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援共援共
第四十六章 大謀划
「志司的想法很簡單,還是要動起來,哪怕在朝鮮的山野也要動起來。全體指戰員不能有靠火力打仗的想法,要在運動中撕開敵人的防線。」
施密特聽著有種眼界大開的領悟,雖然沒有認真進行參謀圖紙作業。但他目前所見,志願軍得到裝備強化后確實在進行調整。
可看了志願軍在山野間越來越嫻熟的戰鬥方式,施密特覺著這事有搞頭。中國人把輕裝部隊玩的太厲害了。
還有那些炮彈,小的37炮彈幾十塊,大的155榴彈得幾百上千。為了讓咱們少犧牲,毛主席可是真花錢嘞。
別說前線這小小的班副,就連志司都察覺部隊在鳥槍換炮后不會打仗了。
一名帶著厚眼鏡的「漢斯」副參謀長忽然提高音量,借翻譯之口喊了句:
咱們都是苦出身,要不是共產黨,不知道會死在什麼鬼地方。可今天能拿的戰果沒拿到,太不應該了,必須要檢討。」
趙眼鏡聽了一會,苦笑道:「我們部隊的兵員其實很雜,除了部分是自願參軍,還有不少是之前內戰時起義轉化來的解放戰士。
趙眼鏡聽著也得意,笑道:「我們的幹部都挺不錯的。」
「半個月?」
前者真是火力平推成習慣了,離開車輛都不願意動。讓他們爬山比要他們命還難。
「我建議從民主德國弄幾條改裝生產線,招募幾千名德國技工到東北設廠,就地改裝一批前線急需的自行火炮。
我用上了這MP44突擊步槍,打的又遠又猛,火力比得上輕機槍。連部多了個火力排,重機槍和和-圖-書迫擊炮都有,隨時可以給我們提供加強,叫人心裏別提多開心。
趙眼鏡笑嘻嘻做了個手刃切肉的動作,「過去我們裝備差,光有想法卻砸不開敵人防線。現在集中火力到一處是有可能辦到的。
過去咱們只有那麼幾桿老舊破槍,能拿「三八式」就很開心,兜里挎上四顆手榴彈就敢去拼敵人的坦克。
美國人倒是很樂意幹這種事。
聽不知名的班副描述戰場情況,施密特低語道:「這個低級士官不錯,能調動士兵情緒,幾句話把情況說清楚,值得培養。」
把敵人的壓力當動力,美軍這塊磨刀石將磨出天下無敵的利刃。
這打仗可太舒服了。」
但拋掉現代化裝備又是本末倒置,所以志司已經開始在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如何在現代化條件下的戰爭。
根據前線部隊反應,四十幾噸的「黑豹」坦克派不上用場。這一點對敵人如此,對我們更如此。
德國「漢斯」不理解什麼叫「精神原子彈」。這個在後世被嘲諷的詞彙,在當下卻是對應現實的必須——物質條件不如敵人,就只能拼精神了。
趙眼鏡的話讓施密特眼睛一亮,「你們想在山地打閃電戰?」
我心裏這個後悔啊,覺著對不起咱們每天吃的罐頭,對不起身上厚實的冬裝,對不起腳下這羊絨靴子,還有這牛皮手套。
誰規定了,中國人就不能給美國人來個閃電戰呢?我們偏不服,就要來試試。」
你之前不是奇怪我們的工兵為什麼學么的很快么?其實我們部隊都這樣,必和_圖_書須時刻保持旺盛的學習能力,否則怎麼打得過佔據優勢的敵人?」
「還缺自行火炮,得再多幾個大口徑自行炮兵營才行。」趙眼鏡苦笑道:「還得備足炮彈,至少能連續戰鬥半個月。」
有半個班的戰士尚未輪到值哨,擠在坑道外的地窩子里休息。施密特嫌坑道內呼吸不暢,就跑到洞口,聽見這些戰士的談話。
我們用美軍M3半履帶裝甲車加裝蘇聯PM38迫擊炮,全車重量不到十噸,近六公里射程在山區是完全夠用的。
這可要不得。
「我軍建立早期經常處於裝備不足,補給不足,訓練不足,彈藥不足的狀況。
施密特在歐洲打了好幾年的大戰,見多了血腥殘酷的戰鬥。他猛一搖頭,「真想打大戰,至少得準備維持半年攻勢的後勤物資。我們在莫斯科為這個吃過大虧。」
其實火炮自行化好解決,難解決是油料。當年德國要是能有充足的高標號燃油,第三帝國是根本不會失敗的。」
趙眼鏡低聲轉述,施密特完全愣住。後者不解道:「白天美軍陸戰七團發動了至少五次持續進攻,一次比一次猛烈。
死鷹嶺周邊的荒野,乍暖還寒的夜裡,大概半個班的志願軍士兵擠在個草草搭建的地窩子,由副班長帶頭做做思想動員。
敵人若是鐵了心要突圍,我們死多少人都攔不住。一通炮火和轟炸就能把我們絞盡腦汁布置的火力圈炸個稀巴爛。
翻譯只轉述了前半句,後半句壓根不敢說。
講話的班副又把話題一轉,「條件好了,我和圖書們的思想卻麻痹了,不敢猛打猛衝。
趙眼鏡也感慨的很。
班副啰啰嗦嗦一堆話,居然把幾個士兵給說哭了。
「同志們,雖說咱們現在裝備好了,但英勇善戰的革命傳統不能丟啊。最近有的戰士出現行動不夠堅決,面對戰機猶豫害怕的情況。
「要的。不但要檢討,而且每天都要檢討,每天都要總結。」
油料啊,還真是個難題。
彭總開會,拉上志司各部指揮官討論當前戰局。志司情報處的江處長抓著細細木棍,指著沙盤進行講解。
彭總等人聽完,彼此低聲議論一番。
今天不打死那幾個敵人,明天他們就要來打我們。
夜深人靜的,開小會的班副壓低了聲音,「白天的戰鬥就是個典型,我打了十幾年仗,突然發現自己不會打了。
藉著山體挖的防炮洞要比交通線上的好不少,空間大,有專門的支撐結構。就是內部空氣差了些,渾濁不通風。
施密特為了解前線狀況,整個白天都悄默默的在死鷹嶺周邊數個坑道陣地跑。到夜裡他也不回去,跟趙眼鏡到防炮洞里熬一宿。
若是過去,施密特肯定覺著跟美軍搞閃電戰過於妄想,這可是德軍都功虧一簣的事,中國人可以做到?
情報處在前線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儘可能把炮裝到車上。裝甲防護適當即可,但炮一定要夠狠,能打穿對面敵人的坦克。
現在突然變了,你們手裡拿的可是正宗德國毛瑟98K步槍,過去只有老蔣嫡系部隊才能用上。
過去大胆的穿插包圍是我軍殺手鐧,近戰夜戰運和-圖-書動戰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美軍總是想不通,一支輕步兵哪來的膽子朝自己縱深跑?
另外……最好能普遍安裝夜視設備。」
今天敵人幾次撤退都是個大好機會,我們居然沒跟上。明明可以多幹掉幾個敵人,卻眼睜睜把他們放跑了。
這是離前沿部隊不過幾十公里的小鎮。小鎮周邊的山上有一處礦場,礦洞外有幾處獨立的房屋和工具棚。深邃的礦洞成了志司的天然掩體。
能在極端艱苦環境始終保持戰鬥力和凝聚力,靠的就是從不停歇的經驗總結和思想工作。
「你們打算什麼時候搞?」施密特覺著這至少是戰役級的軍事行動,不是幾個師幾個軍的小打小鬧。
趙眼鏡笑的既苦澀又欣慰。
現在可好,炮兵直接登場,幾十發炮彈就把坦克截住,敵人也不敢硬闖包圍圈。我們步兵壓根不用上,遠遠看著就好,事後打掃戰場,完全不用拼死拼活。
老蔣中央軍也沒這麼好裝備啊,咱們全身上下至少值五百大洋。過去地主大戶都拿不出這麼些錢。
特別是各種口徑的自行火炮裝備部隊后,確實可以在運動中為前線提供強有力的炮火支援。
這批人優點是吃苦耐勞,服從聽話,缺點就是沒文化,惰性強。思想工作稍微放鬆,他們就要恢復之前在舊軍隊的惡習氣。」
以前碰到敵人開著坦克突圍,我們真沒啥太大辦法。只能在山頭多點布防,跟突圍和接應的敵人反覆爭奪制高點,想法接近敵人坦克扔反坦克手雷。
我們今晚開個小會,大家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和*圖*書思想上要統一。首先從我開始,我要檢討自己這兩天帶隊中冒出的壞毛病。同志們都可以監督。」
施密特還是不理解,用德語嘀咕了一句,「這比蘇聯人還蘇聯人。」過了會,他又修改自己的判斷,「不,蘇聯人也沒這樣的。」
「閃電戰」這個詞倒是帶勁。
「這些士兵在說什麼?」施密特問趙眼鏡。他覺著眼前這些農民出身的戰士似乎在搞素質養成,一板一眼的,但跟德軍又不一樣。
啊……這就是政委的思想工作吧?
此外遠射程的重型加農炮在山地也難以施展,但部隊普遍對車載的120毫米和82毫米迫擊炮表示讚揚。
「呵呵,山地肯定沒法和平原比。但用自行火炮撕開敵人防線,用輕型裝甲戰車發動突擊,發揮步兵師在山地的機動優勢,切入敵後進行分割包圍。」
但部隊也反應M3迫擊炮車沒有裝甲,面對敵人炮火生存能力差,後續改裝希望能給與加強。
「朝鮮山多,道路崎嶇,橋樑負載有限,哪怕是較為平坦的西面也不適合重裝甲部隊發起進攻。
可那個低級士官又不是政委。
此刻,在朝鮮平安北道的大榆洞,志司轉移到此地。
美國人空有火力,卻不願把兵力分散到山嶺中去,將看似高峻的山嶺拱手讓給更能吃苦的志願軍。
因為追擊不夠堅決,害怕敵人炮火反撲,你們的士官就要檢討?哪怕德軍也不會有這樣的要求。」
可現在志願軍裝備多了,機動性反而差了,沒辦法靠鐵腳板在山野亂竄,反而開始惜命在山野跟敵人打陣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