其點燃。
身邊的參謀又一次發出勸阻,既然這位參謀也同樣是站在殖民者的思維去思考,但相對於自家總司令,他反而沒那麼大的抵觸。
更何況現在的印度士兵已經用實際性行動去抵抗了,再壓下去恐怕到時候的反彈會更恐怖。
而且這些士兵屍體上,還刻了看不懂的圖案。
隨著第一次小規模內戰的開始后,印度裔同志便偷偷摸摸地將這些消息帶了出去,由外圍接應者接收https://m.hetubook.com.com,然後轉達到朱可夫手上。
能理解多少,又能自我感悟多少,全憑這些人的造化。
當然,菜歸菜,印度人確實是他最重要的一步棋子。
這樣的衝突又一次引爆了雙方的火藥味,更有甚者還出現了傷人事故。
如果說,第一次印軍刺殺案是給火藥桶添火藥,那麼這場公開槍斃三十名印軍士兵的事情,就是在火藥桶邊上抽煙。
那是發生在某個戰區防線的大罷工行為。
而且英法兩國都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殖民地國家,上位者都有著很深刻的殖民者局限思維。
所以在第三天的時候,第二遠征軍內部爆發了一場內戰。
那是一支由印度穆斯林組成的反抗隊伍,他們拒絕英國人進入自己的陣地,並且扣留了原本的軍官,要求獲得非豬肉的食物和水。
他知道英國人一直以來都不做人,但沒想到他們居然會這麼不做人。
這五名印度裔同志在加入蘇聯之前,就一直生活在各自的宗教或者民族氛圍裏面。
這兩個停戰和兩個最基本的要求立馬引起英國軍方的高度關注。
於是乎兩位印度裔的政委來到了這裏,給他們上一種與眾不同的課程。
直到憲兵隊伍的到來才制止住了這場衝突,但他們是在衝突尾聲后才到,這就像是『主角打完后,警察來收尾』一樣。
英國人哪能容忍這些印度工具對他們指手畫腳,於是乎雙方便爆發了戰鬥。
朱可夫看完后沉吟了好一段時間。
但細想一番后便能理解,因為印度人苦英久矣。
按理說這又是一次常規性的『殺雞儆猴』而已。
第二次停戰,是拒絕再發起對蘇聯的無意義送死衝鋒。
英印雙方士兵開始變得緊張起來,畢竟誰都能看出,這些印度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從。
然後,大罷戰開始了。
從第一起印度士兵刺殺案,第二遠征軍內部便逐漸出現問題。
這www.hetubook.com.com份離間工作十分順利,他們甚至不需要做出太多思想工作就成功了。
反觀自己這一邊,儘管大部分的印度人都還是太過於頑固,但也有極少個別的印度人,有著鮮明的特徵。
讓兩百人去逮捕三千人,這確實有些難度,所以該防區的英國軍官提出請求。
特別是軍方內部,已經開始貴族化。
反而是那位總司令,他直接下達指令要求對他們的宗教行為進行驅逐。
然而這個防區的印度人有三千,而英國士兵只有兩百。
印軍內部將他們宣傳成羅賓漢一樣的存在,把他們塑造成『反抗英國人壓迫』的英雄。
而且這場率先爆發衝突的就是這兩個人群的毆鬥,這種鬥毆本來就很常見,被捲入進去的兩百名英軍士兵純粹就是倒霉。
「我給這群印度人妥協?這不是要玷污我家族的名譽嗎!」
從第一次印軍士兵刺殺案開始,朱可夫就一直對他們那邊高度關注。
特別是飲食方面。
然後,在總司令官開始執行自己的兩條大聰明政策后,出現了一次小規模爆發。
但是這場英印之間的小內戰卻再一次加深了雙方的不信任。
這感情很複雜,或許是階級之間的微弱感情,又或許是對英國人的憤怒,又或許是大家都是袍澤之情。
於是乎,這個防區便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兩百名士兵押送著三千名印度士兵到俘虜營去。
一支由波洛族土著和印度穆斯林組成的部隊,要知道這兩個人群是互相看不順眼,恨不得對方趕緊去死的存在。
負責調查此事的專案小組什麼都查不出來,因為每當他們需要去諮詢情報時,印度人之間都會互相打掩護。
為了維持秩序,這兩百名英國大頭兵直接開槍警鳴。
有所退讓的英軍又立馬強硬起來,開始對印度士兵進行各種不做人的操作。
雖說他們簽了第一次停戰,但說到底也只是部分領頭者的理性而已。
和圖書然後,率先暴雷的並不是法國,而是英國。
因為,他的思維方式是殖民者的思維方式。
整整三十萬人,而且都是不同的宗教方式,那場景十分壯觀。
他們的思想覺醒都是各種機緣巧合之下而成。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自命不凡地認為自己是世界中的武力巔峰了。
隨後,便是印度人跟英國人之間的衝突。
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本來打算退讓的英軍總司令也怒了,一掃桌子上的東西,大聲怒罵道。
可是,就是這麼兩支本應互相敵對的人群部隊,卻率先發起兩次停戰。
毫無疑問,印度人壓根不是英軍的對手,一下子就被打萎了。
儘管階級思想依舊不是印度人腦海中的主導,但他們卻在英國人的高強度壓迫剝削之下,有了共同感情。
本身就是基督教徒的他,對於這種非基督教行為是本能性的抵觸,更重要的是,他對印度人的看法從來都是帶著歧視的態度。
第一次停戰,是關於他們之間的種族問題,應當先放下。
正因他們都有著相同的特徵,所以他們開始了離間工作。
這樣的事情也同樣發生在英國內部。
通過印度裔同志的了解,朱可夫可算是知道印度在英國這邊究竟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
英國人也不會慣著他們,直接拒絕了這樣的基本訴求,並且要求他們立即撿起槍,重新投入戰鬥。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印度士兵回到各自部隊之後,又帶來了一種不同的東西。
但這件事,卻成為了一次導火索。
在如此複雜的情感之下,印度人的怨恨不斷積累。
這件事迅速惹怒了第二遠征軍司令,他對此破口大罵道。
在宗教和種族上,英國人確實把他們給分化了。
如果只是單純的押送,兩百人的英軍士兵其實還是夠的,然而面對三千人互毆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由於英國人對豬油並沒有太大的抵觸,而且豬肉確
https://www•hetubook•com.com實是產量很大,所以他們給前線提供了很多豬肉。
既然那群英國人不做人,那朱可夫就給他們來點碳基生物的活了。
法國看不起非洲,英國看不起印度,但法國離不開非洲,英國也放不開印度。
這些極少個別的印度人自然是聽不懂,但他們卻能聽到一個宛若神話故事里的詞語。
像綿羊一樣溫順的他們,此時此刻居然學會了反抗,這確實出乎了英國人意料。
一開始他們只是認為,這些失蹤的士兵是逃跑了,但很快他們就在糞坑裡找到了這些失蹤士兵的屍體。
站在這位總司令的角度去進行理性分析,這樣的分析並沒有任何錯誤。
就這樣,三十多名有著直接關係的領頭者又一次被公開槍斃。
而提供帶有牛肉的食物時,印度教教徒怒了,他們同樣認為這是英國人的侮辱。
憲兵隊的工作完成了,但印度人仍舊沒有下場,甚至原本制定好的進攻計劃,也在印度人的罷工行動中被迫停止。
但是,經歷了之前的事情之後,英國人卻多了幾分投鼠忌器。
第二天到來了,蘇軍這邊又釋放了一大批印度士兵。
三十萬印度士兵,紛紛丟下手上的武器,並用著他們各自不同的語言和宗教,朝著印度的方向進行各自的宗教儀式。
別看那是發生在第二遠征軍內部的事情,但因為裏面有朱可夫安插入去的間諜,所以他對內部的事情,一直都有著了解。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會如此順利。
正以如此,朱可夫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挑撥印度人和英國人之間的矛盾。
他們恨不得拿出鞭子,用以前對待黑奴時的方式去對待這些印度人。
一開始,朱可夫對印度人的了解程度很低,他以為這會是英國人的王牌,但現在他對印度人的感官就是『菜』。
押送到俘虜營后,英國人也沒有遵守日內瓦公約,畢竟在他們判斷思維中,這些印度士兵壓根就不是俘虜,而是不肯遵守指令的工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