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跨步前進
第六十八章 拜謁孝陵
「臣等恭迎監國殿下!」
不過,城內的危險無處不在,本想拜謁孝陵,但想著自己的小命,他立馬就取消了這個念頭。
就在此時,他碰到了洪承疇一行人。
一聲令下,親兵營、騎兵營,瞬間氣勢暴增,一個個彷彿吃了大補丸一般,精神百倍。
良久,也不知心中默念的什麼,一刻鐘過去,他才出殿。
十七八歲的年紀,滿臉的穩重。
曾經的孝陵衛,約莫五千人,世襲繼承。
孫林、朱依點點頭,壓力頗大。
排成隊列的明軍,就像是在新兵營里訓練一樣,齊整地排著隊列,一步步地入城,井然有序。
坡道前下馬,朱誼汐徒步登城。
朱誼汐等人自然不能免俗。
櫛比鱗次的屋舍,更加高大的內城,一眼望不到邊的城牆,隨著視野的開闊,這些都屬於南京。
「平身吧!」
……
登上著名的南京城牆,朱誼汐迎著風,長發被吹拂,一股強大的自豪感,撲面而來。
朱誼汐直挺挺m.hetubook.com.com地跪下,規規矩矩的磕了幾個響頭。
相對於狼狽的他們,洪承疇雖然氣喘吁吁,滿臉疲憊,但到底是還算齊整。
這一套下來,接下來的情況不言而喻。
而幸運的事,這些屍體,都屬於清軍。
「監國?豫王?」
南京城門,不知何時已然洞開,數丈寬的門洞,彷彿一頭匍匐的巨獸,露出溫順的恭敬。
「孩兒不孝,以致祖宗受辱……」
王朝末日的景象,可見一斑。
「孝陵所在,來者止步!」
「叩見殿下……」
可惜,他身上穿的是鎧甲,而不是寬衣長袖,日月並肩的袞袍。
其他人都落在殿下,空蕩蕩的殿中,早就沒了香燭,白色的帷幕顯得破舊,殿柱掉漆,頗有幾分荒涼之感。
「是!」小舅子孫林,朱依二人,多年來的風雨,已經成熟許多。
張良臣感激涕零,躬身領路:「自崇禎以來,軍法鬆弛,俸祿被剋扣,逃逸者眾多,以和_圖_書至於人員不齊,一些刁民甚至敢冒犯孝陵。」
「亂來!」
「你們是忠臣啊,起來吧!」
這在整個明朝,是獨一份的。
「沒錯!」
此時的他,彷彿就像是遊戲中的主角一樣,被加了各種光環,所有人見之,恭恭敬敬。
低頭一望,寬闊的平原上,血紅色一片又一片,大量的旗幟遭到踩踏,屍骸一具又一具,連綿不絕,根本就數不過來。
下馬坊,即孝陵的入口處,是一座二間柱的石牌坊,額枋上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楷書大字,謁陵的文武官員,到此必須下馬步行。
似乎又覺得不安全,準備連夜退去揚州,養精蓄銳。
朱誼汐不時地點頭,這才被引入殿內,拜見了太祖朱元璋、馬皇后的靈位。
隨著他的視線,所有人都低下了頭,不敢與之對視。
南京城的坡道極寬,兩丈來寬,可以迅速的調動兵馬支持。
朱誼汐被嚇了一跳,旋即醒悟,問道。
見到眼熟的明軍旗幟,前方https://m.hetubook.com•com,一四十來歲的男人,略顯狼狽地上前,好似指揮使一般。
「值此國難,還有諸位忍辱負重,真乃大明之幸!」
男人一驚,仔細地望了兩眼,這才放下武器,痛哭流涕:
以江寧知縣胡崇為首的官吏,一個個拱手垂立,叮叮咚咚地馬蹄聲漸近,他們忙齊聲喊道:
瞬間,朱誼汐面色不虞,分外的難看。
而此時,吳三桂掩護著受到重創的八旗兵,狼狽不堪地逃竄入鎮江。
而略顯擁擠的城門,瞬間就恢復如常,就像是羊群遇到了牧羊犬,一個個乖巧的很。
旋即,孫林低聲吩咐,一隊臂系黃綢的軍法官,就挎刀而去,氣勢洶洶。
但伴隨著時間推移,激動的情緒瞬間被傳染,軍隊又彷彿是八月的錢塘江大潮,一股腦的向著城門湧進。
「走,去內城——」
「末將孝陵衛指揮使張良臣,叩見監國殿下——」
這時,數百名男女老少,揮舞著鋤頭長槍,身著破舊的鎧甲,一股和*圖*書腦的湧出來。
朱誼汐索性也不再拖拉,數百騎護持,騎兵營伴隨,就像是一股風般而去。
當然,也沒有去皇宮,而是登上南京城。
沒有兒子,就可以領著俸祿回鄉養老去。
「洪總督?」
吳三桂連忙點頭,心領神會道:「鄭隆芳、姚文昌二人,暗中投敵,以至於兵敗。」
暖陽中空而立,剛濕潤不久的大地,又開始變得炎熱起來,城牆上的綠青苔,又恢復了乾枯狀。
這才以往,只有皇帝才能如此。
監國,又拜謁了孝陵。
洪承疇沉著臉,說道:「此戰,非實力不濟,而是有人拖了後腿。」
「此乃大明監國,收復南京的豫王殿下!」
朱誼汐心情瞬間不好,皺眉道:「無論何時,規矩都不能亂。」
而自今日起,也將屬於自己。
朱誼汐感嘆了一句,攙扶而起。
而且,與其他的軍戶不同,孝陵衛實行末位淘汰,凡能力不足,就讓兒子頂替。
紫金山被南京外城囊括其中,位於內城的正東方向,距和-圖-書離他所在,約莫百余里。
「咳咳——」
由此可見,軍法司這幾年,行動力著實不錯。
於是,一群人分作兩邊,空出一條道,讓豫王入內。
「臣等恭迎豫王大駕!」
吳三桂奇了,這老頭子怎麼跑的那麼快?
幾人瞬間欣喜,這下就給他們洗白了,接納。
「及滿清入關后,即使弘光年間,也頗為艱難,南京淪陷后,泰半的人逃了,如今,僅剩下我們這些老幼維持……」
及至黃昏,才至孝陵。
「孝陵衛?」
過了半個時辰,似乎是吹夠了風,朱誼汐才領著親兵營,浩浩蕩蕩地向著紫金山而去。
「南京城,花花綠綠迷人眼,可不能丟了咱們的臉面。」
一眾老少,也忙跪下,滿臉的喜色。
「唉,時運不濟!」
李經武忙上前,指著豫王一臉驕傲道。
「多謝殿下!」
當然,第一個開先河的,乃是燕王朱棣。
「你們是?」
騎在馬上,朱誼汐這才點點頭,望著深邃的門洞,以及迅速排除危險的親兵,面色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