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世祖

作者:飛天纜車
大明世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了卻天下事 第八十三章 生產力

第六卷 了卻天下事

第八十三章 生產力

無奈,老父親只能屈服。
而且,作為預備役的棉花種植基地,到時候大量的棉田存在,就能救活那些缺乏原材料的織場。
偌大個北京城能管住算不錯了,確實防不住。
「台灣府盡量充實起來,偌大的地方,可得儘快開發才是。」
雖然弄不懂台灣府到底為何如此,但張祺卻明白,這一切中夷人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朱誼汐斜撇了其一眼,不屑道。
不過也無妨,那時候的海運已經走上正軌,真正的成為商道。
作為皇帝在商業的發言人,張祺這位國丈可是意氣風發,商場上無往不利,賺下了好大的錢財。
「澳門被收回來后,好多的西夷去了台灣落腳,那三個人里就有一個夷人……」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接觸,誰知順利的很,交了錢就能用,甚至還送了圖紙。
而這中興機確實個下金蛋的母雞,幾乎每天都有人來買,雖說一家只有百塊,但架不住量大啊!
所以台hetubook•com•com灣府沒有嚴格的戶籍制度,只要登記黃冊后,就能自由出入台灣府。
商人就是商人,心裏只算計的錢,哪裡知曉他變革紡織業的決心?
想到這些,朱誼汐忍不住笑了起來。
「台灣府移民挺多的?」
幸好我有先見之明。
朱誼汐暗叫不好,好不容易恢復點的北方,怕是遭受重創。
聽到這,張祺笑容止住,露出尷尬之色。
成本降低,利潤卻大增。
「夷人多了,船也多了,然後移民也多了……」
唐嘉澍咬著牙,繼續堅持著。
不過對於農業的影響卻不容小覷。
從羊毛到棉花,再到生麻,紡織業因為中興機之事,掀起了巨大|波瀾,幾乎是一場變革,財富的變革。
辛苦種的棉花有了銷路,不用再像往日那般織布才賺錢,這就會讓南方各省更愛種棉花。
這些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密不可分。
無論是走商,還是運糧,駱駝都是最實惠的和_圖_書工具,在這個時代,畜力代表著關鍵力量。
朱誼汐好奇了,要知道在如今,瘴氣,瘧疾,水土不服,能殺死七成的移民,土地的誘惑雖大,但真正敢豁出去的倒是挺少。
朱誼汐露出一絲笑容。
中興機,也從北京,開始流入南方。
「兒呀,你如今只要考中進士,這中興機豈不是等閑?」
「按機子算,人家偷摸摸的多用一些,那還能找出不成?總不能錦衣衛每天吃了沒事幹,去人那巡查吧?」
可惜,也只能是江蘇、安徽等沿江沿海地帶才適合,太遠了成本就高了。
唐嘉澍興奮得說道。
想到東北,到時候開拓為糧倉,對於南方的依賴性自然大減,北京也能輕裝上陣了。
皇帝不理會他,閉著眼睛,心中開始思量起來。
「只要能用這中興機,咱們直接拿到老家,請幾個好工匠改進一番,到時候更快些,咱們唐家可真的是要發達了……」
張祺忍不住道:「每家百m.hetubook•com.com塊太少,何不如按機來?每台機子哪怕算一塊,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等等,生產力,蒸汽機雖然我不會造,但原理我知道啊!
「駱駝弄了多少?」
無他,朱元璋用得太狠了,幾乎就是光明正大的拿槍捅,擁有獨立的司法權。
所以皇帝也識趣,把收專利費的事情,交給錦衣衛,抄家的錢五五分賬。
「臣從甘肅省找人採買了三百頭,一路上死病二三十十頭,到北京將養兩百七十頭左右。」
唐老爺倒是看得開。
無論什麼,都無法跟錦衣衛相比。
整個大明,將會變得不同。
聽著錦衣衛的消息,天津已經有人設織場,走海運從南方運棉,然後就地紡織成棉布。
例如造船技術,海航術,天文等。
台灣如今就像是一個窗口,西方的一切最先在這裏展現,中西混居下,必然能夠產生不一樣的生化反應。
「哼,眼皮子太淺!」
中國幾千年來,無論是https://m.hetubook.com.com皇城司還是粘桿處,都不及錦衣衛來的威名赫赫。
不過南方紡織業也可就地消化,出口北方怕是更難,擴大化的織場反而沒了原材料。
等棉布,羊毛衣等東西被普及,寒冷就能被抵抗,那麼對於東北的開發就能提上日程,到時候就容不得滿清在遼東苟延殘喘了。
「不,父親,一步慢,步步慢,咱們停個半載,其他人學去了,那咱們家的生意可就一落千丈了……」
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而改之。
張祺忙道。
什麼野草樹皮都能伺候,那叫一個舒心,運貨量也大,最適合長途運輸。
唐家父子大喜,唐父迫不及待地趕回家去。
「已經開墾了五千畝左右,想來到了明年能到兩萬畝,只要人能跟上就成。」
到時候蒸汽機一出來,採礦業大發展,手工業也會大跨步邁進。
「養著,再去甘肅弄些回來。」
聽到駱駝,張祺不免多嘴道:「這駱駝腳掌大,吃的多,喝的也多,不過吃苦耐勞,和_圖_書比蒙古矮馬都能湊合。」
「陛下,這幾個月,中興機賣去了上百套,今日還有個江蘇的財主來買……」
鎧甲,武器等封建社會珍貴的物資,將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就連火器也能變得廉價。
皇帝目光流轉,嘴角微微上揚:「等到了幾千頭,上萬頭,那就令人驚喜了。」
皇帝似乎想起了什麼,直接道。
「台灣府的棉花地開墾的如何?」
畢竟國內基本上仗打得差不多了,總得給錦衣衛找點事做吧?
「糟了,一個不好就是經濟危機,倒下一大片織場。」
進士與這相比,似乎都沒了味道。
在這個時代,生產力才是關鍵。
紡織業的大起,更能促進商稅的大邁步,從而讓農稅的比重大部分降低,朝廷缺錢的日子怕是一去不返了。
不過為了避免錦衣衛濫用職權,皇帝還是把司法權收回來,只是執行人權。
想來,用不了多久,這樣的紡織場將會遍布天津,棉花越運越多,海運自然昌盛,民間造船業也必然大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