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只能選擇的道路(一)
龔宇就沒有這樣的態度。曾靜的均田地在龔宇這樣的層面看,並無可取之處。因為付出太多,收穫幾乎是負面的。而且還存在一個無法持久的問題。
以綠營消滅滿人,在滿人看來簡直是犯上作亂。可此時造反的首領乃是皇帝弘晝,大家心中不快,實在是不敢說出口來。
到了清朝入關后,雖然八旗軍人數達二十萬,但兵力仍遠遠不足。為了加強對領土的有效統治,清政府招降明軍、招募漢人組織軍隊,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所以稱為「綠營兵」,獨立於八旗軍。
「江南看不起窮人。將軍又不肯在江南大動刀兵,用錢買得大半年安寧也不是壞事。再說佔據揚州與鎮江,光是兩地鹽務就是幾百萬兩銀子。凡是開國,都有開國風氣。難道將軍以為自己手下的兄弟都如滿清這般貪財不成。若是將軍擔心,韋伯兄弟與孔不更兄弟都是識大體的。將鹽務給他們,定然沒錯。」
等霍崇大概把建立煤鐵複合工業體,以金屬工具以及機械設備替代手工勞動,以促進生產力之後。龔宇點點頭,「我對這些一無所知。只是明白將軍所說的發展生產力到底是個什麼意思。若是真能做到,土改倒是真的有利可圖,而不是一廂情願。」
龔宇之前對答時候神色自若,此時終於微微皺了一絲絲眉頭,「將軍,你這……難免太自作多情。本地百姓只怕心裏所求乃是將軍趕緊離開,迎清軍回來。將軍若是真走了,百姓們怎麼會不高興?他們絕不會因此埋怨將軍。」
「我的人馬留在江寧城,難免要維持一條從山東連接江寧城的交通線。原本我並無此想法,一時間竟然沒辦法下決心。」
霍崇發現龔宇對世界的看法又超出自己的認知範圍,趕緊請教起來。
被這三人如此講,霍崇已經下定決心,「哈哈。頂多不能合作,見一見,見一見。」
龔宇在霍崇中間拿出來的簡易地圖上指了指,「將黃河挖開,使得黃河北歸。黃河不適合船渡,乃是天險。只要黃河北歸,朝廷難以南下。黃河以南盡由將軍馳騁。黃河北歸乃是幾百年來的大事,將軍殺雍正在前,使得黃河北歸在後。天下士紳便是有了反意,也會畏於天威。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輕重。些許遲疑間,當可給將軍三年時間。那時候將軍先奪下河南,兩淮在手,與江寧呼應。和_圖_書江寧當可安然無恙。」
「大概是想要的太多。既然打下江寧,就覺得自己對江寧百姓有責任。他們若是因為我貿然撤離,再落入別人手中。難免要遭受許多苦楚。」
這一番討論,從基礎天體學到物質構造。雖然龔宇之時聽,卻看得出他的理解力與悟性著實不一般。連猜帶想,也能勉強構架出一個體系出來。
「恃才傲物?」霍崇立刻來了興趣。原本霍崇也不喜歡這種人,然而孔不更與韋伯兩人獻策,讓霍崇覺得自己大概才是那個恃才傲物之人。以前霍崇覺得這時代的人雖然聰明,卻沒什麼智慧。經過攻略江寧之事,才不得不承認這時代的人真懂得這個時代。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製,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龔宇。」霍崇看完文書找到的記錄,的確有這麼一個人。
曾靜原本就很不高興,此時大怒,「將軍,那龔宇是真的看不起人……」
畢竟,這個時代就是一個不經營的時代。在文化特點上已經是要吃下面人血肉。而不是掌權者自己一路向前,披荊斬棘篳路襤褸為跟隨他的人開闢出一條道路的時代文化。
中間出去好幾次的曾靜此時又回來勉強聽著,龔宇說完,曾靜立刻喝道:「你此時才知道均田地是對的么?」
清朝的興起是倚靠它強大的八旗軍力。隨著領土的擴大,清朝吸收了部分蒙古人與漢人的勢力,對此皇太極另外設立了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用以壯大軍力並加強管理蒙漢臣民。
「將軍為何要撤,為何不撤?」
努爾哈赤遂于天命年間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于天聰五年(1631年)先編一漢軍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製。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https://m.hetubook.com.com,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科學!當下匠人擁有的乃是技術,這技術不過是個人對冶鐵的看法。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是經驗所出,就是偶然所得。對於本質卻不了解。所謂科學,判斷標準就是能否證偽。譬如,我說,地球是大圓球。月亮是個球體。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與月亮一起組成的地月小星系又繞著太陽轉。這是個結論。然後我就提出我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反對者也可以提出他們做出這樣判斷的理由和依據。最終只要證明我的依據是錯的,就證明我所說的錯的。但是證明我是錯的,不等於反對我的人就是對的。對方的觀點也要接受考驗。或許是我對,或許是反對者對。或者我們都錯。但是不可能出現我們都對就是了。」
正如霍崇所料,這恃才傲物的龔宇可是來了勁頭。當霍崇命人給他紙筆之時,龔宇非常順暢的拿起筆,記下了他認為的要點。可見這傢伙還真是個做學問的。
霍崇一點都不討厭這話,忍不住哈哈大笑。然而目光掃過孔不更與韋伯,就見兩人臉上都有了些驚懼。大概是真的被龔宇嚇到。
霍崇對龔宇的評價又高了一些。至少能提出這樣看法的傢伙,就算是貪官,起碼也是個厲害的貪官。搞不好,龔宇還有和珅之能。
此時在江寧的眾人還真不知道龔宇的判斷是真的,盛京朝廷已經與京城朝廷為了爭奪正統展開了血戰。
在大漢軍中,霍崇費了好大勁才讓全軍都知道所謂坐的戰戰兢兢是錯的。大家一屁股坐穩是正經。
被韋伯搶了先機,孔不更目光灼灼的盯著霍崇與龔宇,支棱著耳朵聽。
韋伯當即應道:「將軍,龔宇雖然恃才傲物,卻是有真本事。真傲。遇到大才,他也知道該折服。」
沒想到霍崇竟然有做記錄的習慣,孔不更連忙說道:「我等已經請到了他。」
「不,我覺得哪裡都很對。」霍崇應道。
八旗各旗分別設立都統三名,滿洲都統、漢軍都統、蒙古都統各一名;每個滿洲都統下轄參領五名,每個漢軍都統下轄參領五名,每個蒙古都統下轄參領兩名。
「哈哈。這是別人評價先生的話,我還一直以為自己甚是謙虛謹慎呢。」
不過老十四完成了心理重建,不等和*圖*書於京城裡頭的人也完成了這樣的重建。
「什麼辦法?」韋伯趕緊問道。
沒多久,一個三十齣頭的男子被帶了進來。就見他容貌清朗,舉止榮聰。如果沒有金錢鼠尾,就更帥了。
便是一直反對龔宇的曾靜,聽到這裏也差點把眼珠子從眼眶裡瞪出來。韋伯與孔不更難得的瞪圓了眼睛,嘴都嚇到合不攏。
滿洲都統共計八名,漢軍都統共計八名,蒙古都統共計八名,總計都統二十四名;滿洲參領共計四十名,漢軍參領共計四十名,蒙古參領共計十六名,總計參領九十六名。
龔宇翻了翻眼,卻沒搭理曾靜,「將軍定然明白土改會遭到何種反撲,此時急不得。非得一村一村的干。有時候逼得士紳造反,乃是必須。將軍若是想在此期間守住江寧,的確不易。放棄也沒什麼不好。若是不想放棄,大概只有一個辦法。」
曾靜微微欠身,「將軍,此人甚是傲慢。」
聽到這話,霍崇苦笑道:「呵呵。龔先生倒是很會花錢。」
「若是如此,將軍何不將江寧城暫時交於放心之人把守。」
龔宇淡然問道:「將軍。我看你很清楚均田地要遭遇的事情,所以格外不解。地主們雖然用地租盤剝,卻因為如此,也不敢對官府造次。畢竟起來對抗官府,官府有的是辦法收拾士紳。將軍均田地,除了最終當上天下唯一地主之外,其實沒有任何好處。然而天下士紳都要與將軍對抗。我本人覺得地主盤剝的確甚是兇惡。可將軍要用什麼來管理這麼多土地?難道將軍以為土地到手,就可以風調雨順?」
霍崇到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心中更是高興。龔宇這傢伙的思路雖然跳脫,卻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要是想解決問題,他的辦法還真是最好的。
霍崇看到曾靜神色間都是不快,就詢問這位均田地的堅定支持者,「曾兄,你不喜歡此人么?」
不等霍崇做決定,龔宇繼續說道:「將軍,你殺了雍正之後,其實就該立刻南下。不過此時南下也不算太晚。不過若是今年秋汛之時扒開黃河,那時候滿清與將軍隔絕黃河兩岸,京城朝廷與盛京朝廷定然要大打出手。非得分出個死活。這就下子起碼要等到明年春天,有些遲了。」
「撤,是因為原本目標只設定到攻克江寧城。此時江寧城到手,難免就開始考慮佔據江寧城后的種種取捨。」
八旗最初和圖書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當然不會。小農的生產方式本就不抗天災。之所以土改,先是要小農不被地主士紳盤剝。讓他們從生死線上跳到雖然辛苦,卻不至於餓死的地步。這就需要先給小農提供足夠的鐵質農具,還得能修建水利設施。挖鐵礦,冶鍊農具,若是按照以前的手段,定然不行。這行當,非得更大投入,承擔更大風險,把工業搞起來。工業,就是每日同樣的勞作,同樣勞作的人數,產出是以往的百倍千倍。若做不到這個地步,只是均田地,用處十分有限。」
孔不更明顯沒想到霍崇竟然這麼講,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龔宇淡定的說道:「若是如此,便請留下三五千人馬,率軍先前往杭州。留下幾千人馬。之後再收一次漕運。若是將軍不缺銀兩,可沿途買糧。畢竟從地方上收到的漕運,在當地購買,價錢並不高。」
孔不更與韋伯聽到這裏,臉色都要綠了。然而片刻后又轉為紅潤。雖然他們在霍崇面前的確一直努力表現出鎮定自若,從容淡定。然而哪怕是有一絲的機會成為兩淮鹽務,就令兩人有些失了分寸。
聽聞朝廷命綠營放棄河南全面北上,許多人心中是真的萬分不滿。
然而在弘晝不知道的所在,老八的人已經開始串聯起來。越來越多的八旗開始動搖。
說完,霍崇與龔宇一起大笑。片刻后,兩人都覺得不好笑,同時恢復了冷靜的神色。
龔宇聽完稍一思索,立刻答道:「將軍若不是誑我,那就得有獨特之術。還請將軍不吝賜教。」
龔宇也哈哈大笑:「將軍,在下看你,實在是恃才傲物。」
「將軍,我聽聞死在將軍手裡的雍正評價將軍,能把真話說的和瞎話一樣。沒想到竟然是真的。哈哈。」
老八得到了消息,96名人裡頭,有起碼五十九名已經開始傾向於老八。
如果龔宇不是神經太大條,就是他對自己的學識有真正的自信。霍崇也不試探,直接問:「龔兄。我攻克江寧之後,覺得想走,又不想走。不知龔兄怎麼看。」
此時老十四已經知道自己決不能失敗,一旦失敗,老娘就得死。雖然老十四此時還是覺得老八是兄弟,可兄弟再親也沒有親娘親。
龔宇微微閉上雙眼,慢慢答道:「從山東到江寧。走濟寧、宿遷、淮www•hetubook.com•com安、揚州、鎮江。若是再把守杭州。不知將軍以為需要多少人馬才能守住這些要害。」
不過霍崇也已經明白了為何曾靜對龔宇的評價如此之低。以曾靜的心胸,的確沒辦法與龔宇相提並論。雖然霍崇很欣賞龔宇,卻一點都不討厭曾靜。因為曾靜對於均田地的意願是出於「道德」。
見霍崇不吭聲,而是平靜的打量幾人。孔不更試探著問道:「將軍可是覺得哪裡不對?」
曾靜聽得面露不耐煩。孔不更與韋伯卻聽進去了。霍崇也不趕鴨子上架,先告訴眾人,想聽就聽。不想聽可以自行離開。
龔宇睜開眼,「將軍,我聽韋伯兄弟說,你要均田地。這等事以山東為據點,向西向南逐漸推行,大概得三四年才能推到江寧。然而三四年中河南、江蘇、江南等地只怕已經烽火遍地。將軍若是非得如此,不如先將此地交於投奔之人。令他們據守。江浙等地士紳反抗,將軍還能令他們出力。這些人心中難免有所圖,便是虛與委蛇,也會暫時聽令。若是將軍動手迅速,搞不好就能撐住。」
霍崇連連點頭,心中竟然清亮許多。原本霍崇堅信那句「無法做出決定,要麼是因為想要的太多,要麼是因為覺悟的不夠」。所以搞不清楚自己為何會患得患失。經過龔宇的分析,霍崇覺得心中逐漸清亮,好像找出了些理由。
「我其實不知道。所以才覺得難以取捨。」
然而龔宇這樣的傢伙也不是完美的。如果龔宇是完美的,孔不更與韋伯早就拉著他一起來見霍崇。
簡單的見禮,霍崇就請龔宇坐下。孔不更習慣坐一半、韋伯與曾靜都是坐三分之二。龔宇施施然穩穩坐好,不急不緩。看到這裏,霍崇心中非常喜歡。
不管是因為見識過世態炎涼,或者是自己親人被這世道折磨到死,又或者是對人民群眾的痛苦充滿了同情。總之,曾靜是以一種道德層面的堅定態度認同均田地。
旁邊曾靜氣的冷哼一聲。孔不更與韋伯臉色都開始發白,是真的被嚇到了。
雖然龔宇提出的建議很好,卻必須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姑且不說有多少人能真的認識到龔宇的謀略有多麼正確。就算是能理解到這些謀略的好處,對於任何掌握實際權力的人來說,龔宇這種人存在於體系內,都有反客為主的意思。
彷彿看穿了霍崇的心思,龔宇問道:「將軍以為自己為何不能做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