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瑪利亞

作者:符華
紅色瑪利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一百二十九章 想要俘虜?得加錢

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一百二十九章 想要俘虜?得加錢

「蘇方會遵守人道主義精神,可人道主義精神應當適用於全世界,而不是局限於英國。」
莫洛托夫的說辭也很簡單,我們沒簽名就是沒簽名,既然如此,我們就不會遵守你們那勞什子《日內瓦公約》,你們就算用《日內瓦公約》的道德標準來壓我們,我們也不會受理。
當然不是,他正在運轉著自己的大腦,琢磨著他們之間的交鋒。
其三,解決蘇聯對殖民地的壓力,如若不能解決便緩解壓力。
在工黨眼中,這是一種蠻橫無理的態度,有一種『我蠻夷也』的感覺。
「所以,這三萬俘虜要想被交還回去,得先彌補巴基斯坦的損失。」
霍普金斯依舊是低著頭,完完全全的一個發獃樣子。
英國人想將蘇聯拉到人權道德這邊來,然後再用『道德標準』去要求蘇聯。
如果在乎名聲所帶來的國際社會影響,蘇聯就會上鉤。
但在面對蘇聯這個共同敵人時,保守黨和工黨之間,還是會有所合作和有所分工。
馬林科夫在這方面還是有所不足,莫洛托夫就接過這個話題,開口說道。
國庫虧空,政令不協調,上下管理層高度混亂。
因為,我們就是沒簽名。
所有人都到場了,但所有人的心裏都有著自己的目的在裏面。
「既然如此,他們就應當先彌補自己當年的過錯,為當地人民進行建設,方可實現公平。」
「第三……這場會議所談的內容,不就是戰俘交還問題嗎?」
瑪利亞眼眉輕挑,她算是明白了,羅斯福也很關注這次會議,而且就從坐位上來看,很大程度上是站在英國這一邊。
說罷,馬林科夫放下手中的文件。
所以,在英國方面,此次談判有三個主要目的和兩個次要目的。
至於那兩個次要目的,其實都是與丘吉爾有關,工黨能壓就不會心軟。
你有三萬個家庭,我有一整個巴基斯坦百萬戶家庭。
莫洛托夫幾乎是明著面,指著他們說『和圖書你們的人權道德,不行。我們的人權道德,行!』
再加上殖民地多次出事,經濟一直低迷,以至於英國朝野上下民怨沸騰。
許是感受到瑪利亞的目光,霍普金斯向她輕點著頭,算是打了一聲招呼。
又是酒又是煙,瑪利亞忍不住在想,這丘胖子生活如此極限,居然還能活91年,還真厲害。
「你說是吧,瑪利亞。」
馬林科夫張了張嘴,卻不知怎麼去說。
「第二,我方要求蘇方立即撤兵,並且解散留在大印度地區的武裝力量,避免對我方傳統勢力的入侵。」
一張巨大的圓桌,佇立在會議室中央。
瑪利亞也沒有說話,像是在修仙一樣,靜默地坐著。
保守黨則負責穩場壓軸,工黨會負責開炮,與瑪利亞等蘇聯代表打嘴仗。
一個是工黨對丘吉爾的彈劾問題。
所以,瑪利亞所看到的不是英國的輝煌,而是自己故鄉的遺憾。
而現在的英國所需要面對的,是兩大危機。
「既然是人道主義,那就應當將其放回家鄉,畢竟他們可是代表著三萬個家庭,缺一不可。」
很顯然,丘吉爾所著重的依舊是俘虜問題,瑪利亞揮了揮手,在此問題上她絕不會讓步。
一個是丘吉爾所要面臨的三萬俘虜問題。
而且說完之後,還有意無意地看向霍普金斯。
第一,是英國的經濟和輿論。
「第三,交還我方戰俘。」
瑪利亞也看出來了,丘吉爾的打法,就是人道主義。
霍普金斯已經在心裏打著算盤,他來這裏不僅僅是為了聽這場談判會議,更是為了利益。
畢竟,丘吉爾已經從『三萬人』轉移到『三萬個家庭』,規模立即變大。
但首先開炮的是保守黨成員,他們直接向瑪利亞等蘇聯代表提出了英國這邊的要求。
工黨先是坐不住,工黨領袖同時也是現在的副相艾德禮率先提出質疑。
安娜和塔基亞娜已經去她們各自的地區演講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是他們的第三次演講,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演講。
這個時代的英國,並沒有出現如原時空那般衰落。
坐在丘吉爾對面的瑪利亞,而左邊則是跟隨著瑪利亞一同到來的蘇聯官方工作人員。
當然,真實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
而這個美國人,瑪利亞認為,他正是羅斯福的影子霍普金斯。
對於馬林科夫這個人,瑪利亞的評價是,有能力但不懂得掌控自己手中的權力。
丘吉爾可以利用此法,瑪利亞也同樣能利用此法。
丘吉爾繼續說道。
從邏輯上來看,這三個要求似乎沒什麼毛病,可這是出於英國利益考慮,放在更大尺度上則顯得很微妙。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著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從19世紀到現在的20世紀,除去德國之外,我們都互相尊重各自的傳統勢力。」
瑪利亞一旦拒絕,丘吉爾有理由將『三萬家庭的滅亡』責任,全都推卸到瑪利亞身上
如今,馬林科夫重新走上政治局,瑪利亞也不會多說什麼,最起碼不會出現彼得格勒案。
如果瑪利亞認可了丘吉爾的說辭,那就代表,她會為了照顧這三萬戰俘的人道主義,將其放回去。
如果不能解決這兩個危機,丘吉爾的垮台是極大幾率的。
這是他們之間的第一回合,雖說是第一回合,但也交代了蘇聯和英國之間的主要矛盾。
「巴基斯坦人民有他們的人道主義,印度人民有他們的人道主義,而大印度地區的人道主義從一開始就被侵害了。」
其一,重新恢復英國經濟,打通目前最大的蘇聯市場。
「這份公平所追求的,是階級的公民,民族的公平,是不分地緣政治的公平。」
事實上,現在的英國依舊強大,倫敦沒有遭到轟炸,他們也沒有因為二戰的原因不斷燒錢。
英方的第一槍打的是一個『國家利益』,屬實是試探為主。
這是關乎到國際www.hetubook.com.com名聲,更會關乎到蘇聯的『世界革命』名聲。
其中就有昨天才到來的莫洛托夫,瑪利亞的秘書艾米爾,還有一個被新提拔上來的小胖子馬林科夫。
在準備明天的談判時,瑪利亞不禁看向有關於現在英國的評估。
當談判之日到來時,瑪利亞所穿著的,不再是之前的蘇聯女性服裝,而是一件蘇式女性軍裝。
從1925年到現在的1943年,英國政府吏治腐敗,貪墨橫行,又因為多次更換首相,導致政令剛出,還未實施就又要更改。
雙方都只是試探,所以派出去的人,都是最低級別的。
第二,是蘇聯所帶來的外部威脅。
言里言外,瑪利亞都只有一個要求。
就像是勛宗,他能力讓人沉默,但他對自己權力的掌控確實是自己的手段在裏面。
工黨一氣,一開始的試探和第一輪進攻算是失敗了。
也就是說,蘇聯要應對的可能不止英國,還有美國。
瑪利亞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這衰落的下坡路上,幫他們踩下油門,如若可以的話,把方向盤奪過來那就更好了。
其二,重新恢復英國政府的正面輿論,畢竟之前的多次換閣和政治內耗,嚴重消耗英政府信譽。
丘吉爾拿下嘴上的雪茄,樂呵呵地笑著。
工黨領袖看向坐在身旁的霍普金斯,可見他面不改色地發獃,心中不禁涼了一半。
「英方代表可能忘記了,我們蘇方,並沒有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名。」
「我們的原則先於《日內瓦公約》,我們的原則也優於《日內瓦公約》。」
「以前如此,現在,我希望也應當如此,因為這是能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映入瑪利亞眼帘的文物,就有這圓明園的文物。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掠奪,一個放火。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國際之間肯定要談人道主義,當年的日內瓦公約就是一個典型例子。www.hetubook.com.com
用雨果的那句話來說就是。
「第二,大印度地區的並不是我方的正規軍隊,而是巴基斯坦的武裝革命力量,我方沒有權力對其做出解散要求。」
這番話,丘吉爾說得很委婉,他以『傳統勢力』來代替殖民地。
但是,蘇聯並沒有上鉤,他們確實很看重國際名聲所帶來的影響,但他們不會走入英國的人權道德。
似有不列顛傳說中的圓桌含義,以此來表達『平等』之意。
博物館之旅就此而結束了,瑪利亞拒絕了丘吉爾的接送,而是等待自己保鏢的到來才回去自己的住所。
「蘇聯的人道主義主張著一個原則,那就是『公平』。」
瑪利亞沒有說話,反而是馬林科夫先開一口。
這笑聲中氣十足,邊上的威士忌已經沒了一半。
「公約歸公約,我們蘇聯所遵守的人道主義,是有自己的一套原則,我們會公平對待俘虜,但我們也會嚴厲處罰一些做過惡劣事件的俘虜。」
丘吉爾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抽著雪茄。
工黨那邊眉頭緊皺,但他沒有說話,而是保持沉默。
而瑪利亞,則將會面對這裏的所有人。
蘇方的回應,主打一個實事求是,他們沒有在日內瓦公約簽名,大印度地區的革命主要力量依舊是當地的人民,而不是他們蘇聯。
「人道主義不分地緣政治,也不分國家民族,更不分意識形態,所以蘇聯的人道主義也能是人道主義,只要符合人道就行。」
說罷,馬林科夫先是看向瑪利亞這邊,見瑪利亞在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的,也就繼續說道。
休息之夜很快就結束。
只不過,殖民地問題,並沒有就此結束,而負責提出殖民地問題的人,是丘吉爾。
43年10月30日,蘇英談判在白金漢宮開始了。
霍普金斯真的在發獃嗎?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工黨極有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將丘吉爾給趕下去,以此來部署『工黨新經濟政策』。
可即使如此,和-圖-書英國的衰落已經是肉眼可見,
雪茄放下,剩餘的威士忌一口悶完,丘吉爾安撫好副相工黨,看了一眼霍普金斯,爾後將重心落在了瑪利亞這邊。
丘吉爾的目的,是炫耀,他想以此方式來給英國找回場子。
只不過,有所意外的是,坐在工黨這邊的人,居然還有美國人。
但他是聽出來了,對方想以《日內瓦公約》的名義,要求蘇聯遵從人道主義,以此方式,將整體的道德標準拖到英國這一邊來。
丘吉爾狠抽一口雪茄,說道。
最後一句話,針對性地點名了瑪利亞,即使瑪利亞再怎麼想保持沉默,她也不得不進行回應。
但是,在瑪利亞眼中,她看到的並不是昔日的輝煌,而是無數他國文物的丟失。
可這是英國的重要危機,而在這個重要危機之下,還分有兩個次要危機。
「蘇聯確實沒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名,但日內瓦公約是在人權的基礎上進行制定,蘇聯曾提出『以人為本』的原則,既然如此,就應當遵守公約。」
想還回俘虜?行,得加錢!
「第一,我方要求蘇方遵守日內瓦協議,保證我方戰俘的安全。」
由於開會地點被定在了白金漢宮,因此瑪利亞也就不需要跑來跑去,只在此等待便可。
以保守黨為首的丘吉爾資格最老,正坐于中間,右邊是工黨,雖說與保守黨不合,但依舊是英國這一邊的勢力。
如果沒應付好,對方就能站在『道德』制高點處,將俘虜的輿論重心,偏向于英國。
保守黨和工黨都是英國政治黨派,他們在表面上會聯合起來對付蘇聯,可暗地裡,卻是矛盾重重。
這場大英博物館之旅算不上輕鬆,甚至可以說是壓抑無比。
看著丘吉爾那滿臉的笑容,瑪利亞心中有了打算。
「既然如此,大印度地區的人民就應當得到補償。」
「所以……」他看向丘吉爾這邊,緩緩說道:「我們會有自己的一套公平原則。」
那是華美的文物,卻因為強盜的原因而遠離家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