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蜀地風雲
第二百零四章 諸葛瞻身殞
「諸葛瞻!他是諸葛瞻!快去稟報都督!」一隊吳兵發現了諸葛瞻等人的蹤跡,正好那名軍侯識得諸葛瞻的樣貌,一面令人飛報陸抗,一面率兵圍了上來。
左軍軍士識得他是諸葛瞻之子,紛紛給他們讓出一條路來。
傅僉也知戰局發生了變化,現在的形勢對蜀軍極為不利,傅僉也是一個勇於擔當的人,當即就慷然領命,引陽安營去拒吳軍。
諸葛瞻且戰且退,退到了一處殘垣處,這兒原本應該是一間草屋的,不過在戰亂之中已經被殃及池魚了,草屋的屋頂已經完全塌了下去,土牆也只剩了下半人多高。諸葛瞻退到此處,他那匹負傷的戰馬也終於不支,一聲哀鳴,前腿跪了下去,便再也沒有能站了起來。
那幾名吳兵立刻惶恐地退了下去,陸抗下馬,含笑地拱手道:「思遠兄,久仰大名,今日得拜和-圖-書君顏,抗三生有幸。」陸抗與諸葛瞻年紀相仿,陸抗略長一歲,不過為了表示尊敬,便以思遠兄來稱呼。
救兵如救火,劉胤那裡還敢再耽擱,不過吳將步協一直如同一塊狗皮膏藥似地黏著不放,讓劉胤也頗為頭疼,如果按正常的戰況,劉胤根本就不懼步協,但此時中軍危急,劉胤必須要抽調兵力前去救援,步協肯定要趁虛而入,這便讓劉胤有些左右為難。中軍是必須要救的,步協也必須要擋住,否則再讓步協的右軍合圍上來,情況只能是更糟。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子,與諸葛瞻是從兄弟,陸遜去世之後,其軍便是由諸葛恪統領,陸抗便在其麾下,陸抗稱其與諸葛恪相甚厚,亦非虛言。後來諸葛恪權傾朝野,為吳主孫亮所忌,最終為孫峻所害,吳主孫休即位之後才為其平反昭雪。當初諸葛亮多年無子,諸葛瑾便將次子諸葛喬過和_圖_書繼給了諸葛亮,後來諸葛恪被滿門抄斬,江東諸葛一脈絕嗣,經後主同意,諸葛喬之子諸葛攀便認祖歸宗,重回諸葛瑾門下,承繼香火。
「放肆,誰讓你們對諸葛都護如此無禮了,還不退下!」陸抗就在左近,聞訊后很快地趕了過來,對著那幾名吳軍士兵訓斥道。
諸葛瞻現在的處境相當的困難,整個蜀軍已經被打散了,身邊的兵士越來越少,戰到最後,也只剩下了幾十名的貼身親兵。諸葛瞻身上也是多處負傷,血染征袍,左肩中了一箭,整個左臂完全抬不起來,但諸葛瞻卻絲毫無懼,右手持劍,斬殺了數名吳兵。
諸葛尚渾身浴血,快馬撲到劉胤的近前,滾落馬背,泣拜道:「家父陷入敵人重圍,望將軍垂憐,發兵相救!」
諸葛瞻斜睨了一眼,冷笑道:「不敢當,鄙人從來只同信義之人相交,背盟棄約,枉顧信義,與犬豚何異?」和圖書
不過諸葛瞻心如磐石,又豈是陸抗這番言辭可以誘惑了得,他怒目而視,大義凜然道:「某家父子,世為漢臣,忠貞不渝,寧死如何肯降吳狗乎?今日某兵敗於此,天意如此,人力不可違,自當一死以報國,何須饒舌!」
在吳軍的輪番衝擊下,蜀軍想要保持隊形的完整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陸抗的目的就是要將蜀軍切成數塊,然後分割殲之。所以吳軍的行動並不是以大規模殲敵為主,而是派出精兵悍將,如一把把利刃,突入蜀軍陣中,將一整塊的蜀軍給一刀刀切開,分割包圍,然後再分而殲之。
幾名親兵立刻上前將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的諸葛瞻扶了起來,諸葛瞻以劍駐地,失血過多的他臉色蒼白,身軀有些搖搖晃晃,但他仍然咬著牙齒,頑強地站立了起來。
劉胤悚然一驚,先前斥侯的報告稱中軍遭到吳軍的前後夾擊,但並未言明情況已十分危急,和圖書現在看諸葛尚的情形,恐怕那邊的局勢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了,他跳下馬來,雙手將諸葛尚扶起,詢問道:「少將軍,那邊情形如何?」
現在已經沒時間再容許劉胤仔細地考慮了,他當機立斷,決定由陽安營來抵禦步協的進攻,虎步營和虎|騎營立刻向南救援中軍。劉胤叮囑傅僉,不可與步協力戰硬拼,盡量與之多做周旋,且戰且退,向中軍方向靠攏,但必須將步協擋在防線之外,不得讓其與陸抗的主力吳軍會合。
諸葛尚具言詳情,道:「家父垂危,望將軍速發兵救之,遲則恐怕晚矣。」
諸葛瞻此時退無可退,面對圍攻而來的吳兵,諸葛瞻率親兵與之對峙,準備誓死一戰。
雖然劉胤很清楚以傅僉的五千人與步協的兩萬人對戰,肯定是很困難,但這個時候劉胤也是別無選擇,畢竟諸葛瞻的整個中軍陷入危機之中,不去救援的話,很可能會全軍覆滅。劉胤立刻是和*圖*書整點虎步營虎|騎營,轉向南行。
就在此時,諸葛尚和黃崇已是突圍而出,奔著左軍陣營而來,遠遠地諸葛尚就高聲喊道:「劉將軍何在?」
今日陸抗舊事重提,就是欲以此來打動諸葛瞻。
說罷,諸葛瞻橫劍自刎,血濺五步。所有隨從親兵也全部追隨諸葛瞻自殺身亡,誓死不降。
張咸勃然大怒,諸葛瞻兵敗勢窮之際,居然還敢罵了陸抗豬狗不如,張咸持劍在手,恨不得上去一劍斬了他。陸抗將他攔住,淡然地一笑道:「蜀主昏憒無能,任用奸宦,縱然如思遠兄這樣的大才也難振朝綱。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蜀漢傾覆在即,王氣已終,思遠兄何不順應天意,仗義來歸,某可保諸葛一脈永世富貴。某與令從兄諸葛恪相交甚厚,今吳主英明,已為恪公平反昭雪,更聞令侄諸葛攀已承嗣瑾公一脈,吳主歡欣,亦欲令諸葛攀承恪公爵祿,從此吳蜀諸葛一家相親,何樂而不為?」