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瑪利亞

作者:符華
紅色瑪利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六十三章 甘地:對英國我不暴力,對印共我重拳出擊

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六十三章 甘地:對英國我不暴力,對印共我重拳出擊

當瑪利亞得知這個消息后,便立馬安排人過去,只想跟這支力量進行聯繫。
這恐怕就是英國人的緩兵之計。
當然,由於印度soviet不斷威脅他們高種姓,一些更加極端的甚至提出『要殺死所有高種姓人』的口號,並且得到很大響應。
然而,目前為止,聯絡員也無法知曉對方的準確位置,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聯繫暗號是什麼。
這個時空,印共還沒有徹底分裂,而且因為沒有大清洗的原因,印共還是保存著很大的一部分力量和影響力。
畢竟農村soviet是第一支離開的紅色力量,好久都沒進行過聯繫。
反觀印度soviet的整體力量,由於方向錯誤,即使有蘇聯不斷援助,但還是抵擋不住國大黨與英國殖民者的壓力。
事實上,國大黨的民族獨立是建立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這條路上。
地主自然不會回答,因為他們在害怕。
分到糧食的百姓那是過得害怕,然而地主也同樣害怕,他們甚至破天荒的減少收租和利息。
一支印度soviet部隊,為了保存自身實力,並且要削減國大黨和英國殖民者的補給問題,在撤退路上展開了焦土政策。
而且也排除掉了不願意跟隨革命的人群,只留下精銳部隊。
精兵簡政、支部建在連上還有軍內民主,這三項他都進行了一定修改。
國大黨利用自己的大範圍影響力,開始宣傳起了印度soviet的反動性。
有些槍殺確實打對人了,畢竟那是地主和土匪。
再加上這個時空的世界革命浪潮,並沒有出現低潮期,在瑪利亞和約瑟夫的主導下,更是陷入了最高峰的時刻。
待他第三天晚上睡不著時,回想起自己的這本書,然後在草席上翻過這本書籍。
他們直接搶光了沿途的一切,甚至槍殺了他們認定的反動勢力。
所以,在甘地的號召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又開始盛行,並擴大了運動範圍。
當需要他們低調的和-圖-書時候,他們可以一聲不吭,呆在山頭上一兩個月。
當然,雷澤諾夫所需要做的可不僅僅是找到他們,還得將電台帶過去。
自從印度soviet被打得徹底解體,印度soviet勢力幾乎組成不了一股有形的力量。
他們認為,國大黨也是追求印度民族獨立,既然如此,就國大黨也應當是他們的朋友才對。
然而,他們的農民革命都面臨著失敗,又或者已經完全性的失敗了。
既然沒有方向,那還不如從這裏入手。
特別是那位委員主席,他那驚為天人的才華和智慧,讓辛格收益頗豐。
他們從一個山頭兩千人,開始發展出一萬人的隊伍。
所以,國大黨從本質上,就是印度soviet的死敵。
這場會議,辛格據理力爭,雖說還是有不少領導人選擇離開,但辛格還是爭取到核心領導人和大部分力量。
有,而且很多。
對英國實行非暴力不合作,僅僅是因為利益問題。
有些印度soviet黨員甚至還保留著幻想。
但是,更讓辛格為之在意,為之上心,為之失眠的,是裏面有關於軍隊改革的內容。
軍內民主,那是保障紅軍戰士權利,讓士兵認同革命組織,了解革命工作意義,從而激發戰士們的自覺,且日益強大的主觀能動性。
但唯獨有一支力量,卻在山區內發展壯大。
聽到這位總督的話,尼赫魯著實是為英國人的無恥而感到一陣氣惱。
所以,他們給予了國大黨承諾,只要能夠把印度soviet給徹底消滅,英國會考慮他們的提案。
這一擱置,就是三天。
畢竟他們在對英國殖民者的政策上,就是奉行『非暴力不合作』。
他感激自己的朋友,同時也震撼于這本書中所寫的兩位領導人的內容細節。
就是在這樣的極限拉扯下,由辛格率領的紅軍,成為了當前為止最健全,且又是唯一一處於上升期的印度紅軍。
害怕hetubook.com.com那股紅色的力量。
一個是路線問題,一個是軍餉問題,另外一個則是軍紀問題。
「如若在有生之年中,我能有幸前往震旦,我必定要與這位導師見上一面,他是一位奇人,我甘願拜其為師。」
在與各領導進行商討后,他們結合了印度的國情,稍微修改了一下這裏面的內容。
左思右想過後,瑪利亞決定讓雷澤諾夫去執行任務。
英國殖民總督則玩起了文字遊戲。
蘇聯與印度soviet依舊有著聯繫,然而,在英國的指示下,原本可以給印度soviet提供補給的路線被直接切斷。
由辛格所帶領的農村soviet開始發展壯大。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印度soviet開始走向滅亡。
雖然甘地沒有明著面去要求消滅印度soviet,但他默許了這樣的行為。
他向身邊的參謀說道。
只不過,甘地和尼赫魯並不是傻子,要想徹底消滅印度soviet力量,那是得花很大精力和時間。
雞鳴響起,晨光初現,辛格這才驚醒過來,原來自己徹夜未眠,可他卻感覺不到絲毫疲倦。
雖說並不是所有的印度soviet勢力都這般殘暴,但正所謂一顆老鼠屎禍害一鍋粥,當出現一次事故之後,便會成為國大黨的把柄。
抒發完自己對這位震旦導師的敬佩之情后,辛格便開始學習其中內容。
對殖民者,我非暴力不抵抗。對印度soviet,我重拳出擊。
他們甚至利用印度soviet某些人的言論,說印度soviet並非一心追求獨立,他們僅僅是想把打倒所有人,而不是去建設新印度未來。
於是乎,國大黨轉過矛頭,開始對付起了英國。
印度沒有組織過農民革命嗎?
那時的印度soviet,正處於最激烈的鬥爭階段,他們在各大城市都掀起了革命運動。
再加上尼赫魯本身也是高種姓大地主,這使得尼赫魯不可能站在印度s和圖書oviet這邊。
武裝和輿論雙重攻勢之下,印度soviet逐漸進入失敗。
英國確實也很看不爽國大黨,但國大黨所奉行的『非暴力不抵抗運動』比印度soviet的武裝革命好太多了。
有何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下,國大黨與印度soviet就不可能站在同一陣線。
補給線被切斷之後,印度soviet直接就萎了。
當需要他們行動時,他們如風如火,對已經進行標記的地主或者土豪發起進攻。
再加上那些從蘇聯來的軍事指導員的錯誤指揮,印度soviet的十萬人,被國大黨和英國殖民軍給打得潰散。
這段時間裏面,辛格基本都是跟戰士們同飲同食同居同穿。
在這上面,赫然寫著來自震旦蘇區的內容,裏面是細節俱全,甚至還記錄了某兩位領導人之間的爭論內容。
國大黨要求英國殖民者兌現那條『消滅印度soviet,英國會撤出印度』的承諾。
在接收到這本書的時候,辛格還不了解裏面的細節內容。
所以,在辛格等人走向其他路線時,印度soviet正處於最激烈的鬥爭時段。
他甚至因為部隊內的紀律問題,把這本朋友寄過來的書籍給擱置在一旁。
然後就是軍餉問題。
在原主席戰死後,農村soviet便召開會議,究竟是走哪條路線。
雖說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但辛格還是搬用了很多內容。
當然,讓甘地和尼赫魯真的去跟英國殖民軍正面剛,他們是不會去做的。
在蘇聯的武器裝備支援下,印度soviet發揮出比原來時空中更具威力的革命鬥爭。
這不僅確保了對部隊的絕對控制,做到了如臂使指,更確立了辛格這是農村紅軍的性質。
這本書上面有一串被翻譯過來的中譯英書名,翻譯過來便是《古田會議細節內容》。
大多數死在了打擊之下,或者在混亂中失蹤,但更多人則直接投降了。
辛格用了一個晚上的內和圖書容,他還不能完全領會其中細節,但他已經初步了解這裏面所描繪的細節。
「為什麼呢?」百姓們不理解地發起了自問。
瑪利亞一聽,當即覺得,進行印度革命的負責人,那是真的犯大病,特別是那個軍事指導員。
雖說這隻是開始,但這次軍隊改革,確實給農村soviet的紅軍力量,打下了自主自強的基因底子。
然而,也有很多誤傷事故,一些安分守己的農民,就因為不肯接受征糧,被當成了反動分子。
雖說農村soviet的部隊,從原來的四千多人,立馬縮減到兩千多人,但人數上的減少,卻不會削減實力,反而增強了其整體戰力。
那就是,為印度民族解放的新印度人民軍隊。
雖說這本書的封面叫做《古田會議細節內容》,但裏面並不只有古田會議的內容,還有著三灣改編的內容。
精兵簡政,取消了軍餉制度,從軍餉制度改為供給制度。
恰逢這個時候,辛格的亞洲同學兼最親密的朋友,給他寄來了一本書。
然後,他們就會離開該地區,既沒有趕走地主也沒有實行分土地,當國大黨的軍隊到來時,會根據地主所指方向發起追擊。
這就是為什麼,當瑪利亞看到印度的革命情報時,會如此頭痛。
畢竟,印度國情與震旦國情還是有著一定的差別,特別是宗教文化上,印度的複雜程度是遠在震旦之上。
如此的錯誤指揮,讓印度soviet再也無法成為威脅。
反觀甘地則顯得淡定許多,他認為一切都可以談,只要能夠以和平的手段去解決這件事,一切都會好起來。
農村soviet的戰士會打開地主豪紳的糧倉,拿去他們所需要的量之後,就會分給其他百姓。
支部建在連上,那是從組織權力架構和思想重塑上入手。
是繼續走農村路線,亦或是回到印度soviet大本營,跟他們一同發起城市武裝革命路線。
由於缺乏蘇聯的支援,他們真的要發不起軍餉,和*圖*書要多窮就有多窮。
因為,這本書裏面的內容,給他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震撼性。
那時候的他們,面臨著三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他們很低調,但也很高調。
只要搭上聯繫橋樑,一切好辦。
他說:「我們所承諾的是『考慮』而非『執行』,更何況印度soviet並沒有完全被消滅,仍有零星力量被分散到印度各個邦中,你們還未達成『徹底消滅』的最低條件。」
這位農村soviet主席的犧牲,確實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甚至一度讓農村soviet陷入解散邊緣。
反正,短時間內,他的任務都沒有方向。
正是如此,印度soviet所能獲得的資源,那是更多更精良。
相較於印度soviet那時候的高光時刻,農村soviet是最落魄的時候。
這一翻,他便瞬間被這本書的內容給吸引了。
聯想國大黨對印度soviet的封鎖和打壓,必須派遣一個不怕死,而且有實力潛入敵後作戰的人。
在他們這裏,不分上下,都是以同志互相稱呼。
就這樣,國大黨和英國殖民者開始了較勁。
通過一個月時間,農村soviet實現了初步的軍隊改革。
在不了解印度農村和城市的情況下,盲目跟從蘇聯的城市革命,這是送葬整個革命力量的甲級戰犯啊。
他原本是副領導人,但原本的農村soviet主席錢德拉,卻在一次掩護作戰中犧牲了。
尼赫魯當然是拒絕的,他確實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支持者,但他對英國人的承諾表示懷疑。
率領著這支農民力量的領導人,正是巴格特·辛格。
然後,他用了一周的時間去進行琢磨細研。
但是,農村soviet卻成為了一枝獨秀。
這份自主自強,不可能一下子讓農村soviet變得強大,但可以讓他們的力量生生不息。
當然這些都是他們的事。
列印度soviet,那是因為印度soviet要消滅他們階級。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