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哭泣在地的弟弟
朱高熾只能從將軍裏面挑選帥才。
「生哥兒,你呀,就喜歡看這些。」
「諾。」
陳賢需要穩住燕山三衛。
「哥?」
不包括郊區,從應天府的東門到北門,需要夏天的白晝和一匹好馬才能辦到。
十三歲的少年滿不在乎,他的心中對世界還充滿了好奇。
不但有北平的支撐,還成為金州與北平的物資交流的中轉站,並且又連接運河。
一名才十三四歲的少年,跑到一名老兵身後,少年的個頭很矮,腦袋比較大。
官員看見幾名熟人在街道相遇,互相行禮溫溫而談,他滿意的收回了眼光。
這些三十來歲的官員,可謂成長在大明旗下,讀中華聖賢書,通中華文明之道。
唯獨燕王朱棣,他是帶領過大軍出征,並且從來沒有失敗過的大元帥。
整條街道上乾淨無比,準確的說是整座城都很乾凈衛生,包括公共場合。
弟弟也嚇住了。
戶門外是整齊的樹木,顯得美觀,給街道生機勃勃,也能供人乘涼。
直道的深處,有許多的副街。
朱能忍不住捏起拳頭,「屬下未帶領過大軍。」朱能最後還是放棄了心中的衝動,如實的說道。
第二日一早,中年人就離開了家。
畢竟中原的人都說此人厲害,而且此人這麼久還能活的好好的,那一定是有大本事的人。
「你需要多少人?」
「其實我也想去北平看看。」
「奇了怪了,難道船上坐的是燕王?」
「這有啥稀奇的?」老車夫笑了笑,自家的少hetubook•com.com爺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
……
大明立國抵近三十年。
房屋裡。
「北平可不是好去的。」
無非是好好讀書,多學道理,立做人之道,不枉聖學。
數來數去,目前最合適的人物,竟然只有眼前的朱能。
馬車上坐著一名官員,三十來歲的年齡,正是最富強的年紀,是朱元璋打造的官員階梯。
「哥。」
大哥是御史,去北平自然是要督查地方,可北平的凶名在外,年輕人不願意大哥犯險。
但這是在普通人的眼中,如果那些貪贓違法的官員遇到他,會嚇得面如土色。
透過車窗打量著街道的場景,彷彿在尋找著什麼。
中年人無奈的嘆了聲,「練子寧雖然在這麼做,但是他說比起北平的發展速度遠遠不如,其中到底是何原因,他至今沒搞清楚。」
天津越來越熱鬧。
新軍,朱高熾準備交給朱能。
朱高熾坐船從旅順抵達天津,卻沒有急著回去,而是呆在了天津,所有人都摸不透小王爺的心思。
中年人沉著臉,不快的說道:「我是大明的官,監察天下之清明,天下就沒有我不好去的地方。」
張玉目前還不能完全放心的使用。
朱高熾反問。
中年官員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拉著他的手囑託:「讀書不一定要做官,能懂世間道理才不枉走這一遭。」
聲望就是一切。
年輕人大急。
「北平是大明的北平,我如何去不得。」
年輕人找著理由。和*圖*書
王府衛隊沒有別的職能,他們負責「王」的十步之內。
這是苦事,可到底也讓兩兄弟有了口飯吃。
傍晚。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朱能會背叛自己,那就不是朱能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原因。
在應天府外的碼頭,幾十名衛所兵,有的穿著補丁的衣服,茫然的呆在人來人往的碼頭。
有人說她自己跟人跑了,也有人說被人拐了,在某處河船上看到過她。
官員的眼睛炯炯有神。
中年官員搖搖頭。
有為人們提供茶水的茶攤,吃飯的食鋪,地面上都很乾凈,包括進城的馬車騾車,牲畜都會掛上糞兜。
這就是北境的現狀。
「確定。」朱能堅定的說道:「士兵人數多了,說不定會嚇跑他們,只有人少,他們才不會猶豫,一戰定乾坤。」
中年官員聽到耳邊的疑問,臉上露出微笑,看來朝廷的同僚們勝了一籌,燕王還是不敢亂來的,對自己這回的差事更有了些信心。
在最西邊是老將軍宋晟,此人獨當一面,穩固大明西部。
道路用磚石和石頭鋪設,遇到河流時,則會有牢固的石橋保證人們的通行。
朱高熾忍不住笑了笑,「整個北平帶領過大軍的,只有我的父王,以前還有個潁國公傅友德,不過此人已經不在了。」
兩兄弟在院中秉燭夜談。
「養了哈刺兀海這麼久,不知道他拉攏了多少人,就趁他來的時機,把那些有野心的人全部消滅吧,還草原和中原一個寧靜。」
人們的面和_圖_書色白而紅,和內地多數人一樣,這是健康的標誌,頭髮打成髻用網罩住,戴上各樣的帽子。
「軍工聯合辦從熟部得知的消息,以哈刺兀海為首的敵對勢力蠢蠢欲動,大有趁著王爺離開北平的時機入侵大寧開平。」
那麼在北邊,晉王帶領過大軍,但是沒有功勞,頂多隻能說有苦勞,更不用說他以前的輔佐大將軍也不在了。
「好啊,都來吧。」朱高熾輕輕的說道。
朱高熾雙手一拍。
「屬下只要三營新軍。」
一輛尋常的馬車行駛著。
中年人面色平靜。
被兄長教訓了,年輕人解釋道:「可燕王府不這麼認為啊。」
這回,都察院出手,為中年人安排了幾十名衛所兵,在應天府外匯合。
朱能雙手抱拳不在遲疑。
「是我們大明啊。」
終於。
無論是哪種,他們這些老實巴交的衛所軍戶們都無能為力。
在開封靠近大名府一帶的運河,他們的船碰到了王船,掛著燕王的旗幟,兩艘船相遇而過。
許多人認為此人能帶領他們恢復往日榮光,重新征服中原。
朱棣離開北平時,把北平的權柄留給了朱高熾,包括王府衛隊。
這位北平長久宣傳下來的台吉,名聲大,不光北平人人聞名,草原上更是聲名赫赫。
中年人嘆了一聲,沒有繼續教訓弟弟。
「哥。」
「我與練子寧交談過,北平很富裕,百姓們很安寧,這份安寧不應該被打擾,但也不應該控制在野心人之手裡。」
……
年輕人匍在中年人和_圖_書的膝蓋上大哭,「就不能別的人去嘛,非要兄前往北平。」
中年人坐在板凳上,摸了摸弟弟的肩膀,「我多年出差辦案,幾年未見,你長大了。」
房寬要留在大寧。
「大哥。」
「好。」
「練大哥不也是在應天府辦工廠嗎。」
他老子年紀輕輕的就病逝了,母親進城賣自己織的布失了蹤。
每過一段距離,就會有宏大漂亮的牌坊,用石頭修建而成的,和地面鋪設的磚頭一樣。
「我要去一趟北平。」
他們等的人來了,官員很和氣,他們乘坐漕船北上。
「你娃子到了北平,莫亂跑懂不。」老兵隨後交代道,臉色緊張的說道,「這回去北平可不是好差事,鬧不好要命。」
他曲著腿,捧起老兵腰間的水袋,仰著頭喝起來,老兵和其餘的人閑聊,動也不動的,免得衛所里的娃子嗆住了。
朱高熾想起了這位自己親手推動聲望到無以復加的台吉。
朱能看著小王爺,等待他接下來的吩咐。
車夫是家裡的老僕。
「哈哈,這些日常之物啊。」中年官員非常的溫潤,猶如玉般的君子。
牆面上猶如奶質的白色牆壁,看來像光滑的白紙,地板用很大和很平的方石鋪成。
年輕人露出苦笑,「弟不敢比兄。」
「哈刺兀海?」
娃子是家裡的老大,補了父親的位,來到衛所當正丁,他在衛所吃百家飯的弟弟,成為了余丁。
當朱棣離開了,北境除了西部的宋晟之外,就沒有了率領過大軍並且沒有敗績的統帥。
就像一和*圖*書條直線。
「來年的科道可有信心?」
中年人向弟弟交代了許多。
他明白了兄長為何突然回家,這是交待遺言啊,年輕人「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十五匹馬可以并行,令人震驚的道路,彷彿看不到盡頭,兩側的門廊,下面有各色的店鋪,豐富的商品,見證了生產力的富足。
雖然北平開始試著織造羊毛,而且北平有大量廉價的羊毛,但是南方的紡織品仍然是主流。
娃子家運道不好。
應天府的大道很直很寬。
牌坊後有許多的房屋,一般有三道門,中間是大門,其餘的要小些,但極其的協調。
丘福要控制密雲,以石匣營威懾開平和大寧。
一名讀書的年輕人,向突然回家的大哥行禮,那名中年的官員扶起弟弟。
「確定?」
這也是他突然回家一趟的原因。
到底是不是無法判斷,但是遠處看的時候,身影是很像的,正被人抱著呢。
這輛馬車離開了應天府,順著這條直道一直走下去,平坦是這條道路的特徵。
哪怕經過山坡也是如此。
「朱能啊,你這些年的成長我看在眼裡,我對你有信心,你對自己也要有信心,該擔起責任的時候,不要躲避責任。」
「我不去,讓別人去,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中年人搖了搖頭。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打仗也是如此。
陳亨和唐雲必須留在北平,有他們二人在北平控制槍杆子,朱高熾才敢逗留在天津。
朱能大步走進朱高熾暫時居住的宅院,帶來了北方的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