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解決問題(十四)
過去敲門,就聽到屋裡有動靜,那是把某些東西快速收拾的動靜。陳銘泰猜測女兒大概並沒有放棄報考華夏官府公務員的努力,雖然惱火,卻不知道為何發不出來。最後只能讓女兒早點睡覺,別瞎折騰。
陳銘泰回想著說書先生的評價。嚴嵩的手段越是正確,反對者就會越多。心中不得不承認相當中肯。讓嚴嵩做出政績,只會增加嚴嵩在朝廷里的發言權。錯誤決定要反對,正確決定更要反對。
陳銘泰氣的想罵人,然而最後還是沒罵出來。他讓老僕人不要索要題庫,卻要去見高龐。
原本高龐已經不想請老師出山做官,然而此時與武將們鬥爭到這個程度,高龐覺得自己勢單力孤,更希望能有人來支持一把。尤其是讀書人的支持。
高龐苦笑一下,「呵呵,老師,我就要和下里巴人一起打江山。」
這話還算有見地,陳銘泰之前並沒有這麼想,便問道:「怎麼講?」
階級劃分即是將人類社會按照這四條標準劃分成幾個階級的過程。
聽到討論商議,不少人露出就不該惹麻煩的遺憾來。高龐才不在乎這些人怎麼難受,有霍崇的權威可以利用,不用才是傻瓜!
不等陳銘泰回答,已經有人嘲諷道:「若是真懂權術,怎麼會把這些當成戲來演給人看。真以為別人傻么?這就是把人教壞的路數,霍崇手下遲早得奸佞滿朝。」
「都督講的清楚,打倒這些人之後,將這些人擁有的土地什麼的國有化,咱們就有土地讓百姓來種。百姓們求的是什麼,不就是有地種,能夠少挨餓,甚至是不挨餓么?」高龐大聲解釋著。
然而武將們的抵抗還是比高龐想象的要堅持,至少學習又進行了兩天,這幫人才口不對心的表示,「俺們也不太明白,這個還是得都督來說才行。」
便是軍人也能理解這種利害關係。或者說正因為他們是軍人,所以對於利益,對於攻守,對於佔據有利地位的直覺就更強烈。
高龐當然沒有小看自己老師的意思。當下的局面讓高龐看到一個契機,通過幹部隊伍建設活動,高龐發現自己能和這幫武將們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
果然,等戲看完,這邊來的人就給高龐等官員送來了霍崇寫的東西。高龐看了看封皮,上面寫了《關於幹部隊伍建設的活動建議》的標題。打開看,卻是關於幹部隊伍定期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卻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限於,團體建設,拓展運動,觀看節目,心得報告等項目。
高龐等人送去給霍崇的文件是用最快速度發出去的,由於黃河已經北歸,江蘇明顯乾爽不少。一路上行動更是快捷。
想想也是這個道理,高龐趕緊下令開會。會議人員聚集起來,高龐就說道:「都督下令,開會。會議內容就是那出改稻為桑的戲。」
戲演完了。華夏朝廷的觀眾按照禮貌給與掌聲,只是參加的人員並沒有特別熱心。高龐更是心不在焉。說起來這也算是皇帝賜戲,又牽扯到政治鬥爭。絕不會是讓大夥只看個樂呵就完事。
陳銘泰都覺得有些疲勞,正想請幾位該去哪裡去哪裡,一位就嘆道:「陳兄,難道霍崇就準備用這辦法來馬上治天下么?」
階級的標準是一個純而不純的「經濟」標準。劃分階級的最重要標準是生產資料佔有關係,其次是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前者是原因,後面二個是結果。
如果沒有人跳出來煽動,這些百姓們絕不會蹦出來反對擁有武裝力量的華夏朝廷。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係(這種關係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到的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第二天上午,好幾人前來拜見陳銘泰,都是書院的人。高龐給所有書院的先生都發了請柬,這些先生們見到陳銘泰,所談內容無一例外都是昨天那齣戲。
又是十天,霍崇這邊給了回信,「支部建設到連隊上!」
王維昌聽到這裏,皺著眉頭問道:「這是都督的意思?」
「先解決主要敵人,將那些官員士紳解決掉。沒收他們的土地,建設國營的農場與林場。」
「……下里巴人。」陳銘泰嘆道。這已經是陳銘泰能夠給出的最優雅的評價,一般來說,這種人俗稱泥腿子或者窮鬼。
整理一下心情,陳銘泰問道:「高龐,考公務員,不限制男女。這到底是真還是假?」
就生產資料佔有關係而言,人們可以被劃分為所有者與非所有者;就生產過程中作用而言,人們可以被分為指揮者(管理者)和被指揮者;就分配結果而言,人們可以被分和圖書為剝削者和被剝削者。
所以說是三天,其實兩天就有了時間。高龐在秘書提醒下前去見了老師。
見這幫武將為主的傢伙們不得不老實,高龐拿起霍崇的影評念起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若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定然會對革命事業造成很壞影響。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確定一個基本概念。矛盾無處不在,包括大家互相看著不順眼,就是矛盾的表現方式。但是矛盾的內在屬性決定矛盾本質。就如炸藥包內在填充的火藥,決定其引發必然是爆炸一樣。至於何時點燃炸藥包,則是外部因素。內在屬性決定矛盾本質,外在因素決定矛盾何時被引發,在內外作用下,矛盾才會呈現。諸位同志,我聽說之前因為松江縣的事件引發大家的不快,特此寫了這齣戲。雖然這齣戲描述的乃是明朝的事情,然而歷史總是有借鑒意義。而且空對空的講,又說不明白。針對眼前事情講述,則會因為大夥不同的認知以及立場,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故,以此戲為案例,進行幹部隊伍建設活動……」
陳銘泰聽的過程中已經眉頭緊皺,聽完之後問道:「最後商議出什麼?」
霍崇在命令后做了解釋,剛看完還有印象,若是過幾天就忘記了。
陳銘泰有點欣賞這樣新穎的表演模式。說書人講述那些沒辦法在戲劇里直接表現出來的內容,至於其內在的激烈衝突,則是由戲劇來演繹。
被這麼一說,王維昌也覺得不能反駁,只能勉強收起不快的神色。
霍崇認為,華夏朝廷與百姓之間是合作關係,是共生關係。面對被蠱惑煽動的百姓,反倒要寬容。
其他人眼睛一亮,覺得這思路頗為正確。不過另外一位先生生出疑惑來,「這麼教,豈不是讓那些人學到這些手段么?」
說完,高龐抬手指了指上方。
本能的回答之後,高龐明白了老師所指的是什麼,「先生,這戲劇不過是末節,全是手段。都督真正堅持的乃是發展生產力,我原先不懂,慢慢和百姓一起勞作,突然就明白過來。」
看來這場戲明顯也是幹部隊伍建設中的一部分了。高龐邊想邊繼續翻,就見下面是霍崇寫的一份「戲評」。翻開一讀,高龐就讀了進去。
霍崇在批示里對於十大關係進行了更詳細的解釋。核心就是階級劃分。
眼看自己學https://m.hetubook.com.com生談起如此殘酷的事情,神色間全然是剛毅堅定。大概是真心要執行到底。甚至對帶頭做這樣的暴虐之舉有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樣子。陳銘泰只覺得頭皮發麻,自己當年怎麼就教出這樣的學生?
陳銘泰不明白自己的學生是在弄什麼玄虛,就問道:「你是指上天有靈?」
「陳兄所說也有道理。不過陳兄覺得這霍崇到底有多大能耐?呃……我不是說他能殺皇帝,能讓黃河北歸這種能耐。我所指的是霍崇治天下的能耐。以前真沒看出來,霍崇竟然挺懂權術。」
高龐愣了愣,「為何要用這手段對付都督?」
陳銘泰之前說了這麼不客氣的評價,也覺得不太合適。聽高龐這麼講,陳銘泰也覺得很絕望。的確是這麼一群人大殺四方,而且這幫人好歹是漢人。當下尊貴的滿清八旗在打下天下之前,不也是一群野人么。
最後陳銘泰問道:「霍崇就不怕教給你們這些,你們學會了之後用這手段對付他么?」
看了這齣戲,又分析了內在矛盾之後。這些傢伙們更認為之前要用狠辣手段鎮壓地方百姓是對的。
有了階級劃分,原本的十大關係中內部關係就有了明確的界定標準。
「開會?什麼會?」高龐不快的問。說完,他突然想起來,趕緊翻看前面的。霍崇是要求看完戲之後立刻講這齣戲。
高龐爽快的把文件放到桌上,「大夥若是不信,先讓書記員把這些讀一遍,咱們仔細聽,聽完之後討論商議。」
見到老師,陳銘泰就詢問這戲劇到底是怎麼回事。高龐也沒有藏著掖著,把霍崇的目的講給陳銘泰。
霍崇提供的分析很有趣,也很有用。首先就是明辨敵我。
那齣戲裏面雖然朝廷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然而引發矛盾的外在因素是本地種桑養蠶的一個大戶。這大戶並不知道朝廷的事情,更沒有挑撥矛盾爆發的打算。種桑養蠶大戶之所以跳起來鼓動地方百姓鬧事,大概是因為他覺得人人種桑養蠶,會讓大戶的桑葉賣不出去,生絲價格下跌也會影響大戶的利益。
高龐知道他們其實明白了,但是不想接受這些。既然武將們這麼搞,高龐直接將此事報告給霍崇。
然而高龐按照霍崇所說,提出煽動者本身也得區別對待。這可就讓武將們堅決反對。
天黑了,陳銘泰坐在書房裡,只覺得心煩意亂。白天看的這齣戲定然是華夏朝和-圖-書廷編的新劇,講述的是明代發生在浙江的事情。
眾人當即露出抗拒的神色,高龐輕輕點了點桌子,「不用怕,我不會先說我的看法。都督寫了他的評論,我來給大家讀。」
這內容是把陳銘泰噁心到了,索性不怎麼客氣的下了逐客令。
陳銘泰突然有些悲從中來,難道自己已經老到可以被年輕人這麼看不起么?
正如說書人所說,嚴嵩為首的嚴黨提出改稻為桑的政策的那一刻已經註定失敗。因為大明朝廷內部已經存在反對嚴嵩的勢力,不管嚴嵩說什麼做什麼,是對是錯,都會遭到反對。
高龐也能夠從容對於之前的判斷做出解釋。便是所謂的煽動骨幹,一部分人是純剝削階級,他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源自通過制度榨取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反對者,必須打倒。
華夏朝廷沒有私人幕僚,卻有配備秘書。秘書見高龐讀的認真,趕緊問道:「總督,是不是先開會?」
「那霍崇手下固然有高龐這樣的狀元,更多都是沒讀過書的。讓他們讀四書五經也來不及,便用這等演戲的辦法講述故事。你看高龐下令讓人學霍崇的什麼軍歌,想來霍崇也都是這樣的辦法。」
怎麼談都談不出結果,高龐索性讓大夥寫了公文,把談論到的問題寫進去,發給霍崇。讓大家都信服的霍崇來做決斷。
高龐當即把霍崇的命令讓眾人傳閱。看著熟悉的霍崇的字,眾人知道高龐沒開玩笑。雖然不少人對高龐有意見,卻反倒讓他們不敢拒絕。如果高龐根據這個告一狀,霍崇發怒的話,大夥沒任何人能承擔得起。
這一個個翅膀硬了,就不聽話啦!高龐當年就是這樣倔強,面對被逐出門牆的警告,這廝就跑去山東向當時還沒成氣候的反賊頭子霍崇求教。現在是自己女兒又想當霍崇手下的官。高龐又拖延見陳銘泰的時間。
高龐明白了這幫人的感受之後,就向他們解釋霍崇的十大關係的論述。
陳銘泰搖搖頭,「我以為,霍崇只是想通過這些戲,讓他的手下明白。霍崇自己對這些手段熟絡的很。別想用這辦法糊弄他。」
「總督,你之前說另外一部分呢?」王維昌對此事還是耿耿於懷。畢竟高龐是說過王維昌做事有些殘暴。
陳銘泰見這些人先爭執起來,倒是不太想摻乎到如此沒品位的爭論里去。然而這幫書院的先生們談來談去,最終談論的都成了把朝廷醜事公之於眾是不是對和_圖_書的。
想了一陣也沒能想出答案,陳銘泰準備回屋睡覺。卻見到女兒的房間里竟然還有燈光。
「不。種地得看天收,這個誰都逃不過去。提高生產力,就是原本十天種完,現在八天種完。原本老天不照應,該絕收的。現在能歉收。原本歉收的,能正常年景。正常年景的,收成能和豐收年一樣。能做到這些,剩下就是糧食到底怎麼分配。朝廷拿多少,百姓分多少。那些軍人都是百姓出身,和他們談四書五經,他們根本不想聽。談這個,大家就願意聽。」
談到這裏,大家在坦率的交流中也勉強能有共識。
請走了這幫人,陳銘泰叫來僕人,讓他去買點酒。這種時候喝兩杯感覺會好點。卻見僕人神色和平日不太一樣,陳銘泰就詢問這老僕,向陳銘泰隱瞞了什麼。
陳銘泰有些想不下去,殘酷的政治鬥爭令人思之不寒而慄。在內心的不安中,一個念頭突然冒了出來。霍崇把這樣的事情編成戲劇給他的部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
然而陳銘泰卻知道如此做法對於華夏朝廷未必是錯,江浙落入霍崇手中有段日子了,也沒見到那幫江浙出身的官員為了他們的家族跑回來投降。按照法律,這是謀逆,是要殺九族的。
便是如此,松江知府王維昌還是說道:「非得這麼急?」
有了這樣的上層矛盾,接下來的一切都變得光怪陸離。地方上主持改稻為桑的知府已經命註定要死。
本以為自己要見高龐,一天就能見到。不成想老僕人回來稟報,說高龐約在三天後見面。這讓陳銘泰心中大為不快。
老僕人先是否認,然而陳銘泰怎麼會看不出自家老僕人的反應。老僕人看抵擋不了,趕緊講述緣由,竟然是陳銘泰的女兒私下請老僕人去見高龐,要公務員考試的題庫。
高龐在心裏記了王維昌一筆,這才繼續說道:「有些鬧事的就是自己也生產,搞不好還是寫行家。他們怕的是什麼?是失去土地。對這些人,咱們得安撫他們。我才覺得不能見個人就往死里整吧。」
所以十天,霍崇的批示就回來了。江浙總督高龐就領著一眾官員幹部學習霍崇批示,讀了幾段,高龐先明白過來了。
高龐先亮明立場,「我和大夥都是一個陣營的,我們都是同志。就因為各種事情要打交道,所以才會慪氣。我再說一次,咱們慪氣歸慪氣,不能最後弄成死敵。若這麼干,豈不是咱們自己人先鬧分家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