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你們要不要做人
道德。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都不是大的問題,這是西方人說的。
而二十年後。
「不但創造了更大的利潤,也極大的增加了產量。」
生產機器的工廠才需要多少人,遠遠無法消化原來工廠提供的崗位多餘出來的人。
四百余名工人在工廠的平地上,工廠廠長站在椅子上,大聲的向工人們講話。
許多人恍然大悟。
「學習五壯士精神,和你們口中的苦惱是沒有衝突的,傳出去你們還抬得起頭嗎,要不要做人!」
他們擔憂了起來。
「原來你操心這啊,你不懂,不只有蒸汽機槓桿錘工廠,還有好多生產別的機器的工廠。」
朱高熾是中華重工發展的理論先生。
經過小王爺的提醒,很多人明白了自己該怎麼做。
賀寬所在的部門,只是調研司下眾多部門中的普通一個。
制度的好處不是制度本身來決定,而是制定製度的人來決定。
隨著新機器和流水線制度的成熟化,只需要一百名工人。
調研司的工作人員投訴了刀具一廠。
許多人是加入中華重工后,靠著自己的才能,後來居上擔任了重要的崗位。
「我知道廠子里最近有很多不好的言論,我想著大家都是工友,抱怨幾句沒有什麼問題。」
當流水化生產線正式運行后,有近三百人無事可干,離開了車間,茫然的呆在工廠。
他們有普通工人出身,有舍人出身,有童生出身,也有秀才出身,乃至商人出身。
許多人覺得在宋以後施和圖書行工業化很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古代的技術水平和識字率,以及社會生產力。
「工廠什麼時候會忘記工人?不要去懷疑工廠!更不要因為懷疑工廠,就拋棄了自己的道德和良知。」
美國喊了一個世紀的自由貿易口號,這個核心策略受到了威脅,他們玩不下去了。
包括蒸汽機。
他們以西方工業革命的經驗去試著了解經濟發展,自然就會覺得阻力會很大,發展會很緩慢。
「中華重工追求的不是利益,利益只是手段,目的是對社會資源的分配。」朱高熾又說了一遍。
最後給出了結論。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從原本的生產服裝襪子帽子,到生產輕電子加工,逐漸到生產家電,生產化工……
「那麼這節省出來的九百人力怎麼辦呢?」
「只是因為我們工業底子薄弱,所以小小的進步,就有很大的變化而已。」
「雖然我提議的產業升級理論,並且讓調研司統計各廠數據,實際上在我看來,這個產業升級並達不到標準。」
很快,軍工聯合辦的調查人員來了。
大寧的戰事氣氛的激烈程度,可以說是朱高熾一手組織起來的,如今卻放著軍國大事不理,竟然浪費時間去談起了經濟?
更不了解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的厲害之處。
「有了新的去處,怎麼你還唉聲嘆氣的?」
二十年。
高層的人們里,其中的一些聰明人看到了蘊含的變化。
「可千不該萬不該,連道德都不www.hetubook•com.com要了嗎?」
「調研司投訴經過聯合組詳細調查,情況確認屬實,但考慮該廠負責人做事勤勉,在工人中有良好聲譽,不少工人為該廠負責人說話,對上級部門分配任務常年優異達成,因此只給予警告處分,希望該廠負責人勇於承擔錯誤,改正自己態度,繼續帶領刀具一廠的全體工人們,不辜負總部期望,不辜負工人們的信任,不辜負工業化發展道路。」
在朱高熾眼裡,這些人不比後世的一代接替一代,三代人努力出來的企業管理者素質差。
那人的說法,驚醒了其餘的人們。
在這種局勢下,很多人不理解朱高熾。
職能之一。
「你們懂個屁。」
小王爺的話聽起來有道理,可實際想來不是那麼回事。
「他們可以去建設生產機器的工廠,例如刀具工廠使用的新機器,這些生產機器的工廠,會讓機器變得便宜,讓更多的工廠使用新機器。」
在有的時代,道德不如自己的享受重要。
「五壯士的高尚精神,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難道我們廠的工人,連這點道德水平都沒有嗎?」
這一百名工人還包括了倉庫和搬運工人等。
甚至可以說,參加會議人能以朱高熾的學生自居。
數十位高層管理者,拿著筆記本,用著細毛筆,沾瓶裝的墨水,仔細的記錄筆記。
那人憂心道:「那生產蒸汽機槓桿錘的廠子,能需要我們這麼多人?」
哪怕最近收到總部的通知,號召全廠學
和-圖-書習五壯士精神的活動,也沒有引起好的效果。
「兄弟工廠們比我們做得好,這讓我感到了恥辱!我很恥辱啊,連飯都吃不下。」
這就是為什麼西方國家懼怕中國模式的原因。
北平府。
還未正式進入十五世紀的時代。
朱高熾嘆了口氣。
不過中華重工不講這套,沒有形成這種風氣,顯得要更大氣些,追求的是制度管理。
不久。
相反。
所以朱高熾並不擔心工業化在北平的發展速度。
太多的不解。
沒有了解過紐克門蒸汽機和瓦特蒸汽機,也沒有真正了解過那個時代的知識。
但這是大明。
空調,洗衣機,電視,手機,汽車,發電機,發動機……國產定型機,國產印染機,各類的國產設備。
許多人甚至認為只有出現了橡膠技術,保證了氣密性,才能發明出蒸汽機。
「從中華重工指導目標來理解產業升級會遇到的問題,你們才能得到清晰的認知。」
「他家裡廠子近,去了新的工廠,離家就遠了,他肯定不高興。」
在有的時代,道德是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
「產業升級的意義巨大,特別是新的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出現,例如刀具廠各類提高生產效率的新機器。」
制度有冷冰冰的,也有充滿了溫馨的。
刀具一廠。
廠長激動的說道。
他們掉轉頭,開始撿起了貿易保護,這個當年他們最痛恨英國,痛批英國的方式。
而瓦特蒸汽機的核心部件,卻是用最簡單的生鐵製造,並不是
和圖書當時最好的材料。無論是他們的智商或者情商,都要超過那些人,缺的不過是對後世社會的熟悉。
「這九百人可以建設更多的工廠。」
要知道二十年前。
最早的一批管理者,許多人止步在半路上,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跟上了中華重工的發展。
當然沒有指望達到後世的高度,甚至二十年內,能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才是朱高熾的目標。
例如蔡文、馬林、嚴中正這些人。
那人露出鄙視的眼神。
誰敢想只二十年。
這些工業機器可都是外國品牌牢牢佔據國內市場,世界上也是如此。
刀具一廠很快舉辦全廠工人大會。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追求。
從大寧回來后的朱高熾,召集了許多高層管理者,進行一場內部研討會。
分配社會資源生產模式,這個手段的威力實在太大了。
「原來需要一千名精湛手藝的工人完成的生產任務,現在只需要一百名合格工人就能完成。」
現在大明的蒸汽機,有的部件用了五煉鐵,有的部件用了九煉鐵,有的部件根據需要使用的生鐵,從使用壽命上來看,反而比瓦特蒸汽機更先進。
「不是因為我被警告了,而是因為兄弟工廠們的兄弟們怎麼看我們刀具一廠!」
產業升級自然會遇到很多很困難的問題。
他們聽說要調去新的工廠,好像是專門生產蒸汽機槓桿錘的廠子。
他們從商人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肯定是想不通這個問題的。
只半個月,刀具一廠工廠風氣下滑的和圖書厲害。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技術,實際上是對世界歷史上原有技術的總結和改進,沒有質的變化。
所以對於這些困難,朱高熾只需要使用老辦法,繼續優化調節社會資源社會分配。
中華重工的宣傳程度越來越強,同一片土地上,同樣的聲音出現的越來越多。
「唉。」
……
調研司自從成立以來,作為新生的部門,很快就成為中華重工的核心職能部門。
只國內的一家叫做遠大的企業,連美國國內的空調市場占額就高達了百分之四十!
國外工業商品的市場份額,逐年被國內工業商品取代。
朱高熾沒有打算返回大寧,他在大寧的意義並不大,相反在北平坐鎮更有利。
那麼這個缺點就不是缺點了。
他們對大明熟悉即可。
按照小王爺的話說,調查收集產業信息,為產業升級提供詳細的數據。
密雲分區。
許多高層管理者臉上露出迷茫。
「該廠學習五壯士精神活動施展工作不利,工人們懷有意見,導致工廠風氣散漫,作為工廠負責人視而不見,沒有主動解決問題,更沒有主動關懷工人們的心理建設,可見該廠負責人脫離工人階級,沒有發揮主動性,不具備責任感……」
至少這些人是靠著才能走上的工作崗位。
原來有四百余名工人,專門用來生產軍刀,完成軍工聯合辦分配的訂單。
「這就叫做產業升級。」
「就算有這麼多機器工廠,那也豈不是和我們淪為一樣處境的人也越多,你自己想想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