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129章 五對輪
「看後面騰起的煙塵,彈著點是偏後了兩米左右,1200米的距離,這很可以了,不是瞎打。」
王大衍拍拍台架上的空地-2導彈模型。
如果奧德福德能偷窺到空地-2的模型,他倒是不會生氣「中國人偷竊了我的創意」,因為這導彈和AGM-12長得一點不像。其實是有點像AGM-65「小牛」,但AGM-65現在不是還沒做出來么。
打完第一個靶標,55式坦克重新啟動掛擋,行走大約150米,又是一個急剎。
張爵:「第一發命中。」
在試驗場督戰的是任新民。在指揮中心聽著報數,心裏先預估導彈發動機的工作情況。
「在長春貓了兩年,把55式的火控系統完成了,這個成果可不小。」唐華對張爵說。
1952年確定興建長春第一拖(坦)拉(克)機廠,1953年和蘇聯達成的協議,打算引進T-54A中型坦克。
另一行休耕地則是坦克行駛區。靶標和坦克行駛區的距離大約有1200~1500米。
這一升級,原計劃1955年下半年首批量產的55式,正式量產時間就變成了1956年下半年。55年閱兵趕不上了,趕56年的吧。
長春光電所。
長春城西,燒鍋鎮。
鄧家泰:「命中率會降低,但這時候就要憑藉炮手的訓練水平和操作經驗來預判了。」
馮司令員:「極限跟蹤高度的話,那得是離我們比較遠的阿拉善跟蹤雷達站,最大仰角時能跟蹤400公里高的目標。怎麼,這不夠嗎?」
有這兩個世界領先級的項目在手,57年張爵就可以評學部委員了。
「好像差得不多!」
第一炮打飛。
導彈全長2.55米,彈體直徑只有30厘米,最大射程22~24公里,彈頭只有60公斤,而AGM-12是100公斤。
55式坦克還是如前幾天那樣,在休耕地上開直線,炮口指著靶區。炮手覺得瞄得差不多了,開火。坦克猛然震動了一下,履帶都稍微有點向左滑。
https://m.hetubook.com.com三人交談時,55式已經完成了前4炮——短停對固定目標射擊。四發全中。
但是裝備了雙穩和初代電子式火控系統后,55式坦克是具有有限的行進間射擊能力的,只是命中率不能保證在限定的時間內摧毀常見作戰距離內的目標。
任新民:「夠了。……這一次夠了。」
鄧家泰:「這個55式現在的火控啊,運動射擊其實也有一點用。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城市、村落或者類似的近距離遭遇場面,雙方坦克距離不到500米,甚至不到300米,這時候運動射擊其實炮彈也是可以打到敵坦克身上的。」
唐華:「這就是說,訓練總監還得繼續工作10年,所以事情也沒那麼糟糕吧。」
所以這枚測試彈比東風-2的完全版設計長度短很多,總共就17.5米。
長春第一拖拉機廠就把試驗場放在這裏。
張爵:「以前做導彈火控計算機有一點基礎,但是用在坦克上的計算機,至少有70%是全新的概念,一開始接手時,也懵了兩個月,多虧帶過來的五人小組都算能幹,跌跌撞撞走對了路。」
解決完空地-2導彈項目餘下工作量的安排問題,唐華也去了燒鍋鎮看熱鬧。
劉鼐和張爵一人一個炮隊鏡,在掩蔽觀察所注視第一個停車點。55式坦克以25公里/小時的中等越野速度行駛,在第一個停車點前一個急剎車,坦克底盤前後晃了兩晃,晃動剛剛停止,「轟!」主炮就朝靶標來了一發。
1954年蘇聯提出應該研製坦克的彈道計算機,要數字式電子計算機,壓倒「巴頓」式那種原始的機械計算機。中方表示我們已經在研製了,但鑒於引進的T-54A只配裝單向穩定器,所以我們的火控計算機也是基於單穩火炮系統的。
「5,4,3,2,1,發射!」
……
鄧家泰:「……唐部長,您這是讓裝甲兵訓練總監徹底砸飯碗啊。」
降低空地-2製造成本
和-圖-書的辦法,是增加電視攝像機的產量,攤低工廠的運營費用。增加電視攝像機的產量,就要增加電視台數量以及覆蓋範圍。
雖然行進間射擊不是考核的主要項目,但今天還是進行了一次。
唐華:「本質上,這是一套覆蓋範圍40公里的移動式自穩定電視攝像系統。我們國家現在才4個電視台,其中有移動電視攝像車的只有北京台。」
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學部的學部委員(院士),黃坤謝希德是集成電路專項;王大衍是光電專項;上海計算機所/通信所有列別傑夫和王守珏。北京計算機所/通信所……張爵55年暫時沒上。
唐華:「不,這說明火控系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來計算機要會學習炮手的戰鬥經驗和預判方法。」
第二炮打飛。第三炮命中。第四炮打飛。
鄧家泰:「對。」
「100公里」「150公里」「180公里」「200公里」「240公里……」
在其中一行休耕地上,立著一連串八個靶標,每個靶標都是1.5X1.5米尺寸,離地還有0.5米,靶標白底紅心,在綠色的田野中很顯眼。
「3.76秒。」後面的試驗場指揮老洪放下電話,回答道。
這是一片其實不算空曠的田野,種著很多小麥。但燒鍋鎮的耕地現在實施輪耕,種兩年休一年,因此在耕地中間穿插著一行行的休耕土地。
光學對比度搜索器研製出來,等於空地-2的核心技術完成了攻關,接下來不打算搞定型攻關小組了,那種密集工作和試驗爭取在幾個月之內完成導彈的模式,適用於戰爭時期或戰爭臨近時,現在大可不必,按部就班地研製可以降低項目費用,也節省人員編製。
唐華:「看測試考核的項目,運動靶標走的是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目標是變速直線運動,甚至是變速變線運動,那麼命中率應該沒這麼高。」
……
張爵:「就這樣吧,運動射擊就是做個簡單測試,打中多少發都無所謂。」
老洪:「放心,咱們廠和_圖_書長對行走系統可靠性的關心程度比誰都高,今年十一,55式要過天安門接受主席的檢閱呢。參加閱兵的20輛坦克差不多是廠長全程盯著總裝的,一絲都不敢馬虎。出廠以後所有20輛車都要跑圈做全套測試。」
……
「命中是肯定的,這樣的坦克,這種級別的炮打不中可就太不應該了,」劉鼐說,「瞄準時間?」
在彈道計算機和激光測距儀的輔助下,又是4發全中。
美國研發電視制導空地導彈的進度現在的確領先於中國。空地-2導彈現在剛把制導系統樣機做出來,美國那邊AGM-12已經完成了階段-2試射。
唐華:「如果降低到15公里/小時,其實命中率可以稍稍提高一些。」
東風-2第一級的火箭發動機向下噴出橘紅的火焰,比東風-1的火焰量大得多。發動機工作穩定定后,噴出的火焰轉為白熾泛著橘黃色,火箭也緩緩往上升,當它的尾部離開發射架上沿時,其實和人騎自行車的速度差不多,但加速度越來越快,半分鐘后現場的人就只能仰視天上的那個小亮點了。
「今天上午的測試,55式坦克的靜對動命中率無限接近靜對靜短停射擊,也就是說,1500米之內不低於90%,這有點厲害了,」裝甲兵副參謀長鄧家泰說,「不誇張地說,如果這一套系統拿去上戰場,在歐洲那種平原地區,只要是雙方數量對比不太懸殊的戰鬥,什麼『巴頓』、『百人隊長』不可能戰勝55式、T54B。」
……
四炮之後,坦克又往前前進了三百米,停車,這次要一次短停射擊4個固定目標,距離各不相同,距離最短的一個1150米,最長的一個1800米。
但是有一點美國人一定很詫異,空地-2的彈頭是聚能破甲戰鬥部,而AGM-12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把高爆戰鬥部改成破甲的。
今年跑的路有點多,從元旦後到現在光蘇聯就去了兩趟,累計在火車上跑了4萬公里,現在該去北戴河宅一個月了。
和_圖_書現在的55式坦克,訓練手冊上建議的主炮射擊方式是靜止或者行進間短停射擊,這兩種作戰方式的命中率比較有保證。
「行駛速度還是25公里/小時嗎?」唐華問。
「老馮,雷達最大跟蹤高度是多少?」任新民問。
但它又不是東風-2,確切地說他,它是東風-2的第一級。火箭發動機是67噸液體火箭發動機,燃料箱和氧化劑箱也是按照設計來的。但第二級發動機沒有,上的是配重;原定的2.2噸彈頭也是配重。
王大衍:「大概開始了吧。但破甲戰鬥部我覺得一點都不重要,這東西30厘米的彈徑,葯型罩直徑27厘米,我自己拿圓規曲線板設計一個錐形銅罩,都能輕鬆破50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現在主要是等112B把氣動控制參數給吹出來,爭取造個樣彈飛飛看。」
100毫米高膛壓加農炮把坦克炮口前的麥田吹起一團漣漪,其中離炮口最近的一小片麥子甚至有點倒伏。漣漪迅速穿過900米寬的麥田,然後——靶標區的第一個靶子被擊碎了。
唐華:「說不定以後坦克的正面防禦能力有八九百毫米呢。」
「這種導彈哪都好,唯一的問題就是……貴得不像樣。」
雖然量產時間推遲了1年,但型號就不改了,還是叫55式。
1955年初,中蘇再簽補充協定,長春一拖引進仿製的坦克型號從T-54A升級為T-54B。
總命中率25%。除了第二炮偏得有點厲害,直接把靶區和行駛區之間的小麥炸禿了一大片,第一和第四炮其實算是有點準頭。
這好像又跑題了……
劉鼐:「說實話,我現在不擔心火控計算機和火控系統,我擔心的是這車的剎車和變速箱。」
一輛55式坦克從遠處公路啟動,一頭紮下休耕地。如果是二戰時的老坦克兵在觀察,就會發現這輛55式坦克的炮塔和炮管很不簡單:行駛中的坦克隨著地面凹凸不平而顛簸,為了避開泥坑坦克還小轉了一個彎,但炮口的指向卻始終不變。
但現
和圖書
在不是工具人了,55式坦克的火控系統和彈道計算機基本上是張爵獨立研發完成的,另外加密計算機張爵也是前期和中期的主要參与者。蘇聯很抓狂,1954年蘇聯已經確定量產裝備T-54B,然後是帶三防系統的T-54B(也就是T-55),中國搞個單穩火炮系統的彈道計算機,這可怎麼用啊。
……
55式坦克繼續在長春做實驗,火控系統/彈道計算機的事,唐華直接全權交給張爵去搞,那就不用管什麼了。
「配用的破甲戰鬥部,大連建新公司開始設計了嗎?」唐華問。
今天試驗場歸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研究中心使用。
烏梁素海。
張爵:「坦克火控系統和計算機的下一步發展目標首先是晝夜一體化,第二步是加強運動射擊能力,第三是增加獵-殲功能和自動跟蹤系統。自動跟蹤系統涉及到圖像識別,是最複雜、最考驗計算機硬體能力的,這可能會在第三階段進行開發。」
唐華哈哈笑道:「你這兩年可能忙得沒時間去關注外邊的世界,看看其他國家的同代坦克,你就知道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一件裝備。1957年學部委員增選快要開始了,火控系統和彈道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告一段落,你把你的材料和這個項目的材料整理整理,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送吧。記住是保密項目的辦公廳第二秘書處。」
唐華指指張爵,讓他跟鄧家泰說說技術發展路線的問題。
四部雷達在對導彈進行跟蹤,這次東風-2第一級試驗彈打的是高彈道,火箭不會飛太遠,最終會落在烏梁素海西區邊緣,但是會飛得很高。
上海所離得遠,唐華不會常年蹲在那裡,一般就是給王守珏指定一個大方向,鼓勵他自己去搞,或者和列別傑夫一起合計著來。張爵……頭幾年總被自己當做工具人。
空地-2現在是暫定名,正式列裝之後名字叫啥,還要等空軍決定要不要開闢一個「輕型戰術空地導彈」的新序列。
發射架上是一枚比東風-1/TK-3粗很多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