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天人五衰
第六十七章 至強(上)
「信在此。」
他們的可汗,成為大唐的臣子。
也滋長許多野心家的野望。
大總管,自然是蘇定方。
只是出兵之前,包括天皇李治在內,大唐朝臣誰也沒有想到,蘇大為居然這麼能打。
周邊四夷,從沒有一個國家,能佔大唐的便宜。
「呵呵。」
「不是,阿彌,我看你神色凝重,是出什麼事了嗎?」
至少第一時間令吐谷渾各部落看到希望,不要倒入吐蕃人的懷抱。
為自己的帝國,樹立了一個爭霸兩百余年的大敵。
「此事不要同任何人說。」
首先,這意味著在河西,在酒泉、甘州、肅州,乃至武威鄯州一帶,唐軍的防線已經穩固,不用擔心論欽陵手裡那支吐蕃大軍的攻勢。
「一時走神了,各位勿怪。」
蘇大為目光掃了掃,耳朵微動,確定自己低聲不會傳開,這才道:「在酒泉我見大總管時,他的氣色極差,據大總管說是當年烏海之戰,一千破吐蕃副相論莽熱泰八萬人,之後中了高原瘴氣,身體大不如前。」
「大總管親自領兵,到邏些了。」
其次,蘇定方既然親自領兵來,無疑是戰機已經成熟。
諸將都是嘆息:「大總管為大唐軍神,一人擎起大唐半壁,吐蕃未滅,他是不肯休息的了。」
真等四年後,黃花菜都涼了。
「是道真!」
他來吐蕃都打了快一年半了,後續援兵才姍姍來遲。
停了一停,蘇大為嘆氣道:「老師年事已高,多年征戰又一身傷病,原本身體就病篤,此次不顧身體,居然和_圖_書親自領兵來邏些與我們匯合,我擔心……」
阿史那道真伸手入懷,從甲衣縫隙里取出一封信,上前兩步,雙手呈給蘇大為。
無論是東西突厥,又或者是遼東高句麗。
而派蘇大為為前鋒,率的兵力不多,又可以迅速反應。
這是把薛仁貴當蘇大為用了。
安西四鎮數度易手,西域諸國,有時向吐蕃稱臣,有時向大唐稱臣,再難出現大唐獨尊。
「愁悶?」
此後數十年,唐兵都忙著收拾殘局。
「放下了,早放下了。」蘇大為咳嗽了一聲。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所有人都驚呆了。
但吐蕃,是如今大唐秩序最大的挑戰者。
安文生在一旁好奇的問。
可以說,正是大唐在吐蕃崛起這個最關鍵節點上,一時疏忽,沒能及時將危險扼殺在搖籃中。
讓蠢蠢欲動的西域諸國,也看到大唐的意志堅決,不要再生亂子。
蘇大為更是臉色一沉:「何人在營中騎馬!」
不過來了,總比不來要好。
王玄策更是直接抱拳道:「大總管既然快到了,消滅吐蕃,畢其功於一役,正當此時,總管何故愁悶?」
時間與時機,有時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也是,就算表面不說,這心裏的事可是瞞不了自己。
「總管,總管,你在想什麼?」
王玄策吃了一驚。
「大總管來了。」
府兵雖然開始衰落,但虎死架不倒,餘威仍在。
而蘇大為也沒有想到,平叛主力軍會這麼遲緩。
蘇大為看向他,阿史那道真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神色閃過一抹不自然,避開他的眼神,走上來叉手道:「見過總管。」
大唐也不過多撐了幾十年,哥倆前後腳走了。
有的成為大唐蕃屬。
但按蘇定方親自領兵的舉動來看,應該是大唐後續援兵到了。
「剛剛收到大總管的信。」
「蘇大總管來了,那說明酒泉至鄯州那邊,防線穩住了。」
不,這不僅是霸道,而是內聖外王之道。
公元670年,大唐總章三年。
蘇大為現在還沒收到關於酒泉那邊傳過來的軍報。
好像直到現在大家才想起來,此次征吐蕃,蘇定方才是大總管。
「大總管他的身體?」
同時與裴行儉爭奪安西四鎮。
蘇大為剛想反譏,忽聽營中軍馬長嘶,有人竟然策馬向這邊奔來。
被封為安樂公,在皇帝宴會下,為群臣獻舞。
或者西域諸國。
薛仁貴大非川之戰,敗得不冤。
大唐派一支大軍,便打到邏些去,一戰滅吐蕃,這種事想都不用想了。
其中戰兵一萬五左右,後勤輜重輔兵大概三萬五。
王玄策敏銳的道。
蘇大為回過神來,發現是李博在喊自己,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自己臉上。
有的,已經被滅國。
那幾年,西域諸國在吐蕃使節的慫勇下,可是頗不安份,叛亂了數回。
阿史那道真掌著斥候營,這些信息和重要軍情要經過他的手。
安文生向他冷笑:「你這人,過去的事熟透了,才能從你身上掉下來。」
這些年,雖偶有反叛,但那和*圖*書些反叛者,無一不懸頭于城門上。
只不過,由於蘇大為太能打,一直帶軍沖在最前面,打得吐蕃人節節敗退,大家都快要忘記了這一事實。
大唐積累的武德和威望,在大非川一戰後,轟然倒塌。
因為騎馬馳過,容易造成誤會。
蘇大為微微一嘆:「我是擔心大總管的身體。」
這是一場還沒出國門,就註定必敗的一仗。
大唐以一個封建帝國,能統制如此廣袤的土地,靠的就是大唐武德充沛,百戰百勝。
「那總管為何愁眉不展?」
一旁的阿史那道真雖沒開口,但看向蘇大為的眼神,也帶著狐疑。
「瞎說。」
可以說是政治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
有的已經融入大唐,成為大唐一員。
一路打到了吐蕃都城邏些城下。
當初朝堂中諸位軍部大佬和李治的定計,是由蘇大為先率一萬軍,以快打快,火速馳援,不令吐蕃將吐谷渾徹底吞併。
蘇定方到了,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裏面的信息量卻是巨大。
真以為蘇大為那種徵召僕從兵,思想改造,迅速轉化為自己戰力,是人人都可以辦到的?
吐蕃比大唐早死個幾十年。
這副凝重的模樣,引得王玄策和李博緊張起來。
更嚴重點,有可能會引發營嘯。
雖然最後都被蘇定方平定,但也嚴重分散了大唐的精力。
而大唐統御整個東北亞,橫跨萬里的龐大疆域,天可汗的榮光,也因與吐蕃爭霸而動搖。
待好不容易把大唐朝貢體系這一路的小弟們重新收拾下來,再看吐蕃,已hetubook•com.com經是不亞於大唐的龐大帝國。
所以在蘇大為這支先鋒之後,大唐真正的平叛大軍十萬人,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
而歷史上四年後,李治封薛禮為邏些道大總管,定的是滅吐蕃級別的戰役,給的兵力,一共只有五萬人。
安文生兩眼張開,精芒閃爍,目光中透著探詢之色。
又或者身死國滅,又或者被押解回長安,獻俘誇功。
軍中,是有規定的。
「只盼這一戰,能徹底平定西面,大總管也可以回長安,好好休養。」
蘇大為搖了搖頭,一目十行看完,眉頭微微皺起。
若按原本歷史,大唐發動對吐蕃人的「大非川之戰」,要在四年後。
就這種寒酸的兵力配置,可想而知,那時的大唐府兵,已經疲弱成什麼樣了。
哪怕大唐是中原恆古未有的大帝國,以唐人的生產力,要迅速出兵平叛,仍有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
篝火光芒里,眼見到阿史那道真的馬被遠處執守的兵卒攔下,對了切口后,阿史那道真翻身下馬,大步向這邊走來。
路途遙遠,這情報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見到的。
大唐就是這麼霸道。
天下洶洶,諸蕃屬國叛亂四起,大唐四面救火,唐軍戰不旋踵。
有些東西,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
當時大唐剛結束對遼東之戰,剛剛滅掉高句麗,正是最虛弱的時候。
若是吞併吐谷渾這麼大的事,並及殺了大唐屬國吐谷渾國主,殺了大唐公主,如此惡劣的政治事件,大唐反應還遲緩,還拖個數年,大軍遲遲不到。
此後兩百和圖書年間,大唐與吐蕃相愛相殺,一直纏到雙方崩潰。
「何事?」
「什麼?」
「大總管信里說的什麼?」
蘇大為仰首望天,默然不語。
所有人一齊向聲音方向看去。
「信呢?」
話不說盡,大家已是明白。
蘇大為被王玄策一問,下意識抬手摸了一下自己額頭,這才發現,眉頭不知不覺竟然緊鎖在一起。
硬是憑著一萬人,打出了十萬人暴擊的效果。
而蘇大為,屬於征吐蕃的前總管,也就是前鋒。
蘇大為微微一怔:「我沒有愁悶。」
在蘇大為眼裡的大唐,此時仍是國力上升期。
到那個時候,吐蕃已經從容的消化完吐谷渾的土地,並且煽動西域諸國叛亂,鼓動西突厥人再次起兵。
有些話,無法對人說。
直到安史之亂后,徹底龜縮為一個偏安政權。
若要教訓吐蕃,須十萬人以上的兵力動員,百萬人級別後勤動員。
唐軍在吐蕃吞併吐谷渾及鄯州后,終於因蘇大為先鋒軍的攻勢,重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算算時間,離那個大限的日子已經……
再無半點可能。
然後再在大非川南麓草原,集合四十萬大軍,以逸待勞,把薛仁貴打得大敗。
大唐仍有餘力,一次發動十萬人級別的滅國大戰。
那無疑是絕了許多心向大唐的蕃屬民心。
在入夜後,除非十萬火急的軍情,否則輕易不得騎馬。
「莫非有什麼變故?」
李博反應稍稍慢一拍,擊掌喜道:「大總管來,那就是快要準備攻下邏些了吧?決戰時機到了。」
歷史上,蘇定方病逝于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