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太上皇:德王德才兼備,朕欲以太孫許之
剛要說話,突然聽到殿門口一個聲音傳來。
夏守忠拿著聖旨站在大殿台階之上。
其五,裁撤京營,設五軍都督府,十二團營,羽林衛,可調選各地駐軍,分別統籌整改京畿各營,以策應都中防衛。
「皇上聖明,臣等願肝腦塗地,以報皇恩。」
慶隆帝在這個事情上是多有猶豫的,要不然也不會第一時間就把幾個皇子,關進了宗人府,這算得上是一種保護。
慶隆帝看著下面的文武百官,不由的會心一笑。
其五,設稅務司與督察院,督察大周境內各類稅務,凡有私設名目斂稅者,皆在其督察範疇之內。
「齊王、秦王、漢王狂悖,與義忠親王謀逆之舉多有牽連,請皇上示下。」
然有曹真、水溶之流,身居勛貴要職,不思為大周謀萬世基業,貿然興兵作亂,壞我大周風氣。
都低著頭不看慶隆帝,用腳後跟想,也知道他這會的臉色不好看,大權在握剛開了一個頭,就來個分權的,叫誰心裏不難受。
「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不孝子孫禍亂朝綱,望皇帝顧念血脈之情,減等降罪,以全父子親情,另有德王德才兼備,朕欲以太孫許之,以固國本,皇帝自慮之。
任京營副節度使柳芳為五軍都督府總督,任京營風字營統領陳定方為十二團營總督,任龍禁衛統領吳懷安任羽林衛統領。
欽此。」
群臣山呼海嘯之後,夏守忠那沒卵子的獨特聲音響起。
而任命的人,也都是慶隆帝這麼多年悉心沉澱的私活,一朝盡出,朝堂上下無不是感到震驚,改朝換代就在今日。
但是這個時候上位,真的有點讓自己措手不及,還有那德王府還沒有正式居住,就要又要重修了,太子府的制式可不一樣。
另太上皇有旨,朕自當從之,今冊封德王為太子,改德王府為太子府,另遷居東宮以助朕處理政務,望你日後勤勉,不可肆意妄為。
「和-圖-書荒唐,太子儲位事關國本,豈容你推辭,身為大周皇子,應當為朝廷、為朕分憂,竟敢如此推脫,罰俸一年。
「准奏。
怎麼相處,反倒是有些難了,等太上皇駕崩之後再說吧。
其六,改舉內閣制度,凡入閣為輔臣者,須有皇命方可入閣,任期四年,連任兩屆非皇命不可連任。
爾後,京營節度使牛繼宗出列,今日他的穿著是一身軟甲,外面罩著麒麟袍,走到大殿中間,行了大禮。
「臣夏炎奉旨。」
「起來吧,現在還沒有正式冊封,別亂說話,以後所有人都要更謹小慎微,萬萬不可給本王惹事,若不然法不容情,休怪言之不預。」
曹龍象有點鬱悶,這就是玩我嘛。
「兒臣年幼,自認無力承擔儲君重擔,還請父皇憐憫。」
然後就進了書房,現在上位太子,多少有點打亂節奏,但是既來之、則安之,現在自己的皇帝老子正在興頭上。
列兵有功者,可由所在駐軍推薦至兵部,擇優進大周皇家武備學堂治學,可依據治學成就評級,優者授官。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再不接旨,恐怕就要出事了,
以上所有舉措,品級、定員由現內閣大臣、各部尚書磋商,期限一月,交由朕定奪,推行天下。
聽到皇帝接旨之後,戴權就離開了。
……
「准。」
其二,改國子監為大周皇家政事學堂,所有會試錄用舉子,入學堂治學兩年後,再進行殿試,按現有殿試製度授官。
自當修身養性,寄情于山水之間,自此之後朝中軍政要務皆有皇帝一言可決,朕望諸位臣工一如既往幫扶大周綿延萬代。
以後全部都是皇室說了算,別找我逼逼了,另外三個皇子都有罪,可以輕點處罰,但是你得封曹龍象為太子,皇帝你自己掂量著辦。
我他媽心態崩了啊,也不問問自己願不願意當太子,雖說齊王、秦王、漢王論罪,能有資格當和_圖_書太子的也就自己一個。
「起來說話,牛愛卿所奏何事?」
「臣等奉旨。」
「臣等聽旨。」
這算是皇家的內務了,但是一下就把三個皇子一網打盡,好多老臣都想起了老義忠親王謀反一案,當時也是宗室大亂,才有慶隆帝的皇位。
能來上朝的級別都不低,大家都很清楚牛繼宗要說的是什麼事情,慶隆帝抬抬手,面上表情肅穆。
何為臣哉?」
宗人府、刑部、兵部、大理寺、督察院五部聯合,徹查此案,如今天下承平,大周海疆遠拓萬里,此乃朕之幸也。
「皇上聖明,臣等定盡心竭力,為皇上驅使。」
任刑部尚書毛文舉為督察院都御史,任……」
宣旨。」
「諸位愛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唯有大周強盛,方可保黎民百姓萬世太平,方可保我大周綿延萬代。」
……
……
然爾等中有賊人不思黎民百姓疾苦,欺壓百姓者有之,魚肉百姓者更有之,收受賄賂、貪贓枉法者亦是不少。
「嬪妾參見太子殿下。」
「詔曰:朕天命承運,御極甲子,全賴臣工之助,得以政通人和,退位九年,皇帝恭孝朕心甚慰,然朕已耄耋之年。
皇帝也是一樣的。
「臣等遵旨,參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另兒臣以為,父皇正值春秋鼎盛之年,太子儲位立之尚早,目前當務之急,是兒臣三位皇兄之事。
一些人的心思又開始活絡了起來,這些年二帝當空,不少人靠著左右逢源撈取了不少好處,現在太上皇這麼橫插一手,恐怕又要有些事端了。
「有事奏來,無事退朝。」
這時,忠順親王站出列。
「臣遵旨。」
另大周所有從四品武職及以上升遷之時,需經大周皇家武備學堂治學一年,從六品武職及以上升遷,入各省武備學堂治學一年,方可升遷。
然其未成年,且朝中事務繁雜,各司衙門履新頗多,冊封大典待其完hetubook.com.com婚之後,再行舉行,諸位臣工多從旁協之。」
慶隆帝一口氣任命了三十幾個四品以上的大員,整個基本上把空缺的高層職位全部任命一空,壓根就沒有留下空位。
另有二十一人被捕,但曹真潛逃,請皇上下旨天下緝捕,另請有司衙門徹查潛藏餘黨,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皇上,臣有本奏。」
空氣中瀰漫著尷尬的氣氛,曹龍象知道不能等,也等不起,只能自己先開口,皇帝要是開口封與不封自己都遭罪。
「諸臣聽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思天下之變局,東有倭奴崛起,西有洋夷東窺,而我大周應順應天時,應圖變以對。
「皇上,昨夜義忠親王曹真,聚兵造反,北靜郡王水溶及勛貴大臣,有三十七人從逆,其中水溶及十五人被誅。
其實自己手頭人已經不少了,林如海已經是吏部天官了,看得出慶隆帝也在為自己鋪路,但是被咸寧帝這麼一鬧,好些事情不好辦了。
大臣聽到旨意,都有點想罵娘,今天這震驚的次數太多了,就是首輔夏炎也有點覺得懵,之前在一起商量的時候,可沒有說要冊封德王為太子啊。
「父皇,承蒙皇爺爺錯愛,建言父皇封兒臣為太子,但兒臣一是尚未成年,且頑劣不堪造就,特請皇爺爺收回成命。
最後匯成了一句話。
被點名的幾部首腦,跨出隊列,行禮領旨。
慶隆帝經過這麼一鬧騰,也沒有再說太多的事情,又聽了百官參奏的一些事情,處理完,就宣布散朝了。
而且算是大權在握了,難免要清算一些咸寧舊臣,咸寧帝匆匆把自己推上去,不外乎就是讓自己幫他護住一些人。
艹,慶隆帝這才算是真正親政當皇帝,風光無限的時候,咸寧帝就來了這麼一手,把自己推上太子之位,這明顯是上眼藥啊。
朕身為其父,當以身替之,當發罪己詔,以告誡世人,但其死罪可免,活罪難
和圖書逃,降其三人親王爵為郡王爵,圈禁宗人府,以觀後效。
「朕信任各位愛卿,也相信諸位都是愛民如子,既如此,眾位愛卿可願與朕共同攜手,將大周建設的繁榮茂盛。」
「太上皇有旨。」
兒臣以為三位皇兄是受奸人所惑,有心之人蒙蔽,才有此一事,望父皇念在父子親情,饒恕三位皇兄,兒臣銘感五內。」
「既如此,我等君臣一心,定可創下一段佳話,朕有幾件大事要諸位愛卿齊心協力襄助,望諸位莫要負了皇恩。
曹龍象懵逼了,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這兩年跟咸寧帝,和慶隆帝聊天的時候說的,沒想到在這個檔口推出。
大勢已定。
最最重要的是,自己以後可是要被萬眾矚目了,這是紅樓夢啊,還有那麼多知名女人沒到碗里來,真操蛋啊。
勤政殿,百官站定,監察御史拿個小本本開始記錄缺席,和有交頭接耳的人,但是今天大家格外的安靜。
「諸位愛卿,朕自登基以來,大周萬萬子民如千均重擔壓在心中,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啊。
為大周國運昌隆,朕絕不姑息,所有從逆之人,罪加一等。」
不由得想起夏炎,和咸寧帝與自己三人密談的場景,夏炎可是瞠目結舌,再看曹龍象時,多了幾分思量,和戒備。
首輔夏炎跪拜了一下。
現如今慶隆帝也是遇到如此境況,平日里比較能說的大臣都閉上了嘴,要看這個銳意改革的皇帝如何處理。
「父皇,兒臣有話說。」
其四,設鹽鐵二司與戶部,統籌鹽鐵專營之事,清理大周所管轄之內非官營鹽鐵之事務,以護我大周萬全。
「哦,龍象兒,你之意思是不願意當太子?」
曹龍象哪都沒去,直接回了永福宮。
內閣大臣是一個沒有動,但是大家都清楚,早晚的事情。
與老大高度保持一致,才是生存的王道。
緊接著所有大臣都開始行禮。
見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慶隆帝抬手說道。和*圖*書
首輔夏炎聽到慶隆帝這樣說話,頓時就站不住了,趕緊帶頭跪下,其他人見首輔跪了,也跟著跪了。
「皇上,臣有罪。」
齊王、秦王、漢王,不修德行,擅交匪類,行逆反之事,本欲國法論處,然太上皇年歲已高,不忍皇子命隕。
……
又是一聲聲高呼,慶隆帝抬手。
這次整改所出的謀略,基本上都由他所建言,現在三個皇子全進了宗人府,唯一剩下的獨苗就是他。
其一,重開武備科舉,分府、省、御三等舉制,層層進取,建大周皇家武備學堂,凡御試中舉者可入學院進學,學制三年,制滿授從七品武職。
換好衣服,就去了東暖閣求見。
欽此。」
自己的皇帝老子總不能把自己踢下去,將來再生小號不可能爭過自己,但是自己低頭服軟的動作必須要有。
「兒臣遵旨。」
夏守忠宣旨完畢之後,為首的內閣大臣,和勛貴跪在地上一下都沒有反應過來,這些東西壓根就沒有經過朝堂商討,直接就宣旨了。
一進門,賈元春帶著人就子啊門口迎接。
夙夜憂嘆之餘,唯恐天下不安,只能兢兢業業以報天下臣民之恩德,朕自以為上敬蒼天祖宗,下愛百官黎民。
「因朝堂空虛,缺額少員,任禮部司務宋廉為大周皇家政事學院院正,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林如海為吏部尚書,任京營節度使牛繼宗為兵部尚書。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時候,得分清大小王才是。
「臣牛繼宗有奏。」
「臣奉旨。」
咸寧帝這一套玩的溜啊,大意就是老子幹了幾十年皇帝了,退休這幾年皇帝乾的也不錯,你們好好支持他吧,老子要好好的退休了。
不過想想也是,此時正是時候,國庫充盈,又有義忠親王作亂,朝堂正是空虛之時,反抗力度也是最弱的時候。
其三,設教化部,統籌大周省、府、州各級學堂管理,推行大周教化之職,無論官、民所辦之學院,均在其統轄範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