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東海屠
第四十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
崩崩崩!!
回頭看向城外,伴隨著震天的喊殺。
鐵騎翻飛。
劉仁願大駭之下,急命薛紹義和其他將領,率一千人去平亂。
這兩個原本是戰友的人,卻成了宿命之敵。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戰場上哭喊失敗的聲音越來越響,如瘟疫一般,不斷積蓄,擴散。
這聲音,是被叛軍打壓,無處可發泄的怒火。
在冬天里,這些世家和地主,可是乖巧的很。
高句麗失敗的消息,成為壓垮叛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唐軍中,由黑齒常之率領的八百府兵,精準的把握到了敵軍的破綻。
「落!」
半島三國之中,以百濟和新羅的水師最為優秀。
唐軍的玄甲精騎,從敵陣最脆弱的地方突防而入,直插沙吒相如布在饑民之後的兩萬精銳。
「大唐以蘇定方為總管,攻入高句麗……」
熊津江上,最後一艘高句麗人的船,緩緩沉入江中。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
蘇大為所率之部,乃新羅金仁泰手下七千新羅兵。
數百名高句麗兵卒俘虜,被馬上的唐騎驅趕著,投向百濟人的軍陣中。
伴隨著黑齒常之斬下沙吒相如的軍旗。
右邊,折衝府都尉王孝傑。
高句麗人的弩弓雖勁,威力雖大,但上箭緩慢,移動也不及騎兵迅速。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劉仁願身子一晃,瞪大著雙眼,緊盯著蘇大為那桿大旗,嘴裏罵道:「小混帳,再晚些來,本將簡直……簡直……」
而且王孝傑對戰場嗅覺極為敏感,帶著這支八百人的唐軍輕騎,繞著戰場飛奔,並不深入,而是不斷射向敵軍精銳聚集處。
卻在這個關鍵時刻……
新仇舊恨,名將宿敵,在此決戰。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其中百濟因為常年與倭人交流貿易,水師最強。
只不過,高適還有數十年後才生出來。
此時人多,反而是一種束縛。
黑齒常之與沙吒相如,既是舊識,又是朋友,以及軍中上下級。
亂箭穿空。
混亂的戰場中,自蘇大為所部軍陣中,突然響起激揚的戰歌——
從大船上放下許多小船,沿江而上,蟻附攻擊高句麗人的船。
「陌刀進!」
天地間,殘陽如血。
簡直什麼,劉仁願沒說。
刀光如雪,滾滾向前。
火勢蔓延極快,轉眼就襲卷了數個街閭,並向著城門方向捲去。
而在戰場南側,更猛烈的大戰驟然爆發。
高句麗,是有水師的。
幾乎同一時間,婁師德部的重甲騎,也狠狠向著叛軍插去。
誰也沒想到的意外發生了。
究竟是蘇大為帶來的援兵,能擊敗眼前近十萬的百濟叛https://www•hetubook.com.com軍,還是陷入鏖戰,又或者是唐軍落敗?
叛軍人數雖多,但也正因為人多,反應和變陣,不如騎兵迅猛。
隆隆響聲里,數千武裝到牙齒的唐軍鐵兵,在阿史那道真和蘇慶節的率領下,狂奔而出。
除了焚燒掉的一些,鑿沉掉的一些,大部被唐軍所擄獲。
在泗沘城下,崔器部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奮力揮動陌刀,如牆而進。
泗沘城攻防戰時,因為大唐水師來得太快,將其全部堵在港口中。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最後,一桿「蘇」字大旗,躍入陣中。
「斬!」
同時,從熊津港方向,伴隨著蒼涼的號角聲,伴隨著傍晚的餘暉,大量唐騎突然躍出,繞過泗沘城,向著百濟叛軍衝去。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百濟若勝,則唐軍勢力徹底被趕出大海,百濟將重回扶余王族的手中。
熊津江上,一艘艘高句麗人的戰船被焚燒,被唐軍蟻附而上。
出於戰場直覺,崔器敏銳的捕捉到了戰機。
無數飛石,火箭,向著叛軍后陣灑去。
此時傳來的《無衣》,毋庸置疑,定是唐人才會唱的,乃是大唐府兵軍歌。
百濟人的戰船雖不如唐軍水師的樓船高大,但在熊津江來回更加靈便。
重重一掌拍在城牆上。
那裡,一堆叛軍看著與尋常無異和圖書,實則整個叛軍的軍令,都是由此處發出。
百濟叛軍原本嚴整有序,各司其職的軍陣,一時動搖。
硝煙衝天而起。
此番高句麗想與百濟聯手攻陷泗沘城的唐軍,對唐軍的水師,自然也有一定的遏制方案。
整個戰場,到處是狂奔的叛軍,茫然如行屍走肉四處亂躥的饑民。
泗沘城上,唐軍戰鼓轟天。
泗沘城的劉仁願,終於放下了保守的想法,將唐軍精銳盡數壓上,要畢其功於一役。
弓如霹靂,箭如飛蝗。
王孝傑神射,他手下皆為輕騎,皆為軍中擅射的高手。
饑民倒卷,反倒沖亂叛軍自家陣腳。
鼓聲震天。
也是對唐軍援兵到來的振奮。
大唐成立四十余年,軍歌倒是未曾統一。
但高句麗的水師,也是其軍力極其重要的組成部份。
在另一個時空里,兩人同時反叛大唐,掀起轟轟烈烈的百濟復國之戰。
劉伯英率水師來后,一直在用百濟人的船在訓練水軍。
自周留城而來的一萬余百濟精銳,與蘇大為所率的七千精騎,如兩個鋒利的箭頭,狠狠碰撞在一起。
一時無法對王孝傑部做出有效的殺傷。
在發現高句麗人的車弩后,重點壓制對方的車弩部。
「蘇將軍!」
饑民四處亂躥,鬼哭狼嚎。
箭手射速快,騎射移動快的優點,被王孝傑部發揮得淋漓盡致。
雙方都像是輸紅眼的賭徒,將全部的籌碼壓上。
不管什麼和*圖*書饑民,不管叛軍精銳。
大旗之下,一員唐軍大將,身著明光甲,手執馬槊,騎著神駿如天馬的龍子,率著數千精騎突入叛軍陣中。
但眼下的情況說明,高句麗人的圖謀失敗了。
「代都督!!」
咚咚咚~
後來有一首歌,曾一度做為大唐府兵的軍歌,乃是高適的《燕歌行》。
除了漢初劉邦做的大風歌外,歷來被漢家軍人用做軍歌。
這些小船十分勇猛,仗著船身靈便,在江水中來回穿梭。
「起!」
趁著叛軍軍陣動搖,從薄弱處破防,直插向叛軍腹心。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左面,熊津都督府,代都督蘇大為手下,折衝府都尉婁師德。
胡無人,漢道昌。」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唐軍揮師二十萬,攻打平壤!」
從熊津江口,大唐的戰船已將出海口堵住。
無數的火箭、火龍,噴向高句麗人的戰船。
百濟故土,皆為唐土。
「敗了敗了!」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叛軍軍陣,轟然崩碎。
泗沘城的大門,伴隨著唐軍怒吼的口號,徐徐打開。
沉寂的泗沘城頭,數千唐軍齊聲高呼。
因為前方的饑民,已經反卷回來。
有用漢樂府《大風歌》的,也有用《秦王破陣樂》,還有用《無衣》。
此時城中起火,必然是泗沘城內有敵人的內應。
《無衣》是詩經秦風中的名篇。
但他死和*圖*書死揪著自己頷下的大鬍子,臉頰肌肉顫抖著,顯示出內心極為激動。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還有一軍,乃是百濟降將黑齒常之。
泗沘城中,突然升騰起烈焰。
這場泗沘城的攻防戰,在此時,突然進入終局。
但在此時此地,黑齒常之早已投效蘇大為。
眼看著高句麗人的水師落敗,只是時間問題。
唐軍陣里,旗上懸挂起高句麗大將頭顱,並扔出無數高句麗人的衣甲。
城頭,阿史那道真、蘇慶節、薛紹義、徐世傑、衛滿夫、牛火旺等折衝府都尉,一齊發出喊聲。
「援軍至矣!」
熱血迸灑。
若是劉仁願等人此時擁有上帝視角,可以從高空向下俯瞰,就會發現,整個戰場局勢大變。
如天崩地裂!
當此時,諸軍戳力向前,擠壓,再擠壓叛軍的空間,把數萬饑民給逼回去。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敗了敗了!高句麗敗了!」
劉仁願轉頭,向著城頭一側聲音嘶啞的吼道:「擂鼓!!」
夕陽緩緩沉入地平線。
大唐若勝,則百濟這個名字,將徹底從歷史抹去。
劉仁願眼中殺氣一閃。
甚至就是本地的地方門閥反了。
沉重的牛皮戰鼓,被唐軍力士奮力敲響。
隨著唐軍主力出城。
隨著蘇慶節及阿史那道真率領三千唐騎沖陣。
而且唐軍還發動悍不畏死的火攻。
敵將,沙吒相如,正在陣中。
給壓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